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68218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3.42KB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Word下载.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教育规律
7.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8.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9.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4.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5.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16.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17.()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A.教授
B.教育
C.教育学
D.教学
18.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19.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20.()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
21.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两者关系的看法正确的是()。
A.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B.正确的教育方针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
D.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22.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
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性、免费性、()性。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的科学。
3.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4.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
5.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是()。
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以及1903年的()。
7.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都是()教育思潮的代表。
8.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也被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美国的(),他的代表作是()。
10.古代的庠、序都是指()。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2.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5.简单介绍一下教育学研究中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6.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2.教育学独立的条件是什么?
独立时期的标志性教育著作有哪些?
3.分别写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拉伊、杜威的1~2种代表性著作,并简单介绍其思想。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即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制度化教育始于近代。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因此,答案为B。
2.D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理论的发展进步得益于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由此推动教育研究的加深,对教育规律的揭示也将更加深刻。
因此,正确答案选D。
3.B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同时夸美纽斯还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认为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并掌握知识。
因此,正确答案选B。
4.B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他的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因此,答案选B。
赫尔巴特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人称为“现代教育之父”。
因此,正确答案选A。
9.B
在对教育起源问题的讨论上,教育界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而真正第一次正式地将其看作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是“生物起源说”,之后才慢慢涌现出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10.D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主张根据人的兴趣和能力去涉及教育活动。
11.B
卢梭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爱弥尔》一书中,他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人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后天不好的环境和教育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应该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教育。
12.A
随着文字的产生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理论的发展进步得益于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由此推动教育研究的加深,对教育规律的揭示也将更加深刻。
5.C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
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活到老学到老”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因此,答案选C。
6.A
教育问题是整个教育学发展的核心,教育学的研究主要在于揭示教育问题背后隐藏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从而推动教育学的进步。
因此,答案选A。
7.A
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教育学成为高等教育的课程,也是最早在大学开设的教育学课程,在确立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育技能和传播教育新理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8.A
随着文字的产生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教育学应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所以B、D是正确的。
如果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经验汇编,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那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这是错误的,所以C是正确的。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因此,A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选A。
1.义务;
强迫
2.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3.非制度化教育
4.各级各类学校
5.凯洛夫;
《教育学》
6.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7.非制度化
8.夏代
9.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0.学校
11.乐;
数
12.《大教学论》
13.《吠陀》;
僧侣
14.文士学校
15.《理想国》
16.道统性;
象征性
17.全民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8.《学记》
19.《政治学》
20.“白板说”
答.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现代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国的现代教育制度也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180多个国家有2/3以上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
而职业教育则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的教育制度,即为升学做准备和为就业做准备的两种教育制度并行存在,且两种制度之间几乎不相通。
这种双轨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战后,兼顾升学与就业、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的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性,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学习教育学理论,并同实际教育现象相联系,能够启发教育工作者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
从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和探讨中,逐渐揭示教育的本质,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学习教育学主要是掌握系统、复杂的教育学理论知识,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难开展教育实际工作。
有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指导,教育工作者可以用来解决教育难题,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反过来扩充自身的理论知识。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学习了教育学之后,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掌握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其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很好的运用教育学知识于实际中,培植教育者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对理论的探索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反思能力的成长,往往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背后培养起对教育的信念和看法,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5)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工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发展成为教学者和研究者的集合。
既具有实际的教学能力,又具有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对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就有助于教师在这方面的成长,真正为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答: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直到今天仍然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①教育是与人类的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既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条件也取决于生产关系。
社会或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教育,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社会性质以及社会职能的实现,并要求教育为这些关系服务,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②教育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受多重因素制约,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彻底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阶级的教育。
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2)教育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社会生产对教育作用的变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
教育规模和发展速度、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育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学校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场所。
(3)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包括两方面:
①人的本质是劳动;
②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个性形成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批判了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科学地解决了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4)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即劳动者智力和体力两方面,以及智力的各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达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但从更深层次看,它也是指一个人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全面性”的人的发展,而且使每个社会成员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还必须向全体社会成员施以普遍的全面教育,包括智育、综合技术教育、体育和德育,以及实行教育与真正自由的生产劳动相结合。
(5)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但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②大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先是要求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使工人尽可能受到适应劳动职能变更的教育,再是要求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能多方面发展的劳动者。
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这就为通过科学这一中介,将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提供了基础。
④综合技术教育,这一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工具的技能,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纽带”。
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出现了许多新质、新特点。
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
与之相关的就是现代教育的公平性,即现代教育要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实际上的公平。
这就是说,现代教育的公共性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应该坚决废除教育的等级性和特权性。
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教育对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但是对精英人才的选择不是根据他们的财产、出身和地位,而是根据他们的才智和志向,并且,精英人才的选拔不应该以牺牲大众教育的质量为代价,应该在提高大众素质的基础上选择精英、培育精英。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
生产的发展也对教育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人们日益认识到: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
教育的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充分重视,教育改革因此被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条件。
教育不仅是改变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还是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也受教育科学的指导,日益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现代教育的未来性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并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
(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1)历史法
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它包括史料的搜集、对史料的鉴别、对史料进行分类三步骤。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要把历史分析和阶段分析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它对于制定教育规划、检查教育质量、总结教育经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在运用调查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拟出调查提纲,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经常采用的有几种,如观察、谈话、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问卷等。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三种:
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4)统计法
统计法是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对于各种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统计法包括对数学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一系列的方法,举凡统计图表的制作,各种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相关系数的计算,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差异性的显著性检验等所运用的方法,都是统计的方法。
研究教育问题时,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采用。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如下:
(1)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教育问题从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领域。
(2)从使用的概念和范畴看,已经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人们开始系统地思考教育问题,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学独立时期开始盛行。
(4)研究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
(5)从组织机构来看,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这些标志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在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
因此,教育学的创立也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前后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
教育国际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其出现的时代背景、内涵和意义分别如下:
(1)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
教育国际化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国际化,全球范围的竞争和合作,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②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国际化,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合作日益频繁,经济和科技国际化推动了各领域的国际化;
③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些都为教育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又推动了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强。
(2)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①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国际性的特点,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地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
②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还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
③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
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3)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教育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具有双重意义,它既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其面临冲击和挑战。
①发展的机遇。
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的国际化使教育市场开放,弥补了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的不足。
第二,教育国际化使国际教育会议的举行日益频繁,国际间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更加频繁。
这样可以增强各国教育和学术的交流,吸取他国教育的先进经验,促进国内教育发展。
第三,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知识和教育管理方式。
第四,教育国际化推动了国内教育的现代化改革。
②冲击和挑战。
教育国际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形成了冲击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加剧了国际间教育的不平等。
第二,国际商业化思潮对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会对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学校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第四,发达国家在政治、文化和价值领域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会扩大。
总之,教育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它对教育发展具有机遇和冲击双重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教育学 中学 模拟 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