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共2篇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29735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75KB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共2篇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共2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共2篇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交流作者刘章的资料。
在学生质疑课题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并提醒学生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学习和探讨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
15分钟)
1.出示读书要求:
读通顺,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相机点拨。
如:
“绰”的发音与笔画。
多音字“间”在本课的读音。
(2)指名分段朗读,并相机出示词卡和句子。
①出示第3自然段中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词语,指名读,个别读,齐读。
②出示第4自然段中描写乡亲们互让走搭石的词语,个别读,齐读。
(3)出示:
紧走搭石慢过桥。
①教师简介“俗语”:
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简洁,形象。
②引导学生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师生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4.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读生字、新词,汇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绰”是翘舌音。
“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ià
n。
“汛”读xù
n,不读shù
(2)读词卡。
第一组:
清波漾漾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谴责 懒惰
第二组:
招手 示意 相背而行 理所当然
(3)理解俗语:
3.分段默读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主要写人们摆搭石。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描绘了人们紧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典型事例反映了人们的美好心灵。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赞扬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特别是多音字“间”的读音。
(2)分段朗读时,要指导课文中长句子的停顿和朗读节奏。
在相机出示词卡和句子时,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可帮助学生归纳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梳理课文内容时,根据学生归纳的段意内容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
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
3.引导学生将段意有机地整合起来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也可出示一道填空题: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
秋凉在即,人们( )搭石,上了年岁的人( )搭石,一行人协调有序地( )搭石,有谦有让地( )搭石及背老人( )搭石。
三、分段细读,体会情感(用时:
10分钟)
1.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提出要求:
仔细听,在书上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引导学生抓住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指导朗读,读出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2.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组织学生交流。
(2)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3)引导学生感悟:
摆搭石表现了老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1.读第1自然段,圈画词句。
(1)与同桌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汇报交流。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
(3)有感情地朗读。
2.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句子。
(2)汇报交流。
(3)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①老人踩到了不平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
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②老人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③满意离去时,老人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1.在学生交流感受时要帮助提炼重点词,通过积极的评价使交流更加深入。
2.学习第2自然段时,如果三个画面的想象太多,可采用采访的方式:
如,老人家,请问您为什么要不停地来回走哇?
体会老人的心灵美,主要采用的是想象。
要指导学生将句子说得具体、规范,使语言积累更加丰富。
四、指导写字,做好评价(用时:
1.课件出示会写字,动画演示生字笔顺规则。
2.强调易错笔画。
3.重点指导书写“汛”“衡”。
4.检查学生练写情况。
5.组织书写评价活动。
1.齐读生字,观察笔顺规则,注意结构特点。
2.互相交流易错笔画,如“衡”中间下部“”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随教师书空。
4.在练习本上规范书写,力求写得美观,整齐。
5.先组内互评,再把写得好的同学推荐到全班。
书写时,要注意“汛”第四笔是横斜钩,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挽”右侧是“免”,不是“兔”。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
2分钟)
1.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总结收获。
2.布置作业。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寻找课文中的美,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字词、内容、作者都可以)谈。
我了解了作者;
我知道搭石是什么样的了;
我明白了一些词语的理解方法。
(重在学习方法的收获上)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用时:
1.出示课件:
乡村美景图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想一想: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2.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对搭石的理解。
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____________的石头,按照__________的间隔,在小溪里___________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用时:
8分钟)
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
要求:
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2.组织交流:
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生动优美的画面?
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
3.点评:
同学们真会读书。
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
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
1.细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到美的句子。
2.说说自己感受到的美丽的画面:
(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平整搭石,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
(3)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溪时,会互相谦让。
(4)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
3.根据教师点评谈收获。
1.指导学生感受美时,注意引导学生重点从“走搭石”方面来谈。
2.在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画面时,注意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用时:
20分钟)
1.组织学生自学第3、4自然段。
2.鉴赏画面一:
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之美。
(1)说说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的。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3)评读,导读中心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鉴赏画面二:
两人走搭石,谦让敬老传递美。
(1)过渡: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
(2)小结,指导朗读。
(3)想象拓展,补充画面,提炼情感。
①谈话,指导想象:
走搭石的时候,还会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呢?
请你把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②组织交流写话成果并评议。
4.设疑:
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还是一排排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吗?
那它是什么呢?
请说说你的理解。
5.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现在,你觉得作者对家乡日日思念,仅仅是因为家乡山美、水美吗?
1.从第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全班交流,展示学习第3自然段的成果。
(1)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句。
(2)采用各种形式朗读,体会“走搭石”的美。
(3)齐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交流展示学习第4自然段成果。
(1)有感情地朗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交流:
先说自己的感动之处,再读好它。
①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4)想象写话,感受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的善良、和谐、谦让、尊老的美好品德。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5.结合资料,理解因为作者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所以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
他由衷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提示:
根据每人的能力不同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
我想读一读,我想说一说,我想……)。
2.在鉴赏画面一时,应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以及相关语句“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等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平凡的画面充满的诗情画意,品悟乡亲们默默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生活传统和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情感。
3.在鉴赏画面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场景,感受到乡亲们相互谦让、纯朴美好的心灵。
教师在这里更要适时点拨,让学生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美。
4.在理解文章结尾段时,要引导学生明白:
本文看似写摆放一块块方正的石头,实际上是写那里的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在默默无闻中凸现。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用时:
1.引问:
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2.指导学习写法: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美的。
在哪里还可以找到美?
3.小结:
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1.畅谈对美的认识。
2.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3.总结收获。
在学生畅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抛砖引玉:
如,一支笔,很普通,但是联结着同学之间的情谊。
当你忘了带笔的时候,周围的同学纷纷愿意借给你。
再如一个碗,当你回到家,妈妈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你端上一碗药。
这个碗,联结着母子深情。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用时:
1.讲故事:
《一个承诺》。
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2.升华情感: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1.认真听故事,并谈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谈感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自身或身边的事件出发,感悟生活的美好。
6《将相和》导学案
将相和
1.会认“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1.搜集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搜集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
4分钟)
1.谈话导入:
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2.引入课题——将相和,并引导学生介绍司马迁。
3.导问:
对于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1.交流收集到的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
2.齐读课题,交流收集到的司马迁的资料,了解《将相和》是根据《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而成的。
3.交流:
“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将相和”指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前认真完成预习,了解故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对于题目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逐字理解法。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课件出示会认字。
提示易错读音,检查预习情况。
3.出示词语卡片,理解词语。
4.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
“臣”是翘舌音;
“罪”是平舌音。
读准多音字“强、划、削”在本文中的读音,并掌握它们的其他读音。
3.熟读词语,组内说一说“请罪、和氏璧、上大夫、上卿”等词语的意思。
4.分段练习朗读课文,达到读通顺的程度,集体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生字和句子。
5.全班交流,明确课文主要通过写“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二人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1.在教学时,要提示学生区分同音字“壁”和“璧”。
2.在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说出大致内容即可,不要强求小标题的准确性。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探究问题。
2.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大意。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1.浏览课文,思考:
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找出每个小故事的起止,并用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
(1)在组内按照自学要求交流体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2)组内学生代表汇报分段情况,全班交流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小故事(第1~9自然段)写完璧归赵;
第二个小故事(第10~14自然段)写渑池会面;
第三个小故事(第15~17自然段)写负荆请罪。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本文层次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时,要引导学生找到过渡段,再看看过渡段和哪部分内容联系更紧密。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用时: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总结讲故事情况。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1.
(1)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组内练习讲一讲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
(2)小组内推荐代表给全班同学讲故事,集体评议哪些同学讲得好。
2.
(1)练习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思考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前两个小故事是第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第三个小故事是结果。
在讲故事环节,教师不妨设一些奖项,如“故事大王”“讲故事能手”“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
五、规范写字,认真评价(用时:
1.课件出示会写字,演示笔顺规则。
2.重点指导:
献、典、怯、荆、罪。
3.指导学生书写。
4.组织评价,讲解写字要点。
1.认真观察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2.随教师书空,注意易错笔画。
3.练写生字。
4.同桌互评。
教师应强调易错点,如:
“臣”第二笔是短竖;
“拒”右侧不是“臣”。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启发思考:
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默读课文,回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2.带着探究的兴趣进入批注式默读。
在学生批注式默读时,教师可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深入研读,感悟体会(用时:
27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完璧归赵”。
2.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不辱使命,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3.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渑池会面”。
4.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蔺相如在“渑池会面”时勇敢无畏,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的人物形象。
5.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负荆请罪”。
6.课件出示句子、图片等。
引导学生体会廉颇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
1.
(1)明确自学问题: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经过怎样?
结果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研读体会。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一个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
(1)明确自学问题:
讨论“渑池会面”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结果又如何呢?
(2)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
4.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思考、讨论、交流。
(这些句子突出了蔺相如为维护赵国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同归于尽”等词语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5.
(1)明确自学问题:
讨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结组,研读体会。
6.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
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
经过:
蔺相如处处回避退让。
结果: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画出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
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3)分角色表演“负荆请罪”的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组织学生自学时,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在体会人物性格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抓住蔺相如的语言,更要抓住他的动作,如“上前一步”“捧着”“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来感受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有了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基础,再学下面两个小故事就显得简单多了。
不要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即可。
4.故事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好课文。
必要的时候,教师可进行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用时:
7分钟)
1.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2.引导学生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讨论、交流、归纳: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会面”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是因。
2.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认识,达成共识,“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非常爱国。
对于将相和好的原因,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蔺相如的话。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用时:
1.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2.组织学生阅读原著。
1.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课后读原著。
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导学案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