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动员会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723210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71KB
分级诊疗动员会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
《分级诊疗动员会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级诊疗动员会讲话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和陕西探索将统筹层次提高到市(盟)级。
广东、河南、湖南等地探索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管理。
江苏以立法形式建立了新农合筹资稳定增长机制。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覆盖。
各地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安徽、山东、河北、四川、湖北等16个省完成新一轮采购,价格平均下降30%。
江西、浙江等11个省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规定比例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宁夏、河南等省探索部分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
安徽出台巩固完善基层医改30条补充政策。
辽宁、陕西、青海等16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员聘用。
黑龙江等绝大多数省(市、区)基本兑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点的改造建设项目继续推进。
各地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并招聘执业医师,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逐步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并解决其社会养老问题。
河北招聘“大学生村医”2000名。
北京、上海等地推行家庭医生服务。
内蒙古探索实施牧民家庭“健康保障小药箱工程”。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
完成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等医改任务。
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等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基本完成。
贵州提前一年完成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任务。
各地积极创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手段。
江西、青海、西藏等省(区)加大省级资金配套比例,减轻基层负担。
北京、湖北、山东等省市启动跨部门的社会健康促进工程。
江西试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第三方考核机制。
5.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和18个省745家公立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在规划布局、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支付制度、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支援基层和鼓励社会办医方面展开全面探索。
各地以强化服务为抓手,推行了一批见效快、易操作的改革措施。
在二三级医院大力推行预约诊疗、
分时段就诊和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试点。
北京部分医院预约就诊率达到40%左右。
海南、深圳、昆明、成都、洛阳、北京等省(市)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鞍山、镇江、芜湖等9城市组建各具特色的医疗集团,上海、北京等5个城市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
陕西、江苏、浙江、湖北、山西等省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安徽结合医保报销政策,推进按病种付费,初步实现分级诊疗。
(二)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和妇幼卫生工作成绩显著。
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有效落实流感、手足口、布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稳定。
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治疗、干预、母婴阻断覆盖面。
艾滋病检测人数、抗病毒治疗人数同比增加16%和37%。
累计发现、治疗肺结核患者83万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治愈率达93%。
血吸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发病呈下降趋势。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取得明显成效,发病率从20XX年的25/100万下降到10/100万以下。
积极应对新疆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完成脊灰强化免疫接种2200万人次。
全国28省(区、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慢性病防治不断加强,39个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考核验收,892个县(市)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重点癌症早诊早治筛查20万人。
实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重点建设项目,建立了全国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
25个省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
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家卫生城市(区)、卫生城镇数量增加、内涵提升,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取得
阶段性成果。
农村饮水监测工作不断加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全面加强卫生应急工作。
完善多部门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动机制。
制定一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核心能力建设。
落实4大类27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任务。
强化管理干部、省级师资和骨干培养。
完成反恐卫生应急储备目录调整和物资准备。
强化预警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防控。
继续强化重点地区鼠疫防治。
积极应对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区炭疽突发事件。
快速反应、妥善应对福岛核电事故、“7.23”甬温铁路动车追尾等国际国内重大突发事件。
妇幼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大力推动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投入43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配备基本设备。
继续实施“降消”项目,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推广免费婚检,推进产前诊断。
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推进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开展公共场所禁烟,全力推进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
(三)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
推进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
制定《国家药品安全规划》,颁布实施20XX年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药品质量追溯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改革药品审评审批机制。
组建投诉举报中心。
切实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推进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建立药品抽验信息系统。
推行药品快检技术。
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测和评价。
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对存在安全风险的药品及
篇二:
权洪涛同志在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权洪涛同志
在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
这次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是我县医药卫生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下面,按照县政府医改领导小组的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我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东明实际,整合卫生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全县医药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重点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先后通过“360”工程、“1127工程”、国债项目和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建设改造了一批乡镇卫生院,累计完成投资3700万元,增加业务用房面积近3万平方米,增加医疗设备300余台(件),培养业务骨干560余人次。
全县村卫生室建设于10月底建成170所,完成投资1020万元,总建设面积1.83万平方米,配置基本设备5700余台(件);
城市社区卫生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已完成重点规划的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覆盖率达100%,基本形成了医疗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机构分工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公共卫生服
务体系日趋健全。
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专门机构相继成立,卫生应急、传染病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了职业病防治、食品卫生、打击非法行医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卫生违法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妇幼保健工作逐步深入,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完成了全县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化管理;
开展了上半年全县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
三是医疗保障覆盖面逐渐扩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迅速。
四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实施质量管理规范,监管部门加强药品监管整治,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网络已形成,公众用药需求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五是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20XX年,全县婴儿死亡率为14.78‰,孕产妇死亡率为23.46/10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当前我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一是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
20XX年全县人均财政补助卫生事业费仅为27.01元,远远低于全省65.5元的平均水平;
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1.43%(不含基建支出)。
二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卫生资源相对匮乏。
三是公共卫生基础薄弱。
预防保健工作任务繁重,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与蔓延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
人民群众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卫生行政执法力量不足,执法能力有待加强;
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然停留在提供医疗服
务上,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还未到位。
四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不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保障水平较低。
五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十分突出。
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医药费上涨过快,群众负担仍然过重。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县经济社会实际出发,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与投入,完善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到2020年的目标是,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按照总体要求结合长远目标,要着力构建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
一是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机制,逐步增加我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以县级医
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
建立完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调支援互利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为人民群众提高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三是加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和完善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共同组成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
四是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加快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切实降低药品价格。
加强药品生产和流通监管,支持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和医药创新发展。
构建四大体系,必须从八个面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县卫生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的刚性约束,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要逐步进行整合。
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
二是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公共卫生机构要转变服务模式,深入基层和居民家庭,开展主动服务,其收支全部纳入
预算管理。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按照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
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积极推进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扎实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门技术服务收费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
三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有效减轻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
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其服务性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要负责其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行。
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助政策,尽快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投入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根据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政策、定价原则及方法,在省制定价格的范围内,认真抓好在我县的贯彻落实。
加强价格监管,提高行政监管效率
篇三: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志刚20XX年6月19日在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
(20XX年6月19日)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的重点,对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暨实施方案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必须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下面,我就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讲几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坚持公益性,履行政府办医职责。
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级人民政府向人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一个主要载体,既然是公共产品,就必然是公益性的,不应该是营利性的。
举办公立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救死扶伤,帮助人民解除疾病痛苦,是县级人民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是牢记宗旨,履行政府职责的具体体现。
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和应该履行的职责,坚决破除
“以药补医”机制,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
要全面落实政府在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六个方面的投入政策。
同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调整服务收费和增加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建立长效性的补偿机制,需要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政府投入“三管”齐下,相互衔接,同步推进。
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要能够弥补医疗技术服务合理成本,充分反映医疗技术价值,由此提高的医疗服务费用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能增加群众负担。
需要指出的是,取消药品加成需增加的财政投入和前面讲的六个方面的政策投入是不同的,不能混淆,不能替代。
这在国务院出台的“十二五”医改规划中已有明确规定。
至于取消药品加成后增加的政府投入以什么方式投入,各地可以借鉴陕西省子长县等地的作法,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探索。
需要强调的是,各地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不断提高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
二是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坚持公益性,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时期“铁饭碗”、“大锅饭”机制。
如果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改革就失败了。
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活力。
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取消“大锅饭”,建立激励性的
分配机制。
要坚决摒弃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的错误做法,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制度。
要通过改革,使广大医务人员的合法收入普遍得到提高。
同时,要合理拉开差距,充分调动一线骨干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三是要建立新的药品采购机制,切断医药利益链。
多年来,由于“以药补医”机制运行,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与医院之间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存在许多管理漏洞和弊端。
因此,必须规范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供应,逐步推广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建立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集中采购机制,切断药品及耗材等生产流通领域与医院、医生之间目前固有的利益链条。
各地可以在省级集中采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能够有效保障药品及耗材供应及时、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采购供应办法。
四是要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医院管理是一门科学,改善管理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医院各自的管理权限,落实医院管理的自主权。
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有效办法,推动医院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科学设计流程,合理压缩环节,降低运转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鼓励地方突破医疗卫生行业的局限,以更宽阔的视野,选择聘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担任公立医院院长,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五是要推进支付制度改革,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控制作用。
医保既是公立医院费用支出的一个重要补偿渠道,又可以对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
要改革医保支付制度,积极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过快上涨。
需要强调的是,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不能以牺牲医疗服务质量为代价。
由于控制费用而造成医院推诿病人、服务质量下降,是不符合改革初衷的。
因此,在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医院内部的质量管理和外部监管,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不下降,还要不断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级 诊疗 动员会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