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773247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417.54KB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北岛的《回答》到顾城的《一代人》……这一串串光辉的名字,足以彪炳史诗,永不褪色!
他们创作的一首首经典诗歌,足以吟诵千年,绝不戛然而止。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诗词王国,取得的成就足以让世人叹为观止。
朗读诗歌,如同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觉艺术奇葩的芳香。
朗读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一同漫步诗苑,感受诗歌魅力。
1.播音员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上对生字“庇”“褪”进行了检索。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庇”部首为“广”,查五画,读音为“pì
”;
“褪”部首为“衤”,查十画,读音为“tù
n”。
B.“庇”部首为“比”,查三画,读音为“bì
“褪”部首为“辶”,查十一画,读音为“tuì
”。
C.“庇”部首为“广”,查四画,读音为“bì
“褪”部首为“衤”,查九画,读音为“tuì
D.“庇”部首为“比”,查三画,读音为“pì
“褪”部首为“辶”,查十三画,读音为“tù
2.第二段有两个错别字,将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的汉字书写在田字格里。
(1)词语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改成
。
(2)词语_________中的_________改成
3.为提醒播音员,根据语境,下列四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
接连不断地到来。
B.戛然而止:
突然中止。
C.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也说名符其实。
D.叹为观止:
形容眼花缭乱,心神动荡。
4.第一段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注意句式整齐、修辞手法一致)
朗读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稿需对部分诗人作注,下列注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B.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C.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读书是风雅乐事》,回答问题。
读书是风雅乐事
鲁先圣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把读书看成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苏格拉底对于读书另有高论。
他声称,一册好书,能够引诱他走遍全世界。
他是为求知而读书的,读一本书就了解了世界的一个方面。
可以想象,苏格拉底不是像杨绛那样优雅地读书的,可以想象他的挑剔,他的如饥似渴,他的求知的贪婪,还有他目光的锐利。
而金圣叹那句“雪夜闭户读禁书”的情景就更大相径庭了。
他是一个探险家,一个猎奇者,那种神秘的氛围和意味,那种不为外人道的秘密,或许只有这位伟大的批注家才能享受的了。
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
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
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
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读书更是全然没有风雅境界和心境了,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家里大大的房子,宽阔的书架,上面像垒积木一样垒满了精装的经典书籍,但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显示学问的。
其实,这实在是对书的亵渎。
书是用来读的,现在做了装潢用品,岂不是书籍的悲哀?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
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说的有些过头了。
纯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
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知道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知道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
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
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7.作者在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8.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9.文章第一、二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10.标题“读书是风雅乐事”中的“风雅乐事”具体指什么?
土炕温情
①我是在土炕上降生的,自然在土炕上摸爬滚打长大。
暖烘烘的土炕温暖了我童年的记忆,也焐热了我的人生。
②我对故乡的记忆,首先从土炕开始。
生活在广袤陕北的家乡父老,在那艰难困苦的年月,也一定与我一样,感受过土炕的温度。
③寒冷漫长的冬季,土炕给劳碌了一年的庄稼人提供了温暖的时光。
父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可小时候曾在私塾门外听过一些课文,也识了不少字。
他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坐在土炕上,摇晃着头,缓缓地给我吟诵起《三字经》或《百家姓》。
牙牙学语的我,趴在父亲面前,虽然不懂“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些句子的含意,却懵懵懂懂地跟着父亲一句一句地吟诵着。
④父亲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他参加过的无数次战斗,这也成为他最爱讲述,且永远讲述不完的故事。
在那热乎乎的土炕上,我不知聆听过多少遍他老人家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的战斗故事。
尽管这些故事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可每次听到仍然是那么激动亢奋。
⑤父亲成了我人生的启蒙老师。
在小小的土炕上,我萌生了像父亲一样顽强拼搏的远大志向。
⑥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七八口人,兄弟姐妹都不到干大活、受大苦的年龄,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身有残疾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来操持。
印象中,父母永远都是闲不住的人。
他们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迟,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操持家务上。
夜里,疯跑了一天的我们,吃完晚饭,早已累得倒头睡了。
可整日劳作的父母,依然为我们忙碌着。
如豆的油灯下,满头华发的母亲,总是盘腿坐在炕头上,眯着眼,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补着破烂的衣服和鞋袜;
要么就给我们捉衣服上的虱子。
而一脸沧桑的父亲,则往往嘴里噙着旱烟锅,圪蹴在后炕头,一声不吭地捻着羊毛线;
要么就挑织毛袜子,为我们过冬早做准备。
父母二老为儿女们操劳的专注神情,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⑦“三垧土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
”土炕成为陕北人生活的中心。
⑧永远难忘的是,母亲将做好的饭,舀在黑瓷盆里,端在土炕中央。
一家人围着饭盆,你一勺他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尽管饭食不好,酸白菜、糠窝头、小米粥,或者是蒸洋芋、煮南瓜……可吃起来却是那样可口、香美,令人回味无穷!
那时,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又贪食,一盆子饭哪能招得住兄弟姐妹们放开肚皮“海吃海喝”?
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底朝天。
母亲心疼我们,总是不端碗。
我常常催促她老人家赶快吃,可她总说不饿。
其实母亲岂能不饿?
她硬是忍着饥饿,把温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子女们。
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痛得像锥扎似的。
⑨进城的这些年里,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住进了洋楼房,睡上了“席梦思”,吃的穿的那就更不必说了。
可我总感到自己生活在空中楼阁里,食无味,心空虚,夜难眠。
⑩每当这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土炕,想起窑洞,更想起仍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我总觉得,睡在那充满温情的土炕上,才能与天地相互贯通,融为一体。
而只有深入和贴近故乡、拥抱与融入土地,才让人过得舒心、踏实和幸福!
11.文章围绕“土炕温情”写了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2.文章以“土炕温情”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请简要分析。
13.品味语言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6段的划线句。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8段的划线句。
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痛得像锥扎似的
1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忘不了土炕,是因为作者是在土炕坑上降生的,是在土炕上摸爬滚打长大的。
B.小时候,作者一家七八口人,靠有残疾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操持养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C.小时候,作者一家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在父母的关怀下,兄弟姐妹其乐融融,倍感家庭的温馨。
D.文章中的父母勤劳朴实,机智勇敢,给予了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句子默写
诗文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中边塞夜景的对偶句,体现军营苦寒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6)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7)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洪佛子
洪皓①,字光弼,番易人。
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②四方志。
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③。
民坌集④,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⑤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
浙东纲米⑥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
“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
”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节选自《宋史·
洪皓传》)
注释:
①洪皓:
宋代著名的爱国重臣。
②经略:
规划治理。
③廪(lǐn):
官仓。
损直:
减价。
粜(tià
o):
卖出粮食。
④坌(bè
n):
聚集。
⑤涅:
在手上涂墨。
⑥纲米:
贡米。
16.解释文中加点词。
(1)皓恐其纷竞______________。
(2)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___________。
17.对“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他们手上涂墨来记住他们是否已买过米,严格要求,使百姓普遍受惠。
B.在他们手上涂墨来记住他们是否已买过米,县令严格,使百姓普遍受惠。
C.在他们手上涂墨来做标记他们是否已买过米,县令严格,使百姓普遍受惠。
D.在他们手上涂墨来做标记他们是否已买过米,严格要求,使百姓普遍受惠。
18.选文中,洪皓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六、综合性学习
21.下面的请假条中有三处错误,阅读后请加以修改。
王老师:
您好!
今日我因贵体欠安,故请假一天,望老师批准。
此致
敬礼
2019年5月22日
七、作文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有人发微博说“天道轮回”,再次引发对“圆明园焚毁”话题的热议。
汶川十周年,有记者采访后曾发声:
“对受灾人民而言,忘记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和人又是需要铭记的。
铭记需铭记的,忘记该忘记的,是我们应当学习的艺术。
请以“铭记”或者“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中考 模拟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