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10年毛概考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698472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53.61KB
青海师范大学10年毛概考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青海师范大学10年毛概考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师范大学10年毛概考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
D、科学发展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理论的新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问题: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6.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思想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章
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精髓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就是把思想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的状况中解放出来来。
邓小平说的解放思想有特定的含义:
第一、就是把思想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的状况中解放出来。
第二、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解放思想是为了拨乱反正,推动和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卢梭:
“如果由于一种幸运的机缘,一个天生治国的人物居然在一个几乎被一群矫揉造作的执政者们弄得举国陆沉的国君制里执掌了国政的话,他所发挥的才能一定会使人们大为惊讶;
这就会给那个国家开辟一个新时代。
”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二〉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
6.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
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邓小平指出: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江泽民指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
胡锦涛指出: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
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纲领的是什么
毛泽东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工农武装割据”
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第一,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农村根据革命地。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只有建立革命武装,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
第三,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只有建设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成为领导阶级
第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它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第二,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与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无产阶级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这些特点使中国无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无产阶级如何实现对革命的领导
毛泽东指出:
无产阶级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
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并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争取领导权的斗争,规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策略原则:
第一,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
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二,广泛深入地发动农民,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
这是解决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坚持领导权的关键。
第三,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领导权,实行独立自主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这是实施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第四,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
这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
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5.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
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
第三,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4.可能性
和平赎买:
就是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采取和平赎买的主要考虑因素:
一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处理得当可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个矛盾;
二是,中共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
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三是,无产阶级建立了政治上经济上的绝对优势。
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四是,国家实行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政策,从而割断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联系,加上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实行和平赎买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 师范大学 10 年毛概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