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75579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6.25KB
行政管理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行政管理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培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必修)
40
28
素质教育通识课程模块(选修)
12
8
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35
24
专业方向性课程
必修
25
17
选修
18
13
综合实践教学
9
合计
143
100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专业特色课程
(一)
专业主干课程
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3学分,48学时):
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和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管理所要借助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的还是不可控和不确定因素。
在管理学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运用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仅靠学校的理论教学是培养不出“合格”管理者的,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学会管理。
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其理论正处于新旧更迭的关键时期,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管理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最新管理研究成就,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管理学基础,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行政管理学(3学分,48学时):
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是研究国家行政组织依法对公共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尽管人类历史上和现实公共行政中的现象千差万别,但公共行政的发展却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从千差万别的公共行政现象中探寻出其内在规律,是行政管理学这一学科的根本所在。
政治学原理(3学分,48学时):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尽管人类历史上和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千差万别,但政治的发展却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从千差万别的政治现象中探寻出其内在规律,是政治学这一学科的根本所在。
政治学在西方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成熟学科。
八十年代初传入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开设《政治学原理》,既是出于学科建设规范性、完整性的需要,又蕴涵着我们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工人阶级和工会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深刻思考。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3学分,48学时):
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系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历史沿革、基本框架、实际运行及未来走势的学科。
它是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的一个基础性研究领域,是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的重要分支。
它对研究政府行政管理过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掌握当代中国各项重要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培养其分析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能力。
比较政治制度(2学分,32学时):
本课程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方法及现代社会科学的新方法对中西政治制度进行综合研究,着重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领域,并以其下的各项政治制度为专题,分别阐述了中西方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政府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的政府间关系、文官制度和政府经济管理制度、司法制度。
通过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政治制度的结构和运行来探讨其基本的共性和各具特色的个性。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外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作用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学习、思考和探讨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可供我们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
有助于增加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法学导论(2学分,32学时):
法学导论作为法学最基础的入门课程,从宏观上论述法和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
主要内容:
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
法律体系的构成;
法律渊源与法律形式;
法律效力;
法律解释的原则及主要方法;
法律关系的特征、类别与构成要素;
法学方法的意义、法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程总的指导思想在于让学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命题,掌握法学体系的基本范畴,为学好其他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法学理论水平,学会运用法学基础理论分析、解释和解决部门法学习和法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政府经济学(3学分,48学时):
政府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来解释并指导政府及其它非政府部门行为的新兴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从事政府管理、其他非政府部门管理者的必修课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如何认识政府,如何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如何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而达到优化,如何使政府做到制度创新并与时俱进,如何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政府行为等等,都是政府经济学将要回答的问题。
该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原理和知识,如公共开支、税收原理和政策、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等。
该课程将单纯的经济学知识融会贯通到日常的政治社会生活和政府管理当中,通过详实的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宏观调控能力。
行政组织学(3学分,48学时):
是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价值、技术、心理、绩效及变革等的规律的学科,其研究主要限于行政组织自身或内部的基本问题,它是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的一个基础性研究领域,是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的重要分支。
现代社会是高度的组织化的社会,人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完成的。
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曾说过:
“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组织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不是全部也是大多数社会任务是在一个组织里和由一个组织完成的。
”在现代社会,政府公共管理是通过行政组织进行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行政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行政组织管理过程。
因此,研究行政组织对研究政府行政管理过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课程主要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吸取当今国内外行政组织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全新的思路、开阔的视野,系统地对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理论演变、结构与体制、环境与目标、价值与原则、信息与信息技术、组织管理系统、组织心理、绩效评估、变革与未来等行政组织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了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地方政府学(2学分,32学时):
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地方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管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实际运转和改革进程,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地方政府管理实践的能力。
市政学(3学分,48学时):
市政学当前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一门“显学”,是城市政治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行政学、城市管理学和城市政府学的交叉学科,是属于城市范围内的公共管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功能、城市结构、城市性质、规模、类型、城市市政体系和市政体制、市政管理机关、市民参政和市政职能方面的知识。
同时该课程还涉及城市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管理以及城市中的经济、社会和公共事业管理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了解城市及市政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有关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使学生了解到,在全球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竞争优势正在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竞争,转变为政府规制和公共政策竞争。
为此,政府公务员和公营部门管理人员需要转变管理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政策与决策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并胜任变革时代的公共管理工作。
市政学所涉及诸多实用性理论和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公职人员驾驭复杂多变社会环境和在不确定性问题方面的危机管理能力。
公共政策(2学分,32学时):
是一门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研究政府如何制订、执行公共政策,如何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促进公共政策质量改进的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
公共政策基本概述;
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
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理论模式;
以及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等等。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
帮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
掌握我国的现实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研究历程,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政策现象,初步解决政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信息管理概论(3学分,48学时):
信息管理学是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它遵循管理学的一般规律,信息管理也具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基本职能;
另一方面,因为信息管理又有其特定的管理对象,所以信息管理的这四大职能又有其特殊性和更具体的内容。
本课程的特色在于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信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特征结合起来,从信息管理的战略规划、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信息管理的创新与变革等方面来构造基本理论体系,并按这一体系来研究信息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国民经济、工商企业、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研究其相关的应用实务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导论性的入门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信息的生存、分布、传播、获取、加工、利用的规律、方法和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开展实际的信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管理心理学(3学分,48学时):
通过讲授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工作和生活,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专业特色课程
劳工概况(2学分,32学时):
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任选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二战结束以来国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劳工所处的各种状况,同时还要了解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不同的各类国家中,作为工人利益代表的工会的作用地位及其各种制约因素,各国工会运动的现状及工会运动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
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中,把握工会运动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带有共性的东西,在分析比较中,学习和借鉴外国工会的有益经验和有效的做法,并加深对中国工会现实的认识和对其未来的把握,力求适应其将来可能遇到的实际工作需要。
通过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世界劳工运动发展的基本轨迹,而且也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实际的工作中,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承担顺利实现中国工会工作的历史性转变的重任。
劳工政策(2学分,32学时):
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劳工政策(LaborPolicy)是一个流行于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它是指那些针对劳动者或劳工阶层而设立的社会政策。
狭义的劳工政策一般是指由国家向劳动者提供制度化的权益保障和服务,前者包括订立个人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保障、组建工会、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劳动执法监察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后者包括就业促进、社会保险、个人的社会服务、教育和住房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认识和分析劳工政策。
提供基本观点和思考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劳工政策,理解劳工政策在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市场、维持和提高劳动条件、协调劳动关系上的作用,运用好劳工政策,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维护劳工权益,发育劳动力市场,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国际劳工标准(2学分,32学时):
是本院社会工作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行政管理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科的专业特色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学习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知识,了解国际劳工组织的运作程序,了解国际劳工组织与工会运动的关系,并了解和掌握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性质、作用、特点、实施和促进等,尤其要了解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特点,国际劳工标准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国际劳工标准在国内外的实施等,为今后从事工会的对外活动、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好准备。
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2学分,32学时):
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公共管理类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它主要研究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就业体制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展望,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妇女和特殊群体就业、涉外就业、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服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政策措施以及就业前培训与职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
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突出就业与培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构建支持学生未来发展的知识基础,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
同时,还密切关注该学科的新动向,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时代感。
六、实践教学总体设计
(一)实践活动的学分和形式
根据学院要求,本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安排16学分,合计256个课时;
教学实践的形式主要包括两种,即设置与实践内容相关的独立课程及课堂教学实践。
(二)教学实践活动安排的原则和内容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教学实践的比重。
每位任课教师根据所承担的专业课的学时,适当安排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的原则是32学时的课程安排不低于6学时的课堂教学实践,48学时的课程安排不低于9学时的课堂教学实践。
另外,在专门的课程中,如国家公务员制度、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行政管理思潮等课程中安排一半的学时,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信息管理概论等课程留出四分之三的学时用于社会调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实践,共256学时。
课堂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
模拟式教学:
模拟式教学主要是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
组同学扮演一定的角色,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2、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实践就是对课程的某一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分别扮演正方和反方的角色,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并辩论。
这种教学实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3、观摩性教学:
观摩性教学就是由任课教师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信息,利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播放媒体内容。
这种教学实践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实践学时
实践形式
备注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32
讨论式教学
信息管理概论
48
36
模拟式教学
国家公务员制度
16
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
行政管理思潮
政治学原理
行政管理学
法学导论
6
管理学原理
管理心理学
行政组织学
政府经济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公共财政学
观摩性教学
市政学
薪酬管理
公共政策
地方政府学
比较政治制度
危机管理
7
专业英语
劳工概况
劳工政策
国际劳工标准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
课程
类别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学时
学分
第二章
考核方式
课程性质
1
2
3
4
5
公
共
课
程
模
块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
第三章
必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军事理论
考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6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体育
128
英语
256
计算机(Ⅰ)(Ⅱ)
112
限选
14
720
通识课程模块
人文社科类
自然科学类
艺术类
学院特色课程
192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行政法
560
专业方向性课程模块
第四章
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
400
社会学概论
统计学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
会计学
领导学
人口经济学
行政管理应用软件
办公自动化
第五章
选修
社会对话与三方机制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
劳动争议处理实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管理 培养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