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5127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7.92KB
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
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
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事实上,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
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
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
”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
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获得了意义。
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
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请你综合评述这教学过程。
答: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不足的是:
①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
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
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
存在什么问题?
试加评述。
优点:
上述片断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
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缺点:
片断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了学生的误解。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
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以上片断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
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
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
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9、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你是怎么看待以上教学的?
请发表你的观点。
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
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
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
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
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
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
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14、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这个词,一连问了5个问题,而且这5个问题都与“大贤”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孩子能够理解的东西。
理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那不同一般的丰满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样的词义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一点盘活全文,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15、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试从教学方式的角度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发展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思维”应与“语言”共生。
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语言示范:
“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引导学生发生思维的迁移,把学生已经停留在五彩池“形美”的比喻,牵引到“神美”的想像中。
学生的思维就在这时从禁锢变得豁然开朗,“奇妙的想象”自然“脱口而出”了。
由此,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对语言的自主构建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发生了偏差或禁锢时,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更层次的文本价值。
案例中的教师就是运用了示范引导才使学生的想象能天马行空。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
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
案例中的教师就很善于“指点迷津”,只用了简简单单的例子,就给学生的思维解了禁。
(仅供参考)
1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
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
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
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
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
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
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
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
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
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
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
写作来源于生活;
写作描写生活;
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一句话:
文无定法。
(仅供参考)
17、请点评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
《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低段的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久,但案例中的教师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与偏旁见面。
她把偏旁称为“偏旁娃娃”,把认识偏旁称为“与大家交朋友”,把找到字中的偏旁称为“捉迷藏游戏”。
这些富有童趣的语言都迎合了儿童的心理,使学生对偏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识字环境。
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他们能结合各自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来记忆生字,效果颇佳。
教学中,教师不但语言亲切活泼,而且采用了儿童最喜欢的识字教学形式——游戏(捉
迷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游戏中兴奋不已,识字自然就欲罢不能了。
游戏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运用。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篇二: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试题
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其代号字母填在下表中.每题1分共30分)1、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就要爱岗敬业,以下()现象不是爱岗敬业的表现A、把教师岗位看作是个人谋生赚钱的手段B、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C、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2、以下()现象说明教师是依法执教的
A、有偿家教B、学生违反纪律告知家长C、殴打违反纪律的学生
3、陶行知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高尔基告诉儿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爱因斯坦说: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这些都说明教师的这种职业特点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
A、爱国主义精神B、奉献精神C、开拓创新精神
4、夸美纽斯说:
“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这句话说明对教师的要求是()
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5、“诚于中而形于外”,仪表风度是一个教师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
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师表形象,为教师职业增辉。
以下哪种衣着是合适的()
A、淡妆上岗B、穿拖鞋上课C、佩戴手镯、手链、耳环6、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妥的()A、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B、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授之以渔C、满堂灌,题海战术,熟能生巧7、健康的概念是指()
A、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B、身体健康、心理健康C、健康知识丰富、健康行为习惯好8、除“四害”中的“四害”是指()
A、蚊子、苍蝇、麻雀、蟑螂B、老鼠、狗、猫、蚊子C、蚊子、苍蝇、蟑螂、老鼠
9、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健康。
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小时A、1098B、10、9、9C、9、8、8
10、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60%,运动心率应该是()A、160次/分B、120次/分C、100次/分1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是()
A、世纪杀手B、全身免疫系统紊乱症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2、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AB型血,孩子不可能出现的血型是哪个?
()A、B型B、A型C、O型
13、电脑的哪个部位辐射最强?
()A、正面B、侧面C、背面
14、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确定为每年3月的________。
()A、第一周的星期一B、最后一周的星期一C、3月24日
15、教育学生当遇到灯光信号、交通标志或交通标线与交通警察的指挥不一致时,应该()A、服从指挥信号灯B.、服从交通标志、标线C.、服从交通警察指挥
16、火灾时脱身不正确的是()A、处于烟火中,烟太浓,卧地爬行,并用湿毛巾蒙着口鼻B、遇山林火灾时,朝下风方向跑
C、当楼房发生火灾时,若火势不大,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去17、发现有人触电时,在第一时间内应该()
A、设法及时关断电源B、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C、用手直接救人
18、运动创伤中重度擦伤不妥当处理是()A、冷敷法B、抬高四肢法C、热敷法
1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衡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行和行动一致的主要标志。
A.道德信念B.爱国主义教育C.道德习惯的养成
20、由于小学的基础没打好,致使一些学生上了初中后感觉学习很吃力,这主要是没有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哪个问题?
()
A.教学和发展的一致性B.教学和教育的一致性C.各个阶段教学的衔接性21、下面哪一项不是赏识教育所提倡的()A.赏识孩子的个性B.和孩子一起体验成功C.总是指出孩子的缺点,希望通过批评来使他改正
2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般认定的“难教育学生”有三种类型,下面不属于这三种类型的是()A.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B.“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C.完全不能教育的学生23、下面哪些认识不符合苏霍姆林斯基对“减负”问题的看法()A.只要把课业负担减下来就可以,其他不用考虑B.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C.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4、苏霍姆林斯基鼓励教师进行研究,下面哪一项不符合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研究的观点。
()A.研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一般教师是不可能进行研究的B.研究的课题就在老师的身边存在,研究并不是高深莫测C.研究首先要善于观察来发现问题
25、陶行知最为著名的名言是(),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A、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B、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C、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6、陶行知先生对道德教育十分重视,他提出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A、在劳力上劳心;
B、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C、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27、陶老先生原名陶文俊,后来曾改为陶知行,再后来又改为陶行知,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最终他的观点是()
A、知行合一B、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C、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8、陶行知不止一次的提出:
“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不要小看小孩子”,他首创(“”)制,在学校推行学生自治的民主管理,真正把儿童看作是具有自主性的个体
A、手脑并用B、每天四问C、小先生
29、陶行知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深远,毛泽东曾赞美他为()
A、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B、万世师表C、伟大的教育家
30、陶行知曾说过:
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
?
这足以说明他的观点是()
A、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C、行动和知识同等重要,同时发生
二、多项选择题(请把以下各小题备选项中符合题意选项的代号字母填在下表中,每题2分共10分)题号3132333435答案
31、以下哪些条文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时新增加内容()
A、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B、保护学生安全C、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32、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
()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