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34231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44KB
配套K12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配套K12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追忆历史,教师以时间轴的形式列出从1840年到1901年之间发生的事件,提问: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反抗事例。
学生答:
太平天国运动。
教师提问:
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朝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内忧外患。
清政府将如何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呢?
(引出洋务派)
3.图片展示:
慈禧、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派的推动下兴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自强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4.
(1)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
(中央代表是恭亲王
,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
(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5.内容:
(1)洋务运动前期:
19世纪6070年代口号:
自强
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19世纪70年代90年代)口号:
求富
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思考问题: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
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筹建海军:
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4)创办新式学堂:
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1862年,北京)。
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2830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
(它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洋务派为了振兴清王朝,采取了创立军工厂,建立海军,创办了民用企业,创办了新式学堂,还派遣留学生出国,但是随着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这仅仅是军事方面原因吗?
结合刚才学过的课本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找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中体西用的制度;
②官办企业的问题;
③外国人才的携技居奇;
④全球的军备竞赛;
⑤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只是掌握实权的封疆大臣为首进行的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管理制度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封建体制注定洋务运动不可能走向成功。
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地主阶级不可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实现独立自强。
六、本课小结
内忧外患陷困境,地主阶级忙自救,19世纪60至90,师夷长技办洋务,自强求富为口号,奕曾李又左张,军事民用和学堂,富国强兵未达到,资本主义得发展,启动中国近代化。
新文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策略
制定目标,师生准备──创设情境,具体展示──深入情境,情感体验──分析理解,共同探究──归纳评论,总结转化。
六、教学准备
查询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自学教材,小组分工完成相关问题的整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欺侮,无数的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出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图片,让学生回顾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学生回答:
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
教师出示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的图片,后来改名为《新青年》,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
近代中国除了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外,还有思想文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后世有何影响?
(二)学习新课
第一篇章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通过这一篇章,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在推翻清朝政权后,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人们的不满,新旧思潮发生冲突。
新文化是相对于旧文化而言。
引导学生讨论:
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是为复辟帝制?
(1)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复古尊孔,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
(2)而这些礼仪和制度,和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因此,袁世凯尊孔就是复辟帝制,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
过渡:
因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认真思考,要改变社会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从思想上打破束缚人民的禁锢。
第二篇章民主科学大旗飘扬(旗帜鲜明)
让学生理解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新青年》
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
“民主”指的是民主思想与民主制度;
“科学”指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学生自主阅读书中小字内容,小组内讨论发言归纳出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及主要思想,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部分,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
同时,让学生认识《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出示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及其作品,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的认识: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学生小组内分工,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且举例阐述: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反对旧的迷信思想。
新道德指的是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旧道德指的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反对文言文;
扩大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范围。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也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
尤其是鲁迅,他在《狂人日记》里,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过分推崇西方文化,影响到后来。
指导学生辩证的分析历史事件,做到一分为二。
先进的中国人始终没有忘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第三篇章马克思主义传播真理
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挑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此后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将新文化运动推到一个新时期。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以及它存在哪些不足: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是其不足之处。
现在,我们以表格的形式把这节课的内容用表格的方式总结一下。
(师生共同填写)
八、达标检测
1.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的根本原因( )
A.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落后
B.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尊孔复古思想逆流
2.与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相比,前期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深入钻研和传播马克思主义B.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坚持西方文化中心论
3.爷爷让小华给他介绍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小华可以介绍下列哪些内容( )
①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4.鲁迅回顾历史说:
“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A.《强学报》 B.《新青年》 C.《中外纪闻》 D.《民报》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
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在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说说这场运动有哪些局限性。
参考答案:
1-5 C、C、D、B、B
6.
(1)“德先生”指民主;
“赛先生”指科学;
掀起新文化运动;
(2)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追求民主和科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
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思想宣传和动员作用。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甲午中日战争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五、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
《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六、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其最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经常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的图片是邓世昌的人物图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再者是综合题目,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综合考查,一般有四大综合方式:
一是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构成了19世纪末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
二是中国近代列强的五大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三是旧民主主义时期列强的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是针对日本来考查,有学习中国的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至于《马关条约》是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进行综合考查。
七、教学时数
1教时
八、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九、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十、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
清朝战败的原因;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
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
XX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麻生此次访华主题紧紧围绕“合作”二字,是一次极富成果的“合作之旅”。
那么,100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
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思考:
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
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
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政府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提问:
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教学策略:
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了解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
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日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
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
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邻座讨论:
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
割三地;
赔二亿;
允设厂;
开四口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
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
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比前两个条约巨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
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能些危害?
启示: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现在有了条约依据,反映了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剖析: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
《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已经卷入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 K12 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