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818189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68.85K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⑦反思与评价;
⑧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
: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
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的几个环节进行。
阅读课本P12~P14的内容,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探究实验:
观察蜡烛点燃前;
燃烧过程中;
熄灭后的现象。
投影:
蜡烛燃烧的实验视频。
学生:
观看,进一步了解实验中发生的变化。
课堂讨论
1.蜡烛燃烧时其状态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2.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2s后取出,
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
3.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
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归纳总结
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
表达式的意义:
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或其他颜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
发光,放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
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
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后
冒白烟;
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复燃
阅读课本P14~P15的内容。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何不同?
设计方案:
阅读教材了解相关信息。
按课本P14~P15完成步骤1~5。
课堂讨论:
收集呼出的气体时,为什么说吸入肺内的空气在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实验现象越明显呢?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呼出体外,它属于化学变化。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
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名师测控》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闯关”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部分
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
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二、对蜡烛及其
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成功之处
本堂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
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认真查阅资料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探究充满
了无穷的乐趣。
不足之处
分组实验时有个别学生不服从小组长安排,体现不出小组的团队意识。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D.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④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②容易得到电子
D.④是一种阴离子
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5.下列厨房用品能在水中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芝麻油C.面粉D.奶油
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Y
Q
W
反应前质量/g
10
2
反应后质量/g
7
21
待测
A.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是7:
2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W可能是催化剂
C.X、Y两种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一定与Q相同D.Q物质一定不是单质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KClO3是氧化物
B.化学变化往往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均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密切,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8.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A.AB.BC.CD.D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向pH=2的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C.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NaOH溶液
D.向10.4g10%的B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Na2SO4溶液
10.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总数D.最外层电子数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食物腐败C.滴水成冰D.干冰升华
12.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向混合气体中鼓入过量氧气点燃
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1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你认为都正确的选项是( )
A.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B.物质的鉴别
①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做干燥剂
②CO具有可燃性﹣﹣常用于炼铁
①可用石蕊试液鉴别CO和CO2
②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物质的构成
D.化学符号的意义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构成原子的微粒都不带电荷
①O2:
两个氧原子
②O2﹣:
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A.AB.BC.CD.D
14.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
B.洗洁精可以加速油污溶解,可以除去油污
C.农业生产中通常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D.NH4NO3、HNO3、NH4HCO3中都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15.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4C.+2D.+4
二、多选题
1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使用下列物质,能达到净化水质目的的是
A.活性炭B.高锰酸钾C.明矾D.澄清石灰水
17.芬太奴是一种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芬太奴中含有47个原子
B.芬太奴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芬太奴是有C、H、O、N四种元素组成
D.芬太奴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
24:
1:
18.某气体物质3.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4gCO2,同时生成1.8gH2O.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
1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mgX2和ngY2充分反应,则生成Z的质量一定是(m+n)g
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2
2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醋和矿泉水
B.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CO2灭火器灭火
三、填空题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
(2)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
(3)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写一种)______________;
(4)标注次氯酸钠(NaC1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22.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含量居第一位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2)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生活中举其一用途是___;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周期。
(3)用离子符号表示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常见原子团是_____。
(4)由碳、氧、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
四、推断题
23.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每个字母各代表一种物质,每个箭号各表示一个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已知五种物质均由C、H、O中部分元素组成,A和B所含元素相同,D和E所含元素相同,X为单质,A为有毒气体,B和D可以发生化合反应。
①A的名称是_____
②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X→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现A→B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五、流程题
2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湘江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2,此操作的作用是_____待处理的水应该从____端通入(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
(3)取少量的液体D于试管中,滴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说明此液体为_____(填“软水”或“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软化硬水。
(4)通过操作3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操作3的名称是____。
六、实验题
25.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盐酸、火柴及以下仪器:
若补充一种药品______
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可以制取一种气体
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
填名称
,还能制取另一种气体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检验气体B的正确操作是______,收集满气体B的集气瓶应用玻璃片盖住,______放在桌面上。
请将实验室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罝图朴充完整______;
七、计算题
26.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忽略不计)。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水垢中CaCO3的含量,取25g水垢样品,向样品中加入146g的稀盐酸,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克。
(2)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_____(写出解题步骤)
八、科学探究题
27.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并将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都淹没,然后连接注射器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部分热水压回长颈漏斗,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
(资料):
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白磷有剧毒。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
(3)实验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
(探究二)实验小组通过数字传感器(图2左)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仔细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4)曲线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曲线①中BC段的变化原因_______:
;
通过曲线①数据分析,你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_______。
(注意:
答对(5)、(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探究三)实验小组分别用酒精和柴油探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如表1:
表1:
各物质着火点和沸点
着火点(℃)
沸点(℃)
酒精
423
78
柴油
220
400
表2:
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
燃烧匙内柴油温度
345℃
507℃
柴油是否燃烧
不燃烧
燃烧
实验中发现用火柴可以点燃酒精,但柴油很难被点燃。
研究小组通过高温传感器(图2)测得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与燃烧情况如表2。
(资料)酒精、柴油等液体燃料在燃烧时先汽化为气态,然后气态的燃料再开始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促使液体燃料不断汽化,不断燃烧下去。
(5)结合小组的实验,请分析火柴很难点燃柴油的原因_______。
(6)研究小组将内有燃着的酒精的燃烧匙移至冰面上面(没有浸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
(7)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随“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
题号
1
3
4
5
6
8
9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
AC
AD
BD
BC
21.N2Fe2+SO2或NO2_SKIPIF1<
0__
解析:
N2Fe2+SO2或NO2
22.可做电子芯片三OH﹣Na2CO3碳酸钠
23.一氧化碳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人工降雨等,任填一种即可2H2+O2
2H2O不一定
24.吸附固体,加速沉降过滤除去色素和异味b净化效果更好硬水煮沸蒸馏
25.CaCO3试管2KMnO4
K2MnO4+MnO2+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正
26.440%
27.4P+5O2
2P2O5白磷浸在水中不燃烧,露出水面后燃烧;
露出水面后,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将未反应的白磷处理掉②,燃烧结束后CO2冷却下沉将底部O2排至瓶顶,导致O2传感器测定的O2含量上升,燃烧需要O2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柴油沸点高,火柴燃烧提供的热量不足以让柴油汽化被点燃燃着的酒精熄灭,在低温环境下,酒精难以汽化,来提供燃烧,另一方面,低温下热损耗更多。
“空燃比”增大,燃料更充分燃烧,不完全燃烧产物CO,CxHy减小
1.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6,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H2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13.2g二氧化碳
D.5.2g该化合物与6.9g酒精(C2H5OH)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
3.化学概念间存在如图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4.“媒改气(电)”工程有效改善了我区空气质量。
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露天焚烧落叶和垃圾B.倡导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
C.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D.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用途
性质
镁粉
用于制作信号弹
镁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洗洁精
洗涤油污
洗洁特具有乳化作用
氮气
用于食品防腐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二氧化碳
用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加碘食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D.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7.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A.单质B.元素C.分子D.原子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
A.NaNO3HClCaCl2KOH
B.HClNaOHCuSO4MgSO4
C.Na2CO3K2SO4BaCl2HCl
D.HNO3NaClNa2CO3CaCl2
9.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B.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
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D.通过化学变化,人们可以实现物质间转化,同时获取能量
10.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B.自来水C.蒸馏水D.空气
11.现有等质量X,Y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
X>YB.相对原子的质量:
X>Y
C.金属活动性:
Y>XD.消耗硫酸的质量: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B.分子可以由不同的原子构成
C.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硫酸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13.了解物质的分类可使我们更好的学习化学。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自来水、铝合金B.氮气、煤
C.冰水混合物、液氧D.石灰水、二氧化碳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氯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钠元素和氯元素不能形成化合物
C.氯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7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16.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由此说明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7.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单元 课题 是一门 实验 基础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