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813231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74.64KB
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
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
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
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B.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转,这属于假设论证。
C.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这属于举例论证。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C.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D.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答案】1.B2.B3.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不全面。
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原文“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可知,除了“官员赞助”还有“官府的赏赐”。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假设论证”错。
假设论证,就是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如果使用的是大家不熟知的论据就必须用简练的语言引述,如果是大家所熟知的事例就不需要再引述,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结合文本内容“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分析可知,“隐士们秉承到家‘天人合一’之念”于文无据。
故选A。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
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
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
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
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
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
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
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
”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
他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
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
”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
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
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
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
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
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
“好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
曾祖父也是一样。
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
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
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
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
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
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
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
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但一点也不生气。
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
“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
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
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
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起来。
“老李老了!
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
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
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
大家都讨厌他。
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
祖父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
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大门。
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
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
但是,不是自己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
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
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
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D.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5.小说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6.“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4.C5.①开头的秋风意在供托怀人的氛围,为引出老哥哥这个人物做铺垫。
②结尾的秋风意在引出“我”对年事已高的老哥哥的担忧和同情,有助于突出“我”想要帮助老哥哥的善良心愿,并照应开头。
6.①所回忆的内容是通过“我”来叙述的,“我”起线索作用。
②老哥哥的形象是通过和“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如老哥哥对“我”偷钱不生气表现出善良厚道的性格。
③“我”对老哥哥的同情、依恋与其他家人对老哥哥的训斥和冷脸、冷话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表现讴歌善良、揭露社会不公的主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老哥哥“一点也不生气”并非是听说“我”要给他养老。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有:
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本题是问“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所以还要注意段落的位置。
开头的秋风意在烘托怀人的氛围,为引出老哥哥这个人物做铺垫。
结尾的秋风意在引出“我”对年事已高的老哥哥的担忧和同情,有助于突出“我”想要帮助老哥哥的善良心愿,并照应开头。
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格式: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
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我”的作用,主要有:
起到线索的作用,使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也可围绕小说的四要素,从人物、情节、主旨、环境几个角度来分析。
情节上:
本篇文章的所回忆的内容是通过“我”来叙述的,所以“我”起到线索的作用。
人物形象上:
老哥哥的形象是通过和“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如老哥哥对“我”偷钱不生气表现出善良厚道的性格。
主旨上:
“我”对老哥哥的同情、依恋与其他家人对老哥哥的训斥和冷脸、冷话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表现讴歌善良、揭露社会不公的主题。
不同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
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
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
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
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
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
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答案】7.B8.B
9.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
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
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
④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
【8题详解】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
省会城市占比为19.0%;
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C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
D项,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
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
建炎初,登进士第。
调临安府司理参军。
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
为饶州教授,摄郡。
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
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
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
“释是则何以服他人。
”卒役之。
通判江州。
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
“吾宁得罪,不为不祥。
”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
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
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
又言:
“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
“彼造舟船,备嚣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
”会主亮果南侵。
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
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
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
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
“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
”遂趋建康。
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
谪饶州。
乾道元年,诏自便。
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
叶义问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都城,它还有石头城、金陵等名称。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女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
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
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
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
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
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
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
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
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2)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答案】10.C11.D12.A
13.
(1)叶义问按法律处置了他,徐俯本来打算举荐叶义问,非常生气,徐俯于是把推荐书放在袖子里给了他。
(2)豫章郡守张宗元得罪了秦桧,有人用流言中伤他,案件交到张常先那里。
脱脱,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阿鲁图,蒙古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