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749022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07KB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真落实完善“一联盟、二对接、三同时”就业工作机制,将就业岗位的开发与区大项目对接,做到四个紧盯,即紧盯现有企业;
紧盯在谈、新建、在建、扩建项目;
紧盯大项目带动的上下游产业,紧盯劳动密集型产业。
将这些作为岗位开发的主攻方向,搞好资源配置,见缝插针扩大就业。
几年来共与650家企业签订了联盟协议。
4、夯实基础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体系。
2009年在全区165个行政村建成“机构健全统一、功能定位准确、工作职责明确、业务流程规范、窗口服务优质、基础保障有力”的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
全区投资41万元,建立了城乡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城乡劳动力、失地农民就业和培训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实现动态管理。
全面提高了劳动就业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培训工作。
1、结合每年安置7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二、三产业就业的工作目标,把转产就业和岗前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定单”、“定向”培训。
自2003年至今,共组织岗前培训165期,培训本区农村富余劳动力14758人,培训后安置就业14029人,就业率达到95.1%。
2、在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按照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拓宽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的覆盖范围,增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2005年以来,共有14695人参加了电工、焊工等27个专业(工种)的技能培训。
3、自2007年11月开始,我区率先在我市12个农口区县中举办了失地农民创业培训,至今共开展20期GYB培训班、42期SYB培训班和7期IYB培训班,培训学员达1870人,大多已开始了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其中参加培训后领取营业执照的有37人。
4、加大后续扶持服务力度,几年来,我区利用创业促进就业推动会、座谈会、咨询服务会、项目展示推介会以及聘请市创业指导中心的专家组,把创业项目送到农民家门口等形式,为全区城乡劳动力提供综合性创业指导服务。
2009年,针对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区出台了《津南区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试行)》。
有15名参加了创业培训的学员申领了2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这些贷款已全部还清,并取得相当于贷款利息50%的创业奖励资金。
(二)社会保险工作
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的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5%。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人数不断增加。
积极指导各镇做好农民的参保缴费工作。
全区共有64个村开展土地整合,53812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从去年开始实施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58人参保,其中4314人享受养老待遇,将城镇中无任何养老保障的老年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共有3.3万名城乡老年人享受生活补贴。
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制度。
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改善。
2010年度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9991人,参保率达99.86%,全区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三)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
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条例》,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努力提高执法办案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们本着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本着“双维护、双服务”的原则,工作中坚持“重服务、轻处罚、重调解、轻裁决”。
积极推进“三步执法”和“柔性仲裁”的工作模式,劳动监察执法做到“三个在先”,即“宣传教育在先、提示告知预警在先、发现问题整改在先”。
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统一思想、规范程序、强化服务、注重调解,工作人员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内容,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讲解法律规定,帮助企业查找和解决问题,强化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规范用工行为,切实做到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做到案结事了。
十一五期间,共受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1936起,累计清欠职工工资4932.3万元,责令用人单位补缴保险38.6万元,补签劳动合同1.4万人。
(四)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
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严把“入口”关。
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凡进必考”的要求,公开录用公务员(工作人员)和做好人才吸揽工作。
2006-2010年招录公务员125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59人。
完善了《津南区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加强了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
认真落实培训规划,努力建设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五)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工作
近五年来我区人才中心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积极探索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的有效举措,扎实工作,为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
深入落户我区大型民营企业荣钢集团、宝成集团等企业,了解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与其建立了人才服务关系,十一五期间,组织参与市、区各类人才招聘活动30多场,7897人进场求职,为各类企业推荐人才2115名,有651人成功就业。
截至目前,在区人才中心办理档案和户口的高级人才2名,中高级人才16名,研究生10名。
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多管齐下,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发挥人才市场职能,发动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
(六)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任制。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和《天津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任制实施办法》,对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任制工作进行部署。
在抓好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稳妥推进。
通过实行聘任制,干部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形成了竞争、激励、约束相统一的选任、用人新机制,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要求,结合新“一三五”工程,想事、干事、成事,从转变机关职能上找切入点;
从改变机关作风、强化服务上找突破口;
从提升干部职工队伍政治、业务两个素质上挖潜能,特别是在2009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风建设年和“提升全民素质工程”活动中,我们制订和出台了一整套措施。
为强化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推行了“学习日”活动,把镇、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都纳入培训范围,提升劳动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有效促进和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出了“青年文明号”的选拔活动;
为便民、利民、惠民,在一楼大厅设立了咨询服务台,各科科长轮流值班,充分发挥了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作用,为较好完成十一五期间的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保证。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用工缺口较大
随着我区土地整合力度的加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工作岗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出现了弃岗、本人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不相匹配等现象。
外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本区企业劳动报酬给得低、环境差、福利少都是产生用工缺口的主要原因。
(二)创业的瓶颈有待突破
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民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创业意识有待增强;
贷款手续比较繁琐,有待简化。
(三)培训中的“一大一小”,农民参加转产就业培训的意识淡漠,各镇组织生源难度大;
市局培训政策对培训对象要求进行严格的身份认定和筛选,培训范围小。
(四)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人才引进、服务距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六)对专业技术技术人员有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继续教育经费和知识更新教育不能完全到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三、“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一,保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主线,始终围绕群众的呼声和期盼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工资收入等问题,使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促发展。
坚持人才优先,全面落实人才强区战略,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着力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体系,强化人才服务,努力把津南建设成为优秀人才的聚集地。
第三,强制度。
结合津南实际,按照市局不断完善的就业政策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认真总结近年来的成功做法,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形成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四,上水平。
就是要在推进事业科学发展上下功夫。
要围绕“当好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把促进当前工作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把应对金融危机与解决深层次矛盾结合起来,把完成任务指标与提高工作质量结合起来。
围绕“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9341”四大奋斗目标和新的“一三五”工程,加快实施“一三五七九”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全面提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确保“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都有一个大的突破,上层次、上水平。
四、“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多层次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政府促进与市场配置结合,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并重,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就业,五年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二)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为重点,不断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水平,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三)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落实人才强区战略,以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重点,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用足用好市局有关政策,结合我去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提升的需要,积极开展定向、定岗及订单式培训,增强岗前、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按照相关政策,把其他符合培训条件的人员纳入培训范围。
加强后续服务,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公务员队伍素质关系执政能力和服务效率。
要严把进口,完善进入机制;
畅通出口,健全退出机制;
规范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以聘用合同制度为基础,以岗位设置管理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科学规范、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格局。
(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职工权益与企业利益“双维护”,以推动劳动合同签约履约为重点,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的职能作用,健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通道,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八)切实加强基础建设
人力社保工作覆盖范围广泛,从城市到农村、从出生到养老、从普通职工到外国专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夯实基础工作。
五、实现“十二五”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就业工作
1、实施项目拉动就业。
把重大项目作为拉动就业的重要载体,盯紧靠上,搞好服务。
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盯住重大项目落实就业岗位。
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项目开工建设时,要帮助企业和项目单位搞好人力资源规划和储备;
项目竣工投产时,要落实人员配置和技能培训;
项目投入运营时,要搞好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关系续接等全程人力社保服务。
2、实施创业带动就业。
重点抓好政策落实,协调有关部门降低市场准入和经营准予条件,落实税费减免,培育和发展更多的创业小老板。
抓好场地落实,要重点与高新技术园区实施对接,重点与批发零售商贸市场实施对接,与设施农业实施对接,为各类群体提供创业平台。
抓好服务体系落实,建立创业培训服务机构,完善镇、村创业服务窗口功能,支持社会创业服务机构发展。
全面推行模拟企业实训和农村SYB培训。
抓好小额担保贷款落实,积极建立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确保担保基金全部到位。
3、实施重点群体统筹就业。
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
加大就业见习、企业家带徒创业、职业培训计划向企业倾斜的力度,引导大学生到企业就业。
继续开展三支一扶、公益岗锻炼和专项服务活动。
力争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年好于一年,五年内大学生就业最低不能少于80%。
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重点。
充分发挥镇、村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围绕示范小城镇建设,开发农村居住社区物业管理、养老服务、商贸餐饮等岗位;
盯住区示范工业园建设,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开发加工制造类岗位;
适应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开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服务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援助机制,继续实施盯人帮扶、托底安置,保持零就业家庭安置动态为零,其他困难群体安置率85%以上。
4、实施帮扶企业稳定就业。
将帮扶困难企业作为“十二五”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做细做好。
进一步落实《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产就业工作意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按市局指示精神,“四补、四降”(发放稳岗、社保、培训、求职四项补贴,降低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费率)政策执行期限延长到2010年底。
对已经享受政策的企业,生产经营尚未恢复正常的,可再延长享受期限;
对符合条件但未享受政策的困难企业,纳入2010年政策扶持范围;
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中需要裁减人员的企业,经认定可比照困难企业享受扶持政策,稳定岗位,减少裁员。
5、实施目标管理推进就业。
不打折扣地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
完善局际就业联席会议协调机制;
以我区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为契机,完善“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工作体系;
落实月统计、季检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
以制度化的招聘专场结合各项专题招聘活动,扩大公共职介的作用树立“津南职介”品牌;
不断完善新增就业实名制管理办法,实行新增就业与社会保险扩面联动考核。
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优势,形成齐抓共管促进就业的工作格局。
“十二五”末期,力争失地农民全部实现转移就业。
(二)社会保障工作
1、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
坚决执行市政府制定的扩面工作目标责任制。
制定方案,联合组建工作队伍,抓好扩面落实。
对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可优先参加农民工医疗工伤综合保险,同时逐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农民工参保。
对长时间拒不参保的用人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
2、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落实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人人享有的全民社会保险体系,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5%以上。
3、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今年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全面整合实施的第一年。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改进医保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级、减化经办程序,推进政策制定、经办服务、监督检查一体化运作。
加快镇村卫生院联网工作,确保参保患者医疗费用及时报销。
会同卫生部门研究乡镇卫生院以下卫生机构为参保人员服务的措施和办法,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
(三)人才队伍建设
1、实施“引进人才千人工程”。
依托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以创新创业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为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放宽准入条件,在安家落户、配偶就业、子女择校、创业资助、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扶持。
制定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把科研成果、科技奖励、学术技术称号作为主要依据,科学界定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和范围,使人才认定标准和引进政策相衔接。
发布紧缺人才目录,引导用人单位、中介机构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
2、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与培养。
深入开展“专家牵手企业”活动,探索专家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实施“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新一轮选拔培养方案。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公需科目培训,办好继续教育高研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学术技术水平。
3、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手续办理、后续工作“一站式”服务。
对引进人才实行主动服务、一对一服务,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四)培训工作
1、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用好市局有关政策,结合我区产业机构调整和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提高的需要,开展定向、订单式培训,增强岗前、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在主要开展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同时,按照相关政策,把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培训范围。
加强后续服务,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整合培训资源。
一是发挥好训练中心的主导作用,利用海河教育园区落户津南的大好契机,主动与辖区内职业院校建立培训合作伙伴关系,尝试市场化运作模式。
二是充分调动镇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民办培训机构及企业的积极性,搞好各类培训,指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发挥以竞赛促培训的带动作用,按照市局有关政策要求,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
3、完善对接机制。
一是围绕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我区“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9341”奋斗目标及“区镇村三级联动”发展格局对劳动力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提高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做到培训和群众需要相结合。
二是建立就业训练中心与劳动力市场定期协调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市场用工动态。
根据市场需求,对实训项目进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进一步提高培训结业率,鉴定合格率,培训就业率和稳定就业率。
(五)公务员队伍建设
1、规范公务员选用工作。
制定公务员考录管理办法,完善公务员任用机制,进一步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规范公务员调任工作,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2、加强公务员素质建设。
加强公务员实践锻炼,探索建立公务员实践基地,选派处、科级业务骨干到服务一线和重点项目挂职锻炼。
采取垂直交流、横向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处级以下公务员轮岗交流力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严格公务员队伍管理。
制定公务员奖励实施细则,落实国家关于公务员辞职辞退的规定,依法开展奖励、惩戒、申诉控告和辞职辞退工作。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采取领导评价、民主测评、服务对象评价等多种方式实施考核,着力解决公务员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
加强公务员履职监督工作,形成法律监督、信访举报和媒体舆论监督的长效机制。
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要切实履行职责,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
(六)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1、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抓好聘用合同的日常管理,指导推动事业单位依法履行聘用合同。
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规范公开招聘的原则、范围、条件及程序,根据不同行业、岗位特点创新公开招聘的考试、考核方法,确保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
2、切实做好军转安置工作。
全力做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编制管理,使空出的编制优先安置军转干部。
完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确保企业军转干部稳定。
1、规范劳动关系管理。
继续推进劳动合同新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四年规划,工会组织健全的规模以上企业要全部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街、镇企业和工业园区要积极开展区域、行业集体协商。
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更加注重服务,查处与预防相结合更加注重预防,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更加注重教育。
突出劳动者核心权益维护,重点查处举报投诉案件;
突出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快速反应、妥善处理;
突出对建筑工地、困难企业和重点区域的预防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化解,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3、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
建立多元化劳动争议调解模式,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大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
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积极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坚持以调为主、先调后裁,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
4、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妥善处理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无重大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
(八)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抓好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认真落实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落实专题调研制度,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作为解决难题的依据。
加强政风行风评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就业、社保、人才等专项资金管理,形成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权力干净运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十二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