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711454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1.73KB
《中药药理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药药理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归经与有效成分分布密切相关。
14C-鱼腥草素由呼吸道排出,为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依据。
3H-川芎嗪的靶器官是肝脏与胆囊,与川芎归肝、胆经的理论相吻合。
3.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
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13种补肾药中含有较高的锌、锰配合物,通过锌锰“归经”而补肾。
归肝经的中药富含Zn、Fe、Cu、Mn,与肝脏是微量元素Zn、Fe、Cu、Mn富集之地相符。
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1.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 先兴奋后抑制,重则引起中枢麻痹而死亡,如马钱子、乌头类药物。
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 心悸、心肌受损、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如含乌头碱类药物和含强心甙类药物。
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 胃肠道刺激作用如决明子、大戟等可引起恶心,鸦胆子等可引起呕吐,甘遂、芫花等可引起腹痛、腹泻。
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2.过敏反应
有150余种中药能引起过敏反应,其发病急,变化快,甚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3.致畸致癌作用
雷公藤长期接触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
槟榔、款冬花、紫草等中药长期喂饲可引起不同的肿瘤生长。
药物因素
1.品种 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
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产地 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
3.采收季节 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
4.贮藏条件
5.炮制
6.剂型和制剂 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
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
8.配伍和禁忌
机体因素
1.生理状况
年 龄
①少儿期 正在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尚不健全,用药量应适当减少。
小儿不宜用参、茸滋补。
②老年人 肝、肾功能低下,用药量也应适当减量。
老年人体虚不宜用攻下祛邪药。
性 别
妇女有特殊生理期:
月经期不宜用破血药,妊娠期注意妊娠禁忌。
情志、精神
①情志、精神影响药物疗效。
②新药研制中应注意排除“安慰剂”的作用。
2.病理状态 ①清热药对正常体温的影响,只对发热患者有解热作用。
②五苓散只对水肿及小便不利患者有利尿作用。
③肝肾功能减退患者,药物代谢,排泄受阻,作用和毒性均增强。
环境因素
解表药
概 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
主治 外感风寒、外感风热。
2.分类
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等。
辛凉解表药 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等。
┌
发汗作用
│
解热作用
3.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抗过敏作用
└
抗菌、抗病毒作用
常用药物 麻黄 桂枝 细辛 柴胡 葛根
麻黄
1.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化学成分 左旋麻黄碱(占总生物碱的80~85%);
伪麻黄碱,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次碱;
挥发油、I-α松油醇;
鞣质等。
3.药理作用 发汗、平喘、利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解热抗菌抗病毒、
4.现代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 预防 鼻塞 滴鼻 防治低血压状态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5.不良反应 眼球突出、举尾反应、紫绀、兴奋、不安、失眠。
桂枝
1.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2.化学成分 挥发油(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等。
此外鞣质、粘液质及树脂等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解热、镇痛
镇静、抗惊厥
3.药理作用┼
抗炎、抗过敏
抗菌、抗病毒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主治
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闭经、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
现代临床应用
①预防流行性感冒。
②低血压症。
柴胡
1.功效 疏散退热、舒肝、升阳。
2.化学成分 皂甙(a、b、c、d四种)、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r-十一酸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等)、脂肪油和多糖,此外尚有生物碱、葡萄糖和氨基酸。
┌
解热
│
镇静、镇痛、镇咳
3.药理┤抗菌、抗病毒
抗炎
促进免疫功能
对脂代谢和肝、胆的影响
└
其它
主治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
①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
②咳嗽。
③病毒性肝炎。
④高脂血症。
⑤流行性腮腺炎。
⑥其他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多形红斑,扁平疣等。
5.不良反应
①中枢抑制 嗜睡、工作效率↓、深睡。
②消化道反应 食欲减退、腹胀。
③肌注可致过敏反应。
葛根
1.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2.化学成分黄酮类(大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7-木糖甙、4′,6′′-O-二乙酰葛根素、4′-甲氧基葛根素等)。
解热
3.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其他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
①偏头痛葛根片 ②突发性耳聋葛根片 ③高血压病葛根片
④冠心病葛根素iv或id。
细辛
1.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2.化学成分 挥发油、甲基丁香酚、α-蒎烯、β-蒎烯、黄樟醚、爱草脑、细辛醚、柠檬烯等。
3.药理作用 镇静、镇痛,解热,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提高机体代谢功能,平喘、祛痰,强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压,抗菌抗病毒,局麻。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现代临床应用 ①头痛 ②慢性支气管炎 ③局部麻醉:
3%细辛挥发油注射剂 ④心绞痛细辛挥发油加冰片 ⑤阳萎细辛泡茶(5g/杯) ⑥心律失常
5.不良反应 ①日用大剂量(720g/日)→口唇、舌尖、指尖发麻。
②黄樟醚有致癌作用。
③肝、肾脂肪变性
清热药
概 述
1.清热药的功效、主治及分类
概念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凉血。
主治 各种里热证,也用于其他热证。
分类 清热泻火 石膏、知母、栀子等。
清热凉血 犀角、生地黄、玄参等。
清热燥湿 黄芩、黄连、黄柏等。
清热解毒 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
清虚热 地骨皮、银柴胡等。
2.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解热作用 抗炎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作用 其他作用
常用药物 黄芩 黄连 金银花 大青叶与板蓝根
黄芩
1.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甙、汉黄芩素等。
还含有氨基酸、挥发油、豆甾醇、黄芩酶等。
3.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抗炎、抗过敏作用 镇静、降血压作用
降血脂、保肝、利胆作用 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小儿肺炎、小儿菌痢、预防流感、预防-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沙眼、麦粒肿。
黄连
1.功效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2.化学成分 主要含小檗碱。
其他还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棕榈碱等。
3.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解毒作用 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 抗炎、解热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小儿秋季腹泻、慢性胆囊炎、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等。
金银花
1.功效 清热解毒、凉散风寒。
2.化学成分
氯原酸类:
氯原酸、异氯原酸。
黄酮类:
木犀草素、忍冬甙。
其他:
肌醇、挥发油、皂甙。
抗菌、抗病毒作用 抗内毒素作用 抗炎、解热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皮肤病等
大青叶与板蓝根
1.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
2.化学成分 大青叶含色氨酸、靛红烷B、葡萄糖芸苔素、新葡萄糖芸苔素、靛蓝、色胺
酮及挥发油等。
板蓝根含靛甙、靛玉红、板蓝根结晶、氨基酸、抗菌物质及糖类。
抗菌、抗病毒作用 抗内毒素作用 解热、抗炎作用 促进免疫功能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乙型脑炎、腮腺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黄疸性肝炎、麻疹合并肺炎、水痘等。
1.泻下药的功效主治与分类
概念:
以通利大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功效:
通利大便、荡涤实热、攻逐水饮。
主治:
大便秘结、肠道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2.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利尿作用、抗感染及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
大黄
1.功效:
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
2.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包括2种存在形式:
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甙,少部分为游离形式的甙元。
①结合形蒽醌:
蒽醌甙
│ 双蒽酮甙:
番泻甙A、B、C、D、E、F
②游离形甙元:
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③其它:
鞣质类物质 α-儿茶素、没食子酸
3.药理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改善肾功能、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
便秘、各种出血、急性菌痢肠炎、急腹症、肾功能衰竭、高脂血症。
1.功效与主治
功效 祛除风湿、解除痹痛。
主治 风湿痹痛。
2.常用祛风湿药
秦艽、五加皮、防己、独活、雷公藤、清风藤、豨莶草、威灵仙、木瓜、臭梧桐。
抗炎 镇痛 免疫抑制 降压 肌松和解痉
秦艽
1.功效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2.化学成分
生物碱 秦艽碱甲(龙胆碱);
秦艽碱乙(龙胆次碱);
秦艽丙素;
龙胆苦甙。
挥发油
抗炎 镇静、镇痛、解热 抗过敏 其他作用
防己
1.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生物碱 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粉防己丙素、粉防己乙素。
其他 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
抗炎 抗过敏 解热镇痛 对心血管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高血压;
冠心病;
矽肺;
肿瘤。
粉防己碱 治疗量无不良反应;
大剂量静脉注射引起局部疼痛、静脉炎、血红蛋白尿、贫血、头昏、恶心、呕吐、窒息、急性肾小球坏死。
功效 宣化湿浊、健脾醒胃。
主治 湿邪困脾引起各证。
2.常用芳香化湿药
厚朴、藿香、苍术、砂仁等。
芳香化湿药主要药理作用 对胃肠功能影响,抗菌、抗病毒作用。
厚朴
1.功效 燥湿化痰、下气除满。
2.化学成分 挥发油:
β-桉叶油;
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
3.药理作用 对消化系统影响、抗菌、抗病毒、肌松、中枢抑制、抗过敏。
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
功效 通利水道、渗泄水湿。
主治 水肿、癃闭、淋浊、痰饮、泄泻。
2.分类
利水消肿药 茯苓、猪苓、泽泻、苡仁、半边莲、冬瓜皮、赤小豆、玉米须。
利水通淋药 木通、滑石、通草、金钱草、石韦、海金沙、车前子、扁蓄、瞿麦。
利湿退黄药 茵陈、垂盆草。
利水渗湿药药理作用
利尿 利胆保肝 对免疫功能影响 降血脂、降血糖 抗肿瘤 抗病原体
茯苓
1.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2.化学成分 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的93%;
茯苓酸、茯苓素;
麦角甾醇。
利尿 对免疫功能影响 镇静 抗肿瘤 其他作用
水肿;
肿瘤:
与放、化疗合用,增强疗效;
腹泻及消化不良:
使用以茯苓为主的复方制剂;
肝病;
精神分裂症。
猪苓
1.功效利水渗湿。
2.化学成分猪苓多糖、麦角甾醇。
利尿 对免疫功能影响 抗肿瘤 保肝
肿瘤 猪苓多糖与化疗、放疗合用,可增强疗效,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病毒性肝炎 猪苓多糖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能改善症状、降低转氨酶、使HbeAg阴转
泽泻
1.功效 利小便,清湿热。
2.化学成分 主要含三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如泽泻醇A、B、C。
利尿 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保肝 降血糖 对心血管的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临床应用 肾性水肿、高血脂症、耳源性眩晕。
茵陈
1.功效 清湿热、退黄疸。
①6,7-二甲氧基香豆素、氯原酸、咖啡酸。
②挥发油 β-蒎烯、茵陈炔、茵陈烯酮、茵陈炔酮、茵陈炔内酯、茵陈色原酮。
③对羟基苯乙酮。
3.药理作用 利胆 保肝 抗肿瘤 其他作用
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胆石症及胆道感染;
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防治感冒及流感。
功效 温里散寒、温肾回阳。
主治 里寒证。
2.常用温里药
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胡椒、小茴香、干姜、高良姜。
3.药理作用
温里药主要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消化系统作用 对神经系统作用 抗炎 增强免疫功能
附子
1.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含有多种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
消旋-去甲乌药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神经系统作用 抗炎 增强免疫功能 其他作用
休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等。
主要因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
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②头昏眼花。
③口舌及全身麻木。
④严重时出现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抽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
肉桂
1.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2.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桂皮油):
桂皮醛、桂皮酸。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血液系统作用 镇静、镇痛、解热 其他作用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腰痛。
银屑病、荨麻疹。
胃肠功能失调。
干姜(生姜)
1.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燥湿消痰。
2.化学成分 挥发油(姜醇、姜烯、水芹烯等);
辛辣成分(姜辣素、姜烯酮、姜酮、姜萜酮、
姜酚)。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镇静、镇痛、解热 其他作用
干姜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生姜用于流感、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
急性细菌性痢疾。
胃十二指肠溃疡。
解救半夏、天南星等中毒。
功效 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
主治 气滞和气逆等证。
2.常用理气药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木香、香附、乌药、大腹皮、薤白、沉香、甘松。
理气药主要药理作用:
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 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 利胆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理气药主要药理作用总括表
枳实与枳壳
1.功效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右旋芳香烯、右旋芳樟醇
黄酮甙类:
新橙皮甙(水解得橙皮甙)
对羟基福林、N-甲基酪胺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对子宫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利尿 抗炎
心力衰竭。
胃下垂、子宫脱垂。
青皮
1.功效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2.化学成分 挥发油 柠檬烯、枸橼醛
黄酮甙 橙皮甙、枸橘甙、柚皮甙
对羟福林
①对胃肠平滑肌作用。
抑制肠肌收缩 对抗毛果芸香碱、氯化钡、组胺等引起的离体肠管痉挛性收缩。
作用比陈皮、枳实强。
②利胆。
③祛痰平喘。
④升高血压、抗休克。
青皮注射液(静脉注射)升高血压、抗休克。
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所致)。
香附
1.功效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挥发油 香附子烯、香附子醇、柠檬烯
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
①抑制子宫收缩
5%的香附流浸膏对豚鼠、兔、猫、犬等多种动物的离体子宫,不论已孕或未孕子宫均有抑制作用。
收缩力减弱、肌张力降低。
②雌激素样作用
挥发油使去卵巢大鼠阴道上皮完全角质化。
③对抗乙酰胆碱、组胺等活性物质引起的肠管及支气管收缩
④其他作用
镇痛解热、抗菌抗炎、抑制心脏。
急行菌痢。
溃疡病。
支气管哮喘。
功效 消食化积。
主治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
2.药理作用
①助消化作用
消化酶作用。
维生素作用。
促进消化液分泌。
②增强胃肠蠕动,排除胃肠积气
鸡内金 增加胃运动功能,加速排空速度。
莱菔子 增加胃肠节律性收缩。
山楂 对松弛状态的胃平滑肌有促进收缩作用。
山楂
1.功效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有机酸、山楂酸、枸椽酸等
黄酮类化合物:
槲皮素、牡荆素等
脂肪酶
核黄素
Vc等
3.药理作用 助消化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其他作用
莱菔子
1.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2.化学成分 挥发油,芥子碱。
①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②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③其他作用 抗菌、抗炎、降压。
④应用 肠道疾病高血压病。
1.功效主治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 咯血、衄血、紫癜等各种出血证。
化瘀止血药 三七、蒲黄、茜草。
凉血止血药 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槐花、侧柏叶。
收敛止血药 白及、仙鹤草、紫珠草。
温经止血药 艾叶、炮姜。
3.药理作用
收缩局部血管 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 促进血小板聚集
改善血管壁功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三七
1.功效 散瘀止痛、消肿定痛。
三七皂甙(所含单体有人参皂甙Rb1、Rb2、Rd、Rf、Rg1、Rg2、Rh等)。
黄酮甙(三七黄酮A、三七黄酮B)。
4.临床应用
各种出血性疾病
软组织损伤及颅脑外伤
冠心病、心绞痛
高胆固醇血症
5.不良反应
少部分人有出血倾向:
齿龈出血、痰中带血、月经增
蒲黄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药理学 中药 药理学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