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伦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一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72128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93KB
循环经济伦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一Word格式.docx
《循环经济伦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伦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一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价值原则。
历史上,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一个不断进步的嬗变进程,这是人类对经济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自身之间诸种关系深化认识、自觉选择的结晶。
发展循环经济,摒弃单一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共识。
毫无疑义,循环经济昭示并必将催生一种崭新的经济伦理观。
本文从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演进史上的一场革命,循环经济催生新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诉求,循环经济伦理深蕴的价值原则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演进史上的一场革命。
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针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提出的。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他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人类经济发展模式有必要从单向线性经济转移到循环经济上来。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深入探索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可见,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为了缓解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稀缺的矛盾与冲突问题。
循环经济建立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内容的“3R”原则基础上。
减量化原则(Reduce)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再利用原则(Reuse)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物品在消费和生产中的时间强度;
再循环原则(也称资源化原则)(Recycle)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循环经济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循环使用,从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线性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史上的一场革命。
首先,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地球和谐的经济发展方式。
传统线性经济的发展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过程。
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削弱,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加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更加突出。
传统线性经济正是通过把资源变成垃圾的过程,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
与此不同,循环经济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采用“自然资源———产品和服务———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把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这一学说揭示,经济不是人类活动的全部,而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其次,循环经济追求的是内涵型、科技型、节约型和清洁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传统线性经济是追求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开发与节约的关系上,重开发轻节约,单一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增长;
在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上,重速度轻效益;
在发展的外延与内涵关系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
“三高一低”(高开采、高利用、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就是如此。
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传统线性经济是一种对环境不友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循环经济追求的是内涵型、科技型、节约型和清洁型的发展,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有利于推动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是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可能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最后,循环经济采用的是绿色核算体系(绿色GDP等)和评价指标。
在对经济的核算与评价上,传统线性经济采用的是单一的经济指标(GDP、GNP、人均消费等),其GDP核算体系难以客观地反映出循环经济伦理的价值原则、生产与消费道德准则,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2011年5月20日,《中国青年报》以“GDP巨人血铅超标”为题,报道了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发生了332人血铅超标的污染事件。
根源是当地政府为GDP增长大量上马高污染企业,且对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不闻不问。
此次惹祸的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4.5亿元,职工1000人。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家企业是德清县规模最大的企业,并于2010年通过上市前的环保核查。
除德清县外,2011年以来,经媒体披露的血铅超标事件还有安徽怀宁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和浙江台州血铅超标事件。
2010年,全国也发生了6起影响较大的血铅超标事件,这些血铅超标事件大多与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的污染密切相关。
传统线性经济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身心伤害一再说明,这种以牺牲环境、危害人民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循环经济采用的是绿色核算体系(绿色GDP等)。
所谓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绿色GDP核算可以促进资源的重复、合理利用,实现产业组合的最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绿色GDP核算还会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促进工业的绿色生产。
概言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倡导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经济与社会相协调,以缓解自然资本对经济增长与人类福利发展的约束性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互相支持的良性发展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发展范式,它有可能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与冲突,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
二、循环经济催生新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诉求。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其运行结构有三大层次,层次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由此形成经济运行的有机整体,并形成与传统线性经济不同的新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诉求。
循环经济的运行结构包括三个层次的循环。
企业内部的小循环、生产企业之间的区域中循环和社会经济层的大循环,三个运行层次既重构了产业关系,也重建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新的伦理关系。
循环经济图示。
第一,企业内部的小循环。
在企业内部,要求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使一种产品产生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产品形成的原料,根据不同的对象建立水循环、原材料多层利用和循环使用、节能和能源的重复利用、“三废”的控制与综合利用等良性循环系统。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创造性的思想,它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
第二,区域层次上生产企业之间的中循环。
在区域层次上,循环经济主要表现为共生企业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即区域生态工业园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它通过工业园区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的共生网络,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能量及水等资源梯级使用,具有明显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
以河南商电铝业集团的“铝—电—热—化”
生态链为例,它是把循环经济原理同工业生态学原理相结合的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它以热电厂为中心,辅以铝厂、化肥厂和水泥厂等相关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循环和流动,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使上一个环节的二次能源成为下一个环节的一次能源,实现了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能量循环链和环保产业链,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体现了循环经济效益。
“铝—电—热—化”生态流程图。
第三,社会经济层的大循环。
指全国性的若干大的生态循环体系,如治理“三河”、“三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治沙治碱工程、优化能源结构工程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
还如我国的天津、山西等地,作为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建设。
以“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利用”为核心的产业循环链,是实现资源的社会“大循环”的重要保证。
循环经济在社会层次的大循环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
可见,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三个层次,实际上是一个产业结构及其有机的循环运行系统,并促成企业集聚,由此形成了一个企业与社会的联合体。
在联合体内,结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经济利益关系链条、道德关系纽带,与此相适应,循环经济伦理具有了诸多新的道德诉求。
第一,清洁生产、减少排污、节约资源。
循环经济所要求的清洁生产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化、绿色化的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模式,它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企业从产生污染的源头抓起,以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排污为责任,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选用、改革和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物料循环和废弃物利用等多个环节入手,在生产的工艺技术和管理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力争用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积极采取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和技术,有效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把影响环境的污染物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在企业内部,要优先考虑“减量化”原则。
总之,要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使所有的资源、能源都得到有效的利用,最终达到污染无害排放或零排放目标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二,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相统一。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环境对人类废弃物的吸纳、净化也是有限的,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循环经济旨在追求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以人类发展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为重,以最小的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人类基本生活资料的供养以及建设所需的一切原材料,无不源自大自然的恩赐。
对企业来说,环保责任,是其最主要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尤其对于我国这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城镇化发展加速、人均资源占有不足、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兼顾。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多有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短期行为所致。
一些企业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对社会和企业资源透支式利用,不惜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在发展模式上重短期产出轻长期投入,不仅危害当代人的利益,还过度消耗了后代人的生存资源。
短期行为给社会带来诸多危害:
一是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使用及对环境的污染所导致的“资源瓶颈”和基础资源的稀缺;
二是由于基础资源的稀缺所导致的社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相脱节。
为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必将给社会自然资源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制约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损害长远发展和全社会利益的价值取向是不可取的。
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微观主体———企业来说,要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坚持兼顾原则,坚持以环境保护为重、共同利益高于单个企业和个人利益、社会价值高于企业利润的观念作为核心理念,以此来实现共同发展,决不能再搞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共存共荣、互利共赢。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由此形成循环经济的中循环层次。
园区内的企业之间进行原材料、能源、信息、技术、人员或资本交换,并通过包括这些资源要素在内的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管理与合作,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传统线形经济只强调企业之间存在某种交换关系,而不考虑交换关系的具体内容,这是生态园区与传统经济的重大区别。
如上图的生态链中,有以热电厂为中心的电力行业,同时还辅以铝厂、化肥厂和水泥厂等相关行业。
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处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或生态园区中的相同行业企业与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已形成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利益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有处理好共同体内同行业之间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互相合作和支持,在对产业链上别的企业负责的同时,也给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平台,实现共存共荣,互利共赢。
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催生了一些新的伦理关系,提出了诸多与传统线性经济不同的伦理理念与道德要求,这一方面要求生态圈内或生态区域内的企业之间必须形成相互认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对企业与公民提出了许多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道德准则需要共同遵守。
三、循环经济深蕴的价值原则。
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不同,它深刻蕴藏着的内在伦理精神是整体性价值原则、可持续价值原则。
具体体现在对资源、对环境、对生产、对消费、对利益、对公正等全新的认识和应报的伦理态度,表现出人类在生态约束面前的主动精神和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意识。
循环经济的价值原则,是缓解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紧张关系,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各方协调共存的伦理精神。
循环经济伦理的整体性价值原则,是基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学说与对经济的新认知。
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世界是一个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过程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总体,其中每个事物和过程都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有机成分或环节。
这就使得从个别事物到复杂体系,从非生命界到生命界,到社会,再到无限的宇宙,形成一个由无穷无尽的层次、中间环节的相互连结交织而成的普遍联系之网,而其中每一个别事物的存在、运动和变化又都是普遍联系的具体体现。
因此,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都要考虑其联系的相关方面,否则,只能是畸形的发展,而畸形发展则必然是短命的。
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方式,内蕴的、客观的、核心的要求就是考虑经济活动对与之相互关联的环境、资源、社会的结构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循环经济伦理便具有了“普遍伦理”的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 经济 伦理 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