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742093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11.95KB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西北部分农田沿用这种耕作制。
适用于降雨量少的半干旱地区或投入少的自然农业区。
(3)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
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
(4)集约耕作制(intensivefarmin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
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
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
3.什么是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
耕作制度: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包括该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类、数量、作物生产的时空设置以及农田土壤农耕活动等内
种植制度:
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
包括3方面:
作物布局,种植方式,作物熟制。
养地制度:
4.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耕作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作物生产结构与布局、复种、间套种、轮作、连作、土壤耕作法等。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1.作物生产潜力可归纳为哪几种类型?
(1)光合生产潜力(YL)在作物群体结构及其环境因素(CO2、温度、水分,土壤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由光能所决定的产量潜力。
2.光温生产潜力(YLT)除光、温度以外的其它环境因子处于最佳状态,由光、温两因子共同决定的生产潜力。
3.光温水生产潜力(YLTW)除光、温度、水分以外的其它环境因子处于最佳状态,由光、温、水三因子共同决定的生产潜力。
4.土地生产潜力(YS)在光温水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土壤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而得出的潜力。
2.湿润指数(MI)的大小与一个地区的水分状况的关系。
MI干旱程度与作物生产
<
0.03极干旱,不适宜于从事农牧业
0.03~0.2干旱,仅适宜于从事游牧业
0.2~0.5半干旱,上限可旱作,下限可养畜
0.5~0.7半湿润,适合于旱作
>
0.75湿润,可从事水稻生产
3.对作物布局、多熟制起决定性作用资源条件是什么?
答:
热量资源。
(1)≥0℃活动积温(简称积温)。
0℃是喜凉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
(2)≥10℃的活动积温或有效积温。
日均温度高于10℃的温度是各种农作物生理活动较活跃的温度。
也是喜温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
人们常以一地区≥10℃以上的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来衡量该地区的热量条件。
(3)无霜期长短。
无霜期是指一年内连续无霜日平均数。
是决定某些窄温性作物适宜生长温度和日数综合指标。
如无霜期的长短对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香蕉、甘薯等作物易受霜冻影响而死亡。
(4)某些作物生长或分布的临界温度。
例如,水稻抽穗温度下限(18~20℃)。
(5)作物分布极限温度。
例如,冬小麦分布北界(月极端低温-20~-22℃)。
4.我国光资源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地区(辐射强度低值区和高值区)在哪?
四川、贵州境内为80-90千卡/cm2.年,为全国低值区。
西藏150-190kcal.cm-2.year-1青藏高原、内蒙古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为160千卡/cm2.年为高值区
5.什么是作物生产潜力、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
(1)作物生产潜力:
作物在一种或多种资源条件下可能实现的生产能力。
(2)光合生产潜力(YL):
在作物群体结构及其环境因素(CO2、温度、水分,土壤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由光能所决定的产量潜力。
(3)光温生产潜力(YLT):
除光、温度以外的其它环境因子处于最佳状态,由光、温两因子共同决定的生产潜。
(4)土地生产潜力(YS):
在光温水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土壤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而得出的生产潜力。
6.什么是游耕制、休闲耕作制、常年耕作制、集约耕作制
游耕制(ShiftingCultivation):
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
休闲耕作制(fallowsystem):
土地种植作物1~3年以后,休闲1~2年,然后再种农作物。
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
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
集约耕作制(intensivefarming):
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
7.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哪些?
自然资源:
光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社会资源:
工业装备水平、人力资源、经济条件、信息资源
第三章作物布局
1.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
(1)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
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相应的农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面积。
(2)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有强有弱。
生态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与适宜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地区较好的作物布局。
(3)经济可行性原则:
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了作物布局的可行性。
经济效益差的作物布局方案难以持久。
就经济效益而言,确定作物结构和配制应注意的问题:
1.比较利益原则与最低风险原则2.应用边际边际平衡原理或线性规划确定作物最佳配搭
3.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4.自然和人工吻合度要保持一致
(4)生产技术的可操作原则
(5)生态合理性原则:
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
2.在作物布局过程中,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生态最适区
(2)生态适宜区(3)次适宜区(4)不适宜区
3.根据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适应性,可将作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1)耐瘠作物
(2)耐肥作物(3)喜肥作物(4)中间型作物
4.什么是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
作物布局(cropcompositionanddistribution)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结构及其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的种类、品种类型、面积比例等。
作物配置是指作物在地域和季节的分布等。
作物生态适应性:
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自然条件对这种要求的吻合程度。
第四章复种
1.复种对农业资源的集约利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复种提高光能的集约利用:
单一作物群体对光能利用的缺陷,复种形成的复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单一群体的上述缺点。
复种提高热量的集约利用:
1.复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长季节2.复种有利于充分利用积温条件
复种提高地力的集约利用:
1.复种增加了养分的消耗2.复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源3.合理的复种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
复种与水分的集约利用:
1.复种与降水量。
在年降水量达600~2000毫米的地区或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均可发展复种。
2.复种要消耗较多的水分。
在夏季种植需水较多的作物,在冬春季种植需水量较少的作物。
则当地的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3.合理的复种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
4.合理复种可以降低土壤容重。
复种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1.我国人均耕地有限,如不复种,种植经济高效作物的可能性较小。
2.复种增加了作物的播种面积,缓和了作物争地的矛盾。
2.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1)增加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作物年产量
(2)复种有利于缓和作物争地的矛盾。
合理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复种面积,有利于解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饲料作物、蔬菜等作物争地的矛盾。
全国有6600万亩绿肥依靠复种或填闲种植。
(3)合理利用复种可以保养地力。
第一,在复种方式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绿肥或豆科作物,增施肥料,可以补充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第二,复种可以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土壤冲刷和土壤养分的流失。
(4)复种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缓和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
与开垦荒地相比,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熟种植在解决人地矛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能增加复种的耕地,水、热、肥条件较好,生产能力相当于新垦地的2倍;
第二,农田基本建设不必从头开始,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
第三,能增加复种的耕地大都位于人口稠密的地区,提高复种而增加的农产品,能就近供应。
(5)复种有利于稳产。
我国地处季风区,旱涝灾害频繁,复种有利于年内作物产量互补。
这对保证农作物全年产量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3.耕地被反复利用的程度可用哪些指标来衡量?
可用复种指数(croppingindex,CI)来衡量:
某一地区耕地在一年内被反复利用的频度,常用耕地复种指数来表示。
4.复种的方法有哪些?
1.接续种植。
一季作物收获后接种第二季作物。
2.套作。
在上季作物收获前将下季作物间套种在上季作物的行间。
3.留头再生复种。
例如,宿根蔗、荨麻、再生稻均为留头再生复种方式。
5.复种与间作的异同
异:
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同一田地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本质区别:
间作与套作的本质区别:
套作增加一季作物。
间作与套作都有作物共处期,不同的是前者作物的共处期长,后者作物的共处期短,每种作物的共处期都不超过其生育期的一半。
同:
间作与套种都是人工组合的作物复合群体,是我国精耕细作集约种植的传统技术,。
通过不同类型作物的合理搭配,形成了空间或时间上的生长优势,在群体内部联系上,除了种内关系之外,又增加了种间关系;
在群体结构上,除了水平结构复杂之外,而且垂直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层次,提高了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和对有限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作物产量也得以提高,利于抗灾保收。
6.熟制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
耕作上可以根据年均温确定某地的熟制类型
7.一个地区熟制带的确定方法中,生长期法是根据什么来确定作物的生长时间的?
生长期法:
根据无霜期或≥10℃的日数决定作物的熟制。
8.什么是复种、熟制、多熟种植?
复种:
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熟制:
熟制是指以年为单位表示作物种植的季数。
一年只种植一季作物称为一熟制。
播种面积大于耕地面积的熟制,称为多熟制。
9.了解复种的效益原理、复种技术
效益原理是:
复种提高光能的集约利用,提高热量的集约利用,提高地力的集约利用,与水分的集约利用,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复种技术:
1.作物组合技术
(1)充分利用休闲季节增种一季作物。
根据休闲季节的长短以及气候情况选择适宜的作物。
(2)利用短生育期作物代替长生育期作物增加熟制。
(3)开发短间隙生长期的填闲作物。
如种植绿肥、饲料、蔬菜等填闲作物。
(4)生长季节富裕地区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作物。
(5)利用某些作物的再生习性,发展再生种植。
如水稻、甘蔗等。
(6)选择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与主体大宗作物组配。
2.作物品种搭配技术。
(1)生长季节充裕地区选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类型
(2)生长季节紧张的地区宜选用早熟高产的品种类型。
(3)选择可抗避当地灾害性天气的品种类型。
3.超额利用生长季节技术。
(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缩短本田期。
(2).留头再生。
可作为克服热量条件不足而实现多熟复种的有效方式,而且成本低,效益高。
(3)。
运用套作技术。
(4)。
合理利用免耕播种技术缩短农耗期、促进早熟。
(5).作物晚播技术。
因晚播的营养生长期比较短,植株比较矮小,分蘖或分枝少,密植有利于主茎发育和提早成熟。
第五章间混套作
1.间套种技术中,作物及品种选配应注意哪些问题?
(1)生态适应性的选择
选用共生期内对环境条件大体相同,但生态位有差异的作物
(2)作物形态生理互相适应
要求不同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相互适应,以有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资源
(3)经济效益要高于单作。
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才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地推广使用
2.土地当量比(LER)是指获得与间、混、套作中各种作物同等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
3.边际效应,边行优势,边行劣势
边际效应:
指作物的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植株好、产量高的现象叫边行优势或称正边际效应,反之则为边行劣势或负边际效应
4.作物间套作的间距、幅宽、带宽
间距:
间距是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
宽幅:
指分带间和套作时,每种作物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
带宽指间套作时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时所占地面的宽度,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5.什么是单作、间作、套作、混作?
它们分别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单作(SoleCropping)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净种、清种、纯种或平作。
间作(Intercropping)指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同一田地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RelayCopping)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于行间或株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MixedCropping)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作物在田间分布一般无规律。
第六章轮作与连作
1.连作引起作物受害的原因是什么?
(1)营养物质偏耗。
由于作物的吸肥特性决定了作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相对稳定。
连年种植,势必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的匮乏而引起减产。
(2)有毒物质积累。
活根、叶片的分泌物及作物残体分解产生的物质如Mn、H2S、有机酸等对作物的根生长产生影响。
(3)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
(4)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5)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发生变化
2.根据作物对连作反应的敏感程度,可将作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举例说明。
(1)忌连作作物.A连作极敏感类型:
以茄科的马铃薯、烟草、番茄,胡芦科的西瓜及亚麻、甜菜等为典型代表.B.敏感类型:
以禾本科的陆稻,豆科的豌豆、大豆、蚕豆、菜豆,麻类的大麻、黄麻,菊科的向日葵、茄科的辣椒等作物为代表.
(2)耐短期连作作物:
如甘薯、紫云英、苕子等作物。
(3)耐连作作物:
这类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麦类及棉花等作物。
它在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的前提下耐连作程度较高,其中又以水稻、棉花的耐连作程度最高。
3.作物轮作的作用?
(1)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
轮作可改变农田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组成,使某些专食性或寡食
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7.作物布局与轮作的关系。
(1)作物布局对轮作起制约作用或决定性作用。
作物的种类、数量及每种作物相应的农田分布,直接决定轮作的类型与方式。
旱地作物占优势,旱地作物轮作为主;
水稻和旱作物皆有,则实行水旱轮作;
城市、工矿郊区以蔬菜为主,实行蔬菜轮作。
作物种类多,轮作类型相对比较复杂,较易全面发挥轮作的效应。
(2)作物布局也要考虑轮作与连作的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耕作学 华南 农业大学 农学院 耕作 复习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