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新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58379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13
- 大小:144.57KB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新版Word下载.docx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新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新版Word下载.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
✍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表
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
周次
教学活动内容
课时量
附注
(集体备课主持人等)
1
扇形统计图
5
2
圆柱和圆锥
3
4
6
比例
清明节
7
8
确定位置
9
正比例和反比例
劳动节
10
11
总复习1.数与代数
12
2.图形与几何
13
3.统计与可能性
14
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
15
综合复习
16
17
端午节
18
期末测试
19
20
全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本班六(5)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二、教学内容简析(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各部分内容间关系等)。
全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
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
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
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与达成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数学思考方面
(1)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3.解决问题方面
(1)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3)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达成措施:
1.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学习素材,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探索活动。
2.重视数学应用,设计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单元大看台:
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主要有: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在“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体会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在练习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统计图,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能初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
全面析学情: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能力从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
学生在中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这为学生学习、分析扇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打下了知识基础。
除此之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已萌芽,他们喜欢对教师提供的图表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恰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心理基础。
提炼目标点:
知识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作用。
数学思考:
经历数据的分析探究过程,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量的数学信息,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问题解决: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认识到三种不同统计图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解题。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的情境,用统计图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验统计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巧划分: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统计图的比较…………………………………………………………1课时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课题: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展示教材第1页例1。
介绍:
用一个圆形来表示整体,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部分,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称它为扇形统计图。
师(指着任意小部分提问):
说说这一部分表示什么?
提问:
“平原12.0%”表示什么?
生:
平原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2.0%。
2.你还能从扇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汇报预测:
(1)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
(2)每个扇形分别表示各种地形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3)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3.3%,丘陵面积最小,占总面积的9.9%……
教师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计算每种地形的面积。
提出要求,用计算器算出每种地形的面积,填入下表。
地形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计算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让学生明白中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珍惜土地,珍惜资源的教育。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要求: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
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引导学生从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营养均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果盘的20%”估计其他几种干果大约占百分之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我们知道了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作业
《补》
统计图的比较第1课时总第课时
1.结合实例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各种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三种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对比各种统计图,并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作用,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我们已经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扇形统计图?
学生回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举例。
今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我们认识的三种统计图。
1.出示例2:
为了了解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小宇收集了这个班阅读课外书的有关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图。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扇形统计图。
说说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哪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学生思考后回答:
六年级一班同学阅读课外书的种类和所占的百分数。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些什么?
(2)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折线统计图。
说说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学生进行分析:
六年级一班同学不同月份阅读课外书的数量。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3)出示教材第3页例2中的条形统计图。
说说这个统计图反映的又是什么情况呢?
学生观察、分析:
六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时间。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了解了什么?
2.综合分析,讨论交流。
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
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
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
追问:
怎样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
与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结果进行小结:
每一种统计图都有它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
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
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
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
(1)观察讨论。
各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条形统计图是统计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的情况,扇形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几,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每年收入的变化情况。
(2)讨论交流:
从三种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回答“练一练”的问题。
(4)说一说,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分别观察了哪幅统计图?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1)分析:
第一个统计表,反映的是1~6年级视力不良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从这个表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的比率也在增高。
所以我们应该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分析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分析:
这个统计表主要统计的是学生左右眼视力情况的具体人数,所以应该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并适时提醒学生要保护视力。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
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建议: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实物,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数学活动。
2、充分关注猜想和估计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精心设计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活动线索。
3、重视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3.圆柱的体积……………………………………………………………3课时
4.圆锥的体积……………………………………………………………2课时
5.整理与练习……………………………………………………………2课时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课时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课件,圆柱圆锥形的实物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的情境图。
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圆柱和圆锥。
(一)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结合实例和平面图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探究圆柱的侧面和底面。
分组活动,互相交流。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
摸一摸:
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点?
上下底呢?
想一想:
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底面
侧面
圆柱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一个曲面
3.探究圆柱的高。
出示高度不同的两个圆柱。
(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学生思考回答:
高有无数条。
(2)认识圆锥
1.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像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锥?
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
2.认识圆锥的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
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
摸到了什么?
说给同桌听。
(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圆锥:
1个圆和一个顶点1个曲面
3.圆锥高的认识。
(1)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圆锥的高在哪里?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
(2)师生归纳总结: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
(1)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和圆锥。
(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
小结:
圆柱是由上下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自己先独立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以及圆锥的底面、高和顶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中讲解。
注意: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圆柱的表面积
(1)第1课时总第课时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
探究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11页例2。
谈话:
罐头的侧面有一张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它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
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⑴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⑵交流:
你们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
⑶讨论:
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2中的罐头。
⑴师:
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测量什么数据比较方便?
⑵出示数据:
底面直径11厘米高:
15厘米
⑶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⑷交流:
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怎么算呢?
3、小结:
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
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试一试:
运用我们的发现,口答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底面周长7cm,高5cm;
底面直径4cm,高10cm。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⑴问:
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⑵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
师板书:
长:
3.14×
2=6.28(厘米)宽:
2厘米
⑶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
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⑴这个圆柱有几个面?
分别是什么?
⑵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
分别画多大?
⑶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⑴讨论:
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2+圆柱侧面积
⑵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完成后教师集中讲解。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并结合算式说说每一步的意义。
3.课后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2)第2课时总第课时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小学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设计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