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备课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99234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45KB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备课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备课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备课第七单元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动态
修改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
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
伽利略是谁?
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
注意提醒着(zhuó
)地更(gē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
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
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结论:
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寻常:
平常。
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
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
(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
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
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不平常,不简单。
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
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
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相信,并照着去做。
“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
(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
不许。
更改:
改换、改变的意思。
责备:
批评的意思。
违背:
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4)小结:
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
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
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
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
他是怎么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
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
是什么样的结果?
(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
(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
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
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
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
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
(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
“固执”:
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
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
小结:
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
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①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
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板
书
设
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教
后
记
课题《26、全神贯注》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导入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全神贯注》。
谁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生: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按照阅读提示研读课文。
4、小组交流、讨论。
5、大组汇报
(二)、按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1:
读课文,并讲解不理解的词义。
提醒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生字。
2、小组2:
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2)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已经完工的雕塑作品。
第二部分:
(3,4)罗丹发现自己把茨威格忘在了一边。
第三部分:
(5)茨威格对这件事很有感触。
(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以上两个问题,在小组内如能较好地解决,可不必在大组汇报。
)
3、按照阅读提示归纳成几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
①介绍有关罗丹的资料。
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画出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④理解“全神贯注”和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根据问题小组汇报。
2、课文写了茨威格亲眼目睹了艺术大师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雕塑作品的情景。
3、画句子略。
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
(四)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设计板书,展示并评价。
(五)语言表达训练
谈谈你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看法,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作业;
搜集各人全神贯注做事的故事,召开故事会。
26全神贯注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一会儿……径自,随手,上锁
一会儿……猛然想起感触很深
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2.“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
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
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
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
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
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
注意笔画较多的字:
港澈壶缸徽聋
3尝试朗读。
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
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看鱼、画鱼)
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指名(师板书)
二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重点研读
1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
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
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
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
(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2)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1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写一写吧。
27、鱼游到了纸上
忘我
/看鱼————鱼游到了心里\
聋哑 专注
青年 坚持不懈
\画鱼————鱼游到了纸上/
课题《28*、父亲的菜园》
1、认识“婴、毅、筐、怖、肿、榨、憋、诱”8个生字。
通过看图认识“箢箕、铁锨、豌豆、莴笋”这四个学生感到困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着和勤劳。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通过理解课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来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
是什么精神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二)读阅读提示后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批注。
三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四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1交流最受感动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2)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3)第8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
(如;
执着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五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抄下来。
28父亲的菜园
新辟菜园——————>
暴雨冲走菜园——————>
重建菜园——————>
料理菜园
————失去菜园<
——————父亲<
—————收获硕果<
————————
课题《语文园地七》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饿事迹。
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交流值得敬佩人的事迹内容清楚具体。
写作时,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4课时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里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奋朴实的弄名。
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
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
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饿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
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的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
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响湖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自然真实。
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小报,把“观察记录”和任务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
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改正。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朗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散居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好所你的发现。
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那些特点?
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并联系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电子 备课 第七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