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9848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1.19KB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
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
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C.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D.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答案】1.B2.C3.A
【解析】
1.试题分析:
除了“官府的赏赐”还有“官员赞助”。
点睛: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2.试题分析:
“都用了比喻论证”错。
渔樵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3.试题分析:
“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于原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背后的子弹
包利民
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
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
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吃些苦头。
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
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
事实上这种眼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
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
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
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
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
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人。
他只是本份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的不满。
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
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
他的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
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
那子弹也越发密集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
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
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
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
混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
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假相。
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的多疑。
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
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有敌人。
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
他机警地四顾,敌人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
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感觉到冷。
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
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然盖在身上。
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
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晰。
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
钱万里的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
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
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
两人对视了一发。
赵锐骂道:
“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
”钱万里提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
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
4.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班长赵锐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不仅因为钱万里有时做错事,还因为他对钱万里存在偏见。
B.钱万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心中恨意在不断累积。
C.小说几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抖动”“对准”等细节,表现了钱万里心理的微妙变化。
D.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情节巧合离奇,给读者留下无穷悬念。
5.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6.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
【答案】4.D5.
(1)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心中没有温暖,也不相信别人,外表冷漠,不讨好人。
(2)心存报复却又良知未泯,最终战胜仇恨而人性复苏。
(3)做事本分沉默(4)枪法准,单兵作战能力强。
6.
(1)形象地呈现了小说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小说情节都围绕它展开;
(2)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隐喻人性深处的偏见、猜忌等恶念,使小说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4.试题分析:
本题题目是“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综合赏析小说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情节离奇”不对,前文已为结尾的合理出现做好铺垫,“留下无穷悬念”也不对,文尾人性救赎的中心题旨显豁清楚。
5.试题分析:
本题题目是“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是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能力。
概括分析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特点,可根据文中对钱万里叙述,班长赵悦对其评价,以及钱万里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概括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的语句进行概括分析,还可从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
本题钱万里的人物形象特点,可根据文中对钱万里叙述,班长赵悦对其评价,以及钱万里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概括分析。
6.试题分析:
本题题目是“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有何用意?
”是考查学生把握小说题目作用能力。
本篇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目,设置了悬念,引起苏辙阅读兴趣,去探究子弹为什么会在背后,背后的子弹是什么子弹。
“背后的子弹”呈现了小说的主要矛盾,小说的情节都围绕“背后的子弹”展开。
还有“背后的子弹”隐喻人性深处的偏见、猜忌等恶念,文中的钱万里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恶念,完成自己心灵的救赎,开枪打死了班长身后的敌人,班长也救了自己。
使小说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
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
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
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D8.AE
9.①民众方面。
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
增强民众投放垃圾的责任意识;
②政府方面。
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提高其运行效率;
③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
④政府还应该最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7.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
这是一道考查信息筛选能力的题目。
答题的关键在于将材料及图表的意思读懂,并且能对图表中所列数字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归纳概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判断此题中的前两项的正误,主要依据在图表;
判断此题中后两项的正误,主要依据则在文字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8.试题分析:
B项,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该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说法的错误。
D项错误在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的说法,文本是说“(各地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这是一道考查对材料进行分析并加以评价的能力的题目。
答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内容,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考查各选项说法是否合乎文本实际,是否正确。
题中,A项说法合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
同B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二中。
同C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一中,其中有“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几句,说明该项说法是正确的。
同D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二第三段,其中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相关的内容并没有说此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由此可知此项错误。
同E项相关的内容同样在材料二的第三段,其中只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并无具体内容的说明,所以此项也是错误的。
9.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主观题,答题时,一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二要将文本的相关信息全部筛选出来,以便完整归纳概括;
三要注意题干中“简要”二字,不能啰唆;
四要注意最好分条概括,所分条数有时还应结合分值考虑。
此题可根据材料内容按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分条。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守文,字国华,并州太原人。
父晖,从周祖征河中,战死。
守文年十四,居丧哀毁,周祖怜之,召隶帐下。
广顺初,补左班殿直。
宋初,迁西头供奉官。
蜀平,迁知简州。
时剑外多寇,守文悉招来集附。
从曹彬等平金陵,护送李煜归阙下。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煜心遂安。
太平兴国初,秦州内附,蕃部骚动,命守文乘传抚谕,西夏悦伏。
三年夏,汴水决于宁陵,发宋、亳丁壮四千五百塞之,命守文董其役。
是冬,又与阁门副使王侁、西八作副使石全振护塞灵河县决河。
八年,滑州房村河决,发卒塞之,命守文董其役。
辽人扰雄州,命守文率禁兵数万人赴援,既至,辽人乃去。
雍熙二年,诏守文率兵屯三交,俄加领武州团练使。
属夏人扰攘,命守文帅师讨之,破夏州盐城镇岌罗腻等十四族。
又破咩嵬族,歼焉。
诸部畏惧,相率来降,西鄙遂宁。
五年春,大举北伐,为幽州道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
卒与辽人遇,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
端拱初,改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
是冬,辽骑南侵,大破之唐河。
端拱二年十月,卒,年五十五。
太宗悼惜之,赠侍中。
谥忠武,追封谯王,遣中使护丧,归葬京师。
先是,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功,河朔诸州殆无宁岁。
既败岐沟关,乃命守文以内职总兵镇常山以经略之。
守文既丧月余,中使自北边来言:
“守文死,军士皆流涕。
”帝问:
“何以得此?
”对曰:
“守文得奉禄赐赉悉犒劳士卒,死之日,家无余财。
”帝嗟叹久之,赐其家钱五百万,为真宗纳其女为夫人,即章穆皇后也。
(节选自《宋史•郭守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B.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C.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D.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B.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C.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来又常常借指朝廷。
D.谥号,古代帝后、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
文中的“忠武”和“章穆”都是表示褒扬的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文年少从军,为朝廷出力。
14岁时其父就随周祖征战而死,守文居丧尽礼,悲伤异常身形毁损。
周祖怜悯其丧父之痛,将其召至军中,不久补任左班殿直的职务。
B.守文善于治水,能造福一方。
汴河决口时,郭守文受命负责监督管理宋州、亳州堵塞决口任务,之后又两次参与负责其他河流决口任务。
C.守文讨贼平寇,有军事才能。
守文担任简州知州时,招降了剑门外的很多贼寇;
辽兵袭扰雄州时,听闻守文要率禁兵增援就赶紧逃遁。
D.守文关爱士卒,受皇帝褒奖。
守文得到的俸禄赏赐全部用来犒赏慰劳士卒,到去世的时候家里都没有余财。
皇帝感怀良久,并对守文的家人进行嘉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与辽人遇,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
(2)先是,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功,河朔诸州殆无宁岁。
【答案】10.C11.A12.C
13.
(1)突然与辽兵遭遇,被流箭射中,面色不改,督战愈急,军中佩服他的胆量。
(卒、为所、挠、服各)
(2)在此之前,戍守边关的将领常常招引敌人来求取战功,河朔各州几乎没有安宁的年岁。
(戍边者,定语后置,致,以,殆,)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曰”“以致”“岂”,以及句中的名词“太祖”“国家”,在结合本句大体意思:
当时李煜因为拒命非常自惭,不愿活着见太祖。
守文观察得知,于是对李煜说:
“国家只求恢复国土,天下太平,哪里还有后到而受责呢?
”句子可以断开为: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
故选C。
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
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
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识记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以供长辈称呼”错,名供长辈呼唤,字是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故选A。
1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眉山市 眉山 中学 届高三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详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