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761839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8.54KB
材料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材料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概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硫化处理、弹性优良的高分子材料。
合成纤维:
强度很高的单体聚合而成、呈纤维状的高分子材料。
(4)复合材料: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本质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使之互补性能优势,从而制得的一类新型材料。
第二节材料的发展趋势
1、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1)努力增长、改进质量;
(2)改进工艺、提高效率;
(3)采用新技术、更新换代;
(4)重视环保。
2、新型材料:
(1)复合材料;
(2)功能材料;
(3)纳米材料;
(4)生物材料;
(5)新金属材料;
(6)
高性能陶瓷;
(7)高分子材料;
(8)智能材料。
第二章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
1、无机非金属材料:
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氧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其中,硅酸盐材料用量最大,主要包括硅、铝、氧三种元素。
1、分类:
把材料分为普通的和先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类。
表3-1
2、特性对比:
表3-2
三、特性
耐热性--高熔点,隔热性;
力学性能--高硬度、高强度、耐磨性;
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抗氧化性、催化;
电学性能—导电性、半导体、超导材料;
光学性能—透光性、雷达监控、隐形物(飞机)。
第二节耐火材料
一、定义及分类
1、定义:
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高温窑炉等热工设备的结构材料,以及工业用高温容器和部件的材料,并且承受相应的物理化学机械作用。
★耐火度:
耐火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达到特定软化程度的温度,表征材料抵抗高温作用的性能。
2、分类:
(1)按矿物组成:
氧化硅质、硅酸铝质、镁质、白云石质、橄榄石质;
(2)耐火度:
普通、高级及特级耐火制品;
(3)按化学性质分:
酸性、中性及碱性耐火材料
二、硅酸铝质耐火材料
以AI2O3和SiO2为基本化学组成的耐火材料。
半硅质耐火材料AI2O3含量在15%~30%
粘土质耐火材料AI2O3含量在30%~46%
高铝质耐火材料AI2O3含量大于46%
刚玉质耐火材料AI2O3含量大于90%
3、粘土质耐火材料
(1)定义:
用天然的各种黏土作为原料,将一部分黏土预先燃烧成熟料,并与部分生黏土配合制成AI2O3含量为30%-46%的耐火制品,属于弱酸性耐火材料。
(2)分类(耐火度):
特等,不低于1750℃;
一等,不低于1730℃
二等,不低于1670℃;
三等,不低于1580℃。
(3)性能:
①耐火度,高温耐压强度和荷重软化温度随AI2O3增加而提高;
②高温下使用,残余收缩,0.2-0.7%;
③耐热震性好;
④抗酸碱性差;
(4)用途:
高炉、热风炉、退火炉、烧结炉、锅炉、浇钢系统
三、硅质耐火材料
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
2、制品:
硅砖,不定型硅质耐火材料及石英玻璃制品
3、石英玻璃制品:
以石英玻璃为原料而制得的再结合制品
特点:
①膨胀系数小
②热震稳定好,耐化学侵蚀,耐冲刷
③1100℃以上长期使用,易析晶
析晶(失透性):
当温度高于1000℃时,SiO2分子振动加速,经一段较长时间的重新排列定向便形成结晶。
项目轻质硅砖
体积密度G/CM31.00.80.6
常温耐压强度Mpa5.03.02.0
荷重软化温度℃156014801430
导热系数(600℃)0.280.240.21SIO2﹪92.59291
耐火度℃170016901670
显气孔率﹪505560
四、镁质耐火材料
指以镁石作原料。
以方镁石为主要矿物组成,方镁石含量在80%-85%以上的耐火材料。
2、主要产品
普通镁砖--烧结镁石MgO(91%)
镁铝砖—烧结镁石+AI2O3
BD系列烧成镁砖有普通烧成镁砖和高温烧成镁砖两类,以普通烧结镁砂或高纯烧结镁为原料,经高温或超高温烧成而制得。
具有耐火度高,对铁的氧化物、碱性炉渣及高钙熔渣
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广泛用于冶金炉窑中,普通烧成镁砖可用于电炉永久衬。
第三章金属材料
第一节概述
1、金属的特征
(1)具有金属光泽和颜色、良好的反射能力和不透明性;
(2)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延展性;
(3)导电能力强;
(4)具有磁、热、光等物理特性;
(5)表面工艺性能优良。
2、金属材料的分类:
(1)黑色金属:
钢.生铁.铸铁
(2)有色金属:
铝.铝合金.铜
第二节有色金属材料
一、铝及铝合金
1、工业纯铝
(1)特性:
①密度小
②导电性和导热性好
③塑性好
④抗腐蚀能力好
⑤铝的强度低。
2、铝合金
(1)常用铝合金:
铝与硅、铜、镁、锰的合金元素所组成的铝合金。
(2)分类
铸造铝合金:
将熔融的液体直接浇注成型,冷却后成为毛坯零件。
形变铝合金:
把熔融铝液浇铸成铝锭,通过机械加工成型,制成零件。
低合金硬铝LY1镁、铜含量低→塑性好,强度低
标准硬铝LYI1镁、铜含量适中→塑性、强度中
高合金硬铝LY12镁、铜含量高→塑性差,强度高
二、铜及铜合金
紫铜、黄铜、青铜。
2、工艺方法:
原料:
铜矿石
炼法:
火法炼铜
3、铜合金的熔炼
(1)脱氧处理:
Cu2O溶于液态纯铜中,使材料的塑性和导电性能下降,加入与Cu2O亲和力大的元素使同还原出来。
(2)脱氢处理:
高温时氢在同中的溶解度较大,合金凝固时因溶解度下降已形成气孔,通氮气或加入氧化铜溶液降低氢浓度。
第三章高分子材料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高分子材料:
由高分子化合物或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辅以各种添加剂和填料等物质加工而成的一种材料。
高分子科学:
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学。
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任务:
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和组成与材料的性能之间的关系;
探索加工工艺和环境因素随材料性能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生物高分子材料-储氢材料:
某些过渡金属、合金或金属互化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大量吸收或释放氢气,可作为储氢材料。
用于房屋建筑、装修、装饰以及桥梁、道路工程的聚合物材料。
在这类材料中,塑料用量最大,发展也较快。
橡胶除用作密封材料、防水材料外,还制成各种胶管和胶板等。
胶粘剂主要用于木材加工和混凝土施工。
涂料的使用范围则遍及所有装修、装饰场合。
在纤维素中的部分羟根(氢氧根)被硝化后会得到焦木素。
焦木素溶于乙醇和乙醚的混合物,再加入樟脑等蒸发后会得到一种物质,它受热后变软,冷却后变硬,这种物质被称为“赛璐璐”。
聚甲醛、聚碳酸酯、聚氨酯泡沫塑料,顺式聚异戊二烯,顺式聚丁二烯,乙丙橡胶,聚酰亚胺,聚苯醚,聚砜等。
近年来,合成高分子化学向结构更精细、性能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如超高模量、超高强度、难燃性、耐高温性,耐油性等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低温柔性材料等及具有多功能性的材料。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
由低分子的化合物生成高分子量化合物的各种化学反应。
合成反应的类型:
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离子聚合、配位聚合。
配套各类检测传感器,适合高分子、新材料、纳米抗菌材料开发研究。
自带电加热装置,标配先进仪表控制系统,选配:
专有技术轴功率测试仪,计算机数据采集或控制系统。
三、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1、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
(1)一次结构:
描述高分子的基本化学单元和这些单元在分子中的的排
列情况。
表明高分子的化学组成和构型。
链状分子;
支链形:
星形、梳形、无规支化;
梯形高分子。
(2)二次结构:
描述单个高分子链,在所处条件下的相应状态/高分子构像。
高分子的构像:
高分子又细又长的长链结构具有能够多少旋转的键,可以卷曲、成团,形成各种不同的构象。
拉伸——伸展构像;
溶解——无规卷卷曲构象;
结晶——折叠状构象;
固体蛋白质——螺旋状构象。
(3)三次结构:
描述许多高分子链之间的排列情况。
高分子的晶态与非晶态之分。
2、高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数均分子量:
某一体系的总质量m被分子数所平均。
重均分子量:
相对分子量按重量平均。
粘均分子量:
粘度法测定
3、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能
(1)聚集态
高分子的聚集态仅为液态和固态。
细分:
液态、高弹态、玻璃态、结晶态、取向态和液晶态。
①液态:
高分子的溶解
高分子被加热——熔融状态
应用:
涂料、粘合剂。
②高弹态:
非晶态高聚物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到粘流温度之间,所处的物理状态。
③玻璃态:
非晶态高聚物在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所处的状态。
④结晶态:
高分子在特定的条件下,也有低分子的结晶结构。
⑤取向态:
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会沿外力方向排列。
⑥液晶态:
高分子既具有液体可流动的性质,又显示出晶体特有的双
折射性质。
高分子主要结晶形态的形状结构和形成条件
名称形状和结构形成条件
球晶球形或截顶的球晶。
由晶片
从中心往外辐射生长组成从熔体冷却或从>
0.1%溶液结晶
单晶
(又称折叠链片晶)厚10~50nm的薄板状晶
体,有菱形、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六角形等形状。
分
子呈折叠链构象,分子垂直
于片晶表面
长时间结晶,从0.01%溶液
得单层片晶,从0.1%溶液得
多层片晶
伸直链片晶厚度与分子链长度相当的片
状晶体,分子呈伸直链构象高温和高压(通常需几千大气压以上)
纤维状晶“纤维”中分子完全伸展,总长
度大大超过分子链平均长度受剪切应力(如搅拌),应力还不足以形成伸直链片晶时
串晶以纤维状晶作为脊纤维,上
面附加生长许多折叠链片晶受剪切应力(如搅拌),后又停止剪切应力时
而成
(2)高聚物的性能
①力学性能:
高弹性和粘弹性。
②电学性能:
绝缘性。
③光学性能:
PMMA、PS。
④流变性能:
加工、成型;
挤出胀大、爬杆效应。
⑤耐热、老化性能:
200℃。
第二节天然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
木材、天然纤维、天然橡胶和树脂。
1、天然橡胶:
从橡胶类的树汁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
主要成分:
聚异戊二烯;
弹性优异;
用途:
轮胎、橡胶带、橡胶管、绝缘材料。
2、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来源:
动物、植物、矿物。
品种:
棉花、亚麻、黄麻、大麻、蚕丝、羊毛、驼毛等等。
3、木材
木材的种类较多:
可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大类。
第三节塑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
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75%
品种多——300多种
按受热性能来分:
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一、热塑性树脂
在加工过程中,主要只起物理变化、加热到一定温度,会变软而且具有可塑性,冷却后变硬而成型,这种状态可以反复进行。
2、聚烯烃:
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的总称。
高密度聚乙烯(HDPE):
通过淤浆或气相加工法,也有少数用溶液相加工生产。
所有这些加工过程都是由乙烯单体、a-烯烃单体、催化剂体系和各种类型的烃类稀释剂参与的放热反应。
用氢气和一些催化剂来控制分子量。
淤浆反应器一般为搅拌釜或是一种更常用的大型环形反应器,在其中料浆可以循环搅拌。
当乙烯和共聚单体(根据需要)和催化剂一接触,就会形成聚乙烯颗粒。
除去稀释剂后,聚乙烯颗粒或粉粒被干燥并按剂量加入添加剂,就生产出粒料。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乙烯与少量高级α-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高压或低压聚合而成的一种共聚物,密度处于0.915~0.940克/立方厘米之间。
(1)聚乙烯
①特性:
白色蜡状、半透明、柔而韧的固体;
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达-70~-100℃);
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
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
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
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
②用途:
注射、挤出、吹塑、热压等成型工艺中;
③产品:
薄膜、管材、板材中空容器和日用品。
(2)聚丙烯
①特征:
无毒、无味,密度小,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可在100度左右使用。
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
低温时变脆、不耐磨、易老化.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
常见的酸、碱有机溶剂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可用于食具。
制造纤维和带条制品、薄膜、中空容器、医用制品。
3、聚氯乙烯
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
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常见制品:
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
(2)性能:
聚氯乙烯树脂中的氯原子使它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也是它存在加工困难和热稳定性差——改性。
(1)改善塑性——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2)热稳定性——加入热稳定剂;
(3)光稳定性——加入光稳定剂。
4、工程塑料
(1)聚酰胺PA
PA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软化点高,耐热,磨擦系数低,耐磨损,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碱和一般溶剂,电绝缘性好,有自熄性,无毒,无臭,耐候性好,染色性差。
缺点是吸水性大,影响尺寸稳定性和电性能,纤维增强可降低树脂吸水率,使其能在高温、高湿下工作。
尼龙与玻璃纤维亲合性十分良好。
尼龙-66;
尼龙-610等
(2)聚碳酸酯PC
①性能: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
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
随着聚碳酸酯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聚碳酸酯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间的价格差异在日益缩小。
不耐强酸,不耐强碱,改性可以耐酸耐碱,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
一些用于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②应用:
光碟,眼镜片,水瓶,防弹玻璃,护目镜、银行防子弹之玻璃、
车头灯等等、动物笼子、宠物笼子。
二、热固性树脂
1、聚酰亚胺
(1)性能:
聚酰亚胺其主链结构含有芳环和杂环,这些都是耐热的组分,同时聚酰亚胺又是半梯型结构的聚合物,高温老化时环的一部分断裂后开环,而避免主链断裂,使主链断裂的几率减小。
因此聚酰亚胺有一系列非常好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在-200℃至+260℃高低温下具有突出的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耐磨性、耐辐照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其电性能表现为介电常数低、介电强度高,且耐电击穿性很高,损耗因数低,耐化学性好,在液氮中低温性能不变。
聚酰亚胺的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①热稳定性:
各种全芳香结构的PI在空气中失重5%时的分解温度均高于500℃,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30℃;
②力学性能:
未填充的聚酰亚胺塑料的抗张强度均大于100MPa,聚酰亚胺工程塑料的弹性
模量一般在3~4GPa;
③介电性能:
室温下PI的介电常数为3~3.5,介电损耗为(1~1.5)×
10-3,介电强度为
100~300kV/mm,体积电阻为1015~1017Ω·
cm,在宽广的温度和频率范围内这些介电性能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④耐溶剂性:
一般PI制品不溶于有机溶剂,对稀酸稳定;
⑤耐辐射性:
PI膜经5×
109rad剂量辐照后,强度仍可保持86%;
⑥热膨胀系数:
PI的热膨胀系数在2×
10-5~3×
10-5/℃。
2、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是指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在适当工艺条件和固化剂存在下能够形成三维交联网状固化物的化合物。
环氧树脂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应用最广泛的基体树脂。
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耐磨蚀性、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电器绝缘性,以及收缩率低、易加工成型、较好的应力传递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环氧树脂本身具有三维立体结构,分子链间缺少滑动,C-C键、C-H键键能较小,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带有一些羟基等结构特点,使得其内应力较大、性脆、高温下易降解、易受水影响等缺点。
除此之外,未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一般都很脆,抗剥离、抗开裂、抗冲击等能力差,对极性材料粘接力小、毒害刺激性强等不利因素。
(2)应用:
涂料、胶黏剂、轻工、建筑、机械、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
近年来其应用扩展到半导体封装材料、纤维强化材料、层压板、铜箔、集成电路等领域。
(3)改性
环氧树脂的增韧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增韧途径主要有三种:
①在环氧基体中加入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或液晶聚合物等分散相来增韧;
②用含“柔性链”的固化剂固化环氧,在交联网络中引入柔性链段,提高网链分子的柔顺性,达到增韧的目的;
③用热固性树脂连
续贯穿于环氧树脂网络中形成互穿、半互穿网络结构来增韧从而使环氧树脂韧性得到改善。
★聚酰胺酸改性环氧树脂
聚酰胺酸(PAA)是聚酰亚胺的反应中间体。
与PI相比,PAA在低沸点溶剂中即可制得。
PAA改性环氧树脂体系与PI改性体系相比较具有更加优异的剥离性能。
利用PAA改性环氧树脂时,其自身相当于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可以与环氧基团形成类酯结构,同时,PAA本身又具有一定的活性,可以酰胺化形成PI长链,使固化体系表现出高的粘结剪切强度和耐热性能。
★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环氧树脂
在众多的增韧剂中,研究最早、最多的为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增韧用CTBN为低分子量带有端基的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
该共聚物加入EP中,因两者溶解度参数相近,在反应前能完全溶解,经加热则随着两种聚合物聚合和交联反应的进行产生相分离,所以最终产物为两相结构,分散相(橡胶)通常呈球形颗粒分散于连续相(基体树脂)中。
由图可见,曲线a中,在3600~2500cm-1处宽的谱带是PAA形成的强氢键伸缩振动吸收,1710cm-1左右谱带是PAA中的C=O(COOH)伸缩振动吸收峰,这说明羧酸基的存在;
在915cm-1左右的谱带是环氧树脂中链端环氧基吸收峰,说明胶料在预反应结束后,环氧树脂并未反应完全。
曲线b中,在1720cm-1、1370cm-1和725cm-1出现最典型的亚胺结构特征峰,分别对应于亚胺基团的C=O对称伸缩振动以及C-N伸缩振动和C=O弯曲振动;
同时915cm-1处的环氧基吸收峰、3600~2500cm-1处宽的谱带消失,证明胶料固化后环氧树脂反应较完全。
共混物体系的形态结构是决定其性能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不管是共聚体系还是共混体系,都具有微观两相结构。
按照相的连续性,两相结构的胶粘剂可分为三种类型:
(a)单相连续结构,即一个相是连续的而另一个相是分散的;
(b)两相连续结构,即两个相都是连续的;
(c)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
共混物的结构形态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越好,界面层厚度越大,相界面越模糊,分散相越小,两相间的粘合力也越大。
从可以看出,有少许孔洞但不是蓬松的支架结构,无明显两相结构,结合反应原理,由于PAA从自身的酰亚胺化及PAA与环氧基团的反应可能形成上面所讲的(c)类的两相交错结构。
说明挥发性物质排除得很好,结构紧凑,这有利于强度提高;
而且,由于酰亚胺化与固化反应的互穿反应形成的双连续相结构利于分散应力且能保持各相原有的性能。
因此,这样的胶既能保证环氧的高粘结性能,又能有PI的耐高温性能。
从图可以看出,固化后体系的断裂面不是光滑的断面,而是出明显的两相结构,分散相为橡胶粒子,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海岛结构”,“海岛结构”一经形成,材料抗开裂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即材料的断裂韧性GIC大幅度提高,而材料所固有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损失较小。
橡胶粒子直径为大约为0.1~1um。
从图可以看出,随着PAA加入量的增加固化后产物的热分解温度整体上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从图可以看出,4体系的热分解温度最大,可达411℃,比不加PAA时提高了近80℃,峰终温度为600℃时余重可达30.45%,且TG曲线中只有一个失重峰,4体系的相容性很好,环氧树脂与PAA的固化反应和PAA自身的酰亚胺化这两个反应可以协同作用形成了互穿网络结构,使得胶粘剂的耐热温度提高。
3、聚醚砜PES
PES为非结晶热塑性塑料,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230℃,是目前所有非结晶热塑性树脂中的最高者。
其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80℃,短期可达200-210℃,PES的综合性能极佳,具有优良的尺寸稳定性、耐热水和蒸汽性、难燃、耐辐射等性能,且以高温刚性著称,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几乎不变,PES与玻璃纤维、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难燃、发烟量小等特点,广泛用于飞机、宇航等领域。
第三章高分子材料
第四节橡胶和纤维
一、合成橡胶
1、合成橡胶的种类
聚异戊二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
85%
丁基橡胶、氯丁橡胶、乙丙橡胶和丁氰橡胶;
14%
氟橡胶、硅橡胶。
1%
2、用途:
制造轮胎、管材、垫片、密封件、滚筒。
3、举例
(1)聚异戊二烯橡胶
异戊二烯(或2-甲基丁二烯)的聚合物。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异构体,即顺-1,4-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三叶胶)和反-1,4-聚异戊二烯(杜仲胶、巴拉塔胶)。
工业上重要的是顺-1,4-聚异戊二烯,又称合成天然橡胶或异戊橡胶。
聚异戊二烯是典型的弹性体,密度0.90g/cm3。
异戊橡胶的结晶性以及硫化胶的抗拉强度与顺式结构含量有关,结晶熔融温度则与结构规整性有关,玻璃化转变温度与3,4-或1,2-结构含量有关。
反式聚异戊二烯易结晶,硬度和抗拉强度高。
顺-1,4-聚异戊二烯可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和丁基锂催化剂进行聚合,聚合物中,顺-1,4-聚异戊二烯含量分别可达97%和93%。
中国还发展了稀土催化体系。
顺-1,4-聚异戊二烯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轮胎,以及靴鞋、电线、机械、医疗、体育器材、乳胶制品等。
聚异戊二烯还可以用来制作口香糖。
(2)聚丁二烯橡胶
以1,3-丁二烯为单体聚合而得到的一种通用合成橡胶,1956年美国首先合成高顺式丁二烯橡胶,我国于1967年实现顺丁橡胶的工业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概论 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