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20kV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技术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712393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1.91KB
B720kV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技术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720kV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技术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720kV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技术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标准者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GB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T11024.2标称电压1kV以上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第二部分:
耐久性试验
DL/T840高电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DL/T604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462高压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841高压并联电容器用阻尼式限流器使用技术条件
DL/T442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53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
JB5346串联电抗器
GB11032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江苏省电力公司苏电生[2002]320号《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使用环境条件
3.1海拔高度1000m
3.2最高环境温度+40℃
3.3最低环境温度-25℃
3.4日照强度0.1W/cm(风速:
0.5m/s)
3.5最大日温差25K
3.6相对湿度日平均值≤95%,月平均值≤90%
3.7最大风速35m/s(注:
风速是指离地面10m高度的10min平均风速)
3.8荷载同时有10mm覆冰和17.5m/s的风速
3.9耐地震能力
地面水平加速度0.2g,垂直加速度0.1g同时作用。
采用共振、正弦、拍波试验方法,激振5次,每次5波,每次间隔2s。
安全系数不小于1.67。
3.10系统额定频率50Hz
3.11安装地点户外/户内
3.12外绝缘爬电距离户内≥20mm/kV
户外≥30mm/kV
技术要求
4.1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4.1.1额定电压:
20kV
4.1.2最高工作电压:
24kV
4.1.3额定频率:
50Hz
4.1.4母线三相短路电流:
20kA
4.1.5额定容量:
优先按3000、4000、4800、6000、8000、9000、10000、12000kvar选择
对于容量超过8000kvar的成套装置应考虑分组。
4.1.6额定电抗率:
根据系统需要,取≤1%、4.5~6%、或12%
4.1.7当电容器组为双星形接线,采用差流保护,配不平衡电流互感器。
如为单星形接线,采用差压保护(开口三角电压取自放电线圈剩余绕组)。
单台电容器根据需要可配外熔断器或内熔丝保护。
4.1.8电容器成套装置组成
a)电容器
b)熔断器(根据需要选择)
c)串联电抗器
d)放电线圈
e)不平衡保护用电流互感器
f)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隔离刀闸
h)电容器组安装框架
i)支持绝缘子
j)母线、连接线、金具
k)金属安全围网栏
4.2电容器
4.2.1型式:
户外/户内
带外熔断器的电容器应采用双套管立式安装,带内熔丝的电容器宜采用卧式安装。
4.2.2电容器技术参数
a)额定频率:
b)额定电压:
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选取,应考虑串联电抗器带来的容升,其额定电压优先按表1选择。
表1电容器组额定电压优先值
电抗率
≤1%
4.5~6%
12%
电容器组额定电压(kV)
22/
23/
24/
对于双串联段的电容器组,其单台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按电容器组额定电压的一半选择。
c)额定容量:
单台容量宜选取200kvar、334kvar、417kvar、500kvar
d)温度类别:
-25/A
f)绝缘水平:
电容器的额定耐受电压和额定雷电冲击电压水平应满足表2要求
表2电容器绝缘水平
设备额定电压kV(有效值)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
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kV(有效值)
额定雷电冲击电压kV(全波峰值)
电容器套管
(22~24)/
68
125
68
电容器端子对外壳
55
125
(11~12)/
42
75
35
75
42
极间工频电压
2.15Un10s
极间直流耐压
4.3Un10s
4.2.3性能与结构要求
a)采用全膜介质、浸渍剂采用苄基甲苯(C101)绝缘油,根据需要电容器配内熔丝及放电电阻。
浸渍剂应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b)电容偏差
Ⅰ)单台电容器:
-3%~+5%
Ⅱ)电容器组:
0%~+5%
Ⅲ)电容器组任何两线路端子之间、串联段之间的最大与最小电容之比≤1.02。
c)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0.02%
d)电容器芯子最热点温度不高于75℃
e)电容器设计电气场强应不大于57kV/mm(压紧系数K=1)
f)局放熄灭电压、电气强度、端子机械强度、抗腐蚀能力、密封性能、过负荷能力、耐受短路放电能力、耐久性能等均应符合《高电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DL/T840)标准要求。
单台电容器的局放≤30pC。
g)电容器外壳耐爆能量≥15kW.s
h)电容器外绝缘尺寸
Ⅰ)极间净距:
≥300mm
Ⅱ)极对外壳电气距离:
i)电容器外壳用优质不锈钢板,面漆淡灰色,外壳设接地端子。
4.2.4电容器内部放电元件要求
应能使电容器断开电源后,剩余电压在5min内降至50V以下。
4.2.5电容器内部熔丝要求
a)承受要求
Ⅰ)承受100倍元件额定电流的涌流冲击。
Ⅱ)耐受电容器端部的短路放电试验,应满足《高电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DL/T840)要求。
b)动作要求:
当电容器元件在0.9
Un和2.0
Un电压范围内发生击穿损坏时应可靠动作,而且不会使临近完好元件的熔丝损坏超过1根。
c)隔离要求:
动作后的熔丝断口能耐受2.15倍10s工频过电压作用。
d)耐受短路放电能力:
电容器必须能承受在运行电压下由于外部故障所引起的短路放电。
4.2.6对电容器的试验要求,按《高电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DL/T840)标准规定。
4.3熔断器
4.3.1型式:
户外/户内,喷逐式熔断器,带有熔断指示器。
4.3.2熔断器技术参数
a)额定电压:
与保护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一致
b)额定电流:
按1.5倍电容器的额定电流选择
c)耐爆能量:
≥15kW.s
4.3.3性能与结构要求
a)熔断器的防腐蚀、防潮、耐压要求、允许温升应符合《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定货技术条件》(DL442)的要求。
b)熔断器的开断故障电容器性能、能够承受的电压、熔断特性、时间—电流特性、放电性能、机械性能、电气寿命应经试验验证和运行考核,并应符合《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定货技术条件》(DL442)标准要求。
4.3.4熔断器的试验方法、项目、步骤等按照《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定货技术条件》(DL442)标准。
4.4放电线圈
4.4.1型式:
油浸式(户外/户内),附二次线圈、全密封带不锈钢金属膨胀器;
环氧浇注型(户内)
4.4.2放电线圈技术参数
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相同
c)最高工作电压:
1.1倍电容器额定电压
d)放电容量:
按电容器容量配置
e)额定负荷(VA)和准确级:
额定电压比(kV):
:
0.1/
0.1/3;
准确级:
0.5(0.2)/3P;
额定输出:
80/100VA。
Ⅰ)安装在地面上的放电线圈的额定绝缘水平应满足表3中20kV级的要求。
Ⅱ)安装在绝缘台架上的放电线圈的额定绝缘水平应满足表3中10kV级的要求
表3放电线圈额定绝缘水平
设备额定电压kV
(有效值)
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
油浸
环氧浇注
高压侧
~24/
11/
~12/
二次绕组对地
0.1
3
4.4.3性能与结构要求
a)放电时间:
电容器组脱开电源后,能在5s内将电容器组上的剩余电压降至50V以下。
b)温升:
油浸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应满足表4要求。
表4油浸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
放电线圈测温部位
测温方法
温升限值℃
绕组
电阻法
顶层油
温度计法
注:
1.全密封产品绕组温升限值加5℃;
2.温度类别上限值超过+40℃时,温升限值应减少(例如+55℃类别时,温升限值为40℃)
干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应满足表5要求。
表5干式放电线圈的绕组温升
测温部位
绝缘等级
绕组
A
B
F
95
对于铁芯、金属部件和与其相邻的材料的温升限值,应取在任何条件下不会出现使它们受到损害的温度
c)有功损耗:
小于线圈额定容量的0.5%~1%
d)放电线圈的接线方式应与电容器端子直接并联,接线图如下图所示:
e)局部放电水平:
应满足表6要求
表6放电线圈局部放电水平
系统标称电压
kV
试验电压
施加方
式
预加电压
测量电压
允许局部放电水平
pC
油浸式
干式
20
一次绕组对铁芯、外壳和二次绕组
0.8倍工频耐受电压
1.3Un
5
一次绕组两高压端子之间
2.15Un
f)其他事项参照20kV电压互感器结构要求。
4.4.4放电线圈的空载特性试验应在1.5倍额定电压下基本线性。
4.4.5油浸式放电线圈绝缘油性能:
应满足《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DL/T653)要求。
4.4.6短路承受能力:
在额定电压下,能承受二次短路电流在1s时间内所产生的热和机械力的作用而无损伤。
4.4.7放电线圈结构:
a)放电线圈外露空气中金属部分应有良好的防腐蚀层,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b)全密封油浸式放电线圈在最高运行温度下不应出现渗漏,应保证在下限温度下不出现负压,而在最高运行温度下油箱内部压力不大于0.1MPa。
c)干式放电线圈应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潮性能,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d)放电线圈的高压端子间、端子与外壳间等电气距离满足使用环境要求。
e)放电线圈外壳接地螺栓直径应不小于8mm,二次出线端子螺杆直径不得小于8mm,并用铜或铜合金制成。
4.4.8放电线圈的其他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按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DL/T653)以及20kV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4.5不平衡保护用电流互感器(CT)
4.5.1型式:
油浸式(户外/户内),附二次线圈、全密封带不锈钢金属膨胀器
4.5.2电流互感器技术参数
22/
c)额定变比:
40/5A
d)准确等级:
10P/0.5
e)额定二次容量:
>
20VA
应满足表7要求。
表7电流互感器耐受电压
设备额定电压
kV(有效值)
65
4.5.3性能与结构要求
a)电流互感器连接于双星形电容器组的中性点间。
b)应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桩头间装设低压避雷器的保护措施。
c)其他事项参照20kV电流互感器结构要求。
4.5.4电流互感器的试验项目、方法、内容及要求按照20kV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4.6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6.1型式:
电容器用硅橡胶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户外/户内型
4.6.2技术参数
26kV(I类),34kV(II类)
c)持续运行电压:
20.8kV(I类),27.2kV(II类)
d)标称放电电流等级:
5kA
e)操作冲击电流残压:
≤56kV(I类),≤70kV(II类)
f)雷电冲击电流残压:
≤66kV(I类),≤85kV(II类)
g直流1mA参考电压:
≥37kV(I类),≥48kV(II类)
h)2ms方波电流600A,当电容器容量大于8000kvar时应重新对避雷器方波通流能力进行计算。
4.6.3性能与结构要求
a)氧化物避雷器接于电容器组的端部。
b)氧化物避雷器应采用无间隙结构。
c)氧化物避雷器应考虑配装放电计数器,计数器应安装在便于维护、巡视的地方。
4.6.4氧化物避雷器的试验项目、方法、内容及要求按照20kV避雷器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4.7串联电抗器
4.7.1型式:
户外/户内型,干式空心/干式铁心
4.7.2额定值
a)额定频率:
b)相数:
单相或三相
c)最高工作电压:
d)额定电抗率(K):
根据系统需要,取≤1%、4.5~6%、或12%
e)额定电流:
应等于与其串联组合的电容器或电容器组的额定电流
f)额定端电压:
应等于与其串联组合的一相电容器额定电压的K倍
g)额定容量:
应等于与其串联组合的电容器或电容器组额定容量的K倍
4.7.3主要技术性能
a)电抗值的偏差:
Ⅰ)在工频额定电流下电抗值的偏差为0~+5%
Ⅱ)三相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
2%
b)额定热稳定电流:
1%及以下电抗器能承受额定流的25倍的最大短时电流,5%及以上电抗器能承受电抗率倒数倍额定电流的最大短时电流,持续时间2s,不产生任何热损伤。
c)稳态过电流:
Ⅰ)电抗器应能在工频电流为1.35倍额定电流下连续运行。
Ⅱ)电抗器应能在三次和五次谐波电流含量均不大于35%,总电流有效值不大于1.3倍额定电流的情况下连续运行。
d)稳态过电压:
电抗器应能在工频加谐波电压峰值为3/√2倍额定端电压下连续运行。
e)电抗器应能承受合闸涌流的冲击而不得产生任何机械损伤。
f)绝缘水平
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min:
65kV
冲击耐受电压(峰值)1.2/50μs:
125kV
g)干式空心电抗器温升限值:
≤90K。
h)干式空心电抗器绝缘耐热等级:
F级
i)额定电流时损耗:
(750C)干式空心式:
不大于0.011W/Var
j)噪音水平:
电抗器边缘2m处不大于52dB。
4.7.4结构要求
a)设备机械强度:
支持绝缘子的机械强度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b)绝缘介质:
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绝缘应选用性能优良、寿命长的树脂浸渍,并具有耐腐蚀、抗紫外线和憎水性。
c)电抗器在基本不进行维护的情况下使用寿命保证20年,户外电抗器应附防护帽。
d)与干式空心电抗器配套使用的支持绝缘子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法兰为非磁性材料。
e)尺寸要求:
电抗器的出线端子间,出线端及支持绝缘子带电部分对地间的净距应不小于400mm。
f)接线端子上的机械荷载:
水平方向:
2500N;
垂直方向:
1500N;
横向:
1000N;
安全系数:
>
2.75
4.7.5电抗器的试验项目、方法、内容和要求按照20kV干式电抗器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4.8隔离开关
4.8.1型式:
屋外(内)型,四极式,三位置隔离开关。
4.8.2额定电压:
24kV
4.8.3额定电流:
630A/1000A
4.8.4额定耐压水平:
工频耐压(1分钟,有效值)65kV(相对地)
79kV(断口间)
雷电冲击耐压(峰值)125kV(相对地)
145kV(断口间)
4.8.5其它要求:
配常开、常闭辅助开关各3对;
配电磁锁1副(DC/AC220V)。
隔离开关及其操作机构应装设于成套装置的框架上,不能依靠安全围网固定。
4.9母线及连接线
4.9.1主母线
a)截面:
满足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1.35倍回路工作电流要求。
b)母线应能承受三相短路电流为20kA时的动、热稳定要求。
4.9.2连接线
单台电容器套管相互间的连接线、电容器套管至母线或熔断器连接线均使用镀锡铜绞线,绞线与硬母线的连接使用镀锡线鼻子。
长期允许电流应不小于1.5倍单台电容器额定电流,且满足动热稳定要求,并有足够的强度保证熔断器在电容器故障时能正确动作。
4.9.3母线支持绝缘子采用24kV级防污型
4.10电容器组安装框架和安全网栏
4.10.1支撑绝缘、支持绝缘子按24kV级防污产品选择。
4.10.2绝缘水平
4.10.3结构
a)分相式、电容器单排、两层相间设维护通道,四周设安全网栏。
户外安全网栏下部0.8米处应用不锈钢板封闭。
b)电容器框架的安装尺寸不应小于表8所列数值。
表8电容器组安装尺寸表
电容器(户外、户内)
电容器底部距地面
框架顶部至屋顶净距
间距
排间距离
户外
户内
最小尺寸(mm)
100
200
300
1000
c)电容器框架的结构件应具备通用性和互换性。
d)为防止电容器框架锈蚀,框架的所有钢结构件、紧固件应采用热镀锌。
固定连接螺栓采用防锈处理。
e)提供的安全围网尺寸应经设计院确定或按设计院要求,采用热镀锌钢丝网,网孔小于40mm×
40mm。
f)安全围网应采用铰链式网门,其中电容器室网门应全部为铰链式网门,刀闸室和电抗器室应至少有一扇为铰链式网门,当有连续三扇及以上的铰链式网门时,应保证网门开启后框架中无中间支柱,并保证网门和框架有足够的强度使网门开启或关闭时不变形。
g)每组电容器提供网门电磁锁一副(AC/DC220V)。
4.11对电容器组成套装置的要求
4.11.1成套装置应通过两部鉴定,有成功的运行经验。
4.11.2成套装置中所采用的元部件都应是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合格的产品,其性能要求均符合各自标准要求。
4.11.3成套装置的最小电气距离应满足配电装置设计标准的规定。
4.11.4成套装置绝缘水平、安全要求等应符合机械行业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和电力行业《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要求。
成套装置的电容器外壳及平台应固定电位。
4.11.5成套装置主接线端子板的允许静态机械荷载不得小于下列要求值,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75。
纵向水平:
1500N,垂直方向:
1500N,水平横向:
1000N。
应提供主接线端子板的机械强度试验报告。
4.11.6组装好的成套装置应能耐受下列持续组合荷载和短时组合荷载,组合荷载是各荷载分量的向量和。
a)同时作用的持续组合荷载包括:
设备自重;
导线拉力(即主接线端子板允许的机械荷载);
设备最大风荷载。
承受持续组合荷载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75。
b)同时作用的短时组合荷载包括:
最大风荷载的25%;
设备地震荷载(应用动态计算);
承受短时组合荷载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67。
4.11.7成套装置应具有运输方便,在现场安装工作量简单的优点。
4.12其他
4.12.1采用镀锌作金属防腐处理的部件、镀锌工艺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4.12.2采用涂漆措施对金属表面作防锈处理时,涂漆工艺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4.12.3电容器成套装置供应厂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720kV 并联 电容器 成套 装置 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