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概率教学设计精选3篇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75677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52KB
初中概率教学设计精选3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概率教学设计精选3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概率教学设计精选3篇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辨别等可能事件。
会用例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进一步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
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计算概率。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取发现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精心编排、设计题目,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2.学法指导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主旨。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导出概率公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例小花、小君和小芳三个朋友准备一起出去玩,她们要玩跳大绳,两人摇绳一人跳。
小花愿意先摇绳,但小君和小芳都想先跳,于是她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
做4个纸团,其中只有一个纸团里写有“跳”字,由小君从中任取一个纸团,抽出有“跳”字的纸团,就决定由小君先跳,这个办法公平吗?
如果不公平,怎样改正才会使之公平?
2.师生互动,探讨新知
从引例中得到,在客观条件下使小君、小芳两人抽到“跳”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那样才是公平的。
而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况,我在教学中举了一些描述实际生活中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几个例子:
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即小明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小华不可能在7秒内跑完100米.即小华在7秒内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通过随机摇奖,要把一份奖品奖给10个人中的一个.每人得奖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独立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最后教师归纳出概率的定义。
在教学中给出概率的定义后,我还要求学生回答引例中3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接着教师给出一个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
P=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
着重强调学生容易疏忽的适用条件:
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
还可请一些学生再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辨别各种可能性是否相等。
3.讲解例题,综合运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在弄清等可能性的含义后,我设计了以下一个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概率公式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是正数的概率是多少?
是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教学中,教师着重讲清解法的思路和方法步骤:
先分析判断是否使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统计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和所求概率事件所包含的结果数。
把它们代入公式求出概率。
1.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练习从你所在小组任意挑选一名同学参加诗朗诵活动,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少?
转盘上涂有红、蓝、绿、黄四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面积相同。
自由转动一次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指针落在红色或绿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练习2
一个布袋内有8个红球和2个黑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①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
②从中摸出一个球,不是白球;
③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④从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
20瓶饮料中有2瓶已个过了保质期。
从20瓶饮料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期的饮料的概率是多少?
一次问题抢答的游戏中,每个问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
抢答者随意说出一个选项,这个选项恰好是正确答案的概率是多少?
2.变式练习,拓展应用
一个红、黄两色各占一半的转盘,让转盘自由转动2次,指针2次都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一次落在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6.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反思有什么样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参与反思的学生更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概率教学设计2
《概率》主要在学习完随机事件的定义后而教学。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并初步建立概率模型。
对学生而言,有限等可能事件的特点和计算有限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介绍概率发展史
教学中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概率发展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一部分知识背景。
例如:
概率起源于生活中的游戏。
最早的概率论专着《论中的`计算》。
从数学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问题设计贯穿全章
本节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问题的形式,这样更能抓住重点,各个突破,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发散思维过渡到集中性思维上来,并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不舍得给学生时间去探索的弊端,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把握难易度
1、学生在解决古典概型中有关概率计算时,往往会忽视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错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例1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判断古典概进型的重要性,
2、在归纳概率计算公式时,很多学生可能会不重视,想当然地得出结论,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揭示公式得出的过程,并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
3、学生初步学习概率,较难将实际问题模型化,因此在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建模的意识的能力。
联系实际
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出发,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陌生度,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例:
考试前老师会叮嘱学生:
“做判断题、选择题时遇到不会的一定别空着。
”
乒乓球比赛结果的预测
抓阄中后抓不会吃亏,
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
教学中还要多阅读相关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趣味性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初中概率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你能在草稿本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图。
谁能简要地说一说,平均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预设:
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独立思考──互补交流──分类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并借助树形图形成知识结构。
整理数据,自主探究
1.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已经填好的调查表。
先按项目剪开,然后9个小组的组长将你们要整理的项目条收集起来,先整理分类,再用统计表进行统计。
想一想,从统计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开始按课前分好的小组收集项目条,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数据整理。
本环节中各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说明:
教学设计中接下来将选用教材提供的数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际调查所得的数据展开教学。
2.求统计量和分析。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组的统计表已经整理好了,请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学生1:
我们第一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制成的统计表是这样的。
观察这张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身高是1.52米的同学人数最多,身高是1.40米的人数最少。
学生2:
我们第二小组整理的是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从表中可以知道,体重是39千克的人数最多,体重是30千克的人数最少。
其余各小组分别展示统计表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选择一张统计表,你能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
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3:
第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0425。
我们认为用平均数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学生4:
第二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9.6。
我们认为平均数可以代表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你能很快解答吗?
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
还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因为体重在39千克及以上的人数比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人数更多。
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小组同学解答吗?
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然后完成三个任务:
计算平均数;
讨论用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依据数据判断哪个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大。
整个过程以小组合作和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制作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这是六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因为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据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用怎样的统计图表示你们组的统计数据比较合适?
在方格纸或空白圆中画出统计图。
小组讨论确定统计图后,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展示:
学生5:
我们小组将六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观察这个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六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中,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
学生6:
我们小组整理的是“你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是否满意”的情况,选用的是折线统计图。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得怎样的信息?
六班同学对各年级综合表现满意情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教师追问:
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对自己各方面表现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从教师提供的素材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前提下,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各组统计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价值。
后续的分析紧紧围绕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体现尊重事实、用数据分析实际情况的思想。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根据所要描述的情况,填写合适的统计图。
描述六班同学身高分组的分布情况,用___________。
描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用___________。
描述身高组别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用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下面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情况。
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量情况如何?
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怎样?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小议收获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统计图?
五、课外作业,实践应用
想一想:
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请自主选择一个调查项目开展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概率 教学 设计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