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14章知识点.doc
- 文档编号:197763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304.50KB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14章知识点.doc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14章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14章知识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组织激励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
内容
需要与动机
需要的概念:
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动机
概念
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要素
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行为;2.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3.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分类
1.内源性动机:
指人做某种行为本身,是因为行为本身可以带来成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
2.外源性动机:
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或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
3.区别:
(1)内源性动机:
员工看重工作本身,诸如寻求挑战性工作,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做贡献的机会以及充分实现个人潜力的机会;
(2)外源性动机:
员工更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偿,诸如工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等。
激励及其类型
概念
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类型
1.从激励内容的角度: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2.从激励作用的角度:
正向激励、负向激励;3.从激励对象的角度:
他人激励、自我激励。
第二节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表1-2需要层次理论
考点
内容
需要层次
五种类型:
认为人类需要的强度并不都是相等
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严/自我实现
主要观点
①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②未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的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③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低层次的需要被合理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④这五种需要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求,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求,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评价(局限性)
①不十分可靠和准确:
5种层次的需求并不严格呈阶梯关系②较呆板和不灵活③不完全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表1-3双因素理论
考点
内容
具备
缺失
双因素理论:
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区分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①激励因素:
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
具备这些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但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招致员工的不满。
满意
没有满意
②保健因素:
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具备保健因素只能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但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没有不满
不满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联系与区别
①需求层次理论针对:
人类的需求和动机②双因素理论:
针对满足这些需要的目标或诱因。
③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
相当于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低级需要;④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
相当于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高级需要
在管理上应用
①让员工满意和防止员工不满是两回事②实践应用(做法):
工作丰富化的管理措施
三、奥尔德佛的ERG理论
表1-4ERG理论
考点
内容
理论
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
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奥尔德佛与马斯洛理论关系
1.生存需要=全部生理需要+部分安全需要
2.关系需要=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部分尊严需要
3.成长需要=部分尊严需要+全部自我实现需要
独特之处
1.认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2.提出了:
“挫折-退化”观点,即高层次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评价
1.具有变通性2.变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文化、环境背景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
四、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
表1-5三重需要理论
考点
内容
主要内容
提出了三重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重要的需要:
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
成就需要
概念
指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寻求成功的欲望。
特点
①选择适度风险②有较强的责任感③喜欢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权力需要
概念
指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特点
①权力需要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②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其权力需要也越强,越希望得到更高的职位。
亲和需要
概念
是指寻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特点
①在组织中容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已被人影响,因而在组织中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
②但在管理上过分强调良好关系通常会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
在管理上应用
成就需要高的个人更希望工作能够提供个人的责任感、承担适度的风险以及及时得到工作情况的反馈。
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表1-6公平理论
考点
内容
主要内容
观点
1.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成为对照者)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2.员工比较的是:
对投入、产出的自我知觉,而非投入、产出的客观衡量结果
比较角度
1.纵向比较(自我比较)
适合人群:
薪资水准、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员工
2.横向比较(他比)
适合人群:
薪资水准、教育水平比较高、视野较为开阔,依据的信息比较全面的员工
恢复公平的方法
①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
②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
。
③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
④改变参照对象。
⑤辞职。
在管理上的应用
①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采给予报酬,并确保不同的员工的投入/产出比大致是相同的,以保持员工的公平感。
②应经常注意了解员工的公平感。
六、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表1-7期望理论
考点
内容
主要内容
1.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
①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效价);②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期望);③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工具)。
2.表达式
效价×期望×工具=动机
①效价
指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强度
②期望
指员工对工作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
③工具
指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3.特色
强调情景性
认为没有哪一个单一原则可以用来解释每一个人的动机
管理上应用
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
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
七、强化理论
表1-8强化理论
考点
内容
观点
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的驱动因素。
性质
是一种行为主义观点。
特点
1.并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注重行为和结果。
2.并不是地道的动机激励理论
第三节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目标管理
表1-9目标管理
考点
内容
基本核心
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四要素
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
实施
自上而下设定目标,也包括自下而上过程
二、参与管理
表1-10参与管理
考点
内容
概念
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实施条件
①在行动前,要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参与;
②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其自身利益相关;
③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如智力、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等;④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⑤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参与。
质量监督小组
①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模式
②通常由8-10名员工及1名督导员组成
③作为小组成员的前提条件:
具备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擅长与他人沟通,并宣传各种策略
三、绩效薪金制
表1-11绩效薪金制
考点
内容
概念
1.定义:
指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
2.方式:
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红等。
其中:
按利分红在西方主要针对各级主管
3.种类:
绩效可以是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
4.实施基础:
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5.主要优点:
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
6.绩效同期望理论的关系:
比较密切,绩效薪金制可以提高激励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斯坎伦计划
1.主张:
组织应结合为一体;员工是有能力而且愿意贡献出他们的想法好建议;效率提高后所增加的获利,应与员工共同分享。
2.关键:
在于劳资双方是否能够彼此相互信赖,以及整个组织中所有员工是否对这一制度报以强烈的态度。
第二章领导行为
第一节领导理论
领导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组织的正式任命
一、特质理论
表2-1特质理论
主要观点
受托马斯观点的影响,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定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某些特质的人才可能成为领导。
不足
(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
(2)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3)忽视了情景因素(4)没有区分原因和结果
二、交易型和改变型领导理论
表2-2交易型和改变型领导理论(伯恩斯)
领导类型
观点
特征和方法
交易型
(1)强调任务的明晰度、工作的标准和产出
(2)关注任务的完成以及员工的顺从(3)依赖组织的奖惩制度来影响员工的绩效
(1)一致性的奖励:
承诺为努力提供奖励,为好绩效提供奖励,赏识成就
(2)差错管理(积极型):
观察和寻找对于标准的背离,采取修正行动(3)差错管理(消极型):
仅在标准没有满足时进行干涉(4)放任:
放弃责任,避免做出决策
改变型
(1)强调理想与组织价值观
(2)为组织制定明确的愿景,通过领导风格来影响员工和团队的绩效
(1)魅力:
提供任务的愿景,潜移默化自豪感,获得尊敬和信任
(2)激励:
持续的高期望,鼓励努力,用简单的手段表达重要的意图(3)智慧型刺激:
提升智慧,理性和谨慎的解决问题(4)个性化关怀:
给予个人关怀,个性化地对待每名员工的培训和建议
三、魅力型领导理论
表2-3魅力型领导理论
提出者
罗伯特·豪斯
魅力型领导者
指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属,对下属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者
观点
(1)其追随者认同他们的领导者及其任务,表现出对领导者的高度忠诚和信心,效法其价值观和行为,并且从自身与领导者的关系中获得自尊
(2)魅力型领导者将促使追随者产生出高于期望的绩效以及强烈归属感(3)追随者显示出更高水平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时,魅力型领导者的效果会得到强化。
(4)魅力本身是一个归因现象,会随着情景发生变化
注:
能够形成魅力归因的领导特质包括自信、印象管理技能、社会敏感性和共情。
表2-4魅力型领导者的道德特征和非道德特征
道德特征
非道德特征
(1)使用权力为他人服务
(2)使追随者的需要和志向与愿景相结合(3)从危机中思考和学习(4)激励下属独立思考(5)双向沟通(6)培训、发展并且支持下属,与他人分享(7)用内在的道德标准满足组织和社会的兴趣
(1)为个人利益使用权力
(2)提升自己的个人愿景(3)指责或批评相反的观点(4)要求自己的决定被无条件接受(5)单向沟通(6)对追随者的需要感觉迟钝(7)用外部的道德标准满足自我兴趣
第二节领导风格与技能
一、领导风格
表2-8领导风格
早期关于领导的研究
1.勒温的民主与****模式
俱乐部三种领导类型:
独裁、民主、放任
2.斯道格迪尔研究
领导者的特质必须与其行使职能的情境相关:
标志领导研究理论的诞生
俄亥俄与密西根模式
1.俄亥俄模式
(1)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
关心人+工作管理
(2)“双高”维度结果:
高绩效、高工作满意度
2.密西根模式
(1)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
员工取向+生产取向
(2)结论:
该模式支持员工取向领导作风
管理方格图(布莱克和默顿)P17图2-1
1.横坐标:
关心任务
2.纵坐标:
关心人
3.组合5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级 经济师 人力资源 14 知识点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