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42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807925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54KB
高中生物42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生物42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42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
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二、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温习旧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层探究,逐级推进,突破重点→构建特异性免疫概念图模型,突破难点→当堂检测,疑点反馈,查漏补缺
教学过程:
1课时
课前准备:
分组提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老师批阅解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播放抗击疫情期间国家号召新冠肺炎康复者主动献出血浆新闻
提问:
为什么国家号召康复者提供血浆?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新闻,积极讨论。
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特异性免疫做准备。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阅读P35-38第一段,完成学案“自主学习”。
巡视,发现问题以调整教学环节。
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学案“自主学习”(具体任务见附件:
学案,约6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认识免疫系统的组成、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展示答案互动评价回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更正答案,提出疑惑。
通过解析“自主学习”学案内容,理性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合作探究-合作讨论
【过渡】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如何消灭细胞表面的病原体?
【投影】
体液免疫过程图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任务一:
体液免疫
阅读教材P72-73,结合图4-6,思考以下问题
1.用文字和箭头描述体液免疫过程
2.B细胞活化的条件有哪些?
3.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产生抗体的细胞有哪些?
4.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后,抗体能彻底清除病原体么?
5.结合图片分析,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不同点?
【牛刀小试】
1.寨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
如图表示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Ⅰ-Ⅳ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为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Ⅱ和Ⅲ
B.该病毒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
C.Ⅲ为记忆B细胞,参与二次免疫
D.Ⅳ的化学本质是多糖
2.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 )
A.记忆细胞 B.绵羊红细胞C.浆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
【小组讨论】【黑板展示】
任务二:
细胞免疫
阅读教材P73-74,结合图4-7,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教材图4-7,用文字和箭头描述细胞免疫过程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需要哪些条件?
3.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精讲点拨】【师生合作】
任务三: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具体表现:
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
②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课堂总结】
【拓展运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B.淋巴细胞不需要抗原的刺激,就能形成效应细胞
C.只要接触到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永远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D.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2.(多选)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可能的是( )
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抗原呈递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暴露
B.被抗原呈递细胞处理的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大量细胞毒性T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学情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高二4班学生整体上生物学基础很薄弱,不爱学习甚至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动手能力差;
对于一些生物学涉及的大概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好奇心,
以及创设学生活动与学生建模,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以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效果分析
1、通过新冠肺炎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效果良好。
2、课前微课与课堂问题解决模式的有效整合,使教学脉络清晰。
3、以自主学习为契机,通过整合教材,设置阶梯式问题为学生顺利建构模型扫清障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六环节环环相扣,通过不同的形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评测练习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2.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3.2016年2月26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浙江新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我国大陆确诊的第六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发相应抗原疫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4.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5.如图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
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浆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约能产生2000个抗体。
浆细胞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节免疫调节
(1)40分钟课时作业
1.淋巴细胞起源于()
A.骨髓
B.脊髓
C.胸腺
D.脾
2.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C.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
D.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
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
B.淋巴因子
C.溶菌酶
D.吞噬细胞
4.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5.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清扫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抗体与抗原结合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
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6.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
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
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
[高考提能]
7.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B.bC.cD.d
8.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未切除和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
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课后反思
优点
(1)本课通过设置问题串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
通过阅读、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文字归纳、
填图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以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2)直观教学法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与导学案的结合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缺点:
本节课内容多,如果讨论、争论、归纳、互动等时间没有控制好,可能教学任务不会完成。
因此,我在普通班做了另一种尝试:
将教材内
容重新整合,第一课时讲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第二课时再专门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这样时间上更好把握。
课程标准
本节课课表中提到高等多细胞生物体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生命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适应多变的环境。
本节课学习免疫系统如何抵御病原体的侵袭,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有助于学生理解高等多细胞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认识个体生命系统的稳态。
学习完本节课后,学生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
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生命观);
评估多种生活方案,认同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毒品
的危害及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等(理性思维、科学探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42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 42 特异性 免疫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