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750062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12KB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Word文件下载.docx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0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调减,全市播种面积为244.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9.2%。
粮食总产量达103.5万吨,下降15.7%;
油料产量为7.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奶业、特种水产、名优畜禽等特色优势养殖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年奶牛饲养量3500头,水产品产量12.5万吨,家禽出栏199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1%、3.8%和5.1%。
经济林果发展形势喜人,新增经济林果面积1万多亩,总面积近14万亩;
新增茶叶种植面积5200多亩,总面积突破8.4万亩,其中无性良种茶种植面积达8053亩,名特茶比重达到52.5%。
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数量不断增加,全市获得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86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达19只,共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近80万亩。
农业科技化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又启动建设16个农业科技示范区,累计达126个。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03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103.5
-15.7
油料总产量
7.3
基本持平
肉类产量
9.7
-8.9
#禽肉产量
3.0
2.0
水产品产量
12.5
3.8
#鱼类产量
10.3
3.3
虾蟹类产量
1.6
11.9
禽蛋产量
2.4
-21.0
茶叶产量
吨
2669
-0.8
水果产量
6.0
61.9
牛奶产量
1.9
67.6
农业机械化水平上升,水利建设力度加大。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联合收割机2533台,其中高性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948台,水稻机收率达到68.8%,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三麦机收率为98%,机耕、机电排灌、机植保率均为100%。
全年完成水利建设土方1865万立方米,兴建防渗渠道428.5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400亩,完成圩堤加固369.1公里,疏浚河道258条、434.4公里,维修水库塘坝3座。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重化趋势日趋明朗。
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141.5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27.3亿元,增长30.9%。
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720.8亿元,外商及港澳台资企业完成产值32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7%和41.9%;
轻、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556.4亿元和970.9亿元,分别增长17.9%和39.7%。
冶金、工程机械制造等行业增势强劲,工业重化趋势更显明朗,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3.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冶金工业完成产值169.3亿元,增长121.5%,对全市产值增量的贡献份额达25.8%。
全年工业用电量9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3%。
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企业亏损有所下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6.5亿元,比上年增长31.0%;
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510.8亿元,实现利税114.4亿元、利润6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0%、33.0%和43.0%。
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3.4,比上年上升8.8个点。
企业产销衔接良好,亏损状况有所好转。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为12.6%,下降0.5个百分点;
亏损额为5.9亿元,下降0.8%。
重点企业支撑强劲,规模经济效应明显。
全市纳入统计的280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达2104家,占总数的75.0%;
完成工业总产值1479.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6.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73家,比上年增加73家;
完成产值916.3亿元,同比增长34.3%,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其企业数量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产值所占比重却达到60%。
全市有6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比上年增加2家;
4家企业年产值超过30亿元,比上年增加3家,新组建的常林工程机械集团成为全市首家总量规模攀上70亿元台阶的企业集团。
农村工业增势强劲,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市乡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38.3亿元,同比增长29.7%,增速较上年加快7.3个百分点;
实现营业收入1441.0亿元,同比增长31.9%,增幅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06.4亿元,增长37.0%,其中利润总额59.6亿元,增长47.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布
万米
70649.3
3.1
印染布
53014.7
7.1
服装
万件
23757.2
10.1
发电量
亿千瓦时
52.2
12.1
烧碱
129128
2.8
化学农药
26887
6.4
塑料树脂及共聚物
万吨
21.8
15.9
油漆
33363
11.0
化学原料药
559
-18.2
合成纤维
110208
16.0
水泥
1064.4
45.1
成品钢材
186.3
56.5
铜盘条
129923
19.7
电力电缆
公里
50686
10.9
柴油机
万千瓦
2261.3
16.6
小型拖拉机
台
78275
-22.2
汽车
辆
4395
-36.9
摩托车
54749
60.0
自行车
万辆
206.4
2.3
变压器
万千伏安
5278.5
43.4
激光视盘机
万台
390.0
-35.7
空调器
107.7
8.1
装载机
7048
57.4
挖掘机
6409
68.4
建筑业
建筑企业发展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003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0%;
外出施工总人数达9.3万人,比上年增长5%。
全年建筑企业实现施工产值190.1亿元,增长18%;
完成施工面积1740万平方米,增长12%;
竣工面积946万平方米,增长5%。
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5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6%。
有16项建筑工程被评为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市一院门诊楼申报鲁班奖通过省级考评。
金融保险业
金融形势健康稳定,资金运转效率提高。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70.6亿元,贷款余额为799.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9.4%和42.7%,当年现金累计投放量达76.2亿元,同比增长9.6%。
全市外汇存款余额6.5亿美元,比年初下降2.2%,外汇贷款余额5.0亿美元,比年初增长128.0%。
金融对全市工业经济、个私经济和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类贷款150亿元、个私贷款86.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35.2亿元,在新增贷款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达62.7%、36.3%和14.7%。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15个证券营业部全年证券交易总量达469.4亿元,其中,A股交易量417.2亿元,基金交易量6.0亿元,B股交易量1.9亿元,债券交易量44.3亿元。
年底全市证券营业部的资金帐户总数为28.5万个,持有A股股票市值为74.9亿元。
保险市场稳步开拓,保险意识逐步增强。
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0家,全年保费收入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人寿险26.2亿元,增长33.8%,财产险5.7亿元,增长1.3%;
保险赔款支出4.7亿元,上升34.5%。
各大保险公司努力加大营销力度,新型险种销售形势良好,全年健康险增长41.0%,机动车辆险增长15.0%。
国内商业
城乡市场稳中趋旺,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全年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6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47.0亿元,增长12.1%;
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2亿元,增长21.6%;
其他行业零售额5.5亿元,增长3.9%。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41.4亿元,增长13.6%;
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9.3亿元,增长8.1%。
汽车、通讯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有力地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稳步上升。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市场规模扩大。
年末各类市场达433个,新增23个,其中亿元市场52个,成交总额359.0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十大重点市场实现成交额1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湖塘针纺织品市场、邹土区灯具市场、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长江自由贸易中心、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溧阳苏浙皖边界市场等10个市场的成交额均超过10亿元。
大卖场、连锁店、直销店、主题商场等新型业态又有新的发展,溧阳华地百货有限公司等2家大卖场年内相继开张营业。
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增势不减,信息社会发展加快。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2.9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发送各类函件6342.6万件,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特快专递103.5万件,增长11.5%。
全市电信业务收入25.1亿元,增长15.2%,固定长途电话通话量2.0亿次,增长26.5%,其中国际及港澳台次数226.3万次,增长14.1%;
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3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0.8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1.7%和30.1%;
全市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7.5部,拥有移动电话46.4部。
邮电通信设施不断更新完善,“数字常州”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布放光缆83.7千芯公里,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为162.8万门,增长11.2%;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208万门,增长24.2%。
无线市话(小灵通)一、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建成基站5000多个。
全市已开通181个小区的宽带接入,年末因特网用户21.6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5.1万户,增长1.5倍;
数字数据用户4899户。
交通运量小幅增长,运输能力继续上升。
全年完成客运量11396.8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公路10820万人,增长2.1%;
铁路576.8万人,下降4.3%;
航空16.1万人,增长8.1%。
完成旅客周转量47.9亿人公里,增长0.9%。
完成货运量5437.1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公路4040万吨,增长6.8%;
铁路254.1万吨,增长3.3%;
水运1143万吨,增长2.9%;
航空0.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完成货物周转量29.2亿吨公里,增长6.2%。
港口建设成效明显,外贸吞吐高速扩张。
全市港口吞吐量2672万吨,增长37.4%。
特别是长江常州港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吞吐量达251.7万吨,增长99.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7.6万吨,增长158.5%;
集装箱吞吐量2.8万标箱,增长40%。
全年接待外贸船舶923艘次,增长175.5%,其中外籍轮255艘次,增长119.8%。
房地产业
房产地业快速发展,住宅空置面积下降。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45万平方米,增长22.6%,其中新开工面积374.4万平方米,增长56.8%;
本年竣工面积24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其中住宅商品房竣工190.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6%。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70.4万平方米,下降23.8%。
房屋空置数量呈逐月下降态势,年末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为2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2%,其中住宅空置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4%。
旅游业
旅游经济健康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1.1万人次,增长36.7%;
接待国内旅游者817.1万人次,增长20.1%;
市民出境旅游人数3466人,增长4.5%。
全社会旅游总收入77.0亿元,增长2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0.1亿元,增长24.7%;
旅游外汇收入8264万美元,增长35.5%。
实现旅游增加值31.3亿元,增长25.7%。
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接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年末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55家,新增5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
旅行社总数50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国内百强旅行社2家。
景区景点建设又取得了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旅游区(点)27家,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国家4A级景区(点)4家,2A级景区(点)10家,新增8家。
年接待1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区(点)3个,分别是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中华恐龙园和亚细亚影视城。
二、改革开放
企业改革改制
全市紧紧围绕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强力推进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革,列入全市改制重点考核目标的41户企业年内基本完成改制任务。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组建成立了交通产业集团、城建投资集团、工业投资公司等资产经营公司,为资本运作和经营城市提供了新的载体;
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有24户完成改制转企,11户进入改制程序,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融资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继续推进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年内基本完成国光信息、兴荣高科等公司上市辅导。
个私经济
个私经济快速增长,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3万户,新发展私营企业9027户,比上年增长13.2%。
年末全市个私经营户数达13.0万户,增长14%,其中私营企业2.9万户,增长21.8%;
个私企业注册资金329.2亿元,从业人员63.3万人,分别增长72%和30%,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10.7亿元,从业人员48.3万人,分别增长75.4%和44.7%。
全年个私工业完成总产值91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7%,较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个私商贸、餐饮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1.2亿元,增长18.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57.4%,提高2.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单位达6439户,人员43.5万人,净增4.2万人;
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达98%,提高1个百分点;
支付养老金15.2亿元,增长9%。
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49.8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5亿元,增长7.1%;
发放失业保险金1.3亿元,下降0.3%。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2万人。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年末共有5883个单位、57.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26.7%和18.4%。
全市现有定点医疗机构157家,定点医务室(所、站)141家,定点零售药店109家,均比上年有较大数量的增加。
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稳步上升,外向依存度继续提高。
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进口17.2亿美元,增长36.4%;
出口35.3亿美元,增长32.9%,外贸依存度由上年的42%提高到48%。
至年末,全市新批获进出口权的企业312家,比上年增长84.6%,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56家,其中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9家。
在全省自营生产出口企业前十强中,新科电子和晨风集团分列第一和第五位。
出口产品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年机电产品出口额17.3亿美元,增长41.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9.1%,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5.2亿美元,增长24.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4.7%,提高1个百分点。
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出口的国别和地区达到171个,美国、日本、欧盟三大市场继续保持我市出口份额的前三位,出口比重分别达27.8%、21.7%和15.9%。
吸收外资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2003年,全市新签外商投资项目533个,协议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同比增长68.2%;
实际到帐外资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4%。
外商投资呈现项目总体规模扩大、外资控股比例上升、平均经营年限延长的良好格局,全年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144个,比上年增加68个;
协议外资1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7%。
年末在常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86个。
外资企业整体效益状况良好,全市投产开业的三资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52家,利润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41家。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外经合作稳步推进,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金额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
完成外经营业额1.2亿美元,增长25.8%;
年末在外劳务人员4822人,其中当年新派出1509人。
全市拥有外经权的单位达16家,外经合同额超1000万美元的单位7家,营业额超1000万美元的单位6家。
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项目76个,合同金额1.3亿美元。
外事
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友好往来日益增多。
全年共接待邀请外宾71批526人次,其中,副部长级以上团组9批159人次,来常考察、访问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16批77人次。
全年接待来访外国记者14批50人次。
至年末,共有11个外国城市与我市结为友好城市,友好城市来访团组18批142人次,我市组织14个团组103人次出访友好城市。
全年派遣出国研(进)修生3批40人次。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开发区,当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1亿元,累计达109.6亿元;
新开发面积20.2平方公里,累计达68.4平方公里。
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8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1.8%;
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90.9亿元,增长38.8%。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93个,合同利用外资15.0亿美元,增长50.1%,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2.9%;
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增长119.5%,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1.2%;
自营出口12.8亿美元,增长49.9%,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6.3%。
高新区开发步伐加快,窗口作用日益体现。
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继续加快电子产业园、环保产业园、软件园、滨江化工区等特色专业园区的建设步伐,较好地发挥了全市招商引资的“窗口”作用。
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74个,比上年增长74%,其中,超亿美元项目2个,超1000万美元项目51个。
新批合同外资金额8.8亿美元,增长28%;
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101.0%;
自营出口4.0亿美元,增长42.9%;
实现财政收入18.3亿元,增长30.5%。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重点科技和产学研项目50项,新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6项;
各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1.4亿元,其中市级科技计划经费979.5万元,争取上级各类科技经费3010万元。
科技进步对工业和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56.4%,分别比上年提高1.2个和0.3个百分点,科技进步监测评价得分位居全省第四位。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新型涂料、新北区“三药”科技、武进新材料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正式挂牌,金坛农药、金坛合成材料及助剂、溧阳精细化工新材料等3个市级产业基地得到认定。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累计达220家;
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25只,累计达942只,高新技术产品完成产值57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年专利申请1647件,专利授权92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7.7%和13.0%。
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技术交易日趋活跃。
年末全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州市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统计 公报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