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苏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804007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2.83KB
精选教育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苏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精选教育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苏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育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苏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来源
自撰
第1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师:
1、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
2、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3、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你知道空气的有关知识吗?
生猜(这是空气)
从谜语入手,引出研究课题。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践操作
学生两次经历吹气球的过程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提醒:
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
”的问题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有重量吗?
①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
②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
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
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
有质量
3、空气会流动
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受?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压缩空气有弹性
(1)
实验一
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橡皮和针筒实验,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有压力,压缩空气有弹性
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自我感受后讨论汇报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让学生体验到空气会流动的性质
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现象
空气能被压缩,且压缩空气又弹性
拓展应用
1、教师演示自制的空气枪,激趣:
你想制造一个自己的空气枪吗?
2、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强调:
不要对着人)
3、游戏:
比一比,看谁射得远?
4、讨论:
为什么有的空气枪射得远?
(压缩空气的利用)
学生操作实验
讨论
动手完成趣味实验,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空气的性质
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质量
会流动
压缩空气有弹性
一、2、热空气和冷空气
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知道空气是流动的。
热空气会向上流动,冷空气会向下流动。
对“热(冷)空气怎样流动”进行预测,并通过观察“纸蛇”转动和“冰块”体验活动进行验证。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理解风的成因。
谈话法、演示法、实验导学法、讲解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师:
气球、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学生:
蜡烛、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
谁来描述一下?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对于空气,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你的智慧。
注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表扬与梳理
自主学习
独学
1、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2、出示学生自学学案,学生个人自学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群学
1、组内交流自学学案
2、全班汇报展示。
3、师借助课件总结揭示空气的流动
学生用填空的形式对本节课探究的前概念知识进行梳理
注重对个人和小组自学与共学知识的维度与规范化进行评价。
合作探究
一、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
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
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二、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
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三、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小组长合理分工,交流自主探究的问题,修正与完善自己的方案,并做好记录。
1、组内讨论:
什么原因使空气这样流动?
(为什么会这样流动?
2、全班交流。
3、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后讲述原因
学生讨论汇报
⒈结合课文P8#上图组内交流见解。
⒉汇报:
简述风的流动路径。
⒊互述:
风的成因。
研学探究激发思维
创新
学生只对实验的“表面现象”感兴趣,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分析过程,而难点的突破就在于此。
注重看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配合情况
互学共进启发思维互动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学生思考问题、观察图片、小组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结果、概述问题结论。
提升学生的
思维空间
注重对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评价
2.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
空气流动形成风
一、3、空气中有什么
学生能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认识空气的污染。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了解空气的成分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谈话法、演示法、导学实验法、讲解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思考法、阅读法、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
你怎么知道的?
2、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
3、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谁来解释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1、出示学生自学学案,学生个人自学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
3、师借助课件总结
一、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
(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
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我们在看。
(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
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
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
(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
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
(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二、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
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观察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2、学生做介绍。
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
注重对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评价。
发展思维空间
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重
氮气
一、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引导学生运用对空气已有的知识,探究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
使学生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谈话法、调查法、讲解法
调查法、访问法、讨论法
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⒈讲述: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⒉提问:
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⒊讲述:
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学生对有关空气知识的回忆
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发展思维。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
我们能做什么呢?
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
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4空气是生命之源
生命离不开空气
保护空气的措施
1.植树造林
2.减少尾气的排放
3.不焚烧垃圾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教育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苏教版doc 精选 教育 四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第一 单元 我们 周围 空气 苏教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