届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专题卷全国通用 1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983848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28.94KB
届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专题卷全国通用 1解析.docx
《届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专题卷全国通用 1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专题卷全国通用 1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卷全国通用1解析
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乙、丙、丁、戊代表不同的生物,正确的说法是( )
A.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B.甲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戊与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从图中可以看出,戊占有三个营养级
【解析】 图为食物网,要构成生物群落还需分解者;戊与丙只存在捕食关系;戊占有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
【答案】 B
2.(2014·烟台模拟)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
食关系构成食物链。
多条食物
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
图示食
物网中的食物链有( )
A.4条 B.5条 C.6条 D.7条
【解析】 该食物网中a、b是生产者,共有6条食物链。
①a→c→d→e;②a→f→g→e;③a→f→h→i;④b→c→d→e;⑤b→e;⑥b→g→e。
【答案】 C
3.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时,蚯蚓数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
A.增多B.减少
C.基本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解析】 在该食物网中,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与蛇因食源短缺而数量减少。
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部分原有的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将导致蚯蚓的天敌——相思鸟数量下降,从而使蚯蚓数量增多。
【答案】 A
4.(2014·河南省商丘高三质检)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
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中除了原核生物以外,还有真核生物。
因此只有A正确。
【答案】 A
B组 高考题组
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
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林区灰椋鸟数量大量增加,农林害虫数量会减少;但由于受食物——农林害虫数量的限制,灰椋鸟种内竞争会增强,A、C错误。
不同鸟类生活习性不同,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鸟的种类会减少,B错误。
植物种类由于清除而减少,鸟类随之减少,必然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D正确。
【答案】 D
2.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
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
调查结果
数和生物量
2007年
(养殖前)
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
kg/1000m2)
560
20
浮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
(干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
kg/1000m2)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
kg/1000m2)
55
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
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紧扣“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这一解题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该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后,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有的生物类群种数增加,有的减少,这是由于捕食关系发生变化引起的,因而湖泊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鱼类的生物量由30增加到750,其中包括水生高等植物的捕食者植食性鱼类,且增加的鱼类均不捕食浮游藻类,增加了高等水生植物的被捕食压力;二是两种鱼类不捕食浮游藻类,降低了浮游藻类的被捕食压力,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增加了水生高等植物的竞争压力。
(3)分析表格调查结果的数据可知,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总能量增加,是因为投入饵料输入大量能量,使得养殖的鱼类的生物量明显增加。
(4)若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则其营养级级别增高,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散失增多,故推测在同样条件下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减少,而植食性鱼类会因食物更丰富而总量增加。
(5)人工鱼塘由于饵料的投放等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恢复水生高等植物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也能起到与藻类竞争阳光,从而起到抑制藻类繁殖的作用。
【答案】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
课后限时自测(三十一) (对应学生用书第301页)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解析】 由食物网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大型植物和自养型鞭毛虫;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2、3、4、5共4个营养级。
【答案】 C
2.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解析】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 D
3.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失收。
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
B.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
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D.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
【解析】 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直接以生产者为食,是初级消费者;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捕食关系,从卵液中获取能量,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二者关系;平腹小蜂幼虫取食荔枝椿象的卵液,使之不能发育,降低荔枝椿象种群密度。
【答案】 B
4.(2014·安徽省示范高三测试)下图表示四类生物细胞的部分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Ⅰ一定不是第一营养级
B.Ⅱ、Ⅲ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
C.Ⅳ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D.Ⅰ、Ⅱ、Ⅲ、Ⅳ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 Ⅰ、Ⅱ、Ⅲ、Ⅳ依次表示动物、高等植物、蓝藻、低等植物,它们无法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D
5.(2014·南阳市一中高三模拟)五年前某草原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但土著草食动物和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B.甲的引进能改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
C.大量放养土著食草动物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该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解析】 由题干信息甲引进后,土著草食动物和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说明土著草食动物不捕食植物甲,大量放养土著食草动物不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答案】 C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解析】 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病毒属于消费者,C错;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对。
【答案】 B
7.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
【解析】 分析可知,该图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只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D
8.右图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耗氧量的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别最可能是( )
A.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B.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C.Ⅰ和Ⅱ都可能是消费者或生产者
D.Ⅱ只能是生产者
【解析】 由图可知,生物Ⅰ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耗氧量逐渐降低,说明温度越低,需要消耗越多的氧气来分解有机物,释放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生物Ⅰ应为动物,而且是恒温动物;生物Ⅱ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耗氧量逐渐升高,说明温度越低,酶的活性越低,耗氧量越低,可为变温动物,也可为植物。
【答案】 B
9.(2014·珠海模拟)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C.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最多增加体重G/125千克
D.图1中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短期内将不发生变化
【解析】 图1中,食草鸟为初级消费者;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被猫头鹰捕食增加,数量短期内将会减少(昆虫减少对草的影响较小);图2中,设黄雀最多增加体重X千克,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代数式:
(1/2X÷20%+1/2X÷20%÷20%)÷20%=G,X=G/75千克。
【答案】 B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解析】 此食物网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故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故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故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故D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5分)下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专题卷全国通用 1解析 二轮 复习 生态系统 结构 专题 全国 通用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