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724521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3.24KB
河南省三门峡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南省三门峡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三门峡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以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对于科学和人文的融合问题,我们从人类古代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中或许能找到借鉴和启示。
在古代,科技和人文还没有分开,但到了近代,二者的分化却衍生出了很多社会问题。
当技术无孔不入侵入大众日常生活的时候,重返古代的科学人文融合模式就越来越难了。
我们的社会现在是越来越世俗化了,注重当下、崇尚实用,这不啻是整个社会的世俗景观。
世俗化有有好的一面,但当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社会就难免步入普遍平庸的时代,这就难以重新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摘编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人类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不仅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
B.人们很容易被技术统治,是因为对科学技术过于看重,这一点已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印证。
C.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往往被要求知“礼”懂“乐”,还要被要求有“射”“御”“书”“数”等能力。
D.英国科学家斯诺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妨碍了“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有效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以古代官学内容和外国科学论著为论据,阐述了科技发展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
B.文章引出科学技术的作用后,分析了技术与人文生活的关系,指出了发展科技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文和科学的相互统一。
C.文章由浅人深,层层深入地阐述了技术时代科学与人文难以融合的问题及其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深化论点:
不要人为划分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不要过于世俗化,才能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能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那么,技术就会干预并塑造人类的文化生
活,影响我们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追求。
B.要重视并解决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满足人们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让社会有机发展。
C.因为社会越来越世俗化,导致物欲横流、信仰缺失、步入平庸时代,所以要注意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重视人文方面的建设。
D.为了构建一个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应该回归人的“生活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流浪汉
侯发山
父亲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铺。
店面不大,经营的不是金银珠宝,是相机专卖,尼康啦,佳能啦,质量好的,也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不亚于一台小轿车。
小康每天早上来到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流浪汉蜷曲在店外边。
他的年龄在六十岁左右,胳膊腿健全,不残疾,长长的头发,像是被浆糊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脸上黑一块紫一块,好似被紫外线灼伤了的“高原红”,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绒服,还是女式的。
走得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
这个流浪汉也不傻,只要看见小康来,就知趣地走开了,走得远远的,一整天都不见他的踪影。
难道这个流浪汉打算伺机偷盗?
想到这里,,小康着急了。
然而,媳妇正在坐月子,母亲又有病,他白天不在家,晚上总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
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
有几个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踅摸到店铺门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汉睡在门口,没有什么反常的行为。
但老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虽然不能排除怀疑,还是把他撵走的好,免得夜长梦多。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天早上,小康来到时,流浪汉还在门口酣睡。
小康也不理会,越过流浪汉,悄悄打开门,扫地时故意把尘土往他身上扫,即便这样,流浪汉还没有醒,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流浪汉这才醒过来,讪讪着走开了。
小康挥舞着扫帚,捂着嘴朝他叫道:
“滚!
滚得远远的。
”
小康以为,他这一下,流浪汉肯定会流浪到别处去。
第二天清晨,远远地,小康又看见那个流浪汉还在店铺门口,旗着防盗门,半躺半坐,悠闲悠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似的。
小康便气不打一处来,走到流浪汉跟前,抬脚去踢他,同时把手里半瓶矿泉水泼到他身上,边怒吼着:
滚!
”那架势,仿佛他跟流浪汉之间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似乎心说,我也并没有杀你的父亲、夺你的妻子,为啥发这么大的火气?
“看什么看?
你聋吗?
再不滚我揍死你!
”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摔去。
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没见到过那个流浪汉。
大约过了半个月,小康的店铺被盗了,丢了五台索尼高档相机,每台都在一万元以上。
小康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那个流浪汉的影子,他断定是流浪汉在报复。
当警察赶到后,小康说出了自己的直觉。
怀疑归怀疑,警察要的是证据。
幸亏店铺对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装了两个摄像头,有一个刚好照到小康的店门口。
警察打开监控,根据监控拍到的画面,短短时间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机专卖店,因为流浪汉的缘故,才一直没有下手。
面包房的监控录像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虚。
小康一边看监控一边泪流不止:
小偷光顾那几次,每次来都是因为流浪汉睡在门口,他才没有得逞。
有一个晚上,月黑风急,昏黄的路灯像是睁着惺忪睡眼的醉汉,街上少有行人。
那个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
流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颓朝小偷身上撞去。
不怕人横,就怕人不要命,这话不错。
见此情形,小偷也屙稀屎,转身逃了……
流浪汉为什么要这么做?
面包房老板的话让小康如梦初醒:
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
小康转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没有找到那个流浪汉。
大叔,您在哪儿呢?
店里清闲的时候,小康常常盯着门口自言自语。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流浪汉外貌的描写,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展现人物美好的心灵作了铺垫。
B.小说中小康的父亲虽然没有出场,但是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小说留下了含蕴不尽的想象空间,足以使读者浮想联翩,感慨不已。
C.小说以流浪汉为报恩而暗中保护店而为明线,以小康对流浪汉的态度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行文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包袱,使真相大白,匠心独运,技法巧妙。
5.你觉得小说情节发展上的转折点在哪里?
该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大叔,您在哪儿呢?
”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于控制噪声污染都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不可否认,控制嗓声污染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相关报告显示,仅2015年国家、地方就颁布了9部环境噪声相关标准规范,各省(区、市)制定印发了29部噪声污染防治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开展了功能区划调整、新生产机动车噪声检验、绿色护考、达标区创建等工作。
还有一些地方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模式,诸如北京采取了加强噪声污染源的日常监控、完善地方标准等手段治理噪声污染;
上海建立了约70平方公里的外环区域城市噪声地图和数据库等,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摘编自2016年9月6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
(选自《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材料三
噪音不只是扰民,而且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在各类环境噪音的投诉中,建筑施工投诉高居榜首,占50.1%;
排在其次的则是社会生活噪音,也就是酒吧、KTV、商业、邻里等,占36.6%。
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夜间噪音,有明确的施工规定,只要足够重视,严格执法,监督起来并不困难。
更难的反而是社会生活噪音。
一是城市音源复杂,噪音取证难。
二是管理多头,投诉无门。
噪音污染种类繁杂,其监督管理涉及环保、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于噪音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
还有的噪音问题,涉及邻里纠纷,公众既是噪音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噪音制造者,就更难厘清其中的责任。
洽理噪音污染,相关部门和公众都应该行动起来,尽快解决取证难、多头交叉管理等问题,明确监督执法的主体和责任。
无论如何,噪音污染不该成为城市环保的短板。
(摘编自2017年6月12日《广州日报》)
材料四
德国对于交通噪声实行“一气呵成”式治理,从控制噪声源,到切断传播途径,再到保护受影响人群。
相关部门首先规定公路交通噪声极限值,将车辆噪声监测列入每年车检,以此促使汽车厂家改进嗓声设计;
之后,对道路进行现代化改造,铺设低噪音路面,在道路两旁竖起噪声防护屏,削弱噪声传播能力。
在保护受影响人群方面,政府坚持将“保护公众远离噪音”作为城市建设的义务,规定禁止在噪音超过75分贝的地区建造房屋。
此外,人们可根据“噪声地图”——一张可反映城市各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地图,来选址安家落户。
日本对于噪声的防治可谓“从根源解决问题”。
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保护了居民区的宁静环境,有效地减少了居民遭受噪声困扰的几率。
日本《环境基本法》针对不同区域分别作出噪音限制的明文规定,各区域因互不干扰,落实和执行相关规定也相对容易。
此外,装配式建筑在日本的普及也达到了控制建筑施工噪声的良好效果。
在美国,不断升级的噪声污染已成为环境治理的重大挑战。
其中,生活噪声是最让美国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集中生活的社区,邻里间噪声纠纷事件近年来有增无减。
作为法制较完善的国家,美国对人们生活中遭遇的小麻烦也有相应的“皮毛法律”管制。
上世纪60至70年代,政府开始着力控制噪音污染,设立了统一噪音标准,并对恶性制造噪声的行为定性,认为企图扰乱安宁的一切喧闹声都是违法行为。
(摘编自2017年6月16日《中国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控制噪声污染都不够重视,因此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B.虽然噪音类别有很多种,但建筑工地的噪音最为厉害,它不仅扰民,并且在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方面还远超其他噪音。
C.根据材料二中城市六大功能区的环境噪音监测对比图示,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区域白天与晚上的环境噪音的达标情况。
D.我国对于某些类别噪音的管理权限分工不明确,有些噪音问题难以厘清其中的责任,目前难以很好解决噪音扰民的问题
E.德国、美国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噪音污染,且执行情况也很到位,这些国家再也没有出现噪音扰民的情况。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防治城市噪音污染方面可以作哪些借鉴与改进。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
武德初,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今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
“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
囚等皆感恩货,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
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
临察知之,使召谓曰:
“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
“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
其年,迁大理卿。
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
帝喜曰:
“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帝怪问状,囚曰:
“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帝叹息良久曰: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剌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
臣闻国家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恤。
天下太平,应用尧、舜之典。
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
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
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
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
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于岭外。
显庆四年,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
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
唐临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B.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C.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D.水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就是京城,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的称谓。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此处借指太子。
与“中宫”可借指“皇后”同理。
C.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
古时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
D.刺史是官职名,汉代始置。
刺,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
史,御史。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临体恤民情,仁德爱人。
他任万泉县丞时,让一些囚犯暂时回家春耕,这些囚犯感激他宽容体恤,果然全都按约定时间回到狱中。
B.唐临生活俭朴,宽以待人。
他在朝为官,家财丰厚,但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并且十分宽谅下人,家仆几次出错他都宽厚处之。
C.唐临执法公正,明于断狱。
任主管刑法的大理卿时,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得到高宗皇帝的赞赏。
D.唐临刚正不阿,敢于谏言。
在萧龄之量刑一事上,皇帝看到群臣的奏议而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唐临直言奏告,使萧龄之被依法判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
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
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
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匀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
E.尾联以景结情,作者看到眼前的“归船”“白鸥”,想到人生羁绊、为官艰辛,真心希望自己早日脱离官场,回到家乡。
15.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对这一联进行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2)韩愈《师说》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指出自己所说的“师”不是指教小孩学习文章断句的老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清河镇木版年画第21代传人王圣亮,脸庞瘦削,头发稀疏,与当地农民别无二致,但每当和记者谈到木版年画时,他就显得很健谈。
②在法兰西大球场入口,工作人员目不交睫地盯着安检显示仪认真检查着进来的每一名球迷和记者,包括采访器材。
③对中国而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时不我待。
④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的文化重镇,作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网红”,一定能在展览理念上顾盼自雄,让井喷的文化热情妥善安放。
⑤以各种理由为借口而故步自封,爱惜羽毛,文化只能日渐衰落;
唯有敞开胸襟,接受各层次的文化智慧,文化才能得以继承与发展。
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一时之成败、个人之荣辱都是微不足道的,担责担难才是真心为民的大道。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俄在能源方面的战略合作,扩大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能源问题上的话语权得以增强,改变了国际能源治理体系的现有格局。
B.我们都有心理暗角,都有“垃圾”情绪,要努力移除心理的暗影,生成阳光的情绪,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
C.针对长江流域当前汛情,国家防总指示长江防总加强预报预测,优化水利骨干控制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各项责任,严防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D.置身于现代信息化浪潮之中,能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关乎电商产业在世界经济舞台的核心党争力。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修改是写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斧正。
B.云南邀请中国作协老作家李凖、老诗人李瑛等一批著名作家访问昭通,我也忝列其中。
C.为了庆祝我的乔迁之喜,朋友把自己的字画作为礼物送给我,让我的新家顿时生辉。
D.您为令堂多方查找心脏病特效药一事,我们全家都向您表示真诚的谢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眼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①,而眼睛调节焦距是通过调节眼球内晶状体的凸出来完成的。
年轻时,②,可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密度增加,弹性逐渐下降,调节的范围越变越小,③。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阅读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消遗性阅读,其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所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
第二种是网络式阅读,就是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这种阅读效率高,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学业有成;
第三种是精神性阅读,就是依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心醉于阅读,陶洽性情,唯有精神性阅读才能够让人变得有品位。
①消遣性阅读不一定完全是浪费时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一项以中国大学生为对象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在270项中国文化符号中,被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分别是:
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
这项调查结果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文化符号来呈现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文化符号,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分)A(“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错,第一段说“开始深度地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
)
2.(3分)B(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
3.(3分)C(“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错,第五段说“世俗化也有好的一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3分)C(明线与暗线颠倒)
5.(5分)情节的转折点在小康驱逐流浪汉,促使其最终离开。
(2分)(如答“小康的店铺被盗”给1分)作用:
①承上启下。
承上,小康怀疑流浪汉是贼。
启下,小康店面被盗。
②与父亲的形象构成对比。
小康缺乏爱心,致使小店被盗;
父亲关爱流浪汉,使流浪汉怀着感恩之心为两代人守卫店面。
③揭示主旨。
小康的冷血使他驱逐了恩人,从而导致小店的损失,从而揭示了人应怀有悲悯之心、助人也是自助的主旨。
(每点1分,共3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6分)①与前文照应,突出小康对流浪汉态度的巨大变化,由猜疑误解,到主动去寻找、思念,表现出小康灵魂深处善的觉醒,从而使小康的形象富于变化,更加丰满。
②为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三门峡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答案 师生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