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迎高考心理辅导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809115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9.52KB
高三学生迎高考心理辅导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学生迎高考心理辅导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学生迎高考心理辅导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老师或同学大侃,进行自己喜欢的事则是减少压力的良方。
压力过少时,给自己订一个高一些的目标,意识中加重高考的影响。
3、培养一颗平和之心。
高考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和狂热取胜,而是靠持久的拼搏。
几乎无人可以永远胜利,起伏说明你不是一潭死水。
高考并非只有一次,只不过把月考改为年考而已。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心情过重仅仅是由于异常关注的周围的舆论而引起的。
不要相信那些舆论。
以平常心生活学习,意识中稍微记住自己是高三就可以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凡事很难预料的,不如快乐每一天。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
1、反思的习惯,即使作业没完成,也应该反思。
2、经常摸索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尝试改变,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3、尝试一下不曾尝试的生活,给自己绷紧的神经松弛一下,生活太规律化就会单调死板。
4、细心、谨慎。
将自己会做的试题全部拿分到手,高考就是胜利在那些分数上。
5、经常与老师沟通,与同学交流,不断激发自己的兴趣,培养情感,缓解压力。
6、不必苛求自己一定要将讲义作业完全做好。
紧张时不妨选题去做,作业上有时也会有垃圾试题。
7、尽力想得深一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深度。
8、不要苦练难题,大部分同学没有必要去攻克那些所谓的高考压题资料。
9、劳逸结合,别做“苦行僧”。
【高考考场答题策略】
高考既是对同学们所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又是对同学们应变能力的检验。
考场如战场,高考不仅是智力因素的角逐,也是非智力元素的鏖战,谁取得高考的高分,谁就是胜利者。
如何掌握考场上的答题技巧这种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提高高考成绩就显得非常重要。
考场答题是有技巧的!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答题中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的决胜考场,提高高考成绩能够有所帮助。
(1)正确处理考前5分钟。
试卷一般是在开考前5分钟发下来,对于这5分钟,同学们要正确把握。
拿到试卷后,首先要检查试卷是否完整,是否有漏印的现象,如果出现试卷破损不完整、漏印等现象,就必须要求监考教师对试卷进行更换,否则答题后才发现这些现象那就麻烦了,那样至少会浪费时间,更可能的是会影响你的答题情绪,从而严重的影响考试成绩;
其次要要利用这段时间正确的填写密封线内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生类别等,还要填写第II卷右下方的座号等;
第三要检查答题卡、第II卷上的准考证号是否与准考证上一致,特别是答题卡上所填的准考证号与涂黑的数码是否一致;
如果还有时间,可以放下钢笔,浏览一遍试题,大体上了解试题的数量、试题类型及结构,哪些试题可能是难题,哪些试题可能较为容易,这样才能对整套试卷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才会得心应手。
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千万不要动笔答题,如果在这段时间你动笔答题,监考老师是会制止的,因此这样会影响你的以后的答题情绪,答题状态,那可是得不偿失。
但你可以浏览试题,或者心中默做试题,只要不动笔即可。
(2)确定正确的答题顺序。
在高考考场中,确定正确的答题顺序非常重要,因为答题顺序混乱,往往既会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又会影响考场情绪和答题效果。
高考试卷的制卷原则之一是对试题的排列顺序要从简到繁、由易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一般考生按照试题的自然顺序进行答题是最好的答题顺序。
按这个顺序答题既可以防止漏掉试题,又可以使解题思路连贯、完整,有利于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问题,有利于同学们缓解(甚至可以消除)考试的紧张心理。
在监考过程中,我发现部分考生拿到试卷后,见容易题就做,见难题就过,前答一道题,后答一道题(而且不是把题目全部答出),将试卷翻来覆去,答题来来回回,既耽误了答题时间,又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和答题情绪,效果非常不好。
但要注意:
按这种顺序答题并不是要求同学们遇到难题照答不误、啃硬骨头,因为题目的难易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按照这个顺序遇到难题时,可以适当的跳过去,先做容易的、有把握的试题。
(3)采用正确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解答试题的关键一环。
审题时必须聚精会神,可以采用“心中读题”的方法,尽量多“读”几遍试题,甚至可以在草稿纸上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潜在条件及要求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做到边“读”题,边心中解题,最终把试题的已知条件、试题的要求等读懂、读明白。
另外“读”题时要抓住试题关键性词语,如对于化学中的推断题要可以找出试题的突破口(题眼),对于简答题(譬如化学实验中的简答题)必须找准答题的要点,对于计算题可以找出已知的数据和需要计算的问题,然后在二者之间找出合适的、尽量简答的关系进行计算。
审题时要尽量要做到准、稳、慢,这样可以避免解题的随意性、盲目性。
有些同学审题时粗枝大叶,还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就匆匆下笔,不加思索的解题,造成了本来应该会做的试题,因审错题意而失分;
甚至有些同学解到一半考虑不对,匆匆擦掉(或者勾掉)重新开始,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又影响了考试情绪;
而有些同学审题疏忽大意、漫不经心,答题草率了事、丢三落四,把题目中的几个层次的要求当成一个要求。
同学们在高考考场中一定要克服上述审题缺点,这样才能不至于答非所问,从而赢得考场上的胜利。
(5)向答题规范要分数。
高考的考试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考场上答题速度一般是很快的,这样就可能导致答题不准确、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实际上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有的同学认为字写的潦草点没什么,只要正确即可,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反正答完题以后还可以检查、修改。
实际上对大部分考生来说,检查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同学根本就来不及检查试卷,即使能够发现书写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你要想改正或者重新抄写,你也只能是“望卷兴叹”(因为多数时候你已无时间做这些工作了,或者试卷中已没地方书写了)了。
因此一定要尽力做到一次就写好,不要过多的修改,更不能出现大面积的涂改。
卷面整齐清洁。
书写格式统一规范,字迹大小整齐匀称,阅卷老师能够一看就明白,于是阅卷老师大笔一挥,你就可以得高分了。
(6)把好最后检查关。
由于高考时间的匆促,解题时难免会存在某些疏漏,所以对刚刚做过的试题进行必要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解答完所有的试题后,可稍微停顿放松一下,伸伸懒腰,然后应该马上冷静下来,认真的对试题进行检查,检查审题是否正确,答案内容是否正确与完善。
切记!
不能做完试题后就匆匆交卷!
对试卷合理的检查可以遵循下列的方法、步骤:
首先检查准考证号是否填写正确,姓名、座号是否填好、答题卡是否填写的准确等。
再次检查试卷是否完整,从试卷第1页开始,并且核对卷子页码。
第三检查是否存在漏题现象,既要检查是否有漏做的大题,又要检查某题中的某一问是否漏答,特别要注意检查分跨在两页上同一个试题的后部分问题。
第四检查时应该先检查自己认为可能错误率高的(自己把握不大的试题)且容易出错的试题;
然后再检查较难的、自己认为把握性大的试题。
高三历史辅导讲座
一、最后阶段历史怎么复习?
最后回扣阶段要做到三个“回扣”:
回扣考纲、回扣课本(地图、大事年表)、回扣错题。
有的同学总结自己的复习经验,把自己的复习过程归纳为:
地毯式扫荡复习法。
“翻饼烙饼”式复习法。
捡“渣子”查漏补缺式复习法。
要区别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
“该记的只好记住,可是,能够不记的就不要去记忆”为了减轻记忆的负担,能够偷懒的地方犯不着去玩命——本来该背的就够多啦!
(一)复习的方法“尝试回忆复习法”和“纲要信号复习法”。
复述时可以先确定一个复述的依据(考试说明范围),以此为提纲,逐条回忆和落实。
尽量不去翻看教材,实在难以回忆起来的知识点,再通过教材来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以《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的一个片断为例:
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封建专制的加强
(2)清朝前期的经济
①清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②农业的发展
③手工业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成长及其原因
如看到“1.封建专制的加强”首先反应出“军机处的设置”和“大兴文字狱”两部分知识内容。
然后,再进一步复述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处的运作特点、军机处如何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如果在哪一个部分出现障碍,在努力回忆无效的情况下,再去翻阅教材。
其他的知识点以同样的方式类推。
“2.清朝前期的经济”的条目分得更细一些,原则就是逐条落实,尤其在高三复习的后期,如果能够将教材的内容完整的复述一遍,提高成就的效果肯定会是极其显著的。
“纲要信号复习法”
例如“鸦片战争的影响”包括“新思潮的萌发”部分,有5个自然段(近800字),将其分解为“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新的思潮”4条纲要。
每一条纲要再进一步简化出重要的知识点信号,共30个左右的信号点,强记100字左右,几乎所有人都感到是轻而易举之事。
(二)复习的内容重视历史热点与重点
文综试卷中,具体到历史的设问有的从现实问题入手,引申到历史(从今到古);
有的从古代历史牵引的现实问题上(从古到今);
但归根结底都是考查历史。
因此,不必专门为热点而准备。
但可以从热点中寻找复习重点。
1.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中国古代反侵略、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尤其是台湾问题,新教材突出了施琅将军,其地位似不亚于郑成功);
把握九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也就是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宋(结束分裂,基本统一),元,明,清。
掌握封建国家统一的规律,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原因上看:
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
基本原因是中华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内部凝聚力的逐步加强;
重要原因有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杰出帝王的历史功绩。
从影响上看:
封建国家的统一,政治上保持了社会安定,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得以提高;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民族关系上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从统一的过程看,北宋是转折点。
例题:
宋代以前分裂和统一交替,宋代以后中国历史没有大的分裂,分析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统一的转折点的原因。
①经济上,宋代全国经济重心移到南方。
南北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南方是经济重心,北方是政治中心,南北方的交流加强。
②政治上,人民渴望统一,宋代丰富和完善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维护了统一。
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的高潮,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频繁。
④科学技术上,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⑤思想上,理学成为新儒学,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就是中国怎样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是曾、李、左,他们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是当年清政府内部最有眼光的一批人。
洋务运动,虽然仅限于经济领域但毕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政治运动,它要求改变政治体制,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尝试,结果推翻了两千年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表明近代化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以上是从近代化的角度理解掌握近代前期的主干知识。
(外国的历程为思想、政治、机器)
3.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问题。
“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作为主体内容。
4.政治文明:
自本主义代议制(议会制度)
经济文明: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问题,这是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近代史的关键。
它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世纪至19世纪初。
主要内容是新航路的开辟,西、葡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荷、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
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物质实力增强;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创立了一系列立国原则和革命战斗精神,特别是19世纪初欧洲随着拿仑战争而觉醒的民族意识;
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能源、新机器、远距离通讯把世界更迅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被迅速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关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国际关系问题,依据国家关系中主要矛盾和中心舞台的变化转移,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欧洲中心舞台的确立和延续(15世纪至20世纪初);
②欧洲中心舞台的动摇和转移(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
③两极格局的兴衰和多极化的新趋势(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6.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20世纪世界的战争与和平(重德、日对战争问题的不同态度比较(原因、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重大事件和历史启示);
抗日战争及其民族精神。
中国的贡献,留下的经验教训。
联合国问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的进步的、得道多助)、领导及策略路线(国共合作、两个战场配合、坚持持久抗战的方针)、抗击力量(全民族的抗战,广大爱国军民的英勇抗击;
爱国华侨的支持;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与合作)
对“抗日精神”认识:
①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②不屈不挠,艰苦奋斗;
③众志成城,不可战胜。
7.能源问题,特别是石油问题
就历史学科来说,必须注意总结以下知识点:
①新中国对石油的开采及其成就即一五计划和第一个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关石油开采的成就。
②当今中国石油存在的石油问题即石油供应、石油价格,以及成因和解决办法。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内燃机及石油的开采。
(三)重点强化的几种材料题
1.地图材料。
面对每一幅历史地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首先,应当注意时间或时期,有的则需要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作出判断。
其次,是分析历史地图状态形成的原因,要依据地图反映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清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等。
第三,对相关多幅历史地图或图片,一定要找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突出最重要的主题。
同时,要综合分析,包括其中的原因、影响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2.数据图表材料。
数据分析题偏重于经济史,考查的要求往往有两个方面。
其一,要求看出数据变化的轨迹,能从静态的数据看出动态的走向,属于“是什么”的范畴;
其二,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影响数据变化的历史背景,属于“为什么”的范畴,第三,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属于“还有什么”的范畴。
3.文物图片材料。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这一类题目形式新颖、灵活,学生仅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完成的。
解题思路:
建议仔细观察图像,充分提取信息,由表及里解析。
从评分答案看,设置了“表面信息”、“深层信息”两类高低要求不同的标准,这是体现能力要求的有力导向。
回答时一定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看到了什么,二是反映了什么本质特征。
例如,3月底,潍坊市统考题中第33题,有一问关于粮票的题目。
我们可以就此拓展。
①表面信息有:
由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
面额比较小;
1955年发行,至少从此开始使用。
②深层信息:
为什么使用?
人口多;
农业落后,粮食产量底;
进入计划经济时代。
为什么90年代废除?
科技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农业产量提高;
向市场经济过渡。
③对使用粮票的评价。
有利于解决经济困难;
防止两极分化;
避免商业投机和囤积居奇。
但同时也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四)复习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材小字仍是高考内容,2004年全国Ⅱ卷,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9分)答案全是小字。
2.进攻与防守同等重要。
进攻是复习不牢固的知识,凭实力冲刺;
防守是总结过去失败的教训,注意防止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当达到一定的能力时,防守更重要。
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
因此,冲刺阶段仍然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做一些背诵和基本概念、基本定义方面的梳理工作,将掌握得不是很准确的内容记准记牢。
3.克服常见的失误。
最有效的方法是准确把握高考试题评分标准,对最近三年甚至文综考试以来的高考试卷及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性学习,找出高考试题答案具有的共同特点。
在历史答题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审题不细,出现答题遗漏。
②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
③知识学得过死,灵活性方面不足。
这实际上说明了考生答题不能符合考试标准。
这里以2001年高考第38题第②问举例说明。
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
答:
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
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发明。
“题不二错”。
复习时做错了题,一旦搞明白,绝不放过。
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得到的多,从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这个意思。
失败了的东西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二、掌握答题的策略与解题技巧。
据可靠信息,今年高考,文综试卷35各选择题、五个非选择题,历史科,学科内综合一个,跨学科综合两个题。
长题不难(大篇幅的材料,答案即在材料中)
难题不后(由于三科的位置排列,综合的反而是容易的)
答案精而不长,全而不多。
试题的特点突出专题性、材料题和时代性
。
1.必须做到“三个一”。
首先是“一张卷子一枝笔”。
不能一阵儿用圆珠笔,一阵儿用钢笔,一阵儿又用铅笔,这样的卷子很可能被认定为作弊卷而遭“枪毙”。
其次要求“1—2分写一句话”。
这主要体现在主观题的做答上,要求考生必须照分值组织答案。
第三是“每一句话保证得分”。
这是要求考生回答问题时尽量运用历史学专门术语,写有用的,避免浪费时间。
2.一定牢记的三句话。
①“容易题,求全对,一分不浪费;
保住应该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
因为遇到容易题容易大意。
所以明确容易题不丢分也是十分重要的。
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的一句经验之谈,“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
他谈的是下棋,但对我们考试也不无借鉴意义,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是为至要。
②“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
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突不破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的耗时间。
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开活跃起来再反过来做它就做出来了。
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拿分也要讲策略。
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
难题不得零分,就是一种决不轻弃的的进取精神的写照,要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③“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淡化分数意识,有一颗平常心比有一颗非常心,可能是缓解紧张心理的妙方。
在考场上更好的发挥出最佳水平。
3.卷面应保正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
很多学生答问答题缺乏规范,老师在阅卷的时候在茫茫字海中根本找不到要点。
所以做问答题最好规范一点,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
①要点化:
根据题意,搞清楚到底要答什么,写清要点,如要答原因,那么你写出“原因:
”
②序号号:
在没一个要点前面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几个序号,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如:
“一、原因:
(1).......
(2)......二.过程:
(1)......
(2)......等等”
③段落化:
一个问题层次答完后,自然分出一个段落。
这样使你的答题思路显得很清晰,便于老师阅卷,也易得高分。
当然这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要想做好题,还要有知识储备和较好的审题能力与方法。
4.做材料解析题的三个步骤
①材料题先看问题后看材料。
在做材料解析题时先读设问,这样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减少了阅读时所占用的时间。
②分清层次,“沙里淘金”。
概括式材料题。
可采用划分段落的办法,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别找出各段段意;
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这样层层分析,有助于将材的有效信息全部提取出来。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
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
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事,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10分)
(3)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
③落笔回答,问什么答什么,有问有答,一问一答,落到实处。
切实把握命题者设问的意向和确定的要求,如“不得摘抄原文”、“表达应成文”等,以免答题走题或犯规失分。
如无不得摘抄原文的规定的话,则可以大胆摘抄。
这样做不仅解题速度快而且言简意赅,保险系数大。
这种做法在文言文材料中作用更明显。
最后特别指出,这就是材料解析题中提供的材料和需要回答的观点,如有与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观点(结论)不一致,甚至相反。
如1998年的巴黎和会题。
该题提供三段材料以及关于中国代表要会上的外交努力的观点,就与平素在教材上得到的教育印象大相径庭。
怎么办?
这只能是从试题设计的新的历史情境依据试题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高考 心理 辅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