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35117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5.46MB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料药受益于涨价,盈利能力显著好于化药制剂。
中药系列:
品牌中药受益消费升级,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显著好于口服中药和注射中药。
生物药系列:
血液制品受益量价齐升,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表现最好;
疫苗行业受山东事件影响,行业收入和净利润显著下滑,2017年有望恢复。
医疗器械系列:
体外诊断不受医保控费影响且新品层出不穷,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显著好于其他医疗器械领域。
非药械领域:
收入增速:
医疗服务>零售>医药流通;
利润增速:
医疗服务>医药流通>零售。
医疗服务受益于社会办医的持续推进;
而医药流通受益于两票制推行。
2017年一季报有如下特点:
收入增速前三甲依次为:
医疗服务、零售和其他生物药;
利润增长前三甲依次为:
医药流通、其他生物药和化学原料药。
表格1:
2016年报及2017Q1医药行业各细分领域收入及净利润增速情况
表格2:
2017年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览
第二节化药制剂:
产品结构优化提升行业盈利能力
我们统计了46家化药公司2016年年报及2017年一季报概况。
46家医药流通公司2016年收入总额增速为17%、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16.6%,2017Q1收入总额增速为17.7%、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14.3%,在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的大背景下,化药上市公司依然能有如此高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实为难能可贵。
图表5:
化药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及增速
图表6:
化药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及增速
其中2016年收入增长在0~10%的有14家、10~20%的有16家、20~30%的有6家、30%以上的有5家,下滑的有5家;
利润同比下滑的有10家、增长在在0~10%的有8家、10~20%的有9家、20~30%的有6家、30%以上的有13家。
产品放量(贝达药业、恒瑞医药、丽珠集团等)、外延并购(福安药业、丰原药业等)是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表格3:
2016年各化药企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概况
公司公告,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表格4:
2017Q1各化药企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概况
盈利能力方面:
化药上市公司2016年和2017Q1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提升趋势,其中:
毛利率提升:
1)产业的集中整合使得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规模效应提升了行业毛利率;
2)行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创新药品种销售放量,对行业毛利率产生明显提升效果。
销售费用率提升:
新产品上市需要大力推广,相应销售费用会逐步增加。
管理费用率下降:
规模效应逐步体现。
财务费用率上升:
部分公司并购导致贷款数额加大。
图表7:
化药上市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整体法)
图表8:
化药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法)
2016年,化药上市公司的ROE(年末、整体法)略有下滑,从各分项指标来看:
归母净利润/净利润基本保持平稳;
净利率提升:
业务结构变化,行业集中度上升,规模效应突出,创新药销售比例在逐步增加,对净利率产生积极影响;
总资产周转速度减慢:
飞检常态化,部分公司固定资产更新频率加快;
权益乘数上升:
部分公司负债增加。
图表9:
化药上市公司ROE(年末、整体法)
表格5:
化药上市公司ROE分拆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
化学制剂公司未来的发展机遇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在整个医保控费、产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创新是最好出路,国内创新药企业已经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重点推荐恒瑞医药(600276)、华东医药(000963);
此外,优质的仿制药公司也是符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在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中,以华海药业(600521)为首的制剂出口企业将享有政策红利,即海外上市品种在国内免BE的政策,实现“弯道超车”。
第三节化药原料药:
行业普遍提价带动新的增长周期
我们统计24家原料药企业2016年及2017年一季报情况。
受行业供需关系影响,2016年为原料药行业周期景气年份,众多产品大幅提价,行业与个股收入与净利润增长明显。
24家原料药公司2016年收入总额增速为12.4%、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67.8%,2017Q1收入总额增速为19.2%、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26.9%,利润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景气周期。
图表10:
原料药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及增速
图表11:
原料药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及增速
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其中2016年收入增长在5~10%的有2家、10~20%的有5家、20~30%的有4家、30%以上的有7家、下滑的有6家;
利润同比下滑的有9家、10~20%的有2家、20~30%的有1家、30%以上的有12家。
提价是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如维生素涨价(广济药业、花园生物、金达威、浙江医药、新和成)、中间体提价(富祥股份、永安药业)。
表格6:
2016年各原料药企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概况
表格7:
2017年Q1各原料药企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概况
原料药上市公司2016年和2017Q1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处于历史高位,2017Q1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回落,其中:
市场供需关系导致各种原料大幅提交所致,其中维生素产品提价影响最为明显。
销售费用率逐步上升,但幅度非常有限,属于正常增长范畴。
1季度为淡季,收入基数较小,而财务费用全年稳定,故财务费用率偏高。
图表12:
原料药上市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整体法)
图表13:
原料药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法)
2016年,受行业提价因素的影响,原料药上市公司的ROE(年末、整体法)触底反弹,从各分项指标来看:
归母净利润/净利润保持平稳。
净利率明显提升:
主要原因还是产品提价所致;
原料药企业受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对固定资产投入较高;
权益乘数下滑:
部分公司股权融资,资产负债结构得以优化。
图表14:
原料药上市公司ROE(年末、整体法)
表格8:
原料药上市公司ROE分拆
受全球供需关系、环保政策趋严的影响,2015-2016年是维生素行业的周期年份,绝大部分产品经历了一次大幅的提价周期,部分产品目前依然维持较高的价位。
表格9:
2015-2016年维生素行业提价因素与逻辑
博亚和讯,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
2015年到2016年开局,以叶酸为首的多个维生素产品价格轮番上涨,2015年比较明显的是B族集体暴动,拉开了此次维生素行业的周期序幕。
以维生素B族为主营的企业业绩均得到体现,广济药业、亿帆医药2016年业绩均大幅增长。
图表15:
2007年至今B族维生素报价(元/Kg)
2016年开年则是以A为典型代表的脂溶性维生素暴动,金达威、新和成、浙江医药等脂溶性维生素企业业绩增长明显。
图表16:
2007至今VA价格变化(元/Kg)
图表17:
2007至今VE价格变化(元/Kg)
至2016年底,酝酿已久的VC也跟随行业趋势进行提价,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等传统维生素生产企业获益明显,尤其是东北制药,VC提价已经在其2017Q1报表中得以体现。
图表18:
2007年至今VC国产报价(元)
化学原料药公司未来的发展机遇主要还是来自于产品的提价周期:
重点关注维生素产品依旧维持在高价位的品种及相关上市公司,VA、泛酸钙目前依旧维持在历史价格高位,未来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不错的增长;
VC提价相对较晚,目前仍然在高位,未来仍然具有上涨空间,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主要体现在2017年。
第四节中药:
行业内部分化明显,品牌中药增速居前
按照我们的分类,中药行业共计61家上市企业。
2016年61家中药企业收入总额增速为11.6%,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1.34%,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均低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
主要原因为行业政策导向导致控费控量压力较大,但是我们分析发现中药行业内部也有分化,如品牌中药业绩增速均高于行业水平,且与中药注射剂在偿债能力方面表现均较好。
图表19: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增速
图表20: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
其中收入下滑有6家,收入增长在0~10%的有18家、10~20%的有21家、20~30%的有8家、30%以上的有8家;
利润同比下滑的有24家、增长在在0~10%的有12家、10~20%的有5家、20~30%的有5家、30%以上的有15家。
从我们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分公司收入增速在0-20%,净利润增速集中在10%以下。
表格10:
中药行业上市企业2016年收入及利润增速概况
表格11:
中药行业上市企业2017Q1收入及利润增速概况
中药领域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波动,但总体保持平稳,其中:
毛利率下降:
1)原材料成本上升,大多数企业产品提价缓慢难以抵消成本上涨;
2)政策导向,控费控量压力较大。
销售费用率下降:
产品市场份额及定位固化,缺少新产品推出导致支出减少。
管理费用率平稳:
财务费用率平稳:
行业资产负债率稳定(除部分含有流通双主业企业),现金流较好。
图表21: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与归母净利率(整体法)
图表22: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法)
2016年,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的ROE(年末、整体法)略有下滑,从各分项指标来看:
归母净利润/净利润上升,但是净利润率下滑:
主要是企业成本上升,且价格压力较大;
外延并购、新业务的推进加大了资本投入;
图表23: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ROE(年末口径)
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各个细分行业,我们进一步将中药领域分为三大部分。
一、品牌中药:
消费升级,收入和利润高于行业增速
其中品牌中药为5家,分别为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堂、片仔癀、广誉远。
2016年5家医药流通公司收入总额增速为12.1%,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10.9%,收入及净利润增速高于中药行业增速,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年底公司加大产品推广,销售费用投入增长较快。
从2017Q1收入及利润数据来看,均有加速迹象,我们判断与销售投入及春节消费有关。
图表24:
品牌中药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增速
图表25:
品牌中药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
盈利能力方面,2016年品牌中药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基本持平,但是2017Q1均有提升趋势,其中:
1)收入结构变化;
2)提价因素逐渐显现。
加强产品终端营销,如强化熬胶、片仔癀体验店、广誉远OTC战略等,品牌中药通过强化终端提升收入趋势明显。
财务费用率稳定:
品牌中药现金流良好,资产负债率低,费用相对稳定。
图表26:
品牌中药上市公司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整体法)
图表27:
品牌中药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情况
二、中药注射剂:
医保控费环境下,收入和利润增速承压
中药注射剂相关企业为11家,分别为步长制药、康缘药业、珍宝岛、中恒集团等。
2016年11家中药注射剂企业收入总额增速为11%,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20%,收入与行业增速相当,归母净利润增速为负低于中药行业水平。
主要原因为步长制药2015年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导致基数较高。
从2017Q1收入及利润数据来看,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和17.6%,均有加速迹象,我们认为中药注射剂在2015年增速筑底后,降价及限量因素已经逐渐消除,行业回暖迹象明显。
但需要关注的是新版医保目录出台执行后,是否面临着新一轮的降价控量压力。
图表28:
中药注射剂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增速
图表29:
中药注射剂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
盈利能力方面,2016年及2017Q1中药注射剂型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其中:
2)降价因素影响突出。
我们判断这与市场份额固化、行业缺少新品推出导致会议费用等支出减少所致;
管理费用率上升:
收入基数放缓所致;
注射型中药企业现金流良好,资产负债率低,费用相对稳定。
图表30:
中药注射剂上市公司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整体法)
图表31:
中药注射剂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情况(整体法)
三、非中药注射剂:
OTC为主,低增速增长下或有分化
非中药注射剂相关企业为44家,分别为白云山、康美药业、以岭药业、华润三九、太极集团、葵花药业等。
2016年44家非中药注射剂企业收入总额增速为11.6%,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7%,收入与中药行业增速基本持平,但净利润增速低于行业水平。
且从2017Q1收入及利润数据来看,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8%和-9.4%,均有持续放缓迹象。
我们认为非中药注射剂企业虽然没有中药注射剂面临着行业政策压力,但是其更多的面临着招标价格、是否定性为辅助用药、与同适应症化药的竞争、同时在OTC渠道还面临着飞行检查等因素。
2017Q1行业内企业有发货节奏等因素影响,预计2017Q2会有恢复性增长。
图表32:
非中药注射剂行业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增速
图表33:
非中药注射剂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
2016年及2017Q1非中药注射剂型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
毛利率上升:
2)强化成本控制。
我们判断这与市场份额固化,行业缺少新品推出导致会议费用等支出减少所致;
规模效应上升所致;
财务费用率稳定但相对较高:
非注射型中药企业多为OTC企业,资产负债率较品牌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型企业较高,费用相对较高。
图表34:
非中药注射剂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与归母净利率(整体法)
图表35:
非中药注射剂行业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情况(整体法)
随着行业变革的持续深入,行业政策的继续推进,中药企业内部将面临着分化:
品牌中药企业:
受益于消费升级,将迎来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中药产品消费属性较强,消费者容易形成品牌依赖,对企业来说后期涨价等安全性也较好,持续看好具有稀缺品牌和涨价逻辑的品牌中药领域。
中药注射剂类企业:
由于资产负债率良好,现金流充沛,短期有行业政策压力且面临着量价齐降风险,但长期来看质量过硬的中药注射剂仍是扶持和发展方向,且现金丰富也为后期转型打好基础。
非中药注射剂类企业:
大多集中在OTC领域,且以小市值企业居多。
其同样面临着产品降价压力但提价进度总体缓慢,建议关注学术或终端销售能力较强企业,或基本面改善空间较大的企业。
第五节生物药:
朝阳领域,蒸蒸日上
按照我们行业分类,我们统计了19家生物药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及一季报概况。
19家生物药公司2016年收入总额增速为13.8%、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45.8%,2017Q1收入总额增速为15.5%、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22.2%。
虽然收入增速略低于行业整体水平,但利润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图表36:
生物药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增速
图表37:
生物药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
其中2016年收入增长超过30%的有5家、20~30%的有6家、10%-20%的6家、0%-10%的仅1家。
2016年利润增长30%以上的有12家、20%-30%的有3家、10%-20%的2家,1%-10%的仅1家。
整体上大部分公司均保持较快的收入及净利润增长,净利润增速显著快速与收入增速。
表格12:
2016年各生物药企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概况
表格13:
2017年Q1各生物药企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概况
盈利能力方面,生物药上市公司2016年与2017Q1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呈稳步提升态势,盈利能力提升平稳。
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生物药中血制品和疫苗等开始涨价,同时高毛利率的生物药占相关上市公司的收入和业绩贡献占比提升,考虑到国内生物药整体发展仍处于发展早期,需要加强学术推广,故销售费用率呈现逐年提高态势。
图表38:
生物药上市公司毛利率及归母净利率(整体法)
图表39:
生物药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法)
2016年,生物药上市公司的ROE(年末、整体法)回暖迹象明显,从各分项指标来看:
归母净利润/净利润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
净利率提升明显:
主要系高毛利的生物药占比提升以及西藏药业对非核心流通业务剥离所致;
总资产周转速度略有下降:
外延并购导致资本投入加大所致;
权益乘数基本持平或略有提升。
图表40:
生物药上市公司ROE(年末、整体法)
表格14:
生物药上市公司ROE分拆
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各个细分行业,我们进一步将生物药领域分为三大部分,即血液制品、疫苗和其他生物药。
一、血液制品:
量价齐升带动业绩高增长
其中血液制品为5家,分别为博雅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天坛生物、ST生化。
2016年5家血液制品公司收入总额增速为28.1%,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31.3%,收入及净利润增速高于生物药行业增速,其主要原因在于行业供不应求,产品量价齐升所致。
2017Q1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较低主要系季节因素,我们仍看好未来3年血制品量价齐升逻辑。
图表41:
血制品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增速
图表42:
血制品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
血制品上市公司2016年与2017Q1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呈稳步提升态势。
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血制品多个产品陆续小幅提价所致。
期间费用率方面,管理费用率持续降低,而销售费用率则有所提升,带动整体期间费用率小幅下行。
图表43:
血制品上市公司毛利率及归母净利率(整体法)
图表44:
血制品上市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法)
二、疫苗:
行业恢复叠加提价,2017年为行业反转恢复年
其中疫苗为4家,分别为康泰生物、长生生物、沃森生物和智飞生物。
2016年4家疫苗公司收入总额增速为-12.1%,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1.8%,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均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受山东疫苗事件影响,二类苗流通办法改革,导致销售进度和模式受到极大影响。
从2017Q1收入及利润数据来看,均有回暖迹象,我们判断2017年为行业恢复正常的一年,叠加流通变革提价影响,行业业绩表现或超预期。
图表45:
疫苗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增速
图表46:
疫苗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
北京欧立信调研中心(剔除沃森生物)
疫苗上市公司2016年与2017Q1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呈稳步提升态势,盈利能力提升平稳。
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新疫苗流通管理办法下,出厂价格提升并在原有销售价格基础上实现提价所致。
从期间费用率上看,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持平,销售费用率在新流通条例办法下,有一定程度提升,但提价的主要利润仍留存生产企业。
图表47:
图表48:
三、其他生物药:
整体快速成长,单抗等蓄势待发
其中生物药10家,分别为康弘药业、舒泰神、安科生物、双鹭药业、西藏药业、长春高新、通化东宝、中源协和、未名医药。
2016年10家生物药公司收入总额增速为12.9%,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19.4%,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和生物药行业增速持平。
2017Q1其他生物药企业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1.5%和28.0%,行业有加速迹象。
图表49:
其他生物药上市公司收入总额增速
图表50:
其他生物药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药行业 市场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