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汇报总结精选word文档 1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819906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54KB
最新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汇报总结精选word文档 1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汇报总结精选word文档 1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汇报总结精选word文档 10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月至11月,全国审计和调查9.9万个单位,查出违规问题金额2347亿元,损失浪费问题金额163亿元,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21亿元。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各级审计机关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在所有的审计项目中,都着力关注了中央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还组织了6600多项专项审计调查,对8000多个投资项目和1万多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
审计署年初统一组织了金融危机对地方财政收入状况的影响、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情况、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等审计调查;
9月至10月,对17个省区市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1981个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
同时,坚持跟踪分析商业银行每季度新增贷款情况,对148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二线、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等重特大投资项目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普遍加强了对扩大内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和调查,3个汶川地震受灾省和20个对口支援省市审计机关开展了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跟踪审计。
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等地探索对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实行全省区同步跟进、上下联动的审计模式;
湖南、大连等地建立了审计、监察、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之间的实时通报制度;
黑龙江研发了《中央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从审计情况看,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及时的、有力的,贯彻执行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但一些地方配套资金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有些地方资金和项目管理不够严格和规范,个别项目占用或征用土地审批手续不完备,个别项目建设不完全符合环保要求,个别项目投向了产能过剩行业。
在审计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既加强对中央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又及时揭示和反映扩大内需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政策、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
通过审计,核减投资或结算额300多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100多亿元,提出5600多条审计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和地方健全完善制度近700项。
如审计署提出的应抓紧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关注企业国有资产安全和境外投资风险、完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等建议,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纳后起到了较好效果。
(二)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着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今年的审计工作更加注重揭示、分析和反映财政、金融、国有资产、民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重点关注了以下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在今年的财政审计中,重点检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审计署对17个省区市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调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和宁波等地开展了市县政府性债务、村级债务、公路负债、高校负债等审计调查,揭示和反映了地方政府性负债规模较大、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规范债务管理、防范财政潜在风险等建议。
二是金融机构内部治理和监管问题。
审计署在对4家金融机构及3家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中,不仅揭示了金融机构在政策性金融、代客衍生品交易、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融资担保等业务上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还反映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不够顺畅、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协作配合等建议。
为推进地方金融审计工作,审计署下发了关于农村信用社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浙江、江西、河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新疆、宁波等地开展了对农村信用社、地方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审计和调查,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消化历史包袱、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等建议,促进了地方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国有资产安全和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问题。
审计署重点审计了12家中央企业,并对中央级单位驻香港机构基本情况和27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审计调查;
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深圳、宁波、厦门、新疆建设兵团等地开展了对地方国有企业或中小企业状况的审计和调查。
从审计情况看,一些企业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决策不规范等问题,因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有的企业在境外投资和引进外资中,忽视对自有品牌、技术等国有权益的必要保护,缺少对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消化掌握。
审计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现状、采取有效扶持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是重点民生工程和资金的使用效果问题。
1月至11月,全国对3万多亿元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促进资金拨付到位、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20多亿元。
审计署统一组织对种粮农民补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和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等进行了审计和调查,各地普遍开展了对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等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和调查,跟进检查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绩效状况,发现和查处一些地方滞留、闲置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在促进完善相关制度、落实惠民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
审计署制定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统一组织对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长江上游水污染防治状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北京、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陕西、甘肃、青海、大连、宁波、青岛等地也积极推进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
通过审计发现,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非法征地、越权审批、违规出让土地和矿业权等问题;
有的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影响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造成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三)坚持预防和查处并重,着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和体制制度创新。
在今年的审计中,我们注重把揭露问题与督促整改相结合,既严肃了财经法纪,又促进了制度创新。
一方面,坚持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
1月至11月,审计机关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863件,涉及1068人。
这些案件集中在银行贷款发放、票据贴现、证券市场交易、土地和采矿权出让、国有资产转让等环节,多为内外勾结的“串案”、“窝案”,犯罪手法也更加隐蔽和高智能化,有的通过网上银行异地大规模转移资金,涉嫌洗钱;
有的通过多家关联企业互相出具虚假证明或票据,涉嫌骗取贷款;
有的违法进行内幕交易,涉嫌非法牟利。
上述案件移送后,有关部门正依法立案查处。
另一方面,坚持深入分析和揭示政策、制度和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和健全制度的建议。
1月至11月,全国审计机关提交各类审计报告和信息简报11万篇,比去年同期增长10%;
提出审计建议16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13%;
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400多项。
其中审计署向国务院报送这方面的报告和信息188篇,有关方面都按总理的批示,采取了有效措施。
同时,不断推进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1月至11月,全国共发布审计结果公告2200多篇,比去年同期增长22%。
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分别向社会公告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阶段性审计情况,反响很好。
(四)注重反映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行政效能,着力推进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地厅级及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实现制度化,省部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1月至11月,全国完成了对2万多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审计署对14名省部长和12家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总的看,大多数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能够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动本地区和本单位发展提高。
但审计也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
个别领导干部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不强;
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决策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个别决策比较随意;
有的地方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尚未建立起清晰明确的问责制度。
审计后,全国查出由于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规问题金额106.9亿元,67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164名其他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各级审计机关还注重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加强规范化建设。
目前,全国共出台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管理、操作规范、审计评价和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制度规定11000多个,其中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南和广西等5省区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形式,颁布了经济责任审计法规;
黑龙江、浙江、山东、广东、云南、宁夏、大连、青岛等地深入推进了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同步审计”。
各级审计机关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了对政府部门单位的审计。
在审计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行政运行成本和行政效能。
从审计署对55个中央部门及其285个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看,各部门执行预算比较严格,内部管理不断完善,但也存在挤占挪用、转移和多报多领财政资金等问题,少数部门和单位在会议费、公务出国费等方面的管理还不够严格。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有14个中央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整改工作,有11个中央部门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整改事项,有的部门还对审计未涉及的单位开展了专项检查或要求其自查自纠。
截至10月底,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整改31.66亿元。
(五)注重加强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审计基础建设,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在队伍建设方面,审计署制定了审计领军人才、业务骨干人才、急需专业人才、青年审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等五类人才工程计划,完善了干部管理和选拔任用等一系列办法,组织了48期培训班,培训4800多人次,推进了案例教学;
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规定和各项廉政纪律,认真开展重点审计项目的廉政跟踪检查;
努力做到“实”、“高”、“新”、“严”、“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在审计业务和机关内部管理方面,正在配合做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修订,草拟了国家审计准则(修订稿);
审计署和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在内部公开了部门预算分配和执行情况,实行了审计项目审理、审计进度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河北、江苏、江西、云南、厦门等地制定办法,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审计信息化建设也有较大发展,已编制了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等40多项标准和管理制度,完成了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的建设。
在对下指导方面,审计署下发了加强对地方审计工作指导的两个办法,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下发了《关于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正在制定加强地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办法,培训地方审计人员1700多人次,现场检查了12个省级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质量,增加了地方审计机关优秀和表彰审计项目的数量,把29个省区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列入了金审工程二期建设范围;
山西、上海、山东、广东、重庆、云南、青岛等地制定了对下指导意见,湖北等地在计划、培训、规范化、信息化等方面实行全省统筹,省统筹安排项目超过了全年审计项目的一半。
这些措施,使全国审计工作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推动了审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回顾201X年的审计工作,有五个突出特点:
一是更加自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力地促进了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是更加强调“两手抓”。
一方面,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推动反腐败斗争;
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和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问题,推动体制制度创新。
三是更加注重增强审计的时效性,加大跟踪审计力度。
四是更加注重推进绩效审计,今年大部分审计项目都包括绩效审计的内容。
1月至11月,全国审计机关涉及绩效审计的工作量已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45%,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五是更加注重立足整改,推动规范提高。
同志们,今年的审计工作虽然取得较好成绩,审计监督在有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
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度机制、队伍素质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
科学审计理念还没有完全成为广大审计人员的自觉行动,贯彻落实还不到位;
审计工作自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与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审计理论研究、审计文化建设、规范化建设以及现代审计技术的推广运用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刘家义 二、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切实提高审计水平,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很繁重,审计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201X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25日,总理又对明年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思想认识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明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上来,统一到总理的指示精神上来,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切实安排好明年的审计工作。
明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更加注重增强改进和完善建议的针对性,全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全力推进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全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审计工作中要切实做到:
——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就是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
无论是研究部署工作,还是安排项目审计,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把促进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努力实现“两大目标”:
就是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审计中,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一起来,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关注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力争完成“八项任务”。
做好明年的审计工作,要抓住关键和重点,着力完成好以下八个方面的任务:
(一)加大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跟踪力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贯彻落实好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不仅关系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成效,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在今年的审计工作中,各级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审计跟踪扩大内需政策执行情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既促进了政策措施的落实,也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跟踪审计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在明年的工作中,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情况的审计监督,把审计与审计调查、检查面上情况与审计重点项目、揭示问题与推动完善制度、促进当前发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确保中央决策和部署落实到位。
一方面,要注意对照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方向和力度,加强对中央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和效果、政府投资和新增贷款等情况的审计调查,检查财政支出、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的结构和投向,关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二线、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重特大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推动项目尽早建成并发挥效益。
(二)加大对中央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相关政策实施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明年的各项审计都要注意检查中央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揭露和查处破坏浪费资源、造成国有资源流失和危害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节能减排资金及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和调查,重点关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阶段性目标完成、资金管理使用、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促进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动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三)加大对经济运行中潜在风险的揭示和反映力度,全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从总体上分析,我国明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今年,但经济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严峻,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变化形势,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在明年的审计工作中,要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关注政府性债务风险,摸清政府债务的总体情况,特别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情况的审计调查,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运行风险,促进规范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责任制度。
二是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和当前货币政策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影响以及银行业面临的突出风险,从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商业银行更加安全、高效和稳健地运营,维护金融稳定。
三是关注因决策不科学、不合规、管理不严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冲击下的国内产业安全,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四是关注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环境污染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防范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加大对民生工程和资金的审计力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中央提出,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促进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审计署明年拟统一组织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等进行审计和调查。
各地除完成好审计署统一组织的项目外,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重点民生资金和重大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
在审计中,既要关注改善民生情况,揭示和反映落实国家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也要关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分散、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五)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严格依法行政。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这一要求,明年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计划、评价、结果运用、问责和整改等制度。
各地要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各地实际,不断总结和完善不同种类、不同级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从这些年的审计实践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经济责任的“人格化”。
因此,要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为主线,以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以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目标,重点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促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重大经济决策制定和执行、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合法合规及科学有效性;
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
重大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对直接监管部门和下属单位监管的情况;
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个人遵守有关廉政建设规定情况等。
对违法违纪违规及失责问题,要坚决揭示和反映,并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审计情况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报送相关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纪检机关,该处理的要及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该澄清的要及时实事求是地加以澄清。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在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时,必须坚持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切不能脱离审计内容、脱离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这既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要求,也是对党委政府、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个人、对历史高度负责的体现,对于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至为重要。
(六)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从这些年的审计情况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预防腐败的机制制度尚不健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违法犯罪的手段、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一定时期内,尤其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当前,要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金融、国有企业、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揭示和查处重大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揭示和查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汇报总结精选word文档 10页 最新 全国 审计工作 会议 汇报 总结 精选 word 文档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