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预习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1974259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78.88KB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预习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精品.docx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预习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预习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精品.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预习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精品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预习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全国语文教学正处于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时期,由于同仁们的不懈努力,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被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但是,在我们了解到的有关的教研成果中,侧重于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尚不多见。
因此,我们根据“习惯”这个非智力因素的特点及其对人的作用,大胆提出假设,拟定了本课题。
2、理论依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英国的思想家、社会学家塞宾斯在其《教育论》中指出:
“教育的储备应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教学的方法应是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财富隐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学习”。
3、实验假设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
语文学习活动归根结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而自主学习又是建立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自觉学习的行为能否持久,这就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培养,让他们经过一定时期的历练之后,形成一种难舍难分的行为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他们就会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锲而不舍。
这样不仅对他们目前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生。
4、实验的目标、意义、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目标:
从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入手,通过实验发现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达到快捷、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语文素质的目的。
将试验的结果编纂成文,为今后的语文教习提供借鉴。
试验的主要内容:
以语文学习文中心,以课堂语文教学为核心,从学生的预习习惯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过程
本课题的实验从2009年的3月开始到2010年的5月结束,分三大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观察、收集、整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良好习惯。
并按照其与子课题的从属关系归类,从而确定各自的实验因素。
实验阶段。
综合巩固实验,教师收集、分析材料,撰写总结、论文阶段。
现已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入申请结题的最后准备时期。
通过一年的研究与试验,我们不仅收集到大量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自成体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这些习惯的过程中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课题组。
根据我们所选课题的特点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由一年级七位任课教师组成。
(二)编制课题实验方案。
2009年3月,课题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三)课题组人员的分工,九年级三位语文老师负责试验,
(四)调查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
为了使我们的实验科学化,对学生变量的把握必须做到有据可查,为了摸清我们的实验对象变化的基点,我们于2009年4月对全年级161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预习习惯的多少,通过统计,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
习惯种类
人数
百分比((%)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截至调查时为止,学生具有预习习惯的人数不到学生总人数的10%,这就确定了我们的实验起点,几乎是从零开始,说明了实验的难度大,同时也证明了我们进行这项试验的必要性。
(五)观察、搜集、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实验因子,习惯的收集和确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通过从学生身上发现、挖掘,实验教师自己总结,实验教师从其他资料上吸收,课题组成员自己总结等途径,广泛地搜集、整理出比较成熟的语文学习预习习惯
(1)联系文注通读课文,标示疑点,了解常识的习惯。
(2)回思内容、整体把握的习惯。
(3)勤用工具,自觉把握字词的习惯。
(4)欣赏名句、摘抄要句的习惯。
(5)阅读提示,揣摩习题,推测目标,尝试达标的习惯。
(6)讨论目标,查找资料,记疑存难,自觉达标的习惯。
至此,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理论框架就建立起来了,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实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我们进入了试验的核心期,即分期分层投放试验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反复强化训练,使其通过训练,养成目标中所期望的习惯。
这一时期,内容安排大致如下:
培养学生“联系文注,通读全文,了解常识,标示疑点”的习惯。
培养学生“回思内容,整体把握;勤用工具,把握字词;欣赏名句,摘抄要句”的习惯。
培养学生“细读提示,揣摩习题,推测目标,尝试达标”的习惯。
培养学生“讨论目标,查找资料,记疑存难,自觉达标”的习惯。
1、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2、帮助学生制定简单易行,但时间要求必须严格固定的计划。
由于习惯的含义的特殊性,它是一种长期的、持久地、一贯的行为表现,既具有短期直观的特点,又具有长期隐性的特点。
他的不可见性,使我们往往难以把握。
我们既不能把某个人的某个行为叫做习惯,又不能把我们尚未发现的某一个人的行为不叫做习惯。
因此,在培养学生某种习惯的时候,我们把它同学生的某种行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出现区别开来,将我们要求学生完成的某种行为规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要求他们按时反复、连续不断地进行,以形成一种惯性。
这个“时”来自于学生的计划。
他既使学生有章可循,又对学生以纪律上约束。
帮助学生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的篇目特点,即每册的课文篇目皆为30篇,每周必须预习完三课。
具体的预习时间定于周六、周日、周一各一课。
预习所用时间的长短又随预习目标层次的加深而增长。
这样就做到了人物固定、时间固定,学生照此计划执行,一是有目标,二是有约束,三是可操作,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当然,实验过程中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又另当别论。
3、安排预习任务。
进
4、控制检测
有任务的布置,无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对刚起步实验的同学们来说,会感觉到无依无傍,一片恍惚。
对实验教师来说,也会感到漫无目的,无所适从。
实验就失去了控制。
我们全体实验教师经过无数次反复讨论,无数次的补充修改,无数次的斟酌完善,拟定了多种控制措施,运用到实验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拟订课堂检查方案,实行实验教师的课堂全程控制。
课堂检查方案及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与以往的各种教案相比,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设计的出发点是紧紧围绕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来展开。
以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实验为例,就可以体现出这一方案的特点。
语文预习,简单的说,就是学生上课前应将所学课文自己先看一看。
显然,只看一看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预习习惯究竟看什么,怎么看,实验教师又如何指导学生去预习。
这些问题实验教师事先就应该考虑成熟,写进教案,照章执行。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有条不紊的扎实推进。
由于我们的实验是由浅入深,逐层进行的,因此,开始的教学方案设计重在两头,一个是方案结尾的任务布置,一是方案开头的检查。
这与原来的教案区别不大。
不同的是,方案中必须涉及检查情况记载栏。
随时记下检查的结果。
随着实验因子的逐渐增多,教案中涉及到预习检查的部分也逐步加大,到最后阶段,学生的预习从自找目标到自觉达标,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自学过程。
此时,教师教案的设计就完全变成了对学生自学过程的检查,课堂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主持者。
课堂上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多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完成。
简单的说,最后的教学过程老师只是对学生的预习成果的梳理和总结。
其他子课题的教案设计也都体现出各自的特点,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叙述。
(2)建立课余实验老师随机抽查制度,包含随机观察。
具体的做法即实验老师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找个别同学交谈,翻翻他们的笔记本、练习本或作文本,看看他们最近的课外读物是什么等等,同时侧面打听其他同学的训练情况,并给谈话对象以鼓励。
这对学生个体习惯的养成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3)建立学生实验督察小组。
实验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毕竟有限,观察的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检查的对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克服这一缺点的有效途径,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组成强有力的学生督查班子,使之成为教师强有力的助手。
因此,各实验班都建立了学生实验督察小组。
语文预习习惯实验班的学生督察小组就是由两个实验班长,两个实验记录员,四个小组长8人组成。
他们的工作内容具体,责任明确,重点突出,没有余地。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起到了尤为突出的作用。
他们不仅完成了督察任务,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始终起着带头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实验留下了较为全面真实的宝贵资料。
基于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预习实验班老师帮助学生督察小组拟定了
《预习习惯试验情况记录表》,其格式如下:
姓名
完成好
完成
未完成
没进行
它具有操作简单(在相应的栏内打“√”),情况的反应较全面,便于观察、统计等特点。
还约定检查的时间一般为周日的晚上,检查的内容为下周应上的语文课。
检查的方式由两个班长和两个记录员配合四个小组长分组依次进行,并做好记录。
实验教师通过此表能一目了然的看出本阶段的实验效果,特别是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定期召开课题实验教师情况交流会。
试验情况交流会一般一月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通过交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取长补短,使实验少走弯路。
(5)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理论。
由于我们是初次进行课题实验,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都有待于学习,随时都将寻求理论的支持。
为此,我们采用讲座、座谈、参加各种研讨会、看专题片、听优质课等形式来不断补充,然后用从这些活动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试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建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制度。
为了保证各子课题的实验扎实进行,课题领导小组一般每期对实验情况进行期中、期末两次检查。
检查的方式主要是察试验的过程,包括查实验资料,找学生谈话,请实验教师汇报。
其次就是对学生成绩进行测试,采用专门的试卷,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从而找到证明实验效果的证据,并对其分析,随时对实验的方式、方法作必要的调整。
通过检查、指导、督促,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7)与兄弟课题组建立和谐共促的关系。
与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伴生的“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几乎是同时起步的。
为了使两课题的实验都顺利进行,共同抬升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紧密团结、互相交流、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互促互进,对我们课题组的实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8)建立严格的阶段总结制度。
总结既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归类,又是对后期工作的准备。
他是前期工作更加明朗化、条理化、经验化、理论化,又为后期的工作提供了借鉴,总结是必需的。
因此,我们实验教师每一阶段的实验结束后,都作了认真的阶段总结,课题组同样进行了阶段总结。
课题组2000年9月至2002年3月的阶段总结登载在周教科所统编的2003年的《教研文集》中。
三、实验效果
(一)理论成果
实验中,我们共收集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语文预习习惯6种,
(二)学生习惯养成
习惯
人数
百分比
九、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在课外能主动学习探索科学知识。
同时,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
(一) 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通过两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建立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堂交际模式,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预习习惯培养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精品 农村 初中 学生 语文 学习 预习 习惯 培养 研究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