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56736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3.63KB
三下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下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寓言的寓意。
发展性
教
学
重点
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
方法
观察法
手段
挂图多媒体课件
板书
揠苗助长
着急
拔苗
枯死
急于求成
违反规律
欲速则不达
反思
教学活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播放录象揭题
二、自学课文
三、围绕“急”展开教学
生观看录像
生回答问题
自读屏幕上的词语
学生理解焦急、巴望的意思
学生回答。
指名答——出示第二段——齐读。
随机理解“筋疲力尽”、“终于”
指名回答——出示第三段
学生自由说。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播放录象《揠苗助长》3、师:
哪位小朋友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了?
(若有学生说拔苗助长,老师提示揠苗助长是拔苗助长的另外一种说法,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
)
《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又有趣的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现在,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本,先自己来读一读课文,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准字音,遇见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瞧,他多着急啊,在田边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大。
”那他最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请大家再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还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位农夫对自己拔苗助长的办法很满意呢?
他的儿子听了父亲的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第二天他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他急忙跑回家,把还在沾沾自喜的父亲拉到田边。
农夫一看,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后悔极了!
他想:
是呀,这个农夫太想让他的禾苗快快长大,能早点收获,结果却使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
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他真是太“急于求成”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
(教师板书八个字)——齐读。
小学生爱听故事,开课伊始,教师用故事导入,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紧接着提出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将故事与文本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为下面学生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
达标检测
必做题
1、朗读课文,掌握生字以及课后第三题。
2、寓言中的农夫傻在哪儿?
3、写出词语的近义次:
巴望()焦急()
选做题
1、找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课时教学案
2
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鹬蚌
↘↙
相争
(互不相让)
渔夫得利
一、历史故事导入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四)创编故事,发散思维
1.指名试读课题。
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
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
(3)齐读课题。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
提出建议或表扬。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看完几组同学的表演后,同学们纷纷提出意见:
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2.表演体会鹬蚌相争的过程。
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
学生们两个人一组,合作表演鹬蚌“互不相让”的争斗过程。
4.回顾历史故事
5.体会寓言的魅力。
(生举例)
(续编故事: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3.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
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
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
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1)板书“鹬”字,。
(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
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学习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完成板书: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
(1)鹬生气了,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
”:
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
“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
”。
板书:
互不相让
3.想一想:
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师:
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
师:
“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识记生字,把识字方法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通过图片认识并了解“鹬”和“蚌”的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由“复述”到“概括”等方式使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就像及时雨一样点点入地,润物细无声。
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联系生活阅读体验,使自己学得更自由,读得更精彩。
问题的提出,打破了课文中原有的结果;
其次,延伸了课文中的句号,想象出鹬和蚌被渔夫捉走后的悲惨遭遇。
同时,学生在想象过程中,也经历着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情感体验”:
惋惜、痛恨、替它们感到后悔等
这一训练,不仅是对寓言的一个深化,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让学生自己明白:
在生活中要理智,懂得互相谦让的目的。
这比通过教师之口说出来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自主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做。
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兴趣作业”的目的。
2、寓言中的鹬和蚌傻在哪儿?
25、争论的故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1、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1、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
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
挂图班班通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三、学习生字
倆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四、精读
学生说。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1、自由读一读,要求:
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
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5、齐读盛老师的话。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一)
(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
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
谈谈你的体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学生描红
1、板书:
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
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
*对*如此这样*然而)
(4)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
4、引读4、5
(3)教师范写生字。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三)结合板书:
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曾经与别人争论过什么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理解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读出争论的语气。
学生对这篇课文都很有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朗读
课文,学生的朗读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碰到问题能去研究,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
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
2、理解“赞许”的意思。
3、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4、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
25、争论的故事
一、复习
二、总结课文,
1、总结课文
2、布置练笔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也可以出示填空:
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3、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
如:
《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4、学生练笔。
5、集体交流。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
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
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演角色之一,是一种更深入的体验。
让学生在表演中去体验、去感受,不同角色不同个性,这一过程也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1、改为“把”字句。
兄弟俩很像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2、改为“陈述句”。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26、剪枝的学问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
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26、剪枝的学问
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
2、学习1、2节
四、布置作业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右面词语的意思: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齐读第5节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剪枝 远近 闻名 疯长 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近 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 营养
(4)指导书写生字:
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
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
1、学习第3自然段
课堂上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做到读书为主,读原汁原味的课文,最终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
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这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
2、理解“远近闻名”的意思。
3、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5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指导读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3)指导朗读这几句。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6)齐读这一自然段。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
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
为什么剪掉它?
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
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
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小结:
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
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
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2、小结:
“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写出两个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习作8
1、通过学习例文,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
2、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
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2、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便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便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读通例文
读懂大意
一、导入
二、看图
三、学习例文
四、学生习作
五、交流评议
2、学生交流。
说说我们身边的朋友又没有像这样的不良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八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