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91299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5.13KB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3)白日梦状态
(4)睡眠状态
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使人进入一种迷迷糊湖的状态,如吸毒以后,产生精神恍惚
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注意的特点
(1)注意的指向性
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他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5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6注意的分类
不随意注意:
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
是指有预先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
是指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随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
7生物节律:
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8人的生物节律1年、28天、24小时、90分钟(详见书P29-30)
9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10当自身的生物钟与外界的时钟不同步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飞行时差
11睡眠分五个阶段(详见书P32)
12失眠划分为四类1、情境性失眠2、假性世面3、失律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
13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则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梦是一种无意识活动
14梦的特征
(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的刺激可以影响到梦的内容
15催眠:
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16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受两因素的影响:
(1)个人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
(2)个人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也影响着其受暗示性的高低
有三种人最容易接受暗示:
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
容易集中精神而不容易分心的人;
对催眠好奇,想获得新鲜经验的人
17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2、感觉扭曲和幻觉3、解除抑制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18心理促动药物:
有些药物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这类药物称为心理促动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镇静剂2、兴奋剂3、迷幻剂(LS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墨斯卡灵)
感觉和知觉
1感觉:
视、听、味、嗅和皮肤
2第六感觉或超感知觉简称ESP:
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3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远距离感觉包括视觉和听觉;
近距离感觉包括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皮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4感觉的生理机制
1、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2、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结构称感受器
3、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4、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5感受性:
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阈限又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
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受阈限越底,感受性越高。
差别感觉阈限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韦伯定律K(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称最小可觉差,简称jnd
7适应:
是指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
最常见的现象是明适应和暗适应
8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
色调、饱和度和亮度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表现色调越纯,也就是该颜色的饱和度越大。
亮度指构成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9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最主要的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和椎体细胞
棒体细胞是对光的强度起反应,对微弱的光线敏感,但不能分辨颜色;
椎体细胞则可以专门反应光的波长(也就是颜色),但对光的强度反应很差,因此在光亮条件下,椎体细胞使人能够细微地分辨颜色,在人类视觉中最为活跃,而在光线微弱时就不起作用了。
椎体细胞集中在网膜中心,称作中央窝或黄斑的一点上)
10明适应:
人眼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
11暗适应:
人眼对光的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
12三原色说:
由杨和黑尔姆兹两人提出对红、绿、蓝三种原色最敏感
13拮抗理论:
简称四色说是黑林提出红与绿、黄与蓝是互补色
14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底于20赫兹的振动叫次声,高于20000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振幅是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振幅决定声音的强度声波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状有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人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是复合音
15声音的属性:
声音具有三个属性,称为感觉特性即音强、音高和音色由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引起的声音是纯音,但大多数声音是许多频率与振幅的混合物混合音的复合程序与组成形式构成声音的质量特征,称音色
16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
若两个声音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听到以两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
17知觉:
是指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和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1)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和和解释
(2)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3)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4)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5)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
18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被普遍接受,也称格式塔原则包括以下规律:
1、接近性2、相似性3、连续性4、封闭性5、良好图形
知觉的选择性:
是指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
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
知觉的恒常性
(1)大小恒常性:
一种解释是当物体向远处或近处移动时,大脑得到的信息一方面来自网像大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来自眼球自动调节而产生的距离知觉
(2)形状恒常性:
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
(3)颜色恒常性:
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同一件物品反射到你眼中的光有很大变化,但它们的颜色看起来好象没有变,这是颜色的恒常性。
19深度知觉:
也称距离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膜解释为三维的世界,以认识事物的真面貌。
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以刺激物的特性作为线索,另一方面则产生于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
(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A大小B视野中的高度C遮挡D线性透视E纹理变化F关照与阴影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最重要的来自眼肌的调节与幅合
双眼视觉:
立体图象和立体电影的作者们就是利用双眼视觉,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象片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20运动知觉: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在环境中活动时,不仅网膜上的视觉流水般不断地移动位置,同时还伴随有前庭与触觉发生。
21时间知觉:
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2、一定时间内时间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22社会知觉:
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23与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一些独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24社会认知的过程: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2、信息的整合过程
首因效应:
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
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晕轮效应: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社会刻板印象:
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所需要的信息。
记忆与学习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进入以及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保持:
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提取:
包括回忆和再认
3依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对记忆进行如下分类:
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
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
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
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
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
4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该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
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感觉寄存器只能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
声音表象和视觉表象,称视象和声象
短时记忆:
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30秒
一、编码的形式: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二、储存的容量: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7
组块:
指人们最熟悉的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
三、储存的持久性复述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保持性复述是指一遍遍地重复地识记材料精细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5长时记忆:
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能保存至永远。
一、编码形式:
1、语义代码2、视觉代码
二、长时几的储存模型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很好地组织在一个层次化的系统框架里,有些知识被组织在体系不大清晰的框架中,称为语义网络。
通过几种组织方式,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在心理学中称为图式。
图式是一种心理网络结构,表示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6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也称再学习法,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规律:
先多后少、先快后慢、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
7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
消退和干扰
消退:
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干扰可分为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两种:
前摄干扰:
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倒摄干扰:
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的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8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条件: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9记忆术是有效提高记忆中编码和提取能力的特殊技术1、地点法2、韵律法3、记笔记
10学习:
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题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11依学习方式划分:
接受学习:
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发现学习:
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意义学习:
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
机械学习:
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
依学习内容划分:
知识学习:
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技能学习:
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
社会规范的学习:
即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12复习
一、复习策略
1、复习时间:
第一次复习,学习后5—10分钟;
第二次复习,学习后的第二天;
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
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
第五次复习,半年后在复习中,可能产生两头记忆效果好而中间记忆效果差的现象
2、复习次数过度学习:
即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
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较好
3、复习的方法:
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
二、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几种常见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
思维与创造性
1思维:
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2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2、概括性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们是相反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4比较:
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抽象:
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
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
前者指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后者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6思维的种类:
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凭借的中介不同)
直觉动作思维:
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
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
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搜索目标不同)
聚合思维:
是指人们根据以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
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
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会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有离不开创造想象
4概念:
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小了。
5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概念的途径不同)
日常概念:
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科学概念:
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于个人则主要是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
6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以经验中吸取的某些事物的共同特性为基础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7人工概念:
是赫尔于1920年首创最著名的是布鲁纳形成了假设检验模型
该模式概括为:
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个新观点,人们记忆中可能存在两类信息,一类是样例信息;
一类是类别信息
9推理:
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是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10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详见书P113—114)
11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1、初始状态2、目标操作3、认知操作
12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它具备以下特征:
1、目标指向性2、操作系列性3、认知性操作
13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
这些认知性操作也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使初始状态逐步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一、算法式:
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二、启发式:
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就是先有一个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心理学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