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5316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96KB
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Word下载.docx
《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专业核心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5.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要充分考虑本院及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课程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
切实在校内外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实习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6.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
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课程要组织分层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均应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三。
三、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由课程所属教学部门组织制订,在专业群主任或课程组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院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
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会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成果基础上,由专业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单元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设计工作。
2.专业群(教学部)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
课程所属教学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教学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
3.教务处提交学院教学专门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由主管院长审批执行。
4.教务处应就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协调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各系、部、院之间的关系,确保制订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标准。
四、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
1.课程标准是学院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
各专业群(教学部)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
学院各部门要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当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
各专业群(教学部)在执行课程标准遇到问题应及时向所在教学单位和教务处报告,研究并妥善解决。
3.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
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课程标准要不断完善与优化。
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实践检验发现的问题等因素影响,可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微调可由各专业群自行进行,重大调整须经应教学部门负责人同意,向教务处提出修订申请,批准后实施。
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订的要求相同。
附件一
学习领域(或项目化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
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
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
1.2课程基本理念
例如: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权;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
课程设计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即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
又例如: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1.3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
排序的原则是:
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
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
针对行业生产特点,设计学习情境,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2、课程目标
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职业能力目标:
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
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学习领域的描述学习领域的描述参考姜大源、赵志群等专家的相关文献,具体见学院《单片机》、《电子技能与工艺》、《混凝土结构与识图》、《软件项目综合开发》等精品课程范例。
3.2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建议参考相关国家精品课程和示范校建设有关资料。
学习情境
情境描述
职业能力(知识、技能、态度)
课时
1.
2.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
4.1.2师资条件
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4.2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4.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4.4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体例建议:
(1)教学目标,
(2)工作任务,(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练习。
教材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习资料资源:
如教材、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
信息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
6、其他说明
附件二
理论为主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是×
(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干课程),是学科整合课程……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1.2课程设计思路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等。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按教学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
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建议:
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能力要求;
按“了解、基本了解”、“理解、基本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
附课时分配表。
课时分配表内“单元内容”尽可能细化。
实践教学课时分配(没有实验的课程此项省略)
同附件一中本部分要求。
提出本课程各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也可以将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并入前面“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教学单元介绍所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3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4.4推荐教材:
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教学参考资料:
含各类媒体资料
附件三
实践为主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项目(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等。
经过实践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实际训练,掌握那些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
以实践项目或任务为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说明学生应完成的工作项目或任务,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主要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技能和能力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提出对必备理论知识和情感态度的基本要求。
4.2实践课程的组织方法及教学方法手段
提出学生完成工作项目或任务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也可以将这些要求要求并入前面“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教学单元介绍。
4.3考核方式及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定
提出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对学生考核的要求。
4.4推荐教材和指导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职业 学院 课程标准 制订 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