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及识别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745194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54KB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及识别Word下载.docx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及识别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及识别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主要有4种。
属螟蛾科的有3种:
三化螟、台湾稻螟和二化螟。
属夜蛾科的有大螟。
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
关于成虫:
三化螟雌成虫前翅近中央有1个极明显的黑斑,雄虫前翅这一黑斑不很明显,但从顶角有一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外缘有一列7—9个小黑点。
二化螟雌雄成虫前翅外缘都有一列7个小黑点,且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台湾稻螟前翅中央有一隆起而具有金属光泽的深褐色斑点4个。
大螟前翅翅面有光泽,翅中部从翅基至外缘有明显的暗褐色纵线,此中线上下各有2个小黑点。
关于幼虫:
三化螟幼虫虫体黄白色,腹足退化。
二化螟幼虫体背自中胸至第9腹节有暗褐色纵线5条,最外侧的两条通过气门,称为气门线,头淡褐色。
台湾稻螟幼虫体背亦有5条紫红色纵线,但其外侧的两条纵线不通过气门,而在气门之上,称气门上线,且头为黑褐色,故有人称黑头螟。
大螟的幼虫虫体粗壮,腹部淡黄色,背面带紫红色,故又称为紫螟。
关于卵:
三化螟卵呈长椭圆形块状,上面复盖褐色鳞毛;
二化螟卵块呈长带状,卵粒呈鱼鳞状排列,台湾稻螟卵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卵粒扁平;
大螟卵块呈带状,卵粒扁圆球形。
关于蛹:
三化螟蛹形瘦长,头顶钝圆;
二化螟蛹额中央钝圆突出;
台湾稻螟蛹额中央向下凹,大螟蛹体明显较前三种大,头顶不呈钝圆。
螟虫测报上常用的盛孵期、盛孵高峰期指的是什么意思?
害虫预测预报,一般分为四个方面:
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分布预测和为害程度的预测。
目前在县级病虫测报站经常进行的是发生期和发生量两方面的预测。
发生期的预测是根据害虫田间发育进度的检查,参考当时气温预报,以及有关虫态的历期,推算以后虫期的发生。
这种方法用于短期的发生预测,准确性高,已成为我国群众性测报的常用方法。
调查发育进度最常用的指标是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现以成虫虫态为例:
羽化始盛期即成虫羽化率达到16%的日期;
羽化高峰期(盛蛾高峰期)即成虫羽化率达到50%的日期;
羽化盛末期即成虫累加羽化率达到84%的日期。
指标以幼虫虫态为例:
孵化始盛期即有16%的卵孵化幼虫的日期;
孵化高峰期(盛孵高峰期)即有50%的卵孵化幼虫的日期;
盛孵末期即累加有84%的卵孵化幼虫的日期。
2水稻病虫害防治
那么它们在防治水稻螟虫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众所周知,药剂治螟,是当前治螟的一项重要措施。
它的效果高而迅速。
水稻螟虫是以幼虫钻蛀侵入到稻株内为害,假若幼虫已蛀入,施用化学农药的实际效果则大大降低。
如何力求提高施药效果,减少施药次数呢?
这就要求我们能准确预报,把药剂治螟的主要对象放在还未蛀入水稻中的蚁螟上。
这就必需掌握好螟卵的盛孵期和盛孵高峰期。
。
气候因素对水稻三化螟发生有何影响?
气候对三化螟世代数和发生期有影响。
三化螟进入休眠并非由摄氏16度以下的温度所引起的。
在我省在三化螟进入滞育后的越冬前半期,日平均温度常在摄氏16度以上,但这些温度不能促使三化螟化蛹,只有经过冬季的低温小段之后,到了春季当气温回升到摄氏16度以上的温度才有可能促进三化螟幼虫化蛹。
因此我们称春季至秋季的繁育期内摄氏16度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积温。
对三化螟世代数的影响也只能表现在春季到秋季的繁育期中,春季温度回升到摄氏16度以上的日期的迟早,与当地三化螟的世代数明显相关,来得越早,繁育期的有效积温相对越高,世代数就相应越多。
春季三化螟的发生期则相应来得早。
气候对三化螟发生数量的影响。
气候因素对越冬有效虫源基数的影响最为显著。
在我省冬寒致死三化螟的可能性不大。
春季越冬螟虫临近化蛹至羽化时期,我们常称为生理转换期。
在这个时期,幼虫体内代谢作用旺盛,脂肪大量消耗,呼吸耗氧量大增,这与气温的突然升降均有很大的关系,极易引起幼虫和蛹的死亡。
春季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对螟虫的数量的影响也极显著。
降雨量多、降雨日多,造成稻田土壤含水量大和禾头腐烂,越冬幼虫和蛹会大量死亡,虫口基数减少,当年发生量少,相反,如果冬季温暖干燥,当年发生量将会增加。
在年中各世代发生过程中,台风雨和洪水对螟虫的发生数量的影响较大。
夏秋间台风暴雨后,稻田受浸,稻株内的幼虫和蛹会大量死亡。
在螟蛾或蚁螟盛发期内,受暴风雨袭击可抑制螟虫数量。
气候对卵的孵化和蚁螟的侵入率亦有影响,温暖多湿,有利于蚁螟孵化和侵入稻株,持续摄氏42度高温或17摄氏度以下低温超过3小时卵不能孵化;
相对湿度在60%以下亦不能孵化。
气温超过摄氏40度,蚁螟侵入率低,侵入后气温和水温高,枯心苗内的幼虫易死亡。
食料因素对水稻三化螟发生有何影响?
水稻作为三化螟的唯一食料和栖息场所,加上幼虫钻蛀危害这一突出的生物学特性,使水稻的品种栽培条件及生育期的状况成为影响三化螟发生数量、为害程度,甚至发生世代的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其中最明显的有4个方面:
(1)水稻吸引螟蛾产卵的能力。
螟蛾产卵对不同生育期的稻株有极明显的选择性。
本田多于秧田,分蘖期和孕穗期明显多于圆秆拔节期。
若处在同一生育期,则水稻品种和长势又与吸引螟蛾产卵有关。
吸收氮肥多,生长茂盛叶片宽大浓绿的品种相对产卵量多。
(2)蚁螟侵入的时间和侵入率。
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要比其他生育期更适于蚁螟的侵入。
在这时期蚁螟只需20—3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即可侵入,如遇破口露穗期,瞬间即可钻入。
相反,在圆秆期由于数层叶鞘包裹,蚁螟不易入侵;
灌浆以后稻秆硬化,蚁螟极难侵入。
因此水稻分蘖期和破口露穗期是蚁螟侵入的危险期,应列作我们的重点防治对象田。
(3)幼虫在稻株内的发育进度及存活率。
在秧田中,幼虫的发育速度慢,存活率低,而且化蛹的很少。
移植返青期,稻苗生长停滞或缓慢,幼虫死亡率很高。
在本田中,水稻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幼虫在株内生存率高,生长发育速度也快,种群个体发育进度也较为一致。
(4)幼虫营养状况决定螟蛾繁殖力。
幼虫的营养状况,首先决定于食料(水稻)的营养情况,如果稻株生长发育不良,将大大影响幼虫的发育,羽化后螟蛾的繁殖力也降低。
3水稻病虫害防治
综上所述,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三化螟有利的生育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不利的生育期是秧田期,移植至回青期和乳熟期。
蚁螟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孵化,对水稻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对螟虫本身的繁殖状况截然不同。
因此螟害程度的基础在于螟虫发生时期同水稻生育期的配合关系。
当蚁螟盛孵高峰期与水稻易受害的危险生育期相吻合时,螟害严重,反之,若能运用栽培技术将水稻易受害的危险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错开,则能减轻或避免螟害。
怎样进行三化螟防治的“两查两定”?
“两查两定”是三化螟的短期测报,使药剂治螟更加合理和规范。
广东各地防止枯心与防止白穗的“两查两定”的具体内容综合如下:
1.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
(1)按苗情,查卵量,定防治对象田。
据当地测报站预报,在成虫盛发高峰后2—3天,按不同类型田水稻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查卵块密度。
重点查长势旺盛、叶色嫩绿的田块,以确定防治对象田。
各种类型田查2—3块,每块查一分地,当调查结果推算每亩有卵块30块以上时,定为全面施药田;
不足30块的,定为“抓枯心团”防治田。
(2)查卵块发育进度,定施药日期。
与上述查卵量的同时,从确定为全面施药防治的各类对象田中连根拔起带卵块的稻株50棵,集中移栽到便于观察的地方,每天下午检查卵块发育情况,统计50块卵中,已孵和卵粒全变黑的卵块(即将孵化)合计的比率,当累计占30%时,即表明田间同样情况的卵块,已有16%,即通常为“始盛孵”的指标。
若决定要施两次药的,即可决定在翌日施第一次;
若决定只施一次药的,则还应继续观察。
当50块卵已全部变黑或已孵化,则表明全代卵块盛孵高峰已到来,决定施药两次的应在翌日施第二次药;
决定施一次药的,也应于翌日施药。
至于抓枯心团,可于盛孵高峰后2—3天,当有青枯心苗少量出现时,应以青枯心苗所在处为中心1平方米的范围内施药。
由于卵块孵化进度不一,隔几天要复查、补施药。
2.防白穗的“两查两定”:
(1)根据预报的盛孵期,查苗情,定施药日期。
在当地测报站预报的盛孵期,经常检查当地各类型田的苗情,每类型田查2—3块,每块按对角线查5个点,每点5丛水稻(各点应距田基1.7米以上),每次分别记载大肚、破口和出穗的稻株数,计算各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
凡盛孵始期以前,出穗已超过80%的和盛孵末期大肚仍不足10%的类型田,不作为重点施药对象田。
前者可不施药,后者可归入防止枯心苗处理。
凡在盛孵期内,大肚已超过10%,抽穗不到80%的田块,均列为施药防止白穗的对象田。
(2)查水稻破口露穗情况,定施药日期。
在上述防治对象田,每天或隔天检查一次,在盛孵期内,实行早破口的田块早施药,迟破口的田块迟施药,逐块落实施药日期。
如何应用农业技术防治水稻螟虫?
在农业防治方法的运用上,必须因地制宜,做好如下几个措施:
(1)减少越冬虫源。
晚造灌浆期,在幼虫尚未下降进入越冬位置前,自基部剪除白穗株;
把冬作田安排在螟害较轻的田块;
春季要掌握越冬幼虫生理转换期,即化蛹初期,进行犁耙浸沤田;
冬作田每天或隔天深灌一次跑马水,这样亦可灭螟60%以上。
(2)栽培治螟。
水稻栽培的合理布局,将耕作制度和品种简化,尽量减少混栽程度,目的是减少螟虫辗转增殖为害的桥梁田。
特别是调整品种及播植期,尽可能使水稻易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与螟虫盛孵期错开,从而避免或减轻螟害。
例如,利用早或中熟种,提早插秧期,使螟虫盛孵期时水稻已乳熟弯头,螟害很轻;
适当推迟移栽期,使螟卵大部分产于秧田,集中力量在秧田铲除螟卵,这样可有效控制螟害。
这一方法,特别适宜在广东晚造生产。
夏收后及时抓好犁耙沤田,在广东地区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措施,不但可以减少螟蛾安全羽化,压缩下代螟蛾数量,缩短下代蛾盛发期,收效显著,而且对晚造插秧后秧苗的返青和生长都很有好处。
有些地方设置螟蛾诱杀田,专门安排一定面积的田块,早插早施肥,诱集大量螟蛾产卵,抓准盛孵期,集中歼灭,这对大面积减少虫源、控制螟害很有帮助。
但歼灭螟害措施必须及时、有力和彻底,否则有转化为虫源田的危险。
(3)人工、物理防治包括灯光诱杀、摘除卵块、拔除枯心苗和白穗株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4水稻病虫害防治
如何应用生物防治方法治理水稻螟虫?
在自然界里,水稻螟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它们对抑制螟虫发生为害有一定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我国对水稻螟虫天敌的种类作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天敌中捕食性的有青蛙、步行虫、隐翅虫、蜘蛛等;
属于寄生性的有各种寄生蜂、病原微生物和线虫,其中最重要的是卵寄生蜂和病原微生物,有些地方线虫的寄生率也相当高。
因此防治水稻螟虫必须注意保护天敌,强调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剂对天敌的杀伤,以发挥天敌控制螟害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对水稻螟虫防治新措施和新技术的科研有很大的进展。
例如,螟卵啮小蜂的应用、不育技术(包括辐射不育和化学不育)、性诱剂、稻田深层施药和杀卵剂的使用等,对保护和利用天敌起到较大的作用。
与采卵块相结合,在田间设置寄生蜂保护器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当代后期卵块的寄生率,而且保护了下一阶段的蜂源。
在广东,保护第1代卵块内的寄生蜂,对提高第2代螟卵的寄生率具有较高的实际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蚁螟孵出后,卵块残体仍应长期保留于保护器内,因为黑卵蜂类羽化的时间延续比较长。
寄生蜂保护器是用木板或塑料板制成的四方盒子,盒子除上下板无孔外,四周的板均打小孔。
将带卵块的叶片采回放到寄生蜂保护器内,挂在无稻株的田间,当非寄生卵孵出蚁螟时,因找不到稻株为食而死亡,当寄生卵羽化出寄生蜂时,可从保护器四周的孔口飞出,增加田间的蜂量。
近年来,应用细菌性农药,例如杀螟秆菌防治三化螟,各地亦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综合防治水稻三化螟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三化螟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调以减少虫源数量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包括减少越冬虫源和严重危害世代的虫源。
在我省,应狠抓1、3代枯心来减轻2、4代白穗的压力。
减少虫源是对螟害实施有效控制,不使酿成大范围严重螟灾的有力保证。
综合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施用农药,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辅以使用有效的人工和物理防治措施。
在螟害大发生年份,着重还是要进行化学农药的防治工作。
上面已提到,药剂治螟主要对象是蚁螟,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在盛孵期施药,并且制订了“两查两定”的实际内容和方法。
下面主要是谈谈治螟药剂的种类和性能。
杀虫双,是禁用杀虫脒后对水稻螟虫特别是三化螟的一种有效药剂。
在水溶液中,双、单钠盐在硫代硫酸钠的作用和空气的氧化下都转变为沙蚕毒,从而起杀虫作用。
它具有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作用,是水稻螟虫的特效药。
但残效期比杀虫脒稍短,为5—7天,若需施两次药的稻田,应在5—7天后再施第二次药。
每亩用量为4—6两加水100—120斤喷施。
甲胺磷亦是一种有效的药剂,它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且有效期长,传导速度快的优点。
每亩用量为1.5—2两,加水100—120斤喷施。
此外还可用乙酰甲胺磷,亚胺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施药时稻田内必需有浅水层,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怎样识别稻纵卷叶螟?
其大发生的因素是什么?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将叶片纵褶,藏身其中,啮食叶肉。
水稻受害后空瘪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减产2—3成,重的达5成以上,大发生时稻田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
此外,稻纵卷叶螟还能为害粟、甘蔗、玉米、高粱、小麦、芦苇等作物,并取食游草、双穗雀稗等杂草。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18毫米,全体黄褐色,前后翅外缘均有黑褐色宽边,前翅有三条黑褐色条纹,中间一条较短,后翅有二条黑褐色条纹。
老熟幼虫棕红色,长12—15毫米,藏身叶片中。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与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品种布局,禾苗长势以及天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气候因素:
稻纵卷叶螟在摄氏22—28度,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其卵巢发育,交尾产卵,产卵量大,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高。
(2)与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及水稻长势、品种的关系:
早稻早播早插,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第1代的繁殖,增大第2代的发生量,为害早稻明显加重。
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嫩绿情况及荫蔽程度,都影响该虫的繁殖与为害,水稻生育前、中期偏施氮肥,或过迟施肥,叶片过长过嫩都易诱蛾产卵,有利幼虫结苞为害;
品种叶片宽阔,产卵密度会大,受害重。
(3)天敌因素:
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很多,特别是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5水稻病虫害防治
如何防治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以求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效果。
在广东省稻区,冬春和夏秋季节,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杂草,并将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就可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
在药剂防治方面,我们应做好预测预报,掌握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
那么应如何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呢?
一般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
一是查蛾量预测发生期,兼判断发生量趋势。
当成虫有少量出现时,根据当地可能受害的田块类型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是用一根长约1.5米的竹竿,拔动5行禾苗,每行200丛,拔动禾苗时仔细数清飞动的总蛾数,并推算出亩蛾量和平均类型田蛾量。
最多时为发蛾高峰期,蛾量下降时为发蛾盛末期。
据此,加上产卵前期和卵的平均历期可推算出下一代的盛孵始期、盛孵高峰期。
二是查卵量和孵化进度,核实发生量,预测幼虫发生期。
方法是每类型田选1—2块,每块田用五点取样,每点2丛水稻,共查10丛,逐叶检查卵粒数、孵化卵数、未孵卵数、被寄生卵数,然后计算被寄生率和卵的孵化率。
当孵化率达16—20%时已达卵盛孵始期,达45—50%时则达高峰期,是施药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施药效果最好。
主要原因是盛孵期大量幼虫于心叶基部取食,在这一部位受药量最大,且容易接触虫体。
其次,初孵幼虫的抗药力最低。
同时,由于寄生蜂羽化常比稻纵卷叶螟孵化迟3—7天,这样就有利于保护寄生性天敌。
假若错过了这次机会,则可在1寸苞前施药。
所用的药剂及使用方法有:
(1)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4—6两加水100—120斤喷雾。
(2)每亩用40%乙酰甲胺磷2两加水100—120斤喷雾。
在生物防治方面可考虑放赤眼蜂或施用细菌性农药,亦可达到一定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为害 水稻 钻蛀性 螟虫 有哪几种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