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78251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78KB
论文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文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善用表扬批评手段
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功感,以增强自我调控的内驱力。
在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学业成功的机会,增强其成功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他的作业里写上鼓励的语句等。
如对一位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上课可下意识地向他提问一些他能回答的问题,并借此机会表扬他。
如我所任教的一名三年级学生,他平时学习还可以,可到测验他的成绩都是处在“C”级的位置。
因此,他很自卑,认为自己不会有成就,开始自暴自弃,使得平时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针对他这种情况,除帮助他提高认识外,我还借《激发潜能》一书中介绍的方法,进行经常性训练,包括精神训练和形象控制。
我让他每天都对着镜子跟自己说话,进行放松训练,假设训练、想象训练。
一个月下来,奇迹发生了,这位学生不再自卑,不再自暴自弃,课堂上积极发言,善于提出问题,考试成绩一跃为全班前茅。
人总是喜欢表扬。
学生一旦受到老师的表扬,其学习自觉性、积极性都会有一定提高。
而一旦受到批评,则会感觉到“很没面子”。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好表扬和批评手段。
以表扬来弘扬正气,以批评来督促学生。
三、静默想法
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边读边思,比如,默读《深山风雪路》一文时,大部分学生都在1、2自然段旁画了问号,提出了“1、2自然段好像和文章没什么关系,它起了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
(注:
1、2自然段主要描写老吕送信的这条路山高而陡峭,道路泥泞,四周荒芜人烟。
)在接下来阅读中他们会从文中继续寻找答案。
最后的默读测试题中有一道:
老吕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然联系了1、2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不怕困难、能克服困难等等”答案跃然纸上。
学生默读文章并回答问题后,教师把测试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反馈的过程。
通过学生对自己问题的反思,进一步提高默读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感到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绝大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监控策略使它对自己的默读过程有所帮助。
四、出声思维方式训练法
教师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描述自我监控的信息思维过程,给学生进行心理示范。
然后让学生运用出声思维方式来训练自控能力。
如为提高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后进生大声说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然后把优秀生的解决问题程序告诉他们。
并进行对比、鼓励他把优秀生用过而他们未用过的策略记录下来并讨论原因。
然后再为后进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其模仿使用。
这样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五、角色转换法
教学过程中,提供让学生表演的平台来强化训练自我监控能力。
如让学生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程序以教师的身份来讲解。
这样可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
六、暗示法
掌握一些心理训练方法。
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时,引导学生用自我心理训练语:
“我全神贯注,我不分神,我积极思考……。
”当对自己失去信心时,可用自我心理训练语: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壮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我有志气,我有顽强的毅力,我有自控力。
愈艰难,就愈要做,我保证在×
×
分钟做完×
(事)”。
七、榜样效应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积极的同伴交往对儿童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儿童更多地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靠自己选择并实施特定策略,监控整个活动过程,儿童的自我监控就在反复的实践、练习中自动化、复杂化、整体化。
在同伴交往中,自我监控水平高的儿童往往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中显得更有能力、更为优秀,这为其他儿童提供了一个模仿学习的榜样。
同时,儿童为了成功地开展、维持共同的活动,也会有意无意地互相交流经验,而儿童对同伴的教授更乐于接。
我班阳阳是十分崇拜优秀的小浩,我就安排他们成为同桌,一段时间下来,阳阳从小浩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秀品质。
总之,每个孩子都有积极的一面,只要我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使之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就能提高孩子的自我监控能力,这样,他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主地、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情绪调节与学生成长》,中国药科大学,孟耀华
3、《教育的5个细节》,(美)罗恩.克拉克
4、郑日昌陈永胜《儿童心理辅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高 飞 叶少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云南教育出版社
6、李伯季 燕国材 《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莫 雷 《教育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9月20日
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质疑
强化个性化的体验
鹤山市沙坪街道镇南小学李洁霞
引导学生质疑强化个性化的体验
【摘要】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
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质疑个性阅读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选择、个性化的质疑、个性化的积累、个性化的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
一、注重引导,培养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
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学习质疑,努力追求真正个性飞扬的阅读教学。
如教《从现在开始》一文时,我将各种动物的头饰带到课堂上,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各自喜欢的动物角色,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以探问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在教学袋鼠当大王时,我探问:
为什么动物们都议论纷纷呢?
开始,学生有点语塞,我微笑着说:
“别急,让我们扮演森林中的动物依照袋鼠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过日子吧。
”然后,我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自主表演。
当孩子们的表演不够入味时,我就马上用自己无声的体态语,来提醒他们。
不一会儿,“大象”开始叫苦说:
“我这样的庞然大物整天跳来跳去,不摔死也会累死的。
”“蛇小姐”也跟着抱怨说:
“我没有脚,只能靠身体来走路,我怎么跳呀!
”其他动物也纷纷跟着埋怨,大家都在互相诉说着自己的苦处。
于是,我紧接着探问:
“如果让你来选,你会投谁一票?
”这样,学生以进学生以进入情境的模仿表演去学习探究,在角色体验驱动下,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导引效益,使学生在角色中去思考、去表白、去体验个性化阅读,学习效果当然不同一般啦。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像,有助于学生人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像,又通过想像进一步理解课文。
引发想像,可在理解课文词句时进行。
如教学《丰碑》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丰碑”一词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本义后,又进一步问:
“如果让你为这座‘丰碑’一词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本义后,又进一步问:
“如果让你为这座‘丰碑’刻上一段碑文,你会写些什么?
”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
“我会写上‘军需处长永垂不朽’!
”有的说:
“您把死留给自己,把温暖送给别人!
“您和日月同光,您与雪山长存!
”孩子们说得多好啊!
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展开了想像,进行了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上,
对文本的省略处加以想像、填充、丰富文本的内容。
并在文中或生活中找到想象、填充的依据。
也可以较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其中讲到:
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其中“饱经风霜”一词既形象概概括旧社会车夫的艰苦生活。
暗示旧社会普通劳动者生活的艰辛。
又充分表达出作者对旧社会普通劳动者艰辛生活的同情。
外貌描写高度概括,车夫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是一处省略,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于是,我首先让学生找到高度概括车夫外貌的词语:
饱经风霜。
接着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作者省略的内容填充、丰富。
最后再追问你这样想象填充的依据是什么?
如有一学生这样填充:
车夫虽然只有三十多岁,可看起来有四十多岁的样子,脸又黑又瘦,似乎是一层皮包着骨头。
理由是:
当时的车夫长年累月在外面做拉车,风里来,日里晒。
吃不饱,穿不暖。
营养肯定不足,人也会显得比实际年龄老。
样子也肯定是又黑又瘦。
我又紧追问:
你怎样说车夫吃不饱,穿不暖?
依据又是什么?
学生一番思考后答道:
如果车夫吃得饱,穿得暖,何苦在一个北风呼啸,天快晚了时候出来拉车?
又为什么鞋也不穿一双?
说得有理有据。
这就是创造性思维。
二、对比叩问,品味“精确”之要义
1.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与原有认知进行比较,从而欣赏其中魅力,接纳新知。
如《火烧云》一课有这样的描写: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教师引导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
“你知道以前用哪些方法来描写事物的多?
”学生回忆起列举事物很多常用省略号来表达,也用“等等”字眼来代替,还有“说也说不完”来夸张,然而课文却用“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来表现火烧云色彩绚丽多变,在与原有认知的冲击对比中,学生充分领略作者那“无招胜有招”的独特表现手法的魅力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
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
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
有个学生回答说:
“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
“还有别的意思吗?
”教师启发学生。
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
“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
”“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
”……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
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探索的乐趣。
3.在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重点词句中,我们常采用两句话或两个词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两者的不同、尤其是优劣,从而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对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领悟。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中有一句话: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
我让学生给“逼近”换个词,大家都认为换成“靠近”一词,我接着追问:
巴金先生在这句话中为什么不用“靠近”而用“逼近”呢?
请大家再认真读读原句和换成“靠近”的句子,想一想两者有什么不同?
经过引导对两个词的再三认真推敲后,大家得出:
原句中的“逼近”表示一点儿一点儿地靠近。
可以说明船走得很慢。
“为什么船会走得很慢呢?
“我接着追问。
并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答案。
经过再学习后,大家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因为榕树的巨大,许多枝、叶、根伸到河里,使河面变窄了。
所以船走得很慢。
2、船走得很慢。
也许是因为作者他们为了好好欣赏沿途的美景。
综上对比与解读求证,可以得出“逼近”这个词比“靠近”好,用词更准确。
既从侧面说明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又衬托出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心情。
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在比一比、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三、引导质疑欣赏“独特”之魅力
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说: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的组成。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都是通过字、词、句展现出来的。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质疑。
以文言文《伯牙绝弦》为例,学生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前提下,我抓住中心以“从什么地方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读文后找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我就引导学生品味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品味,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
同时,学生会质疑“伯牙的琴声还能表现什么”,我就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由此水到渠成地领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这句话的含义,深刻领悟知音的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不仅仅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着眼于通过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在迅速生成。
我注重教给学生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
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并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
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大的问号:
乌鸦的肉怎么会被狐狸叼走的?
而这一结论的得出恰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学生急不可待地阅读课文中间部分之后才恍然大悟。
乌鸦喜欢听奉承话,上当受骗的教训给见,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
“这里两个‘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吗?
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个词呢?
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如:
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乌鸦为自己的孩子找到肉,站在树枝上高兴的情景,然后直接阅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学生惊奇地发现,原先乌鸦准备喂自己孩子的肉被狐狸叼走了。
于是,自然而然地在心中产生了一个大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的重点也在统领全文的悬念中不攻自破了。
总之,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新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和师生角色的变化,强化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思辩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教师不能忽视自己在学生与知识间的桥梁作用。
要想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在质疑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主要来自于教师。
因此,教师要架好这座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走向知识
在课堂上,除了在题目中质疑、在矛盾处设疑、在重点句中求疑外,还有不少提问质疑的好方法。
只要多启发、多诱导,学生的问题往往会接二连三提出,精彩不断,课堂又怎能不活跃起来呢?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养成大胆质疑,主动求解的习惯,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
当今学生个性飞扬,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
”,从而提升了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国平《人文精神与教育》《周国平人文讲演录》选载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昭明的《少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江苏人民出版社
(5)《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性学习在语文中的应用》中国教师站
2012年9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Micro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