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52601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09.28KB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的享有生活的尊严。
因此:
包豪斯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是一项庄严的事业。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在他们看来,现代的艺术家应该以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力气,来 设计一个水杯。
他的任务,是要在一个普通的水杯探索和体现美的极致,让美贯穿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的生活细节当中。
包豪斯在教学当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
师生们纷纷走上社会,他们的设计成果也的到了广泛的认可。
包豪斯的成功证明了:
艺术的成功并不只是关乎造型、关乎设计,实际上,他还关乎信念,关乎社会。
当然,任何象包豪斯这样大胆的革新行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五届和攻击是不可避免的。
二战爆发前,他被迫关闭了。
但查封的是有形的包豪斯,无形的包豪斯,即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是无人能查禁的。
时至今日,包豪斯的影响随处可见,它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观念。
这就是艺术,他不依靠权势和奢华,却往往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更长久的印记。
包豪斯”是德文DASSTAATLICHESBAUHAUS的译称。
英文译名应为StateBuildinglnstitute。
“Bauhaus”是格罗皮乌斯专门生造的一个新字。
”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
因此“Bauhaus”就是“造房子”。
从这个新造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格罗皮乌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
更广泛地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
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
1919年3月16日,魏玛内务大臣弗列希委派格罗皮乌斯担任“市立美术院”与“市立艺术工艺校长职务。
3月20日,格罗皮乌斯建议并获准将两所学校合并,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在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
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
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基点。
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
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
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
究其原因在于:
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
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
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以下三个运动作为标志,也是在包豪斯产生之前欧洲艺术设计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
19世纪后期英国人威廉·
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发起人威廉·
莫里斯对当时出现的缺乏艺术性的机械化批量化产品深恶痛绝,他同时十分反对脱离实用和大众的纯艺术。
1861年,莫里斯与友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绘画、雕刻、家具和金属制品美术工匠公司”,这在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由美术家亲自设计并组织生产的机构,但其背离了工业革命的必然趋势,否定代表新生产力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
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
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提倡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
主要成就体现在家具与室内设计方面,主要贡献在于继承了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主张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并使这种新的设计理论和观念在欧洲各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
其局限在于否定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生产的进步性,错误地认为工业产品必然是丑陋的。
比利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为杰出的设计家与设计理论家,无疑应推凡·
德·
威尔德(HenryVaandeVelde),威尔德出身画家,后来也当过建筑师,1890年他为结婚选购家具时,感到市场的所有用品都“形态虚伪“,从而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大部分用品,这使他立志毕生从事设计活动和设计改革,在这一点上,他和威廉·
莫里斯颇为相似。
威尔德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
早在十九世纪末,他就曾经指出“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是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他提出了技术第一性的原则,并在产品设计中对技术加以肯定。
1902年至1903年间,威尔德广泛地进行学术报告活动,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建筑革命入手,涉及产品设计,传播新的设计思想,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对纯艺术。
1906年他考虑到设计改革应从教育着手,于是前往德国魏玛,被魏玛大公任命为艺术顾问,在他的倡导下,终于在1908年把魏玛市立美术学校改建成市立工艺学校,这个学校成为战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直接前身。
威尔德到魏玛之后,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如果机械能运用适当,可以引发设计与建筑的革命。
应该做到“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以这三点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达到“工艺与艺术的结合“。
在这一点上,他已经突破了新艺术运动只追求产品形式的改变,不管产品的功能性的局限,推进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工业同盟或德国制造同盟
这是一个半官方机构,旨在促进工业产品设计。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中心,在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心人物为海尔曼·
穆特修斯。
他洞察到英国艺术设计运动的致命弱点在于对于工业化的否定,因而确立了“艺术、工业、手工艺合作水平,明确指出机械与手工艺的矛盾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来解决。
英国手工艺运动认为手艺比机械生产优越,而工业同盟提倡认识两者之间的差别;
穆特修斯从设计目的热情地为标准化和机械的价值争辩,他认为简单和精确既是机械制造的功能要求,也是20世纪工业效率和力量的象征。
工业同盟的努力想要把艺术家和手艺人与工业融化为整体,去提高大量生产的功能和美观质量,尤其对低成本的消费产品。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其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德意志制造同盟。
他区别于同代人的是,以极其认真的态度致力于美术和工业化社会之间的调和。
格罗皮乌斯力图探索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
他认为,只有最卓越的想法才能证明工业的倍增是正当的。
格罗皮乌斯关注的并不只局限于建筑,他的视野面向所有美术的各个领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无论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他们都是全能的造型艺术家,集画家、雕刻家甚至是设计师于一身,而不同于现代社会中分工具体化了的美术家,包豪斯对建筑师们的要求,也就是希望他们是这样“全能造型艺术家“。
包豪斯的理想,就是要把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的状态中拯救出来。
因此在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他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一切都纳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包豪斯是一所综合性的设计学院,其设计课程包括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甚至连话剧、音乐等专业都在包豪斯中设置。
而这一教育思想缘自德国的缪司运动。
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
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
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
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
凡·
德洛(MiesVandeRohe,1886-1969)继任。
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
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
包豪斯新校舍
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学院在小型工业城市迪索市开学。
格罗皮乌斯认为,新的学校本身的建筑、规划,就是一篇无声的“宣言”,所以他亲自以包豪斯的原则设计了迪索新校舍,这座被誉为现代建筑里程碑的建筑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
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实习车间、学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风车形的平面。
各个不同的部分在外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错落。
整个形体简洁明快,没有任何装饰。
面对主要街道的实习车间为大面积装有机械开窗装置的玻璃幕墙,深灰色山墙,上书”Bauhaus”七个竖排字母。
其余部分则全部为白色粉墙加黑色钢框窗。
建筑内部布置着布劳耶尔(MarcelBreuer)设计的钢管皮面家具。
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立方体造型,表面白色,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依靠简朴的体块空间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节奏感。
由于其简洁,这些建筑也创造了当时建筑的最低造价,20美分/平方英尺。
与传统建筑的对比:
传统的建筑观念是先考虑外观,然后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进外壳中,“先外后内”。
格罗皮乌斯则是“先内后外”,先确定各部分功能所决定的空间,由这些空间组成合理的总体外观,功能决定外形。
传统建筑中采用对称法则,而现代设计中采取灵活、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错落有致、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脱离承重的位置,从而扩大了窗户的面积,使窗户成为组成外观形态的重要部分。
窗户的玻璃和几何秩序是新建筑最显著的特色。
包豪斯教学: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峙”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
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
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
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
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
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
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
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
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
包豪斯课程
实用指导
材料研究
工作方法
正式指导
观察课:
自然与材料的研究
绘画课:
几何研究、结构练习、制图、模型制作
构成课:
体积、色彩的研究与设计
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
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
编织工厂:
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
陶瓷工厂:
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实习工厂
木工工厂:
该工厂产品追求严谨的几何结构
金工工厂:
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
纺织工厂:
师资
包豪斯的教师中,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教授纺织品设计的保罗·
克利(Paul
Klee)以及费宁格是公认的20世纪绘画大师。
构成派成员莫霍利·
纳吉(Mo-holyNagy)使
包豪斯的教学由手工艺转向工业设计。
此外画家约翰·
伊顿,建筑家米斯·
德洛、汉内斯·
迈耶、家具设计师马赛尔·
布鲁尔,灯具设计师威廉·
瓦根菲尔德都是包豪斯的骨干。
基本课程:
康定斯基的课程:
1)自然的分析与研究;
2)分析绘图
保罗·
克利的课程:
1)自然现象的分析;
2)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的研究
约翰·
伊顿的课程:
1)自然物体练习;
2)不同材料的质感练习;
3)古代名画分析
莫霍利·
纳吉的课程:
1)悬体练习;
2)体积空间练习;
3)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
4)结构练习;
5)质感练习;
6)铁丝、木材结合的练习;
7)构成及绘画
艾伯斯的课程:
1)结合练习;
2)纸造型练习;
3)纸切割造型练习;
4)铁板造型练习;
5)铁丝造型练习;
6)错视(illusion)练习;
7)玻璃造型练习
其他基本课程:
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
工艺基础课程:
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
其它专门设计课程:
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
建筑研究班特别选修工程课及各类专题研究
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等三方面知识。
此课程体系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1927年,包豪斯建筑系正式成立,由杰出的瑞士建筑家汉内斯·
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主持,开设:
结构、静力学、制图、建筑学、城市及区域规划等。
他们为迪索市设计的工人住宅小区和为柏林附近的柏诺工会学校所做的规划和设计,获得很高评价。
鉴于上述包豪斯的师资,使包豪斯将现代美术诸流派发展的基本原理也纳入了包豪斯造型教育的轨道;
而且还使当时各种造型思潮得以聚集,并进一步形成体系,最后终于促成视觉语言的产生。
正如时人所评论的,“包豪斯的工作,使人理解了隐藏在现代绘画后面的新观点。
包豪斯的研究基于一种对新空间的探索。
这种探索最早始于综合立体主义,20世纪初期,俄国的至上主义、荷兰风格派都是这方面的反映。
是包豪斯将这种地方性的视觉语言整理提高成具有国际视觉语言特性的包豪斯造型理论。
包豪斯的理论性著作--莫霍利·
纳吉(Mo-holyNagy)的《根据材料进行建筑》、《动态的视觉》等系列著作。
纳吉的理论在芝加哥包豪斯得以施展,并由此构筑了20世纪的造型教材基础。
包豪斯之所以能将视觉语言体系化,因为:
所有的人都被其周围的有形有色地生活环境所包围,并不断地受到这些形和色的刺激而唤起各种感觉和心情。
这些从人的心底里涌现出来的感情,必须求得某种表现。
因此,视觉语言是世界上每个人所共有的根本体验。
这是一种更远大、更重要的生活设计概念。
包豪斯的原则
艺术与技术相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
包豪斯思想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
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
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
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
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
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
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
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
……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
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
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干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相之矗立在云霄高处,变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
宣言由36岁的格罗佩斯执笔,扉页上是表现主义版画家费宁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宣言中可见到威廉·
莫里斯和凡·
维尔德的思想影响。
包豪斯对建筑思潮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
罗、法国建筑师勒·
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
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
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
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
之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
相继出现诸如:
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
复古的新古典主义;
甚至新新古典主义;
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术派;
和理性、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
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等建筑思潮。
建筑上的革命也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
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
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指出的:
“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
“包豪斯“本世纪20年代初,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依凭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既改变了
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又改变了人们内心的思想观念,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继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创造精神。
“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的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
“这种态度是建立在把人作为尺度的整体观念上的,艺术家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复艺术家在生产世界中的原位,与科学家、事业家一道制导自然,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美的形式与意义。
艺术家凭他对生活进行有机安排的创造,必定会有利和促进生活之美的显现。
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
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
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此后,布鲁耶投奔格罗皮乌斯并在美国执行建筑业务,米斯·
德洛暂居德国,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1llionislnstitueeofTechnology),
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
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
巴耶在纽约任一家广告公司的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包豪斯 中国 设计 教育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