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行业供需调研展望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783871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25MB
乙烯行业供需调研展望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乙烯行业供需调研展望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烯行业供需调研展望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集聚高效发展;
推动现代煤化工升级,鼓励有实力的下游民营企业参与产业重组和基地建设,自主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拓展产业链。
方案对石化产业的布局将与十三五规划一脉相承。
根据《方案》,预计到2020年全国炼油综合加工能力79000万吨,乙烯、芳烃生产能力分别为3350万吨、3065万吨,2025年炼油、乙烯、芳烃生产加工能力分别为85000万吨、5000万吨和4000万吨。
集聚建设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七大基地,其炼油、乙烯、芳烃产能分别占全国比重的40%、50%和60%。
按照国家发改委下发的《方案》,在七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提升非石油基产品在乙烯和丙烯产量中的比例,通过原料多元化增强我国烯烃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内自给率。
石化产业优化包括提升油品质量,化解过剩产能,炼油行业整体开工率由2013年的近70%提高到2020年约75%。
此外,推进烯烃、芳烃、有机原料产业的原料多元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化工新能源产量规模将由2013年的千万吨级提升至2020年亿吨级,化工新材料以高端聚烯烃塑料、工程塑料、特种橡胶三大重点领域为突破,带动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由2013年的60%提高到2020年的80%以上。
“十三五”时期,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仍将占据烯烃生产的主导地位,但应优化其原料结构,提升装置的一体化利用水平。
积极布局海外轻质化乙烯原料资源,同时将逐步淘汰小于30万吨/年的蒸汽裂解制乙烯落后产能。
截至2015年底,我国煤/甲醇制烯烃装置共19套,产能总计770万吨;
丙烷脱氢装置共8套,产能总计395万吨,二者在全国烯烃产能中分别占比17.2%和8.8%。
我国烯烃生产原料多样化、生产工艺三足鼎立的局面愈加明显。
非石油基烯烃的发展已不容小觑。
(二)国际原油价格低位运行,乙烯上游原料相对受益
国际原油价格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低,最低点布伦特和WTI油价纷纷跌破30美元/桶。
在减产协议的催化下国际油价开始逐步回升,截止目前国际油价基本稳定在50美元/桶附近,处在低位区间运行。
受国际油价长期走低影响,作为重要乙烯裂解原料的石脑油价格也跟随原油价格降低而持续下降。
石脑油价格的下降大大降低了乙烯的原料成本,乙烯-石脑油价差的加大增厚了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装置效益。
图1:
乙烯上游原料价格中枢下移
乙烯的原料有乙烷、丙烷和石脑油,下游产品多种多样。
全球乙烯生产所用原料70%为原油,25%为天然气,5%为煤炭。
在美国、中东和北非地区,乙烷和丙烷是相对普遍的乙烯生产原料,生产工艺采用蒸汽裂解法。
受益于原油价格一路走低,且2016年以来油价依然运行在40-50美元/桶的低位区间,烯烃生产所需的绝大部分原料价格都在走低,全球各主要区域的石脑油乙烯价格中枢明显下移。
但是,另一方面,在低油价的环境下,煤制烯烃行业相对优势体现不足,行业扩张受到挤压,国际国内采用煤制法的项目投产进度明显放缓。
三、化工原料之王:
国内乙烯工业制备以石油基为主
乙烯的工业制备方法一般分为石油基和煤基两大类。
目前,国内乙烯/丙烯生产绝大部分以石油为原料。
截至2015年底,中国石油基路线乙烯占乙烯总产能的85.5%,煤化工路线乙烯产能占比由2013年4.4%提升到了12.4%;
石油基路线丙烯占丙烯总产能的51.8%;
煤化工路线丙烯产能占比由2013年10.8%提升到了25.7%;
丙烷脱氢路线丙烯产能占比由2013年的3.3%增长到了19.8%。
(一)蒸汽裂解制备方法仍将长期占主导
蒸汽裂解制乙烯联产丙烯技术是在蒸汽稀释下,不使用催化剂,将乙烷、丙烷、丁烷、石脑油、轻油等原料利用管式裂解装置在反应管出口温度800-900℃下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丙烯作为副产而得到,通过分离得到乙烯、丙烯等产品。
采用轻质石油馏分做原料时,所得的丙烯和乙烯收率比在0.5-0.65之间。
中国目前主要以石脑油为蒸汽裂解原料。
而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建裂解装置逐渐使用乙烷等轻质化原料,可以预见通过蒸汽裂解的丙烯产能增长不大。
图2:
化工轻油、石脑油制备乙烯裂解工艺
我国石脑油裂解装置主要分布在16个省市,其中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的乙烯产业占到70%,从省份来看乙烯产能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江苏、新疆、天津、辽宁、浙江等地。
2011—2016年国内的煤制烯烃项目也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已经投产了15套共计450万吨的MTO/MTP项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油制烯烃炼能的不足,不过煤制烯烃项目不能长期稳定运行,整体开工不太稳定。
乙烯石脑油价差是石脑油路线乙烯丙烯盈利及景气度的最直接指标。
自2016年一季度以来,乙烯石脑油价差一直保持在700美元左右的历史高位,近期仍有扩大的趋势。
图3:
乙烯——石脑油价差有扩大趋势,截止20170504
表3:
中国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规模及技术水平指标表
(二)煤制乙烯工艺占比逐年提高
煤化工路线乙烯产能占比由2013年4.4%提升到了2016年底的12.4%。
煤制烯烃工艺流程包括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及烯烃聚合或生产烯烃衍生物五个关键环节。
煤制甲醇的工艺步骤都已经十分成熟,有多年的商业化生产经验。
甲醇制烯烃是煤制烯烃的关键环节,目前已实现工业化。
烯烃的下游工艺比如生产其他烯烃衍生物或者聚合生产塑料与石化行业无异,也已经非常成熟。
甲醇制烯烃总体流程与催化裂化装置相似,包括反应再生、急冷分馏、气体压缩、烟气能量利用和回收、反应取热、再生取热等部分。
烯烃的精制分离部分,与管式裂解炉工艺的精制分离部分相似。
主要工艺有UOP公司的MTO工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DMTO工艺,中石化的SMTO工艺。
但是,煤制烯烃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因为从烯烃的制作过程来做比较,原料的分子越大,制造烯烃的过程就越复杂,设备投资金额就越高,能耗也高,污染物也越复杂难处理。
拿乙烷制乙烯、石脑油制烯烃、以及煤制烯烃这三者来比较煤制烯烃由于过程复杂、成本高、污染严重。
乙烷制乙烯的资金设备投入最少,原料成本最低,污染最少;
煤制烯烃的资金投入最高,原料成本居中,污染最严重。
石脑油制烯烃的资金投入介于两者之间,在2014年石油价格崩盘之前,石脑油原料成本原本是最高,但是在石油价格大跌之后,石脑油制烯烃的成本已经低于煤制烯烃,煤制烯烃的相对成本优势难再凸显。
图4:
煤基制备乙烯工艺路线
(三)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有待进一步开发
天然气(湿气)、油田伴生气和炼厂气均含有部分或大量乙烷,将乙烷转化为乙烯也是乙烯重要的生产路线之一,生产方法主要有蒸汽裂解法、氧卤化法和乙烷催化脱氢法。
其中较成熟、多采用的还是蒸汽裂解法。
但此过程能耗高,乙烯的分离、回收复杂,费用昂贵。
氧卤化法,是放热反应,可使能耗降低,但有卤素化合物参与反应,对设备的腐蚀大,且乙烯及卤素分离、回收困难;
乙烷催化脱氢法,产物虽简单,但反应仍需较高温度,能耗高。
使用催化膜反应器代替传统的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乙烷的催化脱氢,虽打破了该反应化学平衡,但目前仍处于起步研究阶段,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不具备竞争力。
目前,乙烷制乙烯工艺路线有多种,已经实现工业化的是乙烷蒸汽裂解技术。
该技术发展的核心是管式裂解炉技术的改进与完善,著名的技术供应商主要有Lummus公司、Technip公司(KPL/KTl)、Stone&
Webster公司(S&
W)、LindeAG、KBR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等。
由于中国缺少乙烷原料来源,没有建设大型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
有国内企业通过对现成的乙烯裂解炉改造,以部分乙烷进料实施原料轻质化。
2014年,中石化齐鲁公司烯烃厂对5号、6号裂解炉实施原料轻质化改造。
该装置乙烷原料来自中石化青岛300万吨/年LNG项目,LNG项目于2014年11月投产,从国外买入天然气进行分离,其中副产13万吨/年的乙烷。
四、产能扩张放松供给面,原料结构多元化将成趋势
美国《化学周刊》报道预计全球乙烯需求将以年均4.4%的速度增长,从2013年的1.33亿吨增长到2018年的1.65亿吨,若维持此增速,我们认为到2020年全球乙烯需求1.80亿吨。
受投资驱动的产量和受经济发展驱动的需求不匹配推动全球乙烯贸易流通。
全球各地区乙烯装置的开工率将因原料的不同而有差别,也加速了全球贸易流通。
目前,我国乙烯生产的主要矛盾从总量不足向结构性短缺逐步演进,原料结构优化空间依然较大,一体化水平亟待提升;
同时,高能耗老旧装置所占比例依然偏高,园区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新原料路线发展过热,风险显现;
加之中东、北美低成本乙烯产业发展对国内冲击加剧,乙烯生产的原料结构多元化已经成为重点突破的主题。
表4:
中国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原料结构
(一)北美亚太乙烯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全球的乙烯产能主要集中在经济水平发达的国家或原油产量高的地区,全球乙烯产能从2000年至2015年每年不断增加,年均增长率为3.78%。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的乙烯产能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和北美地区,亚洲地区的产能在2005年之后增速较快,两地总共占了全球乙烯45%的产量,中东和非洲地区位列其次,西欧地区也是重要的乙烯产地。
图5:
亚太北美的乙烯产能占全球半壁江山
从国家分布来看,2015年美国占据全球乙烯产能的27%,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紧随其后,产能比例分别为21%和15%,之后的国家有日本、德国、韩国、加拿大等。
图6:
中美乙烯产能在全球举足轻重
在中东和非洲地区,沙特阿拉伯是最大的乙烯生产国,沙特阿拉伯基础工业公司旗下的Petrokemya是该地区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年产量达到290万吨,其他生产乙烯的子公司还包括Yanpet、Kayan和Yansab。
这四家公司合计贡献了该地区26%的乙烯生产份额,在沙特地区的行业集中度远高于全球的乙烯行业集中度。
这种高度分割的市场主要源于乙烯高昂的运输成本,量小价高的特点导致长距离运输乙烯非常不经济,因此生产厂商更倾向于在靠近终端消费市场的地方建立工厂,从而产生了市场被分割的局面。
表5:
全球乙烯主要生产商
从未来乙烯产能投放和需求增长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全球乙烯供需格局维持偏紧的可能性较大。
2015—2017年全球各地乙烯产能面临老装置淘汰、新产能投产不足、煤化工项目盈利减少而造成的产能增加积极性减弱。
预计未来三年亚洲地区将淘汰350万吨产能,欧洲地区淘汰250万吨,未来美国的页岩气新增产能预计有600万吨,但建设进度仍不确定。
图7:
全球乙烯主要生产国家
图8:
全球乙烯主要产能分布状况
中国规划和建设中的煤制烯烃产能达到1000万吨,而油价低位后煤制烯烃利润减少,投产积极性或减弱,实际投产的量将大打折扣。
中东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日益稀缺,气头的烯烃产能已停滞,所以乙烯的供需将维持偏紧格局。
(二)乙烯供需格局吃紧,原料供给对外依存度大
乙烯作为三大化工原料之王,长期以来处于供给难以满足需求的局面。
表观消费量增速远超过产量增速,2009年之后供需紧张的形势越发严重。
虽然国内每年投产的乙烯项目规模在不断增长,但下游需求端众多,需求动力充足,依然对产能提出较大的挑战。
图9:
我国乙烯长期处于供不应求
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供给端明显改善,这对于我国相对吃紧的乙烯供需格局来说是一大利好。
同时,在烯烃工业转型时期,低价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和设备更新,加速度过升级的阵痛期。
从2014年后半年开始,原油、石脑油价格开始下滑,我国原油消费量继续攀升,虽然自给原油产量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依旧难以满足现有需求,对外的依赖度依旧较高,2016年对外依存度达65%。
图10:
我国原油消费量持续增加,自给率仅为35%
石脑油的表观消费量从2014年出现大幅提升,打破了自2009年以来自给率的平稳通道,对外依存度由10%上升至19%,烯烃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下游的需求提升均对我国石脑油进口构成相当大的压力。
图11:
我国石脑油自给率降低,对外依存度提升至17%
(三)投产项目逐渐落地,改善供需加强自给
我国的乙烯产能在近10年也有了迅猛发展,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据统计,我国的乙烯产能从2000年的不到500万吨增加至2014年的2079万吨。
2000年以来,我国乙烯的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达到10%,由于下游需求的高速发展,乙烯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呈上升趋势,最近5年进口依存度在9%上下。
图12:
2000-2014年中国乙烯供需基本平衡
2014年中国乙烯产能达到2079万吨/年,产量1850.3万吨,表观消费量约2000万吨,当量消费量约3740万吨。
2010-2014年间中国乙烯产能、产量、当量消费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2%、6.7%、6.0%,远超世界同期增速。
中国乙烯工业最初以石脑油为原料设计,因此乙烯原料主要为石脑油。
但由于一些企业石脑油短缺,企业还使用凝析油、轻柴油、轻烃等作乙烯原料,以及企业采用自产的乙烷、丙烷等与石脑油混合进入裂解炉,总的来说这些原料主要源自石油。
表6:
中国乙烯主要生产企业
截止2016年底,中国共有13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投入运行,乙烯和丙烯总产能为570万吨/年。
其中有8个项目涉及乙烯产能189万吨/年。
2015年上半年,有6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投产,涉及乙烯产能60万吨/年。
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煤化工路线乙烯产能达249万吨/年。
表7:
煤(甲醇)制烯烃投产项目
传统蒸汽裂解装置产能扩张放缓
受经济形势萎靡导致下游需求不旺,以及美国页岩气乙烷供应量大幅增长、国内煤制烯烃及进口甲醇制烯烃投资热情高涨等引发对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成本竞争力的担忧等因素影响,除“十一五”期间开工的几个大乙烯项目外(大庆、抚顺、武汉、四川),“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蒸汽裂解制乙烯项目实施进度均已延迟。
表8:
在建/拟建及开展前期工作的蒸汽裂解制乙烯项目表
煤/甲醇制烯烃蓬勃发展
自神华包头DMTO工业化示范装置取得成功以来,国内煤/甲醇制烯烃行业投资热情较高,目前已有16套装置投入产业化运营。
其中MTO装置9套,乙烯能力约225万吨/年
表9:
煤/甲醇制烯烃蓬勃发展,投产乙烯项目表
除了上述已经开车运行的新投产项目,采用MTO工艺制备方法的烯烃项目也将陆续进入生产,届时新增加产能将达到443万吨每年,可以有效缓解烯烃的紧张局势。
表10:
其他在建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
我们认为,伴随着煤制烯烃制备项目的逐渐投产开车,到2020年虽然烯烃的主要工业制备方法依然以蒸汽裂解为主,但是煤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所占比例将会达到1/3以上,与传统的制备方式共同形成新的供给格局,届时,烯烃原料结构多元化基本成型。
由于煤制烯烃对产能的贡献,我国乙烯对外依存度或将有所下降。
图13:
中国乙烯行业原料多元化现状及预测
五、需求端动力依旧强劲,聚乙烯为主要下游产品
乙烯价格一方面承袭石油价格走势,另一方面由于下游需求端众多,受市场需求力量影响极大。
国际原油价格水平将形成烯烃价格波动中枢,而供需面情况将对烯烃价格形成围绕价格中枢的推动或打压效果。
图14:
不同油价下国内烯烃价格预测
以乙烯CFR东北亚为例,2014年9月25日,CFR东北亚乙烯价格1555美元/吨,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但此后随着油价的暴跌,至2015年9月4日,CFR东北亚乙烯价格直线跌至799美元/吨,跌幅52.86%。
图15:
乙烯价格经历大幅波动,振幅达44.5%
2015年内,一方面受装置集中检修供应缩紧利好,另一方面受原料不断走低且终端下游利润亏损抵触利空,多空相互博弈下,亚洲乙烯价格大涨大跌,最低价格在9月触底,年内高低差价641美元/吨,波幅达44.5%。
进入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虽然依旧在低位运行,但相对于2015年已经有回暖迹象,加之下游需求拉力带动,乙烯价格中枢整体上移。
乙烯的消费量一直明显高于产量,每年的进口数量均保持在100-150万吨左右。
一方面,说明我国乙烯自给能力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依靠原料进口的情况下,乙烯产量依旧不能满足需求,即国有生产工艺的有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也就印证了我们对烯烃工业升级预期提升的判断。
图16:
我国乙烯消费量超出产量,需进口150万吨左右
(一)乙烯下游产品众多,合力拉动供给增加
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之一。
以乙烯为基础的乙烯系统产品,目前估计占国际上全部石油化工产品的一半左右。
国际上往往乙烯的生产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环氧乙烯,苯乙烯,氯乙烯和乙醇等重要的化工原料。
这些化工原料可以加工成更多的下游产品。
图17:
2014年中国乙烯表观消费量约2000万吨,同比增长11.1%;
当量消费量约3740万吨,同比增长7.1%,当量增速进一步放缓,而表观增速同比上升。
下游消费仍以聚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系列产品和PVC为主。
由于我国的资源结构,PVC和醋酸乙烯产业以依托煤炭资源的电石法为主,消耗乙烯比例较小。
图18:
2014年中国乙烯表观消费结构
图19:
2014年中国乙烯当量消费结构
近年来国内乙烯单体及下游衍生物进口贸易活跃,特别是乙烯单体进口量增长迅猛。
2011年国内乙烯进口量首次突破100万吨,2013年达到170万吨的历史高点。
2014年,随着国内产量的大幅增加,2014年净进口量下降到150万吨。
而乙烯下游衍生物折乙烯净进口量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同比增长48万吨,达1740万吨。
表11:
国内乙烯单体及下游衍生物进口贸易活跃
乙烯的下游产品众多,我国乙烯的下游产品主要为聚乙烯、乙二醇、聚氯乙烯和苯乙烯等。
聚乙烯、乙二醇和苯乙烯所占比例最大,从我国的聚乙烯、乙二醇和苯乙烯的供需结构上可以看出我国乙烯的供需概况。
图20:
我国2014年乙烯下游产品供需情况
(二)聚乙烯:
包装领域大需求,乙烯下游重要化工品
2000年以来,我国聚乙烯的供给和需求增速都较快,聚乙烯产量从2003年的不到500万吨增加至2014年的1017万吨,其中2009年增加产能较多,近5年表观消费量维持逐步上涨的态势,年均平均增长率在5.87%。
2014年中国聚乙烯表观消费量约为2065万吨。
目前聚乙烯产品消费领域需求量前四位的依然是薄膜、注塑、吹塑及管材。
今后需求增长预计仍集中在包装领域,薄膜所占份额进一步扩大。
进口量也逐年增加,2014年进口量达910万吨,聚乙烯的进口依存度超过40%。
据卓创资讯的统计,受国内煤制烯烃产能扩张的影响,2014年国内PE表观消费量在2200万吨,较2013年增长12.5%。
表12:
国内外不同路线乙烯竞争力对比
2014年中国聚乙烯产能为1510万吨/年,乙烯下游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PE),约占乙烯总消费量的60%。
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东北和西北三大地区。
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建成的13个煤/甲醇制烯烃装置中,有10个项目下游产品包括聚烯烃,规划中的项目也大多以聚烯烃为目标产品。
图21:
聚乙烯消费量增幅扩大,自给率提升
薄膜作为聚乙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其消费水平直接决定聚乙烯的供给关系,我们发现2014年以来农用薄膜出现跨越抬升,产销率甚至突破100%。
这对聚乙烯市场形成巨大需求冲击。
图22:
下游薄膜产量增速提高
我们认为下游包装市场会延续当前的增量需求趋势,按照目前增速,对乙烯、聚乙烯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剧供需层面的紧张状态。
(三)乙二醇进口依存度70%,供需情况令人担忧
图23:
乙二醇主要依靠进口,进口依存度达70%
另外一种乙烯的重要下游产品乙二醇的国内供需概况更令人担忧,2013年国内乙二醇产能、产量分别为500万吨和368万吨,而表观消费量达1192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70%。
乙二醇是乙烯的又一种重要下游产品,表观消费量逐年攀升,且增速较快,而我国目前乙二醇则主要依靠进口,进口数量占到80%左右,自有产能严重不足。
2015年乙二醇进口已经达到875万吨。
从这两种乙烯的重要下游产品来看,我国乙烯的当量需求较大,而乙烯供给的缺乏导致下游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
(四)需求端持续放量增长,未来供需格局依然不容乐观
按照目前的扩张速度,我们预计到2020年,我国乙烯产能可以达到3230万吨/年,年均增速到11.6%,与此同时当量消费量却增加至4800万吨/年,当量需求缺口依然存在1800万吨。
表13:
六、主要公司分析: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
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商,2016年乙烯产量超过1100万吨,占国内整个产能的一半,处在绝对的龙头地位。
同时,上海石化是中国石化旗下大型炼化一体化石油化工企业,具备100万吨乙烯产能,乙烯弹性较大。
乙烯行业的高景气度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最为受益,建议重点关注。
(一)中国石化:
炼油和化工双龙头,业绩进入上升期
油价上涨,上游业务有望扭亏为盈。
公司2016年上游勘探开发板块全年实现销售原油3638万吨,同比降低13.8%;
销售天然气20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
原油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734元/吨,同比降低13.9%;
天然气平均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267元/千立方米,同比降低17.5%。
受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勘探开发板块全年亏损366亿元,拖累全年业绩。
我们预计随着国际油价的企稳回升,2017年该板块业务有望扭亏为盈。
业绩有支撑,炼油和化工进入盈利强周期。
基于我们对油价的相对乐观态度,假设2017年布伦特平均价格为60美元/桶,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石化的利润在800~1000亿左右。
其中随着油价的恢复上涨,上游勘探开发板块业绩将大幅改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乙烯 行业 供需 调研 展望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