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640729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69KB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办法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质量互查8
7.质量奖惩8
1.总则
1.1为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各类验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制度。
1.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项目公司、项目部所开展的各类施工生产范围。
2.质量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
2.1公司建立健全以公司质量技术部、各项目公司主要领导为首的全面的、完善的、二级质量管理领导机构。
公司质量技术部主管质量管理,各项目公司设专职质量管理责任人,项目部设专职质量检查员。
2.2负责施工生产的副总经理是公司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和组织者,组织讨论并决定公司重大质量决策,对公司施工生产项目质量全面负责。
2.3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执行公司的质量决策,负责公司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4质量技术部作为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对公司工程质量进行管理与监督,进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对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2.5各项目公司(技术副经理)执行公司的质量决策,负责本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2.6各项目公司负责本单位全部工程施工生产的质量检查、检验、核定,接受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参加分部工程验收,初评单位工程质量,对本单位质量管理具体工作全面负责。
2.7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是单位工程施工生产的组织者和质量管理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组织现场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自检、工序交接的质量互检等各项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接受公司及政府质量管理部门及检查人员的质量检查和监督,组织工程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对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
2.8专职质量检查员对所负责区域内的材料检验、工序交接、隐蔽验收把关,在自检的基础上组织互捡工作,协助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管理部门做好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做好有关工程质量记录。
3.质量目标管理
3.1要坚持把“质量第一、信誉至上、文明施工、优质服务”的质量方针作为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宗旨和方向。
3.2确保实现“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优质工程品率20%以上,合同工期履约率100%,以持续改进赢得用户满意”的质量目标,实现以更高的工程质量赢得市场,塑造企业的社会形象。
3.3每年年初由质量技术部依据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上一年度工程质量情况、质量信息,编制公司全年质量规划,包括制定年度质量目标计划、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和质量创优计划。
3.4每季度末由公司总工程师主持,质量技术部组织所属各项目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部召开技术质量会议,总结季度、半年、全年的质量规划完成情况,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3.5质量技术部每季度质量巡查过程中,根据质量检查、不定期检查等获得的信息与各单位工程质量控制情况、质量规划完成情况,对本季度工程质量做出评价。
3.6各项目公司、项目部必须根据公司质量规划、施工合同要求、业主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并由项目部组织将目标实施对等及相应的职责权限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工序进行分解,将质量目标和质量责任分别落实到每一个最基本的工序和相关人员,由项目经理将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各自目标值进行考核与奖惩。
3.7公司质量技术部对创优工程要加强检查和指导,检查创优实施规划落实情况,填写并保存检查记录。
特别要抓住重要的分项、分部工程和保证资料。
在创优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中间检查和指导帮助,项目经理组织领导项目创优工作,为工程创优提供资源保证。
3.8项目技术负责人按创优实施计划组织对关键、复杂、难度大的工序和部位进行质量控制,组织专项QC小组活动,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质量验收规范及创优标注的要求,做好原始资料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
4.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4.1质量控制主要依据
a)工程承包合同的约定,以及合同书规定采用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
b)施工图及设计说明书、设备技术说明书、设计变更通知单及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
c)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
d)国家、有关部门、地方颁布的有关材料和制品的质量技术标准,材料、半成品等的取样、复验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有关材料验收、包装、标志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程。
e)国家、有关部门、地方颁发的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有关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程和通用图集。
f)公司及上级部门所发布的标准、制度、规定及技术要求等。
4.2图纸会审
a)图纸和有关设计技术文件资料是进行施工的依据,是组织施工的根本性技术文件。
图纸的水平是施工质量的基本条件。
为了保证图纸的质量,在工程开工之前要认真组织图纸学习和会审,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为正常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b)经过会审并经设计单位修改的图纸,项目部应坚持按图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图纸仍有差错或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因施工条件、材料的规格品种,质量不能符合设计要求,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施工问题的原因,需进行施工图的修改时,必须严格执行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签证制度。
c)图纸会审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照《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控制程序》执行。
4.3技术交底
a)有关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审阅、熟悉施工图纸,在图纸会审中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明确图纸的意图后进行技术交底。
b)公司实行重点工程、大型工程、技术复杂的工程由质量技术部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部交底,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工长(施工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交底,工长(施工员)负责向分包人员按工种进行分部、分项交底的三级交底制度,将设计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法等准确地传递到施工生产第一线。
c)交底的方法宜采用书面交底,也可采用会议交底、样板交底和岗位交底。
要交任务,交操作规程,交施工方法,交质量,交安全,交定额;
定人、定时、定质、定量,做到任务明确,质量到人。
d)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工长(施工员)和分包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e)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f)对关键性项目、重点部位、新技术推广项目和部位,工长(施工员)在接受交底后,应结合操作要求、技术规定及注意事项,反复细致地向分包人员进行交底,除口头和文字方式外,必要时用图表、样板、示范操作等方式进行交底。
g)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和洽商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各类保证措施交底应在审批生效后及时进行,并按有关规定填写、归入技术资料档案。
4.4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a)施工组织设计由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报公司质量技术部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b)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报公司质量技术部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c)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以及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工程项目,公司质量技术部要参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d)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合同工期及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对工程质量通病及施工的关键部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预防措施。
4.5材料进场检验
a)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具有项目部提供的书面采购计划,计划由工长(施工员)提供,项目经理审批,材料员负责采购,公司经营部负责评审供方和供应商,采购必须选择评审合格并列入《合格供方名册》的供方和供应商。
b)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工程建设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均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有“备案证”要求和限定供应资格的产品还应检查“备案证”,及产品供应单位的相应手续、资料。
c)凡进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项目质检员和材料员均应按照有关产品的质量标准检验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否与产品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相符。
各种设备开箱检验按供方提供的技术说明书和质量保证文件进行检查验收,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更换或进行处理,合格后再检验验收,并填写和保存材料进场检验相关记录。
d)项目质检员和试验员必须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和设计文件以及行政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复验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进场后按有关规定的验收和取样要求取样进行试验,复验报告结果合格的产品方可进行使用。
e)新材料、新产品、新构件,要在对其做出技术鉴定,制订出质量标准及操作规程后才能在工程上应用。
f)业主提供产品进入施工现场,项目部材料员必须进行验收,并向业主索取材料证明和产品合格证,由材料员对业主提供产品单独建账,填写《顾客提供物质入库记录表》,如不适用或质量不符合要求,必须报告项目经理与业主协商解决。
g)现场材料的存放和标识由保管员、质检员负责实施。
4.6样板试验段
a)在进行正式施工前,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规范、标准,吸取其它施工经验,对部分单项工程或分部工程的关键工序先选择一段试验段进行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取得相关的施工技术数据和参数,以制定施工工艺方法。
b)项目部应通过样板施工对发现问题、不足、教训等及时归纳分析,确定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完善补充原施工方案,统一操作要求,以便在大范围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
c)样板试验段施工完毕后,项目部必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样板试验段质量进行评定,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工长(施工员)、质检员共同进行评定。
创优工程的关键部位应由质量技术部与项目部共同进行评定,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施工。
5.现场质量检查
5.1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复核,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确保开工后能够连续正常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应根据工程开工报审表及以下内容进行检查。
a)技术准备,包括:
施工图纸预审和会审,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施工方案及专项方案等。
b)物资准备,包括:
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
c)组织准备,包括:
项目组织结构、施工队伍、施工队伍进场教育情况等。
d)施工现场准备,包括:
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测量,“五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
5.2项目部必须坚持自检、复检和专检制度,对于每道工序除了自检、复检、专职质量检查员检查外,还应由项目工长(施工员)和质检员组织作业班组进行工序交接检查,前道工序质量经检查签证认可后能够移交给下一道工序,同样相关专业工序之间也应进行中间交接检验。
5.3项目部工长(施工员)负责组织隐蔽工程检查,应提前通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
在隐蔽工程检验中所提出的质量问题,项目部要认真进行处理,处理后还需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隐蔽工程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4为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可能发生差错造成重大质量事故,项目部在各分部、分项施工前应进行施工预检。
预检工作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施工员)、专职质检员核定。
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5项目部质检员/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根据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的检验,在组织自检合格的情况下,参加由监理公司(或业主)组织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程施工。
5.6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已完成,而其他分项工程尚未施工,或者分项工程某些部位已经完成,而其他部位正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的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形成损伤影响质量。
所以项目部人员应加强保护成品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要求对成品采取保护措施。
5.7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原因停工后需复工时,应经相关部门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
5.8项目技术负责人、工长(施工员)、质检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跟班或追踪检查。
5.9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工长(施工员)、质检员应进行质量否决制,在现场质量检查中发现不合格项时,有权在其职责范围内以口头方式或书面方式要求操作人员停工及返工,当不合格分项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工长(施工员)、质检员的责任,当不合格分部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的责任。
5.10钢筋、混凝土、模板、砌体等重要工序施工实行操作质量责任制,根据质量制度对责任人员进行奖惩,并做好相应的操作质量记录作为施工资料保存。
5.11项目部在工程分包时应严格审查分包单位资质,审查分包单位是否有按工程合同规定条件完成分包工程项目的能力,审查该分包单位的企业简介、生产技术实力及过去的施工经验与业绩,审查该分包单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岗位资格。
5.12分包单位进场后,项目部应向分包单位交待其分包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质量规定,施工过程中项目质量控制程序、内容和要求,据此检查其执行情况。
5.13为保证工程质量和避免减少由于分包单位不规范的行为带来的损失,项目部可采取警告、停止施工、解除分包合同、取消分包资格等相应手段,对分包单位进行有效的制约和控制。
5.14为防止不同类型、规格、批次的产品混用和误用,确保工程所需物资符合图纸规范、合同要求,必须对进场的成品、半成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标识,并做好记录,保证其可追溯性。
5.15进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等的标识应通过挂牌、标签、保管帐和材质证明实现,由项目部材料员负责实施。
标牌、标签上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进场时间、生产日期、检验状态等。
5.16项目部应按照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资料管理规程的规定,做好各项记录标识。
6.质量互查
6.1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互查,由公司总工主持,质量技术部、公司机关相关人员和各项目公司质量负责人参加,被查项目公司项目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资料员必须在场接受检查。
6.3质量互查内容应包括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宏观检查、实测、实量、施工技术资料检查,以及质量管理、质量体系运行等情况。
6.4质量互查应提前编制检查计划,质量互查后应保存检查记录,并根据检查情况及时编制质量互查总结报告。
6.5在质量互查和不定期的质量巡查中,对不合格过程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并限期整改,编制整改措施,整改措施经审批后对整改情况应进行跟踪验证,有关记录必须上报质量技术部。
7.质量奖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单位 质量管理 办法