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曲》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72172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63KB
《光曲》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光曲》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曲》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鞋匠好像看到了
盲姑娘仿佛看到了
(5)是什么样的环境带给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
课中
【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的同时,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评。
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质疑探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小组内自主质疑,探究,解疑,如解决不了,全班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学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呢?
【测评反馈】自行完成下面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进行答案交流。
1.看拼音把词语写正确,相信你是最棒的!
lá
iyīnhé
là
zhú
má
nggūniá
ngmò
shēng
qí
njià
nwēibōlí
nlí
nshà
shí
jì
lù
2.根据句子的意思,概括词语,相信你能行!
(1)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
(2)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4)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3.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
(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 B.迫切
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
(1)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
(2)一个男的说: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4)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shà
chà
]时间[洒、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突然],海面上[刮、乱]起了大风,卷[juǎn、juà
n]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地、的]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像],月亮照耀下的()的大海。
(1)在文中“()”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2)选择“[]”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画上“√”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听着贝多芬的乐曲,皮鞋匠联想到了什么?
用“~~”在文中画出来。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师:
在昆明翠湖旁,矗立着一尊塑像,(投影海鸥老人的塑像)每年秋天,当海鸥来临时,有一个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他的名字叫吴庆恒,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海鸥老人。
他为海鸥做了些什么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老人与海鸥,了解这位海鸥老人。
二、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一)初识文本,感悟“词”境。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组,反复品味。
撮起嘴
炸了营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涡
3.读了这两组词,说一说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在这两个画面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意想不到”?
(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不寻常的举动)
(二)再识文本,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提出问题。
为什么海鸥和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唯独和这位老人这么亲密。
再次默读这几段,看看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海鸥的心?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想不到”
默读勾画出老人爱海鸥的句子并尝试批注概括,围绕“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展开品悟交流。
(一)预设一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
1.抓住“褪色”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2.理解“十多年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的“意想不到”。
预设一: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欧送餐,跟海鸥相伴。
(1)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词语,感悟老人生活节俭,但却数十年如一日来喂海鸥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师补充介绍喂鸥老人生活拮据的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与众不同的爱。
(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二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
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
(3)小结:
老人无私的付出,一定打动了海鸥的心。
(二)预设二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哪些动作让你们的心头有一股亲情般的温暖,用笔圈出来。
可以看出什么?
2.理解海鸥居然和老人配合得如此默契,令人“意想不到”。
3、活动:
找出老人喂海鸥以及海鸥吃食的动词
----体会----模仿
---------男女分角色读老人和海鸥的动作看是否配合得像老人与海鸥一样和谐默契!
(三)预设三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
你在呼唤自己的宠物时,一般是怎样的口气?
2.
在成千上万只海鸥中,老人居然能准确地“认出它们”,令人“意想不到”。
亲昵、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们的名字,看海鸥能不能应声而来!
3.
情境朗读,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就像“亲人”一样。
4.
小结:
这亲昵的语言里全是关爱,海鸥怎能不被打动呢?
(四)预设四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你看他那小模样!
啧啧……”
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老人对海鸥的
。
(理解老人在谈海鸥时的幸福,对海鸥的牵挂。
2.指导读好拟声词“啧啧”。
3.
师小结:
在老人眼里,海鸥还仅仅只是鸟吗?
(板书:
亲人一样)
四、入情入境,铺垫后文
老人希望永远和海鸥在一起,当我们彼此怀揣着美好祝愿的时候,老人却静静地、永远地离开了翠湖,离开了海鸥……(音乐响起,图片出示)
1.师生合作朗读画面二。
2.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就是这样与海鸥相依相伴。
他时常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里充满无限的企盼,海鸥也望着这位慈祥的“亲人”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
(学生自由写话。
老人与海鸥在互相祝福着,老人走了,带着鸥群的眷恋和不舍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对海鸥的那份情和爱,人与人相处需要付出真情,对动物也同样适用。
最后,我们用本文作者邓启耀的话来结束这节课:
“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板书)
板书:
老人喂养海鸥
像亲人一样
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海鸥送别老人
《21老人与海鸥》教案
第一课时
26、月光曲
学习目标
1.学习的生字:
芬、券、盲、纯、汹。
学习的新词:
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
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主要通过研读重点段:
第8、9自然段,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
链接: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
交响曲《英雄》、《命运》;
序曲《哀格蒙特》;
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
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
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我要推荐的生词是:
2、我会运用的生词有:
3、说说课文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
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是那些段落?
二、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什么?
2、学习第二段。
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
这样的环境对故事的发展文中有何作用?
b.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c.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他会怎样想?
怎样做?
三、重点阅读重点段第8、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a.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
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联系?
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
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e、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是原来就有的吗?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说明了什么?
f、贝多芬弹奏的节奏变化是()
A、舒缓——激昂——渐弱B、激昂——渐弱——舒缓C、舒缓——渐强——激昂
四、课堂练习: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
分别用“~~”“——”标在书上。
2、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曲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