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 死水 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723250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64.92KB
高中语文必修二 死水 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二 死水 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 死水 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说说读这首诗想到了哪些画面。
3、你觉得作者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是它的特征。
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生事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三、探究意象意义,体会诗人的感情。
思考:
1、死水的“绝望”表现在哪里?
分析: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
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
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
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
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
可见,死水的“华美”,处处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就是绝望、无生气。
2、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
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
你认为“死水”象征什么呢?
“死水”象征意义的三种看法:
(补充)
第一种看法:
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
“1925年4月”。
这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
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
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
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
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忆菊》等。
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
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种看法:
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
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种看法:
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
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
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
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
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
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四、拓展延伸
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
新月诗派分前后两期,前期以1926年4月创刊的《晨报•诗镌》为阵地,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刘梦苇、饶孟侃等;
这是一个在胡适为代表的写实派白话和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诗创作处于衰退、停滞状态下,涌现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诗歌流派。
本派诗人以“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作为诗艺目标,各自又能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双美的诗作,对新诗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为突出。
第19课 兰亭集序
课前预习区
自主梳理
1.实词
(1)通假字
①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趣舍万殊:
(2)古今异义
①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
②俯察品类之盛
③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④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3)一词多义
①集
②临
③所以
(4)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
②少长咸集:
③映带左右:
④一觞一咏:
⑤足以极视听之娱:
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⑦齐彭殇为妄作:
2.虚词
之
3.文言句式
(1)死生亦大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4)当其欣于所遇:
(5)不能喻之于怀:
4.文句翻译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活动区
文本探究
1.文章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
与作者的感情有何关系?
2.文中“信可乐也”句中“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如何看待作者阐明的生死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如宋人评价这篇文章:
“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对此如何理解?
写法探究
对称句式
[文本回顾] 文章采用整齐的对称句式,一方面列举内容全面,一方面读来朗朗上口。
[技法点拨] 通常所说的对称句,指的是整句,包括排比句、对偶句、连用四字短语及大体整齐的一组语句。
这里所说的对称句相当于宽式对偶句,是指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两个句子。
因其两两对举,十分对称,故称对称句。
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
因为它要求用大致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所以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
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运用,也会使文章因之生辉。
例如: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
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
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
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
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
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就段的构成而言,首句为起始部分,提出了论证中心: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尾句为终结部分,以反问句,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
中间几段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或写兼听,或写偏信,两两相对,泾渭分明,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
而且长短句差参错落,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称得上融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
[技法运用] 请写一个议论文片断,注意运用对称句式。
答案
1.
(1)①通“犹”,好像,如同 ②通“趋”,趋向、前往
(2)①它的旁边。
次第较后;
第二;
次要的地位。
②万物。
物品的种类。
③内心的想法,情怀。
抱在怀里;
胸前。
④借此来。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3)①聚集,动词 停留,动词 许多文章或诗歌编辑在一起,形成一本书,名词 ②面对,动词 至、到,动词 将要、快要,副词 ③借此来,带有名词性 ……的原因
(4)①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 ②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③名词用作状语,像带子一样环绕 ④名词用作动词,喝杯酒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尽享 ⑥数词用作动词,以……为一 ⑦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齐
2.往,到达 代词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
3.
(1)判断句
(2)判断句
(3)省略句,“晤言”后省略介词“于”
(4)“于所遇”,介宾后置
(5)“于怀”,介宾后置
4.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视地上繁多的万物,借此来游目骋怀,穷尽视听的愉悦,实在快乐啊。
1.文章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了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惟山、水、林、竹、天、风而已。
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
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
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
叙气候,亦只言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而这些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
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但“目遇”,而且“神游”。
他们到自然中去,认真观察并思考,这样不仅能怡情养性,而且能明理悟道。
2.从字面上来看,“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
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3.作者以“死生亦大矣”来概括本书序之意,从最后作者宕开一笔,谈及与古人体验“若合一契”的论说中可得出以下三点。
(1)他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针对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思想的倾向,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力斥其作,说明阐述生死观的必要。
(2)“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者览诗集“亦将有感于斯文”,因此强调生死之大的重大意义自不待言。
(3)生死观的阐释,是作者旷达性格所为,但文中“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低沉调子,不能不说是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的环境所致。
4.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
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
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其中,渲染了清幽的气氛。
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
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所以宋人评价这篇文章:
”
(示例)那么,何时容易“坠马”?
恐怕就在那“飘飘然”的一瞬。
不信你看,骑者在马踏着细碎小步,步上坎坷不平的山冈,或扬起四蹄飞越险滩急流之时,总是瞪着警惕的眼睛,勒紧缰绳,夹紧马肚,可谓“驰马”而“思坠”矣!
而当马儿缓步于青山绿水之间,流连于鲜芳艳蝶之阵,飘飘然忘于“思坠”之时,可悲的“坠马”却常由此发生。
历史上闯王李自成“坠马”悲剧便是一例。
这位曾破千关,斩百将,驰骋疆场使明王朝走向覆灭的赫赫英雄,最终溺于牛金星的谗言之中,败于吴三桂的刀剑之下。
我想,这无不与金銮殿上的琉璃金瓦、三足鼎上萦绕的紫烟有关。
训练反馈
(分值:
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kuǐ) 会稽(kuà
i)
修禊(xì
) 巳日(sì
)
B.峻岭(lǐn)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
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
i)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
n)酣畅(hān)
玄理(xiá
n)清冽(l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
全部
B.仰观宇宙之大之:
指示代词,这样
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
曾经
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陈:
陈旧
3.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引以为流觞曲水
C.乐琴书以消忧
D.云无心以出岫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 )
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F.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二、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9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必修二 死水 学案 高中语文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