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m3d生活污水中水回用工程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63197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110.08KB
150m3d生活污水中水回用工程Word格式.docx
《150m3d生活污水中水回用工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0m3d生活污水中水回用工程Word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处理程度
1、进水水质确定
根据同类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确定本生活污水的进水水质为:
如表1所示:
COD
(mg/L)
BOD
(mg/L)
SS
氨氮
PH值
400
200
250
30
7.1
2、处理后的标准
污水在经过处理后,可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标准,回用于景观、绿化。
详见表2:
表2: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50
≤8
≤10
≤0.5
6-8.5
第三章污水处理站及中水处理站工程设计
第一节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由于本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不但耗资较大,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处理工艺方案的优化选择对确保处理站的运行性能和降低费用最为关键,因此有必要根据确定的标准和一般原则,从整体优化的观念出发,结合设计规模、污水水质特性以及当地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实可行且经济合理工艺方案,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级选出最佳的总体工艺方案和实施方式。
工艺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采用的工艺运行可靠,技术成熟,处理效果良好,能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和回用。
(2)采用的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最大程度的节省电耗。
(3)运行管理方便,运转灵活,并可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调整运行方式和工艺参数,最大限度的发挥处理装置和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4)选定工艺的技术及设备先进、可靠。
(5)便于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劳动
第二节污水处理站工艺的选择
根据废水质及处理要求,该废水主要的污染物是:
SS、COD、BOD、氨氮,
因此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是保证废水达标的主要目的。
在去除有机物质方面,本方案设计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为主要工艺。
采用水解池较之全过程的厌氧池(消化池)具有以下的优点。
①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
故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2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与消化池一样。
工艺仅产生很少的难厌氧降解的生物活性污泥,故实现污水、污泥一次性处理,不需要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3不需要密闭的池,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和便于维护。
由于这些特点,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所需的构筑物。
4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改善处理厂的环境。
因此,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有自己特点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
2、废水消毒工艺的选择
生活污水水中常含有大量病菌,其中部分可能为病原菌。
经水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霍乱、肠炎等。
未经消毒而任意排放这类废水可能会导致公共卫生问题。
03年近乎全球性的SARS事件更加深了公共对污水处理的关注。
消毒是通过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手段杀灭水中致病微生物的处理过程。
矿井水消毒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有加热、冷冻、辐射、紫外线和微波消毒方法。
化学方法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多种氧化剂(如液氯、二氧化氯、臭氧、溴、高锰酸钾等)、某些重金属离子及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其中,氯价格便宜,消毒可靠又经验成熟,是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
但是加氯消毒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如水中含酚一类有机质时,有可能会形成致癌化合物如氯代酚或氯仿等。
其次,氯气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对中小型用户风险性过高。
因此,目前对矿井水处理常采用其他消毒工艺,如二氧化氯、紫外线消毒等。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氧化剂,而不是氯化剂。
它易溶于水,但不水解,溶解度是氯气的5倍,杀菌力强,能迅速地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藻类和真菌,能有效地杀死贾弟虫孢子、隐孢子和孢子形成菌;
pH适应范围广,能在很宽的pH范围内保持很高的杀菌效率;
不会产生有机氯化物,不会形成三卤甲烷,不会与氨反应;
能快速去除水中铁及锰;
能破坏酚、硫化物、氰化物和其它许多有机物,具有漂白脱色作用;
腐蚀性低。
二氧化氯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所确认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杀菌剂,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针对本工程,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为了避免产生副作用,选择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由上分析得出,本工艺采用拟以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砂滤+碳滤+二氧化氯消毒”为主要工艺,处理后保证达标排放。
具体工艺流程图如下:
第三节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
1、工艺流程图
生活污水(150m3/d)
污泥上清液
罗茨风机
泵
反冲洗水
二氧化氯消毒
用于景观用水
2、工艺流程说明
生活污水流入中水处理站。
首先通过进水渠中的人工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及漂浮物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的基本作用是均衡水质、水量,使得后续的生物反应器能够持续稳定获得进水,调节池采用预曝气的形式,一是可以防止悬浮物在调节池沉淀,同时可以起到好氧的作用。
调节池出水自流进入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好氧系统采用二级接触氧化,通过风机向接触氧化池中鼓入大量的氧气、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大部分有机物质在这里得到很大程度的降解。
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到斜管沉淀池,随污水流失的活性污泥和老化脱落的生物膜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沉淀,其中部分沉淀的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以保证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有足够多的活性污泥,剩余的污泥直接排掉。
沉淀池出水经沉淀收集渠泵入石英砂过滤器,从而过滤掉废水中生化难以去除的较小的悬浮物质。
之后自流入活性碳过滤器,经过活性炭的吸附功能,不仅可以去除部分有机物物质和微小的悬浮物质,同时还能很好的脱色和消除废水的异味,进一步保证出水水质。
经过活性碳过滤器净化的中水再经过二氧化氯消毒之后自流到清水池,作为景观回用水,同时清水池的水作为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碳过滤器的反冲洗水,冲洗过后的废水经排水沟收集到集水坑内,与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一起,用潜污泵提升至预曝调节池内。
3、预期处理效率分析
表5:
名称
(mg/L)
NH3-N(mg/L)
预曝调节池
进水
出水
360
180
27
效率
10%
0%
水解酸化池
252
144
175
18.9
30%
20%
接触氧化池
75.6
14.4
140
5.7
70%
90%
斜管沉淀池
13
56
4.5
60%
石英砂过滤器
56
52.9
10.4
22.4
2.3
50%
活性碳过滤器
32
7.3
6.7
0.45
40%
80%
出水水质
达标水质
50
8
10
0.5
6.5-8.5
第五节、污水处理站主要构、建筑物及设备选型
1、格栅井
去除进废水中含有的大粒径悬浮物。
安装在来水的明渠上,可用来截留废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有效防止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及其他处理设施,并减小了后续处理单元的处理负荷,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结构形式:
利用进水明渠
Ø
主要设备:
①人工格栅
数量:
2台
性能参数:
栅条间距10mm,安装角度60°
2、预曝调节池
废水经过格栅流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尽量减少废水水量水质变化对整个处理系统的影响,以保证后续处理单元连续稳定运行。
池内设置液位控制计,检测池内的液位。
地下式钢砼结构
主要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
150m3/d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
16h
有效容积:
100m3
有效水深:
2.5m
平面尺寸:
4*10=40m2
超高:
0.5m
池深:
3.0m
总容积:
120m3
1大孔曝气软管
曝气量:
0.52m³
/min
40米
孔径:
5mm
规格:
Φ65
材质:
聚氯乙烯
3、水解酸化池
调节池出水自流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技术范畴。
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
池内设组合填料,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
同时,生物滤池反冲洗时排出的剩余污泥(剩余微生物膜)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发生水解,使细胞壁打开,污泥液态化,重新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被好氧菌代谢,达到剩余污泥减容化的目的。
由于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一般15~20天),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水解酸化池作为厌氧反应器,除达到截留污水中悬浮物的目的外,还具有部分生化处理和污泥减容稳定的功能。
设计参数:
8h
50m3
4.0m
5*2.5=12.5m2
4.5m
56.3m3
配套设备
1曝气软管
25m
2mm
②组合填料
37.5m³
规格:
Φ150型
有效长度:
3米
材质:
4、接触氧化池
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到生物接触氧化池,在此单元大部分的有机物质得到很好的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使生物处理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
其利用生物膜将生化反应池中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
因此,活性污泥浓度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可以分别控制,难降解的物质在反应器中不断反应和降解。
生物接触氧化在优化生化作用上的优越性:
a、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抵抗污泥膨胀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可靠。
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实现了反应器污泥龄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彻底分离,设计、操作大大简化。
c、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截留作用避免了微生物的流失,生物反应器内可保持高的污泥浓度,从而能提高体积负荷,降低污泥负荷。
d、由于SRT很长,生物反应器又起到了“污泥消化池”的作用,从而显著减少了污泥产量,污泥处理费用减少。
e、由于生物膜的截留作用使SRT延长,营造了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生长环境。
可以提高系统的消化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和促使其彻底的分解。
f、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活性污泥不会随出水而流失,在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会因进入有机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使系统具备了出水水质稳定和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的特点。
g、较大的水力循环导致了污水的均匀混合,因而使活性污泥有很好的分散性,大大提高活性污泥的比表面积。
生物接触氧化池气水比为12:
1,采用组合填料,填料总高度为3.5m。
5*5=25m2
112.5m3
①组合填料
75m³
有效长度:
3m
2曝气软管
2.1m³
50米
Φ65型
3罗茨风机
2台(1用1备)
MFSR-65
风量:
3.14m3/min
升压:
49Kpa
功率:
5.5Kw
5、斜管沉淀池
接触氧化池出水由池底自流入斜管沉淀池,流失的活性污泥在这里得到沉淀,沉淀后的污泥部分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保证有足够的污泥浓度,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
表面负荷:
0.5m³
/㎡.h
有效面积:
12.5m3
①斜管填料
12.5m³
有效高度:
1m
聚乙烯
②污泥回流泵
1台
型号:
G20-1
功率N=1.1KW
流量Q=5m3/h
扬程H=30m
4污水提升泵
50QW15-12-1.1
流量Q=10m3/h
扬程H=14m
6、石英砂过滤器
设计流速:
10m/h
反冲洗强度:
15L/s.m2
冲洗历时:
10分钟
罐体尺寸:
φ1.0m×
1反冲洗泵:
1台
型号65WQ37-13-3
功率N=3.0KW
流量Q=37m3/h
扬程H=13m
②石英砂滤料
粒径为0.5-1.5mm
1.2m³
7、活性碳过滤器
15L/s.m2
数量:
①活性炭滤料
8、消毒池
处理后水采用二氧化氯加氯消毒,二氧化氯制备采用化学法,原料为氯酸钠和盐酸溶液。
二氧化氯发生器采用自动上药、自动计量,同时有低药位报警装置。
加氯间内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对消毒池中的水进行消毒。
加氯量:
4mg/L
接触消毒池为钢筋混凝土折流反应池,最大流量时反应时间不小于30min。
水力停留时间:
1.2h
7.5m3
1.5m
2.5*2=5m2
2.0m
10m3
1二氧化氯发生器(成套设备)
1台,
IDF-II-100型
有效氯:
25g/h
N=0.37kW
2排水提升泵
9、污泥浓缩池
斜管沉淀池的污泥在污泥浓缩池得到浓缩之后,上清液回流到调节池,浓缩后的污泥用环卫车直接外运。
设计污泥停留时间:
5d
9m3
1.5*2=3m2
1.0m
4.0m
12m3
第四章总图设计
第一节设计地面标高
本工程根据提供的资料,同时综合考虑场外周围地形、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本工程采用全地下一体化结构形式。
所有污水处理建构筑物均在一个地下空间内。
第二节水处理构筑物高程
一、水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原则
(1)废水经提升后借重力流经各处理构筑物;
尽量较少提升的次数。
(2)处理构筑物水位标高经开挖土方量、抗浮费用及运行费用的综合比较确定。
第三节占地面积和总平面设计
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约为23.5m×
22.4m=526.4m2,为全地下结构,地表可全面用于绿化。
站内总体布局,以服从该区的总体规划要求为原则,充分考虑现有地形地势,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遵循国家有关的规定,符合安全防火卫生和劳动保护的有关规范和要求。
布局力求做到近期集中,远期规划,远近结合,节约用地,分区合理,功能明确,总图运输方面,考虑避免交叉运输,缩短运距,节省劳力,减少能耗和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站内进行绿化美化环境,通过合理安排,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面对现状,精心规划。
第五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河北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采用的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
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各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第二节设计原则
功能的协调统一性是建筑设计的准则。
建筑设计是在满足工艺及其他使用功能的条件下,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场区周围的环境与规划安排来协调,同时考虑场区建筑物的整体布局。
第三节环境处理目标
根据工艺流程特点以及地形情况,建、构筑物集中或分散的布局于场内各处。
各建筑物主要采用简洁大方的里面处理,并统一色彩、风格,使之与场区生产构筑物相互呼应,形成融洽的建筑群体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用绿化及小品形成庭园,可以培植低矮植物及各种花卉,道路两侧可植冬青。
设绿化林带形成绿篱。
建筑及绿化经上述处理,不会影响周围景观。
第六章结构设计
1、现行国家结构设计规范标准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含局部修订)
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
3、外专业提供的资料。
4、临近场区地质资料。
第二节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较好,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作为一般工业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是适宜的。
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
1、抗震设计
建构筑物均按基本地震烈度7度设防。
2、基础处理
场内构筑物最大埋深约6.0m,部分构筑物作用在回填土上,回填土要求分层碾压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系数达到0.95)。
3、抗浮处理
由于场地回填土较多,厂内构筑物最大埋深约6.0m,均可靠自重抵抗浮力,故可不做抗浮处理。
4、防渗漏设计
废水储池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性防水。
根据构筑物水力梯度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标号。
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5,抗渗标号不小于S6。
抗冻标号不小于F150。
垫层混凝土C10,厚度100mm。
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热轧钢筋。
混凝土中添加适当外加剂,增强抗渗、抗裂能力。
第七章电气系统设计
1.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
第二节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供配电及电气控制的设计。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0 m3d 生活 污水 中水 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