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研究导读 王昆仑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640936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73.68KB
红楼梦人物研究导读 王昆仑Word文件下载.docx
《红楼梦人物研究导读 王昆仑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人物研究导读 王昆仑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种既痛恨又追怀的矛盾思想,就形成了既暴露又掩饰的曲折的笔法。
例如“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一回,原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写秦氏与贾珍私通,被婢撞破,羞愤自缢,可是后来作者删去了这一大段文宇,回目也改了,前回双详叙秦氏之病,好像秦可卿是病死的。
但在秦氏之病之死的中间,夹叙了贾瑞之病之死,历时一年(近有改为一月者,误),这一年多的时间,秦氏好是早该好了,死也早该死了,不会拖到这么长。
这又明明告诉我们秦氏之死是与病无关的。
她到底怎么死的呢?
作者不但用贾珍的“杖期夫”的形象暗示给我们她死的真相,而且在灵疏、经,榜、铭旌上又都写的是“恭人”(据脂砚斋旧本)。
这三品的恭人不是贾蓉新捐的五品龙禁尉的品级,倒是贾珍三品威烈将军的品级。
这并不是作者搞错了,而是故意卖个破绽给我们瞧瞧,叫我们想一想。
又如第五回明明是秦氏与宝玉有暖昧情事,前边却只用秦氏室中的陈设,后面又借宝玉梦中的呼名来点破。
就是凤姐,写得可以说是相当显豁了,但也有不明写之处。
如第六十九回,尤二姐被胡庸医误用药打胎,致死,写得好像与凤姐根本无干,又早在第五十一回安排下“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的回目,好像胡君荣用药一向乱七八糟似的。
其实仔细看这一回书,就可以知道胡君荣用药乃是凤姐买嘱的。
作者不让我们痛快地知道,却又使我们可以感觉到,凡这些地方,都是微词曲笔。
形成这种微词曲笔的原因,除作者自己的思想有着矛盾以外,还有许多不得已的缘故:
第一,《红楼梦》既真实的反映了封建家庭、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虽然不曾完全背叛了那个阶级,却已大大的开罪了那个阶级,就难不成为众矢之的,小则“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大则指为挟私报怨,有所影射,况且作者生于清雍正初年,雍正即位,大诛异己,而曹家所依附的皇族正好是雍正的冤家对头,于是弄到抄家罢职。
当时曹家处境的狼狈恐怖,可想而知,作者自不能畅所欲言,只好采取了迂回的方式,说一半留一半了。
不但此也,这种微词曲笔还有它本身的意义,就是艺术上的处理问题。
《红楼梦》把大观园、十二钗表面上写得那么漂亮、美丽,自有它的必然的因素。
他有这么写的必要。
它透过封建家庭的表面的繁华和尊严的礼法来反映这腐朽淫靡行将崩溃的真实情况。
这样写来才能使人了解封建家庭的本质,而不为其外象所迷惑。
因此作者不愿意把这丑恶都给表面化了。
以色欲而论,假如明显地写去,使人厌恶之有余,回头猛醒则不足。
在这方面,《红楼梦》的确超越了以前任何小说,对于《金瓶梅》而言,是更上一层了。
不过,这种迂回的写法在某些程度上未尝不阻碍了读者对《红楼梦》的正当了解。
《红楼梦》一百多年来之所以被人曲解、误解,与它本身的隐晦是有关系的。
从前人骂它“诲淫”,现在或诋为“黄色书”,的确,也有人发过红迷,掉过红泪。
这都为它表面上的现象所迷惑,而不曾看透它的本质之故。
用作者自己的话,他在书中屡屡提出“真”“假”的观念。
明显地写出来的是假的,相反的,含而不露的才是真的,书的本旨。
第一回甄土隐走了,就表示“真事隐去”,第二回记贾雨村的谈话,就表示“假语村言”。
话虽分在两回说,实则是一回事,所隐去的真事也就暗藏在假语村言中,并非言是言,事是事,各不相干的(如过去许多谬误的索隐家所附会的那样)。
作者又用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以“正”“反”来进一层的阐明这种意义,强调正面的美人是假的,反面的骷髅才是真的。
所谓“正”者“假”者,就是指书中的风月繁华,闺英闱秀,即“风尘怀闺秀”是也。
所谓“反”者“真”者,就是隐藏在这些美丽的人物与事情底下的封建大家庭的黑暗与罪恶。
所以作者在这一回谆谆的嘱咐我们: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但有许多人看《红楼梦》只从第三回黛玉入府看起,什么甄土隐,贾雨村,几乎不知其为何许人也,对作者强调的“正”为“假”,“反”为“真”完全不了解,始终是在“正照风月宝鉴”,或则骂为“诲淫”,诋为“黄色书”,或发红迷、掉红泪都是咎由自取,正应了作者在同回所说的——“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烧我!
”真真贻讥于二百年之前了。
我们读《红楼梦》,假如能够掌握上面的这种看法,自然就不会走入迷途了。
但除此之外,读《红楼梦》还遇见另一困难——本书原没有写完,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一是二,使人不好分别,引起迷惑,(现在的新排本也是一百二十回)因此我想稍微谈一谈:
《红楼梦》原作者曹雪芹,只写成了书的前八十回,于一七六三年就死去了(根据脂批与敦诚挽诗。
)其后二十多年,高鹗续成了书的后四十回,与曹雪芹的原稿,于一七九一年排印流行,于是《红楼梦》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在续书中写出了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使《红楼梦》除了暴露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之外,又有暴露封建社会婚姻不自由的进一层的反封建的意义(前八十回中也写了贾迎春,尤三姐等婚姻不自由,但较少)。
这是高鹗对《红楼梦》的贡献。
宝黛爱情悲剧打破了历来小说才子中状元,佳人封一品夫人的大团圆的结局,正式指出了封建社会的婚姻问题,发生了非常广泛的作用。
因为这是一般小说所不敢说或不敢尽说的问题,而恰是封建社会青年男女最严重的问题。
当然,最后贾宝玉是出了家,这并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可是,我们要知道那是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能想象宝玉怎么闹家庭革命,因之我们也不能要求续书者给宝玉安排一个比出家更高明的解决办法。
高鹗补书虽大致不错,但违反曹雪芹原意的也有,如使宝玉中了举人之后才出家,使作恶多端的曹家抄家后又复兴起来,这都使《红楼梦》在反封建的意义上大大的减色。
不过高氏的写法是老老实实的,是不大用像上面所说的真假反正的写法的。
总之,《红楼梦》这部小说,无论其原作者或续书者,他们的思想因受了时代和生活的限制,虽然基本上是进步的,但也有些落后的成分。
不过这无伤于它的伟大,因为《红楼梦》的确是一部反映封建大家庭罪恶的书,正如法国的巴尔扎克、旧俄的托尔斯泰一样。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巴尔扎克是一个保皇党,他们都是站在贵族阶级立场上的:
但他们的思想都能透出阶级的限制,他们的作品都能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十九世纪的俄国和法国的社会,成为“对于上等社会的必然崩溃的不朽的挽歌”。
虽然它最后不曾给我们什么积极的解决办法,只以宝玉出家逃避现实了事,这种虚无幻灭的结局,似乎是唯心论的看法,但通过全书,却已使读者对这封建制度的永远存在发生了怀疑。
正如恩格斯给明娜·
考茨基的信中曾说过的:
“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如果它能忠实地描写现实的关系,打破对于这些关系的性质的传绕的幻想,粉碎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引起对于现存秩序的永久性的怀疑:
那么,纵然作者没有提供任何明确的解决,甚至没有明显地站在那一边,这部小说也是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的。
”这原则应用于《红楼梦》,是非常恰当的。
我们必须用批判的眼光穿透了这些乌云浊雾,才能发见“独秀”的庐山真面。
批判的眼光从何而来,一方面须自己好学深思,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思想水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作科学的研究。
曹雪芹生在十八世纪的初期,他就能写出像这样批判的现实主义的名著,我们今天纪念他;
要向他遗著学习,更要向他如何写作《红楼梦》的方法来学习;
要学他种种描写的技巧,更要学他的概括和批判。
这篇文章写来已甚冗长,写完仍感不足,不足窥见本书伟大面貌于万一,更恐多纰漏,亟待读者批评指正。
原载《文汇报》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作者:
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
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人。
作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
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
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著述有《红楼梦辨》(《红楼梦研究》)《冬夜》《古槐书屋问》《古槐梦遇》《读词偶得》《清词释》《唐宋词选释》《俞平伯全集》。
红楼梦重要人物的分析
文艺作品之对我们直接发生趣味的,系作品的本身。
固然,作品的作者以及作者的生活、性格、教育、血统、环境与时代,对我们认识作品上有莫大的帮助;
但我们要研究一部作品,得先知道作品的内容。
此其所以我们开卷的首两章,就分析《红楼梦》的人物与其世界的缘故。
然而,《红楼梦》并非是一部简单的作品,以册数论,共计六本-亚东版;
以章回论,共计百二十回;
以情节论,共计十九年的贾府家庭琐事,以及亲戚朋友的兴衰际遇;
以范围论,涉及家庭、社会、教育、宗教、政治、经济、婚姻、风俗等的中国文化;
以人物论,共计四百四十八位。
像这样广阔的范围而成一部整个的作品的,除托尔思泰的《战争与和平》外,无与伦比。
因此,要想分析《红楼梦》的内容,实非易事。
他不像一部内容简单的作品。
可以用主人翁或几个重要人物的故事作个纲领、就可叙述全书的大概,如果我们只拿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几位重要人物的故事作为分析《红楼梦》的枢纽,不但失掉了此书的伟大,而知道的事物,也不过是《红楼梦》里的万分之一。
所以我们共分两章,第一章《红楼梦重要人物的分析》是纵的研究,从四百四十八位人物之中,选出可以代表其他的几位,述其生活与性格,及其在本书的地位与关系。
然后,第二章《红楼梦的世界》(发表在一月二十四,二十五与二月一日三期的《北平晨报·
北晨学园》),是横的研究,叙述这四百四十八人物所组织的世界,他们的家庭制度,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社会的组织,他们的政治状况、他们的经济情形,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以及他们的婚姻条件。
我们不敢说出这两章里就知道了《红楼梦》的整个,但这样分析,比较可以知道些此书的要点。
如果认为一位作家之所以不朽,因为他创造了几位不朽的人物,而且他的人物愈能代表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灵魂的,则其作品愈伟大的话,那末,曹雪芹的《红楼梦》确是世界文艺作品的杰作里,不可多得的伟著。
关于这一点,我们将来讲到《红楼梦在艺术上的价值》(此章发表在《国闻周报》十一卷四十七、八两期)和《曹雪芹与中国国民性》里,再详细讨论。
现在我们
要谈的,仅仅是几位可以代表人类灵魂的重要人物。
《红楼梦》里的人物真正活泼生动而且有个性的,不下六十余位,现在也难以一一枚举,其要者如迎春的懦弱,探春的刚强,惜春的固执,李纨的贤淑,贾母的慈悲,贾兰的勤学,贾环的卑贱,贾政的正直,贾赦的尴尬,袭人的忠诚、晴雯的尖刻,夏金桂的悍泼,王夫人的仁爱,邢夫人的愚鲁,卜世仁的铿吝,赵姨娘的无识,妙玉的乖张,尤二姐的顺从,尤三姐的刚烈,李嬷嬷的讨厌,赵嬷嬷的罗嗦,醉金刚的慨慷,刘老老的粗俗,史湘云的天真,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永远忘记不了的。
不过,现在我们要特别分析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雨村与薛蟠。
这些人物的造成,固然都是取材于中国人的生活,最富于中国性的,然人物造成后,他所象征的是一种人性,所以又是普遍的,世界的。
一、贾宝玉
曹雪芹不是一位哲学家,所以《红楼梦》不是一部讨论人生哲理的书。
他的目的只在感觉和观察实际的人生,而把自己所认识的表现出来。
然因为他的感觉力特别灵敏的关系,他所尝受的人生滋味,不但较我们浓厚而且较我们广泛。
他对人生知道得如是清楚,自然而然他就有相当的见解,这种见解成为他写书时的纲领,也可以说是他的思想,他的哲学。
每位作家都要创造一位或几位重要的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
例如赛尔望蒂的董魁绍,莎士比亚的汉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托尔思泰在《战争与和平》里的皮耳伯柔可夫与昂都仑勿尔康司基。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的代言人,当然是贾宝玉。
不过贾宝玉是一位天生的哲学家,生下来就有他自己的人生观,不像其他作品里主人翁的人生观是学而后知的。
例如董魁绍,他自己卖了许多田地,买来所有的骑士书籍,读后才决定了生活的路线。
再如浮士德,他也是很努力地研究过哲学、法律、医学与神学后,对自己的智识不满足,才与魔鬼订约,去尝受另一种的生活。
然贾宝玉从生一直到出家,十九年间根本就没读过什么书,但他知道得很清楚自己应当怎样生活。
看来似乎不近人情,那有不读书而且没经过世故的人,就有自己人生观的道理。
然而要知道作者的用意,也就不足为怪。
《红楼梦》的开端,作者就说是历过一番梦幻之后,藉石头的投胎入世,用第三者的态度,叙述自己对人生的整个认识。
其他的作家,好像都是一面生活着,一面著作着,而曹雪芹是历过生活后才从事著作。
再者,中国已往的社会基础是家庭,大的家庭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范围较小的社会,我们一生下来就得与人接触,不像在欧洲那样,经过一二十年的教育后,才入到社会。
所以贾宝玉要没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人生观,那就显不出贾宝玉之所以为贾宝玉,换言之就是代表不出他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冲突。
因为要表现这种冲突,所以作者在第三回第一次正式介绍贾宝玉的时候,一首《西江月》词里就有“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话。
然贾宝玉的人生观是什么?
一般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他是糊涂,没目的,无事忙,其实不然。
他的人生观就是爱,得到了爱就是幸福,得不到爱就是苦痛,至于人生的贫富贵贱,尊卑际遇,他是毫不在意的。
他姐姐元春回省与晋封,是千载难逢的喜事,独他视有如无。
但对付女子,却是小心谨慎,一句话也不敢错说。
宝玉内逼母婢,外逗优伶,因而致父亲苦打。
打得半死不活,痛苦万状的当儿,听到袭人告诉宝钗说,他之被打是薛蟠告的,然他恐怕宝钗多心,自己不但不生气,反对袭人道,你可别胡说,薛大哥是不会作这样事的。
也是这一次挨打后、黛玉来瞧,向他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长叹一声道:
“你放心!
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甘心情愿的。
”他总以为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子们也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可有可无。
因此,往往对女子牺牲起来,完全忘了自己的苦痛。
一次,一位丫头给他一碗汤喝,然因彼此都没留意,汤烫了他的手,他倒不觉得,反而问丫头烫着了没有,疼不疼。
又一次,在大观园里见到一位女子在地下画字沉思,忽然大雨骤至,自己已经淋得水鸡似的,反不觉得,而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
他恨不得天下所有的女子,都收到大观园里,尽自己一份对女性牺牲的天质,所以对平儿、鸳鸯、香菱等得尽一次片意,认为是天下莫大的快事。
对女性牺牲的精神,是不是我们男子的天性?
古往今来,以此而作描写材料的,其数实不可计。
袭人一天藉赎身的议论向宝玉提出三个条件,去留就在三个条件的遵守与否为转移。
宝玉忙笑道:
“你说那几件?
我都依你。
好姐姐!
好亲姐姐!
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的。
只求你们同看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
飞灰还不好,有形有迹,还有知识;
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
”这些话说得多么亲切,多么真挚,他要有爱,就有一切。
他被父亲苦打后,个个人都是对他怜惜悲感,尤其是宝钗瞧他的时候因说错了话,以致娇羞怯怯,他心中越发感动,将疼痛早已丢在九霄云外,并且心里想道:
“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敬!
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
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借了!
”这是贾宝玉人生观的自诉。
如果认为董魁绍之所以不朽,像谭纳说的,因为一方面他象征着西班牙八世纪来十字军过分的梦想所养成的骑士的病态精神,另一方面,象征着人类高超的,梦幻的,与喜战的理想英雄。
丹丁与浮士德之所以不朽,因为他们是欧洲历史上两个伟大时代的缩影。
前者表现中古时代对于生活的看法,后者是表现现代的。
前者象征著人类对于超自然,唯一确定的与生存的世界的羡慕。
他往那里是由两种力量领导着,一种是狂热的爱,这是人类生活的原动力,另一种是正确的神学,这是论理思想的主宰。
他的梦想是神秘的幻觉,从可怕的境地一层一层地到超越的世界,这里好像是人类的极乐园。
后者象征着人类在科学与生活里飘泊着,摸索着,以致迷失与厌恶,结果,忍耐着去尝受苦痛的与奇异的经验。
最后瞥见一种由理想而非实体的力量所组成的王国,那里思想是没有用处的,唯只心灵的占卜才可深入。
那末,我们可以说贾宝玉之所以不朽,因为一方面他象征了中国国民性的现世主义,尚情感,任直觉,宿命论(这些问题将来在《曹雪芹与中国国民性》一章里再详细讨论);
另一方面他象征着人类的“情种”,我们相信古今中外没有一位理想的人物再比贾宝玉多情的。
然贾宝玉的情是纯洁的,天真的,故曹雪芹称之为“意淫”。
“意淫”的解释是:
“淫虽一理,意则有别。
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得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兴趣,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指宝玉),则关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惟‘意淫’气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
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意淫”以现在的说法就是爱情。
从中国整个的文学看来,不论在诗词,小说与戏剧里,描写纯粹爱情的很少,一写到男女的关系,就是性的一方面,《金瓶梅》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由艺术上讲,《红楼梦》在爱情一方面的描写,实给中国文学开一个新纪元。
贾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一块五彩晶莹的玉,还有许多字迹,故名宝玉。
这“玉”是整部《红楼梦》的关键。
照中国旧时的习俗,凡男女儿童,偶然间有同样的玩具的,将来都有成为夫妇的可能性。
林黛玉之所以妒忌薛宝钗的,就因为薛有东西可配,而自己没有;
然偏偏宝玉又不信那些和尚道士之言“金玉奇缘”,他总以为是“木石前盟”,于是冲突与悲剧,就由这里产生了。
贾宝玉的儿次摔玉,那一次不是想向林黛玉表白自己的心思?
《红楼梦》的整部故事,由他们三位作个纲领,而成了一部人类心理的百科全书。
贾宝玉之情,虽专于女性,而尤专于黛王,但以前的爱黛玉都系泛泛的,儿童的,自读了那些古今小说与传奇歌本后,才的的确确知道男女的私情。
然他几次向黛玉表示爱,都用戏言,并且连提两次。
如果黛玉死了,他就当和尚。
黛玉虽也知宝玉专情于她,但因宝钗金锁与史湘云的麒麟的关系,总是疑信参半,终不放心。
一天,宝玉不得不向她明告,请她放心。
“林黛玉听了,征了半天,说道:
‘我有什么不放心?
我不明自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
’宝玉叹了一门气,问道:
‘你果然不明白这话?
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
连你的意思都体贴不着,就难性你大大为找生气了!
'
林黛玉道:
‘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宝玉点头叹道:
‘好妹妹,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的心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的都辜负了!
你皆因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的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重似一甲’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征征的望着他。
”从此二位都心知神会,再无疑念。
谁知就在这风平浪静的时候,凭空来了一个绝大的波涛,几乎把宝玉的梦,打成泡影:
就是紫鹃对他谈了黛玉要回南的事。
其实这是紫鹃编的,然他信以为真,以致神经昏迷,最后还是听了紫鹃说的是顽话,才苏省过来。
这一次,更给黛玉一种信任;
可是故事也就从此转变了。
然而,黛玉妒的金锁,果不出黛玉所妒,终于成为宝玉与宝钗提婚的媒介。
贾母也因为宝钗的性格温柔和平,而黛玉性乖体弱,恐非长寿,结果,定了宝钗;
然这是宝玉不知道的事。
宝玉近因友人柳湘莲遁迹空门,尤三姐自刎,尤二姐被凤姐逼死,柳五儿病重,逐司棋,别迎春,悲晴雯,已经是悲凄哀苦,弄得情色若痴;
后来又失玉,就在这神志昏馈的当儿,贾母设法令他与宝钗结了婚。
他们结婚之时,也正是黛玉死亡之期。
宝玉是为爱而生,既然一层一层的苦痛踵至,加以再知道了黛玉之死,就应该让他出家,不知为什么高鹦还要画蛇添足,让宝玉中了举才出家,多费许多无用的笔墨。
二、林黛玉
林黛玉的人生观完全同宝玉一样,目的只在求一个爱,其余贫富贵贱,兴衰际遇,也是不闻不问。
曹雪芹虽没像谈宝玉一样明明提出她的人生观,但从她的行为和宝玉口里讲的,可以证明我们的话是不错。
你们还记得,一天史湘云劝宝玉去接见接见那些为官作宰的,也好知道点经济学间,可是宝玉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抢白了一句,袭人忙道:
“你再别说这些话,上次也是宝姑娘谈了二句,他提起脚就走,好在是宝姑娘,要是林姑娘又是一场大气。
”宝玉回道:
“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
要是说过,我早和他生分了!
”林黛玉藏着听了这话,认为是知己之谈。
为要烘托出黛玉的爱,不能不让他俩发生冲突,所以作者第一就给黛玉一个不适意的环境。
她很幼就失了母亲,不久父亲也相继去世,因此黛玉不得不孤苦零丁地寄居荣府,虽说贾母等对她万般怜爱,饮食起居,都同宝玉一样,较之迎春姊妹等还要优待,然总系寄居,得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则养成了黛玉的伤感性。
再者,她同宝玉本是一起长大的,二人异常亲密,不想后来又来了一位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容貌,似在黛玉之上;
而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像她那样孤高自许,于是人人喜悦,这又引起黛玉的善妒。
由这两种环境,曹雪芹造成了黛玉性格的伤感与善妒。
然黛玉之妒宝钗,以前均系泛泛的,孩子的,自由宝玉的介绍,得读那些外传野史,多半的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
并且年岁较大,渐渐地知道男女之爱后,对宝钗妒的对象由宝钗本身而移到宝钗的金锁。
她总以自己无东西可配为憾,这话从黛玉的嘴里不知提过多少遍。
不料一天宝玉又得了一个金麒麟,却又与史湘云的是一对,令黛玉更加一层优俱。
这些一层一层的冲突,一次一次的风波,使宝玉与黛玉道尽了人类爱情的言辞,然每次风波,也是曹雪芹写得最掏力,《红楼梦》里最精彩的段落。
由此书的整部看来绝不像其他小说那样往结构上去注意,我们几乎找不出什么是他的结构,只觉得他是一波一波的冲突,此波未了而他波又起。
凡是《红楼梦》里的精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人物研究导读 王昆仑 红楼梦 人物 研究 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