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794031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54.59KB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说课稿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些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特别反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声、情、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更是情有独钟。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开放性等特征。
说教学目标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的探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对功名的蔑视和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旨。
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三、说教法
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
学习文言文,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因此,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不但重视“讲前读”、更重视“讲后读”、“悟后读”,读出文章的韵味,还课堂以琅琅书声。
自主合作探究法:
“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
新课标也提倡“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
吴均知多少(介绍作者)。
用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与均共读(进入朗读环节)
1、朗读,感其韵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种朗读形式:
听配乐朗读、自由读、齐读
引导学生诵读课文。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对停顿;
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设计意图: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与思想内涵,突出教学重点中的“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
)
2、细读,知其意
这一环节分3步:
第一步同桌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第二步指名学生疏通文意(1、2段)教师点评;
第三步由老师来译第3段,但译文中会设置3处错误,请同学们认真听并提出来改正。
这一设计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并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及一词多义,古今异议的现象,并且在师生的互动中对较难的、易错的地方加强记忆。
与均共赏
学习一篇课文,找到了作者的思路,也就找到了学习文章的捷径,因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默读课文回答:
①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②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2、同桌交流。
以上两个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确本文的描写对象“奇山”、“异水”,那么,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山的“奇”水的“异”?
这个问题便自然而然引出。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应让学生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随机点拨。
3、面对这样青翠的山、清丽的水,我们都不禁文思涌动,更何况是作者呢?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便是他此果的心态的真实写照,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可以探寻到吴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归隐山林的倾向。
让同学们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根据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要求设定的。
4、诵读回味。
当学生的情感沉浸在文中无法自拔时,诵读回味这一环节的设置便让学生水到渠成的把心中的感情流泻到朗读中,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
与均同游
课文的赏析毕竟不是真实的游历,假如穿越时空隧道,当日你与作者吴均同游,你眼中的富春江又是怎样的呢?
发挥你的想象去描绘,请你做“导游”引起我们这些即将前往的游客的兴趣吧!
(这一环节是根据新课标“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定的观点”这一要求设定的,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奇异”二字既是景物的特点,又是对全文的总领,本文的一个重要写法是抓住特点写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本文作者吴均徜徉于山水之间留连忘返,以象形字的改变方向的山组合而成的“归”字则恰好体现了其归隐山林的情趣。
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风景名胜,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风景的特征,这一作业的布置使学习不再停留在课内,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清新隽永,音韵和谐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明朗洒脱、清丽淡雅,愿大家在古诗文的海洋里,采撷一份属于你的诗意!
第二步: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检查课前预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
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本文各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让一两位学生概括回答。
(2)听教师范读课文,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时语速、停顿、重音、节拍方面的指导。
(3)学生齐读课文。
2、疏通文意
(1)、先检查导学案中第一部分。
(课前组长检查课代表汇报)
(2)、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问,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3)、学生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这一步是完成学习重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先预习,课上解决疑难问题,我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
第三步:
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检查预习第二部分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
我适当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去欣赏课文的美。
我设计下面问题加以引导:
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结构美)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意境美)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志趣美)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美)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
此环节还采用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
第四步:
探究描写,口语复述
抛出问题:
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呢?
提示:
1、写景的方法。
2、多种修辞手法。
3、详略得当。
此环节采用小组讨论各派一代表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
第五步: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
我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鉴赏。
六、完成导学案中第三部分。
当场训练体现了教改的新理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
七、说板书
本板书反映的是本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设计,我以“先学后教,及时训练”的理念贯穿始终,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质疑、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
异
奇
清
急
山峻
音趣
有日无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朱元思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