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666789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32KB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②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学会判定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
⑵、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化学平衡的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的能力,观察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⑶、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化学平衡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建立拥有良好心态,和谐美好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是本节的核心,对它的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还可以为下一课时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奠定基础。
所以化学平衡概念和特征是本课时教学重点。
而化学平衡的建立要从微观分子反应的数量和快慢过渡到宏观的反应速率及组成成分的含量,内容抽象,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六、说教学过程:
1、环节一:
平衡的直观表现
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扳手腕比赛,因为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习惯从直观出发,而化学平衡恰好是微观和抽象的,将学生习惯性忽略的平衡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唤醒。
再现学生熟悉的蓄水池的平衡。
2、环节二:
平衡的特征性总结
结合刚才的活动,请学生回答介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宏观的平衡现象和使用平衡的概念。
如:
力的平衡、生态平衡、家庭的收支平衡、人口平衡、心理平衡…..;
在列举这些平衡时,学生对平衡概念的疑问就会越来越明显:
1、为什么要唤醒熟悉的平衡?
为什么要建立平衡的概念?
有什么必要?
2、都是平衡,这些平衡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这些平衡和我所学习的化学有什么关系?
对上述疑问,得出解决策略一:
学生分组对上述平衡的平衡过程、可能的结果、平衡原因、平衡时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如:
在A、B同学扳手腕的平衡过程中,可能的结果是A赢、B赢、僵持,平衡原因是AB都想赢,所使的力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平衡时的现象是僵持(A、B的手都没有位移变化);
设计目的:
1、清楚平衡概念,将平时忽略的平衡现象的本质分析总结。
2、为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特征铺垫形象的认知基础….3、为通过化学平衡的移动来控制反应及认识平衡在生产生活的应用留下伏笔。
解决策略二:
由学生分组讨论刚刚总结过的平衡建立时的共同特征,教师进行肯定并补充,1、平衡是两个相反元素同时作用时存在的三种情况之一。
2、平衡时体系活动表面静止,但两个相反元素间的作用仍然在进行。
(动态平衡)3、平衡时两个相反元素的作用结果相同。
1、培养学生观察、识图、演绎、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形象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并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明白事物具有的普遍联系性,树立对立统一的唯物主义辩证观。
4、凸显平衡的特征,从一开始就防止模糊概念的产生。
至此,教师应该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
学生已经知道了平衡的特征并且了解这些与化学平衡有关,但是还没有建立确切的关系。
问题二:
如何利用平衡的特征引出可逆反应的概念。
学生认识的化学反应虽然存在反应限度但还是只能正向进行。
通过提问:
生活中我们熟悉的都是宏观的平衡现象,那么有没有微观的平衡现象?
进入下一环节。
3、环节三:
平衡的迁移应用
学生观察将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饱和溶液和晶体共存的体系,提问:
蔗糖晶体溶解过程中是否建立平衡?
这个平衡和我们刚总结过的平衡有无共同点?
学生思考:
蔗糖晶体溶解过程中存在哪两个相反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两种过程的速率如何变化?
达到溶解平衡时,是不是这两过程均已停止?
溶液有何特征?
讨论总结后多媒体演示蔗糖的溶解及溶解平衡的建立;
并让学生思考试用变化速率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表示溶解至平衡过程。
描画和分析溶解平衡建立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
利用刚刚总结的平衡特征举一反三,强化巩固新得到的概念。
学生对上述认识过程的潜思考:
化学平衡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4、环节四: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在这个环节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能否准确的表示可逆反应和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根据平衡观点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存在平衡?
并追问:
存在平衡的化学反应应当具备什么特点?
后进行课堂练习1:
2H2+O2==2H2O
2H2O==2H2+O2是否互为可逆反应?
NH4Cl==NH3+HCl
NH3+HCl==NH4Cl呢?
1、引导学生总结出“二同”,即“同一条件下”和“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
2、进而得出可逆反应的特征。
3、可逆反应的习惯表示法。
课堂练习2、反应2SO2+O2
2SO3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含氧的同位素18O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原子存在于
(
)
A
O2
B
、
O2
和SO2
C、
SO2
D、SO2、O2和SO3
加深“动”的理解
课堂练习3:
X、Y、Z三中气体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强化可逆反应的判断、书写2、用图像直观的判断可逆反应的特征,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练习后提问:
可逆反应如何建立化学平衡?
学生总结,教师给以肯定并板书。
5、环节五: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面临的问题:
1、只注重“等”,而忽略是“一正一逆”。
2、都是“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为什么有些是平衡态达到的标志而有些不是?
解决策略:
利用扳手腕的三种可能和僵持的原因突破。
在任一时刻,可逆反应的可能处于什么状态?
追问:
可逆反应为什么会处于当前状态?
再追问:
如何根据可逆反应可能的状态判断化学平衡达到的标准?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板书
课堂练习:
4、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2
(g)+3H2
(g)
2NH3
(g)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N2、H2、NH3的百分含量相等
B、单位时间消耗A摩N2的同时消耗3A摩H2
C、
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5、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可以说明A(气)+B(气)
C(气)
+D(气)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A气体和B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C、A、B、C三种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哪些物理量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肯定并板书。
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的结论更为深刻,并加强概念的清晰度。
整个课堂练习的设计目的:
强化巩固,完成学生的认识向普遍性上升。
课时小结:
一、化学平衡的建立
化学平衡特征
(前提.对象.本质.现象)
常见平衡
化学平衡概念
→
迁移
归纳
↓
分析
判定平衡状态
二、平衡特征:
逆——对象是可逆反应
“=”
等——V正=V逆
“一正一逆”
动——动态平衡。
达平衡后,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V正=V逆>
0)
定——平衡时,各组分浓度、含量保持不变(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6:
已知合成氨工业,发生的反应为N2
(g),
是否存在化学平衡?
如何使更多的N2
(g)和H2
转变为NH3?
1、为以后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教学做铺垫2、强调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收获和反思
1、了解学生认识问题的思维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帮助学生明确和扬弃。
2、通过扳手腕比赛将微观过程直观外显,利用学生的切身感受加强概念的建立。
3、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总结,得到的结论会更加自然清晰;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更好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平衡的建立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定义:
2、特点:
⑴同一反应条件;
⑵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
⑶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正向进行:
→
[V(正)>
V(逆)]
3、可逆反应的三种状态
逆向进行:
←
[V(正)<
平衡状态
[V(正)=V(逆)]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1.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
V(溶解)>
V(结晶)
平衡时:
V(溶解)=V(结晶)
2.化学平衡的建立
时间
V正
V逆
V正=V逆
二、化学平衡状态
2、特征:
①逆:
可逆反应
②动:
动态平衡
“=”
③等:
V(正)=V(逆)>
“正、逆”
④定: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若某个物理量在可逆反应的三个状态均不变化则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若某个物理量只在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变化则可以是平衡的标志)
⑤变:
外界条件改变,平衡状态将遭到破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平衡 第一 课时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