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51045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8.40KB
植物病害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植物病害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害防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性繁殖:
产生分生孢子,极少数不产生任何形式的孢子。
分生孢子散生、聚生、裸露或生长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
■准性生殖
23、营养体形态和有性孢子类型表
门
营养体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根肿菌
原生质团
游动孢子
休眠孢子
卵菌
无隔菌丝
卵孢子
壶菌
原生质团或无隔菌丝
接合菌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菌
单细胞或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子菌
有隔菌丝
担孢子
半知菌
罕见或无
24、原核生物:
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的生物。
一般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主要有细菌、植原体和螺原体等。
原核生物的分类:
三域系统:
古菌域、细菌域、真核域。
25、细菌的一般性状
★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植物细菌大多为杆状。
★细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壁内是半透性的细胞质膜。
★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细菌有鞭毛(极鞭、周鞭)。
26、病毒的特点:
◆植物病毒病种类多,繁殖快;
◆主要通过介体传播;
◆难以防止。
27、植物病毒概念:
是由核酸和保护性蛋白衣壳构成的、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类非细胞生物,又称作分子寄生物。
特点:
◆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
◆基因组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为细胞内专性寄生物。
28、病毒粒体:
形态完整、具有侵染性的病毒个体,是病毒的基本单位。
形态有:
球状、杆状、线状、弹状等。
29、病毒的理化特性
★稀释限点:
把病组织汁液加水稀释,使病毒失去了侵染力的最大稀释程度。
★钝化温度:
把病组织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钟后,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处理温度(55-70摄氏度)。
★体外存活期:
在室温(20-22摄氏度)下,病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大多数病毒的存活期为数天到数月。
30、植物病毒的分类依据:
★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DNA或RNA)。
★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
★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
★病毒形态。
★基因组核酸分段状况(即多分体现象)等。
★根据核酸的类型和链数可将植物病毒分为五大类群:
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双链RNA病毒、负单链RNA病毒、正单链RNA病毒。
31、植物病毒的命名
★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进行命名。
★种名以寄主名称加上症状来命名。
★属名采取专用国际名称。
★典型成员寄主名称(英文或拉丁文)缩写主要症状描述(英文或拉丁文)缩写Virus。
类病毒的命名只在病毒名后加vd即可。
32.植物病毒病的特点
◆病状表现为:
变色、坏死和畸形。
◆与其他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1有病状,但无病征。
2新生幼叶更严重,其他病则老叶易发病。
◆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
1有发病中心,有病理变化过程。
2植株上症状不均一,新叶、新梢严重。
3病毒病具有传染性。
33.植物线虫分布于侧尾腺纲和无侧尾腺纲的垫刃目、滑刃目和三矛目。
34.寄生性植物的分类
■根据获得营养的方式分为:
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
■根据寄生部位分为:
根寄生和茎寄生两类。
35.柯赫氏法则:
又称柯赫氏假设,用来诊断和鉴定侵染性病害。
共四条:
■共存性观察:
致病的生物必须与症状有联系。
■分离:
必须分离得到病原生物并进行纯培养。
■接种:
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再分离:
重新分离得到这种病原生物。
36.侵染性病害的两大特征:
◆有病程和发病中心,病株由少到多,病状由轻到重。
◆发病部位多可见病征。
37.侵染性植物病害的诊断
★真菌病害:
多产生病症,如霜状物、霉状物、粉状物,从病键交界处做镜检或分离,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
★细菌病害:
初期呈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后期常出现斑点、腐烂、坏死、萎焉、肿瘤等症状,喷菌现象或进行实验室检测。
★病毒病害:
症状一般为花叶、矮缩、坏死、畸形等,无病症,通过电镜、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技术鉴定。
★线虫病害:
引起植株黄化、矮化、茎或叶坏死、虫瘿或根结等症状,分离镜检虫体。
38.寄生性植物引起的病害有:
菟丝子、寄生藻等。
1.病害循环:
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又称侵染循环。
2.侵染过程:
病害在植物个体上的发生与发展。
3.病害交替:
病害在植物群体上的随生长季更替的发生发展。
4.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场所:
田间病株;
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土壤;
病残体;
肥料;
生物介体。
★越冬方式:
1休眠:
各种休眠体的卵孢子、厚垣孢子、菌核、冬孢子、闭囊壳等。
2腐生:
在土壤、肥料和病残体上腐生,如棉花立枯病菌。
3寄生:
活体营养生物,如锈菌、病毒。
39.病原物的传播:
★自然动力传播(气流传播;
雨水传播;
生物介体)。
★人为传播(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
农产品;
包装材料;
农事操作)。
★主动传播(游动孢子、细菌、线虫的游动;
菌丝、菌索的延伸;
孢子弹射)。
40.接种:
自然条件下,病原体通过某种方式与植物寄主接触的过程。
41.各种病原物接种体:
★真菌:
孢子、菌核、菌丝片段;
★细菌:
细胞;
★病毒:
病毒粒体;
★线虫:
幼虫、卵;
★寄生性种子植物:
种子、菟丝子茎段。
42.病原生物的侵入方式与途径
直接侵入
自然孔口
伤口
介体生物
真菌
-
原核生物
病毒
线虫
寄生性种子植物
43.初侵染:
在作物生长季节,由经过了病害休眠期的病原体引起的首次侵染。
再侵染:
由初侵染病株上产生的病原传播体引起的侵染。
44.病害流行:
病害普遍而严重发生称为病害流行。
45.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寄主植物、病原物、温度、湿度、雨水。
46.病害流行的类型:
★积年流行病:
单循环病害和寡循环病害,多年积累大量菌源后流行。
★单年流行病:
多循环病害,如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
47.病害的调查与记载:
★病害调查分为:
一般调查(了解某作物病害的发生情况)、重点调查(针对某一病害分布、发病率、损失、环境影响和防止效果等)、调查研究(了解并解决病害的某一问题)。
★病害的记载:
1普遍率:
是发病的普遍程度,也称发病率。
普遍率(%)=病叶(病穗、病株数/调查总叶(穗、株))×
100%;
2严重度:
指发病的严重程度,常用病斑面积百分比或病级表示。
平均严重度=∑(严重度病叶数)/调查总叶数×
3病情指数=普遍率×
平均严重度;
4病情指数=∑(病级数×
各级病叶)/(调查总数×
最高级数)×
100%。
48.致病性:
是指病原物破坏寄主,诱发病害的能力。
1毒性: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相对致病能力,以强毒力、弱毒力和无毒力表示,用于生理小种.品种。
2侵袭力:
病原物具有的与致病力有关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一般反映产孢的迟早、产量大小、保持活力的时间长短。
49.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机械穿透:
真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营养和水分的掠夺。
★化学致病:
1酶(角质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质素酶、蛋白酶)。
2酶素(多糖、糖肽或多肽等)。
3生长调节物质(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激动素和乙烯等)。
4多糖。
50.抗病性:
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减轻损害的能力,是可遗传的特性。
51.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抗病的类型):
★免疫:
植物几乎完全抵抗病原物,表现为绝对抗病。
★抗病:
植物表现较强抗性,轻微发病,分为高抗和中抗。
★感病:
植物发病较重,分为高感和中感,为亲和性互作。
★耐病:
植物忍耐病害发生的特性,严重损失较小。
★避病:
植物避免或减少与病原物的接触而减轻发病的现象,分为时间避病和空间避病。
52.生理小种:
指病原物种、变种或专化型内形态结构相似,但对植物不同品质致病力不同的生物类群。
54.小种专化抗性:
寄主品种和病原物生理小种间有特异的互作,即寄主对某个或几个小种有抗性,又称垂直抗性。
★遗传上,由个别的主效基因控制,呈质量性状。
★生产上,表现高抗,应用较多,但抗性不稳定,不持久。
55.非小种专化抗性:
寄主品种和病原物生理小种间没有特异的互作,即寄主对多数小种反应一致,又称水平抗性或一般抗性。
★遗传上,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呈数量性状.
★生产上,表现为中抗,抗性较稳定、较持久。
56.基因对基因学说:
寄主中的抗病或感病基因与病原物种的无毒或毒性基因互相对立。
寄主中产生一个抗病基因,病原菌迟早会产生一个毒性基因。
57.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
58.植物病害防治原理:
回避、杜绝、铲除、保护、抵抗、治疗。
59.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60.植保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61.综合防治:
是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62.植物检疫:
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具有强制性和预防性。
63.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惨痛的历史教训;
■植物检疫的特点;
■法制性、全局性、长远性、经济性。
64.植物检疫的任务:
防治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传出、控制已发生区、紧急防治新发生区。
65.植物抗病育种途径:
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育种等。
66.植物抗病性的鉴定
1田间自然鉴定:
在自然诱发病圃中进行,创造有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室内人工接种
⊙苗期鉴定(温室鉴定):
可对单株进行鉴定,能反映定性的差异,已广泛应用于麦类锈病、白粉病、稻瘟病以及其他多种病害的抗病性鉴定。
⊙离体鉴定
⊙生化方法:
测定酶的活性。
⊙血清方法:
用于病毒病抗性评价。
67.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
1不同抗性品种合理布局(基因部署):
在空间上使抗病的基因型多样化。
2品种轮换(基因轮换)
在时间上使抗病的基因型多样化。
3利用多抗品种(基因累加)
在病害大流行的年份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抗性品种。
4利用耐病品种
68.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化学保护:
主要是预防,大多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发病前使用。
★化学治疗:
具有内吸作用,减缓病情,恢复健康,可在侵入前或侵入后尚未发病时使用。
★化学铲除:
杀死病菌,保护植物,分为局部铲除、表面铲除、系统铲除三种策略。
★化学节育: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如嘧菌酯等酯类和三唑酮等唑类。
69.化学防治法:
★种子处理:
浸种、拌种和包衣。
适合于种子带菌病害和禾谷作物黑穗病、纹枯病、谷子白发病。
★土壤消毒:
浇灌法、沟施法、撒播法和注射法。
适合于土传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黄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
★叶丛喷药:
喷雾法、喷粉法。
适合于生长期气传病害,一般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两到三次。
70.小麦锈病:
包括条锈(黄锈)、叶锈(褐锈)、杆锈(黑锈)三种,我国主要以叶锈和条锈为主,杆锈发生较少。
71.小麦三种锈病的共同点:
在受侵染的叶片或杆上出现鲜黄色或红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孢子飞散,呈铁锈状,后期病部还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
.小麦三锈病原菌都属于担子菌亚门,同科同属而不同种,即锈菌目、锈菌科、锈菌属。
72..小麦三种锈病的区别:
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一个大红斑。
73.小麦三种锈病病原物相同点:
★锈菌均为专性寄生菌。
★多型,存在多种孢子。
★转主寄生。
★高空、远程传播(洲际性病害)。
74.病原物远程传播的条件:
★菌源地有大量孢子。
★适宜的气流、水平风力、降雨条件。
★孢子降落时有无感病寄主。
75.小麦三种锈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发病因素:
A.品种因素:
小麦不同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十分明显,其机制也十分复杂。
B.菌源:
菌源基数大,病重。
C.气候:
三种锈病夏孢子萌发需水膜的饱和湿度和温度均不相同。
D.栽培条件:
条锈早播种,杆锈迟播种,低凹、粘土病重、偏施、迟施氮肥病
重。
★防治方法:
A.选育抗病品种:
抗病良种来源于引种、杂交、组织培养、转基因品种;
品种的合理布局。
B.药剂防治:
1条锈病:
一般在拔节--抽穗阶段,病叶达1%时喷第一次药,7-10天后根据病情再喷一次。
2叶锈病:
孕穗—抽穗阶段病叶达5%时喷药。
目前可用粉锈宁、速保利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成株期喷雾。
C.栽培防治:
1调节播种期:
秋苗易发生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地区,避免早播;
杆锈病的地区适当早播可促进小麦早熟。
2合理施肥:
氮肥不宜过多过晚施用,增施磷肥可减轻病害。
3铲除自生麦苗。
4加强田间管理:
北方麦区,春季早旱应适时灌水,南方地区应加强开沟排涝。
76.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
表面呈粉状,后期灰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周围组织褪绿。
77.小麦白粉病的发病因素
★寄主抗病性的显著差异。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照)影响病菌分生孢子发育。
★品种抗性有明显差异。
78.小麦黑穗病的类型及症状:
◆散黑穗:
扬花期发病,抽穗早,初有灰色膜,破裂后,植株或多数小穗变为黑粉。
◆腥黑穗:
穗形正常,颖壳外张,黑粉鱼腥味,籽粒变为菌瘿。
◆秆黑粉:
秆、鞘、膜凸起,内有黑粉,与叶脉平行成条纹,看上去呈凸起条斑。
◆坚黑穗:
穗呈黑粉,外有质膜,膜不易破裂。
79.小麦黑粉病的侵染方式:
花期侵染型、幼苗侵染型。
◆花期侵染型侵染循环图
小麦扬花期侵入花器
穿透子房壁孢子进入
病菌以菌丝态潜入种胚越夏
随生长点向上生长
随植株生长进入穗原基
形成冬孢子且穗呈黑粉
◆幼苗侵染型侵染循环图
菌瘿
孢子萌发从芽鞘侵入
随植株进入生长点
菌瘿脱离时,破裂散发出冬孢子
冬孢子在种表、土壤、肥料中越冬
80.小麦黑穗病防治方法:
◆策略:
麦类黑穗病有两种类型,花期侵染型存在再侵染,而幼苗侵染型没有再侵染,此外,病菌在越夏场所,各病害有主次之分,所以防治应有所侧重,无再侵染,以种子为主(土肥次之)。
◆方法:
⊙严格种子调运:
调运种子时,应注意有无病史和必要的检验工作。
⊙种子处理:
冷浸日晒、石灰水浸种、温汤浸种、药剂拌种。
81.杂粮病害的分类:
杂粮病害
叶部病害
穗部病害
根茎部病害
全株性病害
叶斑病:
大斑、小斑、寡孢霉叶斑病
锈病
穗腐病、白发病
黑穗病:
丝黑穗、瘤黑粉
纹枯病、茎基腐病
矮花叶病、粗缩病
82.玉米大小斑病比较表:
病名
大斑病
小斑病
发病部位
主要在成株叶片
幼苗和成株叶片
病斑形态
梭形
椭圆形
病斑色泽
初水渍状小点→梭斑→灰褐色至橘黄,边缘暗褐,重者青枯。
淡褐色水渍状透明斑→椭圆形褐色斑、赤褐同心纹、边缘紫色
病斑大小与数目
大而少
小而多
发生时期
生长后期
全生育期
病征
后期在病斑上易产生黑褐色绒毛状霉层。
潮湿气候下,病斑上生黑褐色绒毛状霉层。
83.玉米大小斑病病原物比较表:
大斑病菌
小斑病菌
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6根丛生,2-8隔膜,褐色。
分生孢子圆筒形,两端略尖,隔膜多4-7个。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束生,隔膜3-15个,尖端略细,色淡,下端较粗,色深,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中间细胞稍宽,隔膜3-13个。
生物学特性
孢子形成适温:
20℃,PH范围:
2.6-10.0,最适5.7,菌丝发育适温:
28-30℃。
20-30℃,PH范围:
2.6-10.0,最适8.7,菌丝发育适温28-30℃。
84.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病因素: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时晴时雨是大小斑病最适合的发病条件,大斑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雨水。
★菌源基数。
★品种因素:
品种单一发病重。
★生育期与长势:
抽穗前后最易感病,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不易感病。
★耕作与栽培措施:
玉米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单作地病重,间套作地病轻。
此外,栽培过密的玉米地块要比栽培较稀的地块病重;
远离村边或玉米秸秆的玉米地块病轻,地势低洼的地块病重。
85.防治方法:
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消灭菌源,加强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等防治措施。
■选用抗菌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菌源。
■药剂防治。
86.玉米瘤黑粉病的侵染症状:
局部侵染,在玉米全生育期任何地上部分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
叶片受害常出现成串排列的病瘤,外膜破后散出黑褐色粉(冬孢子),严重时全穗形成大的病瘤。
87.玉米瘤黑粉病病原物:
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冬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暗褐色、厚壁,表面有细刺,冬孢子萌发产生无色、纺锤形的担孢子。
有再侵染现象。
88.玉米丝黑穗病侵染症状:
系统性病害,只侵染雌穗和雄穗。
(相见课本)
89.玉米丝黑穗病病原物:
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冬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种表越冬,幼芽期侵入→生长点→花芽和原始穗,形成丝黑穗,无再侵染。
90.防治方法:
丝黑穗防治方法:
丝黑穗防治策略应以种子处理为主,种植抗病品种,及时消灭菌源的综合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
★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源。
★种子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瘤黑粉病防治方法:
◆减少菌源。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增施磷钾肥)。
◆种子处理。
91.玉米茎基腐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等详见课本。
92.玉米矮花叶病的传播媒介:
玉米蚜。
玉米粗缩病传播媒介:
灰飞虱。
93.谷子白发病症状:
谷子白发病在幼苗初期侵染,系统发病,受害植株在不同生育时期。
●灰背:
受病的嫩叶变成黄绿色,并产生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纹,潮湿条件下在叶片背面生长有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
●枪谷:
感病子叶通常变褐枯死。
幼苗子叶虽然枯死,但新叶仍然照常抽出,并继续生长,其后依次新生出的叶片都明显产生灰背症状。
病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初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直立在田间,形状好像一杆枪。
●白发:
枯死的新叶破裂成细丝,并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卵孢子,最后残留下的叶脉呈灰白色。
●看谷老:
多数病株不能抽穗逐渐枯死,一部分病株能抽穗,抽穗上的小花内外颖伸长并屈曲成小卷叶状,全穗膨松,短缩,直立,呈鸡毛帚状或刺猬状。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5×
3=15分)
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
10=40分)
1.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
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何谓病害循环?
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四、选择填空(10分)
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ssRNAB.-ssRNAC.dsRNAD.dsDNA
2.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叶蝉B.飞虱C.蚜虫D线虫
3.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A.TMVB.CMVC.PVYD.SBMV
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真菌B.病毒C.线虫D.细菌
5.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菌核B.假根C.双核菌丝D.菌索
6.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为()。
A.专化型B.专性寄生C.单主寄生D.转主寄生
7.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锈菌B.木耳C.黑粉菌D.香菇
8.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弱性寄生物B.专性寄生物C.腐生物D.活体寄生物
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酶B.生长调节物质C.植保素D.毒素
10.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A.线虫B.病毒C.真菌D.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
2.子囊菌分纲的依据是:
3.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
4.初侵染源主要有。
5.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特点为。
6.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主要有:
7.病原菌的生理小种
8.真菌病害的病征主要有。
9.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播方式有
10.真菌产子囊孢子的子实体有:
。
第一套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真菌的营养体:
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病原生物:
引起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病害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