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0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781377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80.48KB
考点60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考点60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60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所以才会出现火车时刻表,和全国时刻表的改变,但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述过于笼统,不能细致的反映全国时刻表变化和“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的深刻意义,故A项错误;
从材料“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再依照自然条件变化而进行,而是有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反映出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制约,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统一的标准化的时间对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没有强调时间精确是生活必要,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统一的时间是为了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没有体现统一时间对国家管理的影响,故D项错误。
4.(2016·
天津文综·
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
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
这反映了( )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材料中中国进口马可尼无线电报机与英国建立无线电报站的在同一年,故①正确;
材料中的先进无线电通讯不是中国生产研制的,不能体现中国科技领先,故②错误;
材料虽然体现的是中国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成果,但从时间来看中国已经进入学习制度阶段,故③错误;
材料中中国与英国在相同时间发展无线电技术,反映出世界市场发展促进新发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5.(2016·
海南单科·
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
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解析】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进一步的节约人才,不会缓解人口压力,故A项错误;
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机器人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资本的扩张,机器人仅是一种工业品,故C项错误;
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升级不但是信息技术的升级,还包含其它多个方面共同发展的结果,是科技综合的运用,故D项正确。
6.(2014·
广东文综·
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D.计算机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是科学知识,与题干“直接推动”的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
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思想,此时题干中动力来源的转变已经实现,且进化论与动力来源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
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活动的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而蒸汽机以煤为燃料,故C项正确;
1946年计算机出现,而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7.(2014·
浙江文综·
20)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
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解析】汽车发明于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火箭发明于开始于20世纪中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火车发明于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期间,马车出现于4000多年前,按照时间排序,选择D项符合题意。
8.(2014·
江苏单科·
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
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皆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知识(或者科学)与技术联系不够紧密,并没有意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故A、B、C项错误;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知识(或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9.(2012·
上海单科·
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10.(2012·
重庆文综·
2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D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相符;
A项在前两次技术革命就已具有;
B项应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C项“学科越来越少”说法错误。
11.(2011·
安徽文综·
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答案】D
【解析】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是来自原子弹而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项偷换概念;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反法斯同盟的建立而非原子弹的使用,排除B项;
科技是双刃剑,本身不会带来灾难,关键在于人的作为,排除C项;
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比如原子科技、航天科技的发展与二战中的原子弹、导弹有密切关系,故选D项。
12.(2010·
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
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3.(2019·
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图6
——据(美)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注:
“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
“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
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略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明确自己的见解,赞成或者质疑,需要修改等,如“同意从自然进程或者人文进程的角度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在自然进程中增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文进程中增加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等;
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发展的进程中谋求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对战后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变化起重要作用”;
最后,总结观点,表述成文。
14.(2015·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评分说明:
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一等
(12-9分)
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二等
(8-5分)
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4-0分)
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
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15.(2014·
39)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
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
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11分)
【答案】史实:
水平1:
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9分)
·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
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
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水平2:
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组织:
叙述体现时序感(2分)
叙述时序跳跃(1分)
水平3:
叙述缺乏时序感(0分)
【解析】列举三次工业革命采用不同的能源对于环境带来的破坏的史实,同时人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
【三年模拟】
1.(2018·
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西方人生产与生活的情景:
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人们可以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整个社会可以更自由地支配时间了。
导致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
【解析】据材料“日落而作,日出而息”,突出的是电力对照明及人们劳作的影响,电气化反映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广泛使用为代表的科学成就,故D项正确。
2.(2019·
新疆乌鲁木齐模拟)1919年11月6日,大不列颠皇家学会和伦敦天文皇家学会举行联席会议,会议主席汤姆逊宣布,日食观测结果测得星光在太阳附近偏转1.79秒,而爱因斯坦预言的是1.75秒,接近实测时间。
据此可知( )
A.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被否定
B.光电效应定律由此发现
C.爱因斯坦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D.广义相对论获得了证实
【解析】广义相对论认为,时空变化与物质分布状态相关,且材料中证实了星光偏转,这与爱因斯坦预言基本吻合,故D项正确。
3.(2018·
重庆名校联盟联考)科学家在评价某物理学理论时说: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A.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相一致
C.说明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和本身分布状态
D.说明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是对量子论发现的评价,故A项正确。
4.(2018·
河北邢台月考)“互联网实际上是把人与人联结在一起了,另外一个是把人与信息联结在一起了。
因为这两个联结实际上大大提升了我们讲的那个信息的一个传播的效率,创造了效率。
”由材料可知,互联网( )
A.推动了人们直接交往的加快
B.有利于鉴别信息的正确性
C.彻底消除了人类社会间隔阂
D.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解析】材料主旨是“这两个联结实际上大大提升了我们讲的那个信息的一个传播的效率,创造了效率”,故D项正确。
5.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
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
德国卡尔·
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
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事例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体现了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项正确。
材料并不能体现经济利益的驱动的问题,而是强调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A项。
“电话公司”并不属于重化工业,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投资重化工业成为社会潮流,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排除C项。
6.(2019·
东台中学月考)1769年,蒸汽机作为一项实用的发明已进入到应用阶段,后来才得到科学原理的改进和发展。
而电报通讯的发明是( )
A.垄断组织推动的结果B.科学理论研究的结果
C.传统工业发展的结果D.经验技术积累的结果
【答案】B
【解析】电报通讯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成果,故B项正确。
7.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XX、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
这说明( )
A.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B.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C.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信息技术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故C项正确。
8.(2018·
淮安名校联考)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
“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
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
”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解析】材料表明随相关条件的改善,转化周期会逐步变短,故B项正确。
9.(2017·
山东泰安模拟)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 )
A.个性化B.规范化
C.网络化D.国际化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还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
而且,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故选A项。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这些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
它们互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近代世界科技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可以就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
也可以对科学发展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观点:
近代科学并不是独立地发展,近代科学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
论证:
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理性思想的基础,启蒙运动推动了各国革命的开展;
从而确立了西方的世界中心地位。
示例二观点:
近代科学并不是独立地发展,政治、经济状况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遭遇,说明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阻碍科学的发展;
地圆学说、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材料要求在于论证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政治革命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正反论证的方式:
论证近代科学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也可以选择论证政治、经济状况影响了科学的发展,选取充分的史实加以证明,言之有理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60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解析版 考点 60 蒸汽机 互联网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