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散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81101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4.15KB
胸怀天下散文文档格式.docx
《胸怀天下散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怀天下散文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民只是低着头长长地叹了一声气,仍一语不发。
王淑兰便说:
“帐倒欠得不多,只是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毛泽东开朗一笑对泽民说:
“不要难过吧,你把情况摆一摆,办法总是会有的,天无绝人之路嘛!
这时,毛泽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悲愤地说:
“这些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菩萨不开眼,尽走背时运……”毛泽民的话音还未落,王淑兰便接上了话茬:
“哥,也怪不得你老弟发闷气,自你离家去长沙求学不久,母亲去世,父亲由于长年劳累,肺病一年一年加重。
泽民刚16岁,父亲就叫他当家理事。
后来家里着了火,泽民又是借债修建瓦屋,生活还没有平稳下来,前两年又两次被抢,弄得家里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临终时再三嘱咐,你们兄弟要把这个家撑起来,如今咯号形势怎么能撑起来哟!
”王淑兰再也说不下去了,捧着头伤心地哭了起来。
毛泽东强忍钻心的悲痛,沉默了片刻说:
“你们不要着急,我们这个家撑不起来,国家是一定能撑起来的!
有了国家,不愁没有我们的小家。
泽民,现在我们家里还有多少谷,多少钱?
抵债够不够?
”“你等一等。
”毛泽民说着从睡房里拿出帐本说,“陈年老帐都在这里,总计欠人家40多块大洋。
”王淑兰插话说:
“别人欠我家的也有,但不多,他们也还不起。
”毛泽东淡淡一笑说:
“帐就不用看了,我相信你们讲的都是实话。
泽民、淑兰,这些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并不是我们一家。
天下人民都一样,而且照这样下去,我们会穷得讨米都无处讨呀!
这些年来你们够辛苦的了,我该谢谢你们!
我这次回来,不是专为还帐的,更不是为你们振兴家业,是要你们跟我一起外出闹革命!
“外出闹革命?
”毛泽民听后大吃一惊,以为是哥哥开玩笑,便说:
“哥哥,你莫开玩笑喽,我们都出去了,田哪个种,这个家谁来管喽!
”毛泽东用夹钳夹起一根柴火,点燃一支烟说:
“你们不出去,这个家撑得起靠得住吗?
老父亲的愿望是好的,天天望赵公元帅保佑发财,但他只想到我们一家。
古人说:
国泰民安,国家混乱不强盛,我们这个小家能撑得起靠得住吗?
现在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小家,要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
现在全国掀起反帝反封建迷信的高潮,出现了很多爱国救民的仁人志士,他们不谈家产,不怕杀头,要为穷苦大众干番大事业。
泽民、泽建和淑兰从小没读多少书,我想要你们到长沙去,一边做事,一边学点文化,好为将来救国救民做更多的事。
全家人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觉得句句有理。
但毛泽民听后还是有点放心不下,认为我们跟哥哥出去倒要得,只是家里的田产和东西要安排一下,将来回来,也有一个安身落脚的地方。
毛泽东看出了泽民的心思,他说:
“至于家里的东西吧,那好办,我们又没有万贯家财,很容易安排。
我们要把眼光放远点,将来革命成功了,莫说上屋场这点房屋田产,还要你们管国家大事哩!
我晓得,你们是舍不得这些坛坛罐罐喽!
”毛泽民说:
“哥哥,并不是我舍不得,你有文化,在外头不怕没事干。
我一个泥脚杆子,抡锄头、担箢箕倒有一手,做其它事我干不了。
如果家业丢了,到头来扁担没扎,两头打塌,别人会骂我们守不住祖业。
毛泽东深情地望着弟弟,边吸烟边说:
“是啊!
干革命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弄得不好,甚至要掉脑壳。
泽民啊!
我跟你说老实话吧,我是下决心与旧世界势不两立,是要干到底的!
你们听说过吗?
过去带头造反的人,皇上抓住了不仅要满门抄斩,还要诛灭九族!
我要造反,你们跑得了吗?
不如趁早舍了这些破破烂烂,下决心发动劳苦大众干到底,还痛快些。
至于我们欠别人的帐吧,一定要还清,而别人欠我们的呢,那就一概不要了,房屋田土、家里的破破烂烂,都交给左邻右舍、亲朋戚友就行了。
经过毛泽东同志耐心细致的启发和教育,毛泽民都按照哥哥的意见办了。
临走前,还请了几桌客,表示对乡亲们的谢意。
从此,毛泽东一家都相继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二次回韶山——亲建韶山党支部
1925年2月中旬,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四日,毛泽东第二次回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在韶山播种革命的火种,建立中共韶山党支部。
毛泽东回到韶山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韶山的各个角落传开了,人们纷沓而至。
毛泽东还是像往常一样,招呼大家坐下,一边递烟,一边问起他们近年来的情况。
大家憋了一肚子话,早就盼望向毛泽东诉说了,请他指点。
可是,要说的太多了,心情又太激动了,该从哪里说起呢?
沉默一阵后,还是庞叔侃先开口了。
他谈到农民生活怎样越来越难熬,谈到成胥生等地主豪绅如何横行霸道,谈到教育界当权的如何贪赃枉法,也谈到自己的彷徨和苦闷等等。
经庞叔侃一引导,大家一肚子的话就像开了闸的水,纷纷将乡亲的苦楚、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倾泻出来。
毛泽东听了大家的谈话,在屋子里一边走着一边说:
“我们韶山,有个最大的特点,穷!
但是,穷得有志气。
穷到什么程度呢?
十户就有九户田无半合,地无寸土。
拿在座的新枚哥来说吧,自己虽然当郎中,可是全家大小7口人吃饭菜,只有一亩田,年年是禾镰上壁,就没饭呷。
穷得有志气嘞,像志申哥就是这样,敢于和成胥生作对,把成胥生的团丁像赶疯狗一样赶跑……”大家一声不吭、一字不漏地听着。
这时,毛泽东没有立即说下去,他走到桌旁站住,稍稍放大声音说:
“对,对付反动派就是要这样!
地主土豪、贪官污吏,你不打,他是不会倒的。
我们不光要把他们打倒,还要踩上一只脚,叫他翻不得身!
夜已经很深了,毛泽东把大家送出门口,直到人们都走远了,他才对留下的毛福轩悄悄交待,叫他明天到如意亭杨家庄小学去一趟,找那里的教书先生柳季刚,并告诉他说:
“柳季刚是湘潭县委的负责人,请他明晚到这里来,开个党员会。
几天后的一天晚上,毛福轩和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枚几个人约好,一起来到毛泽东家里。
毛泽东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亲自泡上茶,拨了拨桌上的油灯,屋里立刻明亮起来了。
毛泽东说:
“过去有的斗争失败了,为什么?
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引路的。
好像一只航行在海里的船,上面没有罗盘,当然就要迷失方向。
革命的罗盘就是共产党,共产党是领导穷苦大众谋求解放的。
往后,我们要组织起来干,要把我们韶山每一户贫苦农民都发动起来和我们一起干!
”接着,毛泽东就把自己这些天来考虑的发动群众、成立秘密农协开展斗争的想法告诉了大家。
这一晚,大家一直兴奋地议论到深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里仿佛开了一扇窗子,变得亮堂起来。
从此以后,毛泽东就和杨开慧、福团等人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宣传和组织群众起来斗争。
为了更多的农民接受革命教育,扩大宣传阵地,毛泽东和几个骨干商量,决定由杨开慧负责,庞叔侃、李耿侯和毛新枚等同志协助,在韶山开办农民夜校。
在杨开慧等同志的努力下,夜校办得生动活泼。
农民们既学了文化,又受到革命教育。
革命的思想在韶山一带广泛传播,迅速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大贫苦农民的精神面貌。
大家进一步明白了自己祖祖辈辈受苦受难的根源,懂得了要翻身过好日子,就要懂得革命道理,拧成一团干革命!
6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在上屋场的板楼上举行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中共韶山支部在这里诞生了!
这天晚上的小楼上,显得格外庄严,一张四方桌子放在中央,桌上那盏小油灯芯比往常的要大,吐出的火苗把满楼照得通亮,墙上挂着一面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和印在《共产党宣言》扉页上的列宁画像。
毛泽东身穿土蓝布短衣,满面笑容地同杨开慧、毛福团一起迎接来宣誓入党的毛新枚、庞叔侃、钟志申、李耿侯等人。
不一会,宣誓会开始了。
会议由毛福轩主持,毛泽东介绍了党的性质、纲领和任务,阐述了在农村建立党组织的意义。
毛泽东讲话完毕,毛福轩和杨开慧又分别介绍了四位新党员的简单经历和在革命斗争中的表现。
然后,由毛福轩领着四位新党员肃立在党旗和列宁像前,举手宣誓。
顿时,小楼上回荡着庄严有力的誓言:
努力革命,牺牲个人。
服从组织,阶级斗争。
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宣誓完毕,毛泽东向大家庄严宣布:
韶山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正式成立,由毛福轩任党支部书记,确定党支部的代号为“庞德甫”,并决定共同凑一笔党的活动费用,指定钟志申负责,迅速在银田寺开办一个书店,作为党支部的秘密交通联络机关,负责与上级党组织联系,并详细地研究了当时斗争的行动方案。
韶山党支部成立后,韶山农民运动有了领导核心,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相继成立了“雪耻会”、“农民协会”、“女子联合会”,广泛开展反帝爱国宣传,发动农民群众抓教育宣传,闹平粜阻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改革运动。
一眨眼,毛泽东回到韶山已经半年多了。
8月28日这一天,夏日炎炎,毛泽东和毛福轩一清早就赶到30多里外的谭家冲开会,那是韶山和宁乡交界的一个偏僻山冲。
早几天他们就秘密通知当地和宁乡那边的几个积极分子开会。
这天下午,会议开得正热烈时,忽听得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大家都不由得紧张起来,忙派人出去看情况,原来是韶山冲里一个可靠青年农民。
他从上屋场气喘吁吁地跑来,给毛泽东转送一封紧急信件。
毛泽东拆开信一看,上面写道:
润芝兄,军阀赵恒惕,得土豪成胥生密报,今日已电示县团防局,决定即日派兵前来抓你。
望接信后,火速转移。
毛泽东看完后,轻蔑地微微一笑,幽默地说:
“原来是胥八胡子办的好事啊!
开会的同志得知这个情况后,都很着急,劝毛泽东早点离开。
但毛泽东从从容容地向毛福团交待了自己没来及做完的工作,并要他继续主持会议,然后和送信的青年赶回上屋场。
家里的人知道情况后,已经做好了准备,还向人借了13块光洋给他作路费,一见毛泽东回来了,就急忙催他说:
“人家派兵来抓你来了,你还不收拾一下走呀?
!
”毛泽东笑着说:
“急么子,从湘潭城到这里有90里路,既不通汽车,又不通火车,给我送信的同志是得讯就派人赶来的。
县团防局接到赵恒惕的来电,不会这么快,加上他们不熟路,又不认得我,等他们找到了成胥生,再到这里,顶快也要到点灯时分了,现在天还没黑呢!
【-散文】许多讨论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大概都承认一桩事实:
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倾向于人间,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
我们的圣贤才智,历代著述,大多围绕着一个主题——治乱兴废与世道人心。
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
无论是贵族屈原的忧患独叹,樵夫慧能的顿悟人生;
无论是先民传唱的诗歌、戏曲;
村里讲坛的平话小说……等等种种。
随时都洋溢着那样强烈的平民性格,乡土芬芳,以及它那无所不备的人伦大爱。
一种对平凡事物的尊敬,对社会家国的情怀,对苍生万物的期待,激荡交融,相互辉耀,缤纷灿烂的造就了中国——平易近人,博大久远的中国。
可是,生为这一个文化传承者的现代中国人,对于这样一个亲民爱人,胸怀天下的文明;
这样一个塑造了我们,呵护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母体,可有多少认识?
多少理解?
又有多少接触的机会?
把握的可能呢?
一般社会大众暂且不提,就是我们的莘莘学习的读书人,受了十几年的现代教育以后,究竟读过几部历代的经典古籍?
了解几许先人的经验智慧?
当年林语堂先生就曾感叹过,现在的大学生,连“中国几种重要丛书都未曾见过”,遑论其他?
特别是近年以来,升学主义的压力耗损了广大学子的精神、体力;
美西文明的风行导引了智识之士的思虑、习尚;
电视电影和一般大众媒体的普遍流通更造成了一个官能文化当道,社会价值浮动的生活形态。
美国学者雷文孙所说的当代世界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固然鲜明了这一现象,但真正的问题却在于我们的根性尚未扎稳,就已目迷五色的跌入了传播学者所批评的“优势文化”的辐射圈内,失去了自我的特质与创造的能力。
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同样在这个几近疯狂的社会里把青年男女镀上了形形色色的光彩,也许为了活得精彩而以致把原本具有的中国特质埋藏,不单是外表的异化,生活习性的颠覆,更甚者把中国母体的血缘烙印都不惜痛毁。
中国人的指纹——汉字、书法……中国人的符号——汉语、史籍……等等对于当代手拥“苹果”的青年才俊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隔阂。
创造和努力尽在欧美,尽在西化,尽在不中不洋的夹生里肆意扩张——
我看了几个宣扬沸腾的书画展,真想躲在没有中国人的阴暗里痛哭一场,西装革履的背后是如何糟蹋祖先文化的,践踏中国文明的。
我无从得知,什么传统传承?
什么走进去,闯出来?
年纪轻轻就白纸黑字醒目的打出了二十几岁的年龄,二十几岁的攻读临写,在母亲肚子里就深入传统了,是不是在玷污民族血统里本该具有的质朴和纯真?
是不是在把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实事求是钉在了耻辱柱上?
当下刮起的“汉字听写大会”“中华经典诵读”“中华好诗词”,无疑是国人醒悟拯救中国文化的好举措。
但是现场衣着耀眼夺目的观众们,听写正确率总在百分之几——是否心跳脸红?
何时才是国人整体醒悟而切实珍视自己民族精粹和民族精神的时刻?
何时才是国人振兴名族文化和民族文明的时刻?
[文化传承者的悲哀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张强的银甲天下(散文)杨木华在一个初冬上午,我抵达了那个叫银甲的小村庄,坐在院子的老梨树下,阳光温热,茶香氤氲,一个电话却让他立即起身驾车离开。
原来,下面的村庄发生一起轻微交通事故,一辆农用车和面包车擦碰,要请他协调处理。
我想跟着去看看,他却说:
“你别去,处理这些事情,说不定要被骂的,你不适应。
”“被骂,其实是教你如何做人!
”这是他一个多小时后回到家时,给我讲他刚刚处理车辆擦碰时被骂的事。
他说:
“农村工作,需要依法讲理,可更多的时候,需要忍受别人的责骂。
他们骂完了,很多事情也就办成了。
”见我有点奇怪,他笑着说:
“你以为我这支书是大爷,其实,更多时候,我是当孙子!
”当孙子?
有意思。
让我们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走入漾濞县漾江镇安南村支书张强的世界。
一张强支书这“孙子”其实是一个亲和度很高的人。
“可是,他骂起人来却凶得很。
”这是安南村的老村长说的。
老村长讲,张支书骂人他只听说过一次,那晚,从不发火的张支书怒不可遏大发雷霆,差点要咬吃人……那是一个宁静的冬日,从外地办事回来的张支书,去村子里给一个朋友补做客,安南村中有户村民结婚办喜事。
那时夜色四合,星星点点的灯光让这个不足20户的小村庄分外安详。
隆冬的天气,人们裹着厚厚的衣服,聚集在灯火通明的办客处烤火吹牛喝酒。
张支书坐到院子里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有人立即加了几根材,火花四溅映照出大家淳朴的笑容。
这是一个村的大喜事,是一个村的开心事,张支书的加入让快乐更丰盈起来……突然,村中小道上,一种极其诡异的声音传来。
嚓嚓嚓嚓,似乎是金属与石块密集撞击的声音。
是电影中黑白无常拖着铁链来抓人的声响?
不是,无常只有二人,铁链只有两根,这似乎是很多铁器发出的声响。
是村里哪家播放鬼片的恐怖声音?
也不是,村民大多集中在办喜事处,且恐怖的声音不仅来自风中,脚下似乎都有了某种共振。
所有的喧哗陆续停下,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恐怖的声音。
正在不明究竟时,村里一个有点痞气的伙子跑进院子,急促地说:
“快跑,东北帮来了!
”一听东北帮,院子里的人落荒而逃,围坐篝火边的也瞬间鸟兽散,只剩张支书还在稳稳地坐着。
其实,他心中也没底,他也没见过这个传说中的帮派,可他始终坚信邪不压正,更何况,在这非常时刻,他这一村之主怎能落荒而逃!
院子里,原来挤满了人的篝火边,片刻后就孤零零坐着他一个。
他不紧不慢喝着茶,静观事态发展。
果真,那恐怖的声音很快就闯入院中。
一伙身穿黑衣手持短钢管的年轻人,走一步用钢管在水泥地上点一下,还有一人手持长刀,那刀,在浓重的夜色里闪着寒光。
一拥而入的人群,毫无顾忌地直奔屋檐下的主人而去。
看见这样的阵势,他知道,不能凭一己之力斗勇,于是他悄悄起身出门,迅速打通了派出所的电话,并叮嘱火速赶来。
二十分钟不到,派出所的四位警官已经驾车赶到村口。
在这期间,张支书也迅速电话集合了村里的几位民兵,大家一起悄无声息到了那家人大门口。
悄悄进入院子,站定,警官一声大喊:
“我们是警察,你们放下武器,立即蹲下,接受检查!
”一听警察二字,原来嚣张得不可一世的黑衣人,有的起身越墙而走,有的立即把手中的钢管往墙外丢。
警官一边喝止一边控制局面。
也就几秒钟的混乱之后,被入侵的院落重回正轨。
那些黑衣人,逃了一些,控制住了十四个。
张支书打电话报警时观察过,来了四辆面包车最多三十二人,虽然逃了几个,但为首的人还在,手持大刀的人还在。
控制住局面之后,警官呼叫县城的增援。
在等待增援部队时,这伙人被命令面壁等待,一村的百姓重新聚拢。
张支书开始骂这些“东北帮”。
百姓被这些传说中的人吓坏了,如今见东北帮不过如此,群情激愤纷纷指责。
警官有点担心,张支书说:
“不怕,百姓就发泄一下情绪,不会打这些人,我才是不仅骂还想打的那个!
”很快,增援部队赶来。
院子里面壁的十四人被依次用警绳捆了,每捆一个,掌声就自发响起一次。
被押上警车时,一村百姓夹道欢送,如雷的掌声中,张支书的信念更坚定了!
这群闹事者被带走之后,张支书坦诚地批评了主人家,不该和这些人有纠葛……后来,张支书了解到,那晚前来的所有人都受到了应有的制裁,那些人并非东北帮而是外地一伙年轻人,趁着这家人办喜事被雇来壮声势,计算好了警察四十分钟才会赶到,计划三十分钟搞定走人,想不到警察二十分钟就到了……“保护村民,让村民有安全感,这是我最基本的职责,这点都做不到,我还当什么支书。
”张支书说。
黑衣人的嚣张入侵遭到溃败后不久,村里发生了一件外来集体示威事件,对方有备而来,想以柔克刚,让张支书也溃败一次。
那是一条牛的冤屈。
对方是临县彝族村民,本来居住临近的双方一直相互往来且交情不错,可突然间就涌来清一色民族服饰的一群人,坐到张支书家的大门口的公路上,不吵不闹就那么坐着。
“压力咋可能不大,可我不能让步,这是原则性问题。
”张支书淡定地说。
其实,当时的张支书,也很紧张,本来是一个莫须有的经济纠纷,若处理不好,会转变成民族纠纷。
事件源于一头牛。
安南村和临县的这些彝家人山水相依,对方野放的牛群不时进入安南村的地界。
牛群越界吃草本寻常,关键是后来对方的一条牛,死在银甲一户村民的玉米地中。
那是冬季,玉米棒子早已收回,只有玉米杆还站在地中。
对方一口咬定是玉米地的主人在地中下毒,牛误食而死,要地的主人赔偿。
这件事,其实漏洞很明显。
牛是否因中毒而亡?
谁会为毫无价值的玉米杆而投毒?
即使投毒就一定是地的主人投毒?
可事情错综复杂,对方不依不饶,要玉米地的主人赔钱,主人软弱怕事,本是村里刚刚脱贫的人家,怎能无辜承担不是自己犯错的后果。
于是,张支书自然站到了前面:
“不赔!
我不准他赔!
”一句话,他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自然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那些人不吵不闹不说话,就静坐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且一坐就是两天!
事情总得处理。
经多方协调,张支书最后妥协,同意以其他渠道给失去牛的主人以救助。
棘手的事情终于又解决了。
这两件事,让他在村里的威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实,村民信任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身上公正公平,敢于担当的品行。
村里一些小纠纷,经他处理,大家都心服口服。
有时他也烦,但他始终践行党员核心价值观,他深深知道和谐村庄来之不易!
二那天,在镇政府大院里,来了一群驻村扶贫的干部。
他们风尘仆仆从城市来到苍山西坡,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一个下挂的干部问院子里的人:
“听说你们镇有一个很牛的村干部,名字是两个字,你们认识吗?
”很牛的村干部?
也在现场的张支书第一反应说了一个名字,那人工作出色素质过硬,已经考取了副科级领导。
可那干部说不是。
于是,张支书再说了一个,那人年轻有魄力,确实也不错。
可那干部摇摇头依旧说不是。
是谁这么牛?
张支书也疑惑。
那干部原地踱了几步,抓抓头皮说想起来了,“张强,叫张强!
你们认识吗?
”他说。
一群人看看张支书,都笑了。
原来说的竟然是自己,张支书不置可否。
后来,那干部驻安南村后,才知道,原来那个传奇的牛人早就在见到了……张支书的牛,不仅仅是在维护一方百姓的平安上。
他的牛,更在舍得付出上。
地处苍山西坡最北端的安南村,处于两县交界,每年春夏防火压力巨大。
为了更好管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多方沟通协调后,一致决定修建一条防火公路到山腰。
这几年,本地修路最大的问题,不是耕地占用——因为富裕起来的人们,也喜欢公路通到自己的土地旁边方便运输,人们不乐意的更多因素是核桃树。
修路不可避免要移栽或挖掉一部分核桃树,漾濞核桃成为著名品牌之后,人们连影响到核桃树生长的事情都不允许发生,更不要说挖走。
更关键的是,这路根本就没有赔偿!
在张支书看来,核桃树问题是问题又不是问题,关键是谁带头。
“就从我家的核桃地里先开挖。
”张支书决定。
开挖那天,他的妻子本来要去指挥,想尽量绕树而过,可张支书不准她去,他自己也不去,看那栽下二十多年茂盛的核桃树被挖机一棵一棵掀翻,他的内心也会流泪。
他告诉挖机师傅:
“尽量走直道,不回避任何核桃树。
”第二天,踏上那条宽敞的道路,虽然有所回避,但几十棵树就那样暴尸山野,看到预料中的场景,他还是有点心疼,可对后面的修路,他更有底气。
果真,从他的地中开挖后,修路有阻力但都小了很多,人们的诉求都在他预料之中:
人们要求路尽量绕一下,能避免挖的核桃树不要挖。
其实,张支书早就这样交代测量人和挖机手,那条防火公路,在一个月后顺利贯通。
可张支书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为了铺筑抵达村里的水泥路时,竟然遇到那大的阻力,差点让他束手无策。
2013年,主干道至村公所的泥石路面计划铺筑水泥路,这是全体村民欢欣鼓舞的好事情。
这条长不过四公里的路,是本村的银甲、安南、大麦地、登头四个自然村对外联络的唯一通道。
土路多年前就有,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收获核桃果的季节因雨水而时断时通,大家受够了这条路的苦,一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胸怀 天下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