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工商管理《金融学》期末复习方向.doc
- 文档编号:1977912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173KB
会计与工商管理《金融学》期末复习方向.doc
《会计与工商管理《金融学》期末复习方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与工商管理《金融学》期末复习方向.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与工商管理《金融学》期末复习方向
2011、05
一、考试题型、分数比例
名词解释15%(3题),判断题10%、
单选10%、多选20%、简答题30%(3题)、论述题15%(1题)
本次考试时间为闭卷90分钟。
二、判断题参考《金融学学习手册》,不用改错。
题目复习方向: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直接融资:
2、经济货币化:
3、企业信用:
4、金融结构:
5、格雷欣法则:
6、货币乘数:
7、国际资本流动:
8、金融市场:
9、票据贴现:
10、金融风险11、出口信贷12、基准利率
13、银行信用14、金融结构15、公开市场业务
16、格雷欣法则17、泡沫经济18、货币乘数
1、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经济货币化:
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3、企业信用:
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4、金融结构:
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5、格雷欣法则:
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6、货币乘数:
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7、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8、金融市场:
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9、票据贴现:
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之前,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的行为。
10、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11、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12、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1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14、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5、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16、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17、泡沫经济——是伴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
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18、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二、 判断题
第一章
1.我国货币层次中的M0即现钞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F)
2.在货币层次中,流动性越强包括的货币范围越大。
(F)小
3.称量货币在使用时需要验成色称重量。
(T)
4.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F)实物货币
5.在我国货币层次中,M1的流动性大于M2,M2的统计口径大于M1。
(T)
6.货币作为交换手段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F)
7.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收益性。
(F)流动性
8.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就是货币存量。
(F)货币流量
9.广义货币量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能力。
(F)不仅包括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力,还包括现实购买力
10.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T)
11.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都不属于信用货币。
(F)
12.我国历史上的“孔方兄”是指从秦朝沿用到清末的称量货币形式的金属货币。
(F)铸币
13.各国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标准。
(T)
14.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视网络进行支付的数据,而这些电子数据的取得基于持有人的现金和存款。
(T)
第二章
1.银行券只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在金属货币制度中不存在。
(F)
2.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
(F)还有贱金属铸造的辅币和银行券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平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F)双本位制
4.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F)不一定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国家仅仅规定国家发行的现炒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对存款货币没有明确规定。
5.黄金是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外汇是货币发行的准备。
(F)黄金
6.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包括金铸币。
(F)
7.牙买加体系规定美圆和黄金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F)
8.在我国人民币元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辅币为有限法偿。
(F)无限法偿
9.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限制铸造。
(F)
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金币不再参与流通,不能自由铸造。
10.国家货币制度由一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是该国货币主权的体现。
(T)
1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的金属货币制度是金本位。
(F)金币本位制
12.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主币。
(F)辅币
第三章
1.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美圆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T)
2.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某一时点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决定了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
(F)绝对购买力
3.在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汇率水平波动的幅度受到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
(F)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汇率波动不受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
4.直接标价法下,银行买如汇率大于卖出汇率。
间接标价法下,银行卖出汇率大于买入汇率。
(F)小,小
5.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
(F)直接标价法
6.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跌。
(F)下跌,上涨
7.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汇率由两种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法定平价决定,汇率波动幅度不再受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
(F)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
8.升水是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贴水是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F)高于,低于
9.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
(F)直接标价法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若不考虑交易成本,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价格一致,这就是一价定律。
(T)
11.金块本位制下决定两种货币之间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F)金币本位制
12.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是按照汇兑方式划分,一般来说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水平高于电汇汇率水平。
(F)低于
第四章
1.信用是一种借贷活动,是社会大分工基础上产生的。
(F)私有制
2.高利贷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是一种信用剥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F)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3.任何信用活动都会导致货币的变动,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
(T)
4.企业的债权信用规模影响着企业控制权的分布,由此影响利润的分配。
(F)不会影响
5.对企业来说,股权信用融资的利息支出基本上是固定的。
(F)债权信用融资
6.个人信用主要是指个人作为债权人的信用活动。
(F)债务人
7.由于现代信用技术的发达,现代信用活动特别是间接融资活动,越来越独立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
(F)依赖
8.经济泡沫主要表现在虚拟资产上,如股票,一般实物资产不会出现泡沫。
(F)不仅表现在虚拟资产,也表现在实物资产,如古董,珠宝
第五章
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它以借贷活动为基础。
(F)商品买卖活动
2.商业票据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所有权凭证,它可以通过背书流通转让。
(F)债权
3.通过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或抵押贷款方式,商业信用可以转变为银行信用。
(T)
4.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与商品买卖活动规模密切相关。
(F)独立于商品买卖
5.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F)促进
6.在现代经济中,国家信用的作用日益增强,这是由于弥补财政赤子的需要而造成的。
(F)
国家的经济职能得到强化,作为宏观经济的调节者和控制者对经济社会进行干预的结果。
7.消费信用对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手段。
其规模越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就越强。
(F)控制在适度规模
8.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贷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的贷款叫消费信贷。
(T)
9.出口信贷是本国银行为了拓展自身的业务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F)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10.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叫卖方信贷。
(F)买方信贷
第六章
1.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贷出者有利。
(T)
2.当一国处于经济周期中的危机阶段时,利率会不断下跌,处于较低水平。
(F)上升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认为利率是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F)货币供求的均衡点
4.IS-LM理论则认为利率是有资本的供求均衡点所决定,(F)储蓄、投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多种供求因素共同决定的。
5.有违约风险的公司债券的风险溢价必须为负,违约风险越大,风险溢价越低。
(F)正,高
6.分割市场理论认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投资者多未来短期利率变动的预期。
(F)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发行者都有期限偏好。
7.预期理论认为如果未来短期利率上升,收益曲线下降,如果未来短期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线则上升,如果未来短期利率不发生变化,收益率曲线也不动,即呈水平状。
(F)上升
8.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货币资本的供求决定。
(F)不全面,还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9.一国的生产状况,市场状况以及对外经济状况决定利率。
(F)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制度政策
10.利率管制严重制约了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对经济毫无益处。
(F)有益处
第七章
1.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会计 工商管理 期末 复习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