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化学教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74681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97.19KB
第七单元化学教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七单元化学教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化学教案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初步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活动与探
究一:
(约8min)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2)
(3)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1、通过简单的实验,从活动中思考并悟出燃烧的条件。
2、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2、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二:
[约10min]
1、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投影)
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活动小结:
(板书)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
4、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活动与探究三:
[约15min]
1、讨论与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
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2、组实验:
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
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3、讨论与交流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
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在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演示灭火器原理
活动与探究四:
[约4min]
阅读教材(P127)与交流: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实验7-2:
面粉爆炸实验
活动与探究五:
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约5min]
1、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
3、讨论与交流:
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后拓展与实践
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2、作业:
课本P131习题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
[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三、对两个演示实验的反思与评价
1、实验改进:
此实验装置可将导管改为一个倒置的漏斗罩住白磷,通入氧气可用洗耳球向里面鼓入空气代替,效果不错,且简单易行。
但要注意不要将水吸入洗耳球。
2、面粉爆炸的演示实验不易成功,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面粉太潮湿
②里面的蜡烛易熄灭
③随着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里面的氧气不足以使面粉爆炸。
所以我认为此实验有待改进。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太原钢铁四中耿虎
教材分析
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小资料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课]
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
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复习引入]
1.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
煤中含有哪些元素?
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
[组织小组实验]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
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我们看一组图片:
这些都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组织观察]
2.请同学们再看一组我们太原市区的图片:
[组织讨论]
在市区内几乎不使用煤作燃料,可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也会如此恶劣?
这是什么引起的?
目前,多数汽车都使用什么作为燃料?
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胁着我们的健康。
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有害气对空气的污染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组织讨论]
你所知道的清洁燃料有哪些?
[讲解介绍]
1.乙醇(俗称酒精)
是由高梁、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得到的。
(多媒体出示乙醇的化学式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作为燃料有哪些优势?
(放热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组织讨论、归纳]
2.氢气
你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的认识有哪些?
(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放热量大、燃烧产物是水)
氢气虽然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主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
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课本第143页讨论内容)
[组织阅读]
其实,我国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办法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了。
比如著名的“西气东输”。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
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
[出示能源图片]
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学生发言。
学生回忆,发言。
学生小组操作实验。
认真观察、记录现象。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观看图片,进一步认识酸雨的危害。
观看图片,感受太原市的污染状况。
学生思考、发言。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认识并记忆。
学生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归纳。
学生听讲,了解。
学生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学生阅读,了解。
学生讨论、发言。
观察图片。
学生发言谈收获。
初步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烧对坏境的影响。
发扬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对酸雨造成的危害产生心灵的震憾,从而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
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
明确造成我们生活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解决的方法,从而从学生内心唤起保护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的紧迫意识,同时激发对使用清洁能源的渴望。
培养表达能力。
知道几种清洁燃料及其优点。
培养知识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培养分析对比能力,知道在化学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了解我国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所作的工作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提出希望,给学生鼓励,引导努力奋斗的方向。
知识和情感升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了解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③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②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二、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化石燃料是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燃料。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对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
所以,本课题采用活动与探究的编写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思考、阅读和讨论,来学习有关煤和石油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于天然气,则是从认识其主要成分出发,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燃料的燃烧和应用。
在了解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以认识到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资源的重要性。
本节通过燃烧反应中热量的利用,引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而认识到化学反应利用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实验探究、拓展视野、观看录象与教师讲述结合
课时:
2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内容通俗易读,建议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主学习,同时可利用科教资料或影视素材介绍化石燃料是经过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演变而形成的,强调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1.通过简单计算,完成课本中化石燃料开采年限图。
2.利用一些图片等形式展示煤和石油的成分、用途。
3.在做甲烷可燃性实验的同时介绍可燃物组成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鉴定方法——根据燃烧后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关于组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的问题,此处不宜增加。
4.对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联
系
生
活
引
入
课
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引出化石燃料的概念。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象,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创
设
情
景
知
识
拓
展
1、煤是怎样形成的呢?
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的主要成分(主要产物)
3、煤的利用:
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煤的应用
播放录象:
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混合物
2、主要是C,其次H、N、S、O
3、干馏:
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
焦碳、煤焦油、煤气
4、工业的粮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1、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呢?
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石油的主要成分(主要产物)
3、石油的利用:
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4、石油的应用
石油的用途
1、混合物。
2、主要是C、H、其次N、S
3、分馏:
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4、工业的血液
过渡
投影图片:
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烧
引出天然气
让学生知道:
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1、天然气是怎样形成的呢?
是纯净物吗?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主要产物)
3、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鉴别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燃烧都是蓝色火焰)
5、天然气的利用:
1、是混合物
2、甲烷CH4
3、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现象:
蓝色火焰、烧杯壁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
点燃前注意验纯
4、点燃、干燥烧杯、澄清石灰水
5、沼气的应用与危害
学会寻找物质间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
知识拓展
介绍沼气和沼气的运用
以及“可燃冰”
观看录象
听讲
分
析
估
算
加
深
理
解
指导阅读表7-3
分析课本表7-3,估算出我国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画出柱状图
设问:
使用化石燃料有什么优缺点?
从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谈谈你对化石燃料名称中“化石”含义的理解。
从中有什么收获
分析图表
计算年限
画图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
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引入
(第二课时)
化石燃料被人们广泛使用.是因为它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热量。
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发光、发热)
实
验
探
究
下面我们来做一组实验。
[实验7—4]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设问:
这个试验说明什么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开动脑筋分析原因,总结结论。
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热量..
使学生从一些简单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引起注意。
寻找原因,总结结论。
放热现象
1、定义
2、常见的放热现象
3、特点
1、
2、所有燃烧、金属和酸的反应
3、只要加热达到着火点即可,不需长期加热
吸热现象
2、常见的吸热现象
2、加热、高温的反应
3、需要不断加热,才能维持反应的继续进行
宽
视
野
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用途
(通过多媒体说明,解析)
初上述用途外,你们还知道互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哪些用途?
(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学生观看录象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讨论交流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
介
绍
新
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资源是有限的。
那么,同学们认为怎样利用能源才可以使它的使用期限得以延长呢?
你们有那些处理方法?
要使燃料燃烧通常考虑两点:
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
二是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小结
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
学生归纳:
略
练习
巩固练习
课后1、2、3、4、5
板书设计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1.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和用途
2.甲烷的燃烧:
CH4+2O2==CO2+2H2O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2、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
(1)是要有足够的空气;
(2)是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针对已实施过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认识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
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化学和理解化学,如液化石油气、煤气等,是生活中的常用物品。
对于教学中的实验,应该让学生先提出个人猜想,再为了验证猜想去做实验,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这样对他们的认知发展很有帮助。
对于使燃料充分燃烧的现实意义,可以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切实让学生体验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介绍新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单元 化学教案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