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下第二次联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70965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7.42KB
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下第二次联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下载.docx
《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下第二次联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下第二次联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
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其相似作用是(_________)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限制、监督了皇权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5.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
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_________)
A、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
C、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
6.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
……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
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_________)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7.元代的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其主要管理权如军权则由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上层担任,“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
由此可见行省(_________)
A、执掌地方大权,形成割据之势
B、权在蒙古贵族,导致蒙汉分裂
C、代表了朝廷意志行事,有利于中央集权
D、体现了蒙汉各族的联合,以达长治久安
8.建文二年(1400年)二月,惠帝将都察院改为御史府后说,御史“专纠贪残,举循良,匡政务教化为职”。
嘉靖皇帝曾对左都御史说“御史的职责在于勉励贤善,抑制邪恶”。
这说明明朝统治者要求御史尽到(_________)
A、奸邪屏迹,善人汇进_________B、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C、学高为师,身正为范_________D、廉洁自律,匡扶正义
9.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
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
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A、保证了决策机密________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________D、适应了军务需要
10.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一规定(_________)
A、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
B、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
C、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
D、使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11.与洪秀全齐名的太平天国首领杨秀清,出身广西,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
后来因失业回到家乡,仍作烧炭工人。
杨秀清此时的失业,与某一城市的开港有关。
这一城市应是(_________)
A、上海______________B、广州___________C、南京D、天津
12.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p
13.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___________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___________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4.毛泽东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
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
材料反映出中共(_________)
A、宣扬敌后抗战B、主张全民族的抗争
C、坚持持久抗战D、建议国共联合抗争
15.《荀子》: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_________)
A、施行仁政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D、民贵君轻
16.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
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该故事反映(_________)
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C、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17.李贽说:
“嗟夫!
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
《易》不云乎: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凤从虎?
归凤求凰,安可诬也!
”从中可以看出,李贽(_________)
A、反对封建礼教B、反对盲从孔子
C、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儒学经典
18.魏源的《海国图志》说:
“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_________)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19.与维新派关系极为密切的帝党官僚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
“上命臣索康有为所进书,令再写一份递进。
臣对:
‘与康不往来’。
上问:
‘何也’?
对以:
‘此人居心叵测’。
曰:
‘前此何以不说?
’对:
‘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
’”由此可见(_________)
A、官僚集团反对维新变法
B、官僚集团争夺变法主导权
C、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D、维新派与帝党的改革根本目的不同
20.近代学者林纾有言:
“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该观点主要针对(_________)
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_________B、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
C、胡适之文学革命言论_________D、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
21.“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
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_________)
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贯彻“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十二五”规划
22.“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_________)
A、“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B、“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C、“光是画中的主角”
D、“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2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在此,孟德斯鸠旨在说明(_________)
A、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
B、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C、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
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
24.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焦里告诉他,物理学家今后的工作只不过是提高测定的精度而已。
当时,这种说法很流行。
后来普朗克取得的科学成就证明了这种说法的(_________)
A、欺骗性________B、局限性C、前瞻性_________D、准确性
25.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约翰·
济慈写道:
“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
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
”与其理念最接近的作家是(_________)
A、拜伦B、巴尔扎克
C、托尔斯泰________D、鲁迅
二、综合题
26.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
晚年又用中书。
(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
东晋则侍中始优。
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
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
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
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
《国史大纲》
材料二________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p
27.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1638年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清代前、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
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_________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
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_________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
其中规定:
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
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材料三_________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
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
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
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
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_________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励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________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
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
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_________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
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________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
——摘自谭嗣同《仁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卢梭和谭嗣同民主思想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人民主思想对各自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
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_________隋文帝登基时,正值荒年,再加上南北朝末期那些小朝廷的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以致民怨沸腾,人心不稳,国库空空。
……要求各级官员和全国人民从吃食到着装都务必节俭。
令下之后,他以身作则,并给自己规定:
一、今后吃饭不大摆宴席;
二、不带酒带肉;
三、穿普通布服。
此后,有一年多的时间,隋文帝没有吃肉喝酒。
——《隋文帝节俭治国》
材料二________隋朝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
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
“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
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____________________
——《贞观之治真相》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文帝节俭治国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隋文帝。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
第18题【答案】
第19题【答案】
第20题【答案】
第21题【答案】
第22题【答案】
第23题【答案】
第24题【答案】
第25题【答案】
第26题【答案】
第27题【答案】
第28题【答案】
第29题【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福建 六校高二 下第 二次 联考 历史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